鷹擊-12導彈戰鬥力如何?

環球播報


鷹擊12反艦導彈是我國打造的第一款全程超音速反艦導彈,是我國反艦導彈的一次飛躍,是我國一舉成為繼俄羅斯和印度之後,讓我國一舉躋身超音速反艦導彈俱樂部,之前也就俄羅斯和印度擁有超音速反艦導彈!(彈道導彈不在此列)

鷹擊12最大的特點是高速突防,巡航速度是2馬赫左右,末端衝刺速度可以達到4馬赫,可以低於15米的掠海飛行突防,也可以高空高速突防,面對目前主流的艦隊防空體系,有較高的突防成功率。

鷹擊12有空射型,艦射型和潛射型,由於全程超音速飛行,和亞音速導彈相比,超音速導彈空氣阻力成倍增加,耗燃料也成倍增加,影響航程。正因為如此,鷹擊12雖然比鷹擊18更為先進但航程不足,並沒有全面取代鷹擊18反艦導彈,兩款反艦導彈互相共存互補優劣。目前鷹擊12導彈估計在低空彈道不超過150公里,高空彈道射程約300公里左右,鷹擊18能達到500公里的射程!

目前鷹擊12已經裝備改進型的中華第一艦167,潛射型也已裝備,最具威懾力應該裝備在轟6K上的空射型,未來如果整合到殲16、殲轟7上,其戰鬥力將成倍增加,凡是靠近我方海岸線1500公里範圍內都將遭受鷹擊12的飽和攻擊,轟6K更是能攜帶鷹擊12進入第二島鏈反艦。

鷹擊12的制導方式是複合制導,GPS+北斗衛星+末端主動寬頻雷達+紅外圖像識別系統,使用了激光抗干擾技術,抗干擾能力很強。

鷹擊12的戰鬥部重量180-200公斤,小於印度的布拉姆斯巡航導彈,也小於俄羅斯的日炙超音速反艦導彈,三者中最小但看著最現代化,1~2枚重創一艘驅逐艦沒問題,打中航母讓其失去戰鬥力退出戰場也沒問題!當然鷹擊12雖然超音速飛行,但要想單獨突防航母的防空火力網還是有些困難的,只是作為反航母手段之一。

目前,中俄反艦導彈走的快,如何更快速度突防是中俄反艦導彈的主流。而美國現在正在研發的遠程反艦導彈,速度達到800公里的超遠射程,走的是遠程、隱身路線,速度全程亞音速,美國一直對高超音速反艦導彈不熱心,而且美國自身也主要依靠航母為核心作戰,依靠靠著艦載機打仗。

未來是強調高速的導彈有優勢,還是強調隱身、射程更遠的亞音速導彈有優勢,還是要時間來檢驗!


狼煙火燎



轟六K轟炸機機翼下攜帶的“鷹擊-12”空射型反艦導彈,理論上來說一架轟六K轟炸機一次攜帶6枚“鷹擊-12”導彈的作戰半徑為2000公里!也就是說它可以在“第一島鏈”外執行反艦任務。

“鷹擊12”目前已經進入到我軍戰艦/航空兵/岸防部隊服役,根據不同的使用平臺,它最遠可以打擊3000公里外的目標,“鷹擊12”彈長為6.3米,使用固體助推火箭+液體衝壓發動機,導彈發射後固體助推火箭先將導彈加速到1.5馬赫(巡航段),在距敵30公里處加速到3馬赫!由於速度很快,大大的增加了敵艦防空系統的攔截難度。


新改裝完成的167號“深圳艦”
換裝成4座四聯裝“鷹擊12”反艦導彈,使得“深圳艦”的反艦能力提高了一個檔次!而正在改造的引進俄製“現代級”驅逐艦也將原來的“日炙”導彈換掉,更新為“鷹擊-12”,也證明了“鷹擊-12”的性能高於俄製SS-N-22“日炙”導彈。
圖片上是“鷹擊-12”岸艦導彈,進入到21世紀後,我軍出現了三型先進的多發射平臺導彈:鷹擊62、鷹擊12和鷹擊18,它們都有岸艦型,使得我軍近海防禦的距離由最早的“海鷹-2”岸艦導彈的90公里“伸長”到400公里。

“鷹擊-12”反艦導彈先進之處在它的制導系統,300~400公里(空射型)的飛行距離如果沒有先進的“體系化制導系統”就是虛值,任何型號的導彈在沒有“中繼制導”的條件下僅靠艦載雷達制導,因為受到地球曲面的影響,它的射程至多50公里,被稱為:視距內距離。若是想達到設計的發射距離就必須要有其它的偵察/通訊裝備進行“中繼”,比如:衛星、機艦…等,“鷹擊-12”採用的是複合制導,也就是:GPS+“北斗”雙模式中繼修正+末端寬頻主動雷達制導+紅外圖像識別制導。


CM-302就是“鷹擊12”的外貿型 ,目前已經安裝在出口巴基斯坦的054P型護衛艦上。

鷹擊-12的攻擊過程大概是:導彈發射後,先由艦載雷達的制導下飛向目標艦,導彈飛出50公里之後→由“北斗”衛星對它進行飛行(速度1.5馬赫)彈道修正→距離敵艦30公里處飛行速度提高到3馬赫→20公里處導彈攜帶的雷達掃描海平面確認敵艦的準確座標→末端10公里“被動紅外成像”裝置啟動,識別敵艦外觀並且與彈載計算機內的儲存圖片進行對比,最終確認目標艦…完成最後的攻擊。這套制導系統非常複雜,沒有完備的軍工製造體系根本製造不出來,這也是“鷹擊-12 ”的先進之處。
“鷹擊-12”因為有了完善的體系化作戰保障,它才可以實現導彈最大的射程,並且準確的識別敵艦完成攻擊,現代戰爭較量的就是體系化作戰的完整性,誰的軍隊體系化越細化就會對敵方形成單項透明和壓倒優勢!而體系化缺失和粗糙的軍隊即便是有射程超過400公里的反艦導彈,由於沒有大系統的支持,導彈發射出50公里外由於缺乏完善的中繼手段,導彈想擊中目標是非常困難的事情,並且極易受到干擾 甚至被擊落!


皇家橡樹1972


鷹擊-12是我國首次列裝的國產全程超音速反艦導彈,全重2.5噸,長約6.3米,最大直徑約756mm。該導彈的具體性能並未公開,只能推測為“低空飛行速度2.5-3馬赫,高空飛行3.6-3.8馬赫;戰鬥部重量約200公斤左右,雖然裝藥量不大,但是考慮到超音速導彈的巨大動能和毀傷後效,其摧毀能力大於鷹擊-83。

其實我們沒有必要給任何一款反艦導彈冠以世界領先的稱號,也沒必要對任何一款國產武器都要質疑其“俄系血統”,其實這都自卑的表現。我們經歷過當年引進“現代級”驅逐艦那個時代,雖然當時網絡還不發達,但一時間SS-N-22“日炙”超音速反艦導彈“航母殺手”的大名譽滿天下。可是,其區區90-120公里的射程,如何能摸到航母呢?所以,我們今天也要理性的看待鷹擊-12這款反艦導彈,這只是我國反艦導彈家族中的一員,其具備一切超音速導彈的優點和缺點,而且也不過是我國反艦導彈發展道路選擇中的一條。

目前反艦導彈主要有幾種發展思路:一是全程超音速,二是亞超結合、三是隱身外形+亞音速。就目前的技術條件來講,全程超音速導彈的射程必然很短,即使做了射程和體型的平衡優化,其導彈尺寸和重量仍然比較巨大;此外,全程超音速導彈的巡航高度不會很低,做不到真正的掠海飛行,至少都20米級高度巡航。此外,全程超音速反艦導彈,由於氣動加熱效應和被彈面積大,造成了其紅外特徵和目標特徵都更為明顯,很容易被艦載紅外探測設備和雷達發現。


衛青點兵


祖國版魔改日炙導彈

還記得當年引進的俄羅斯現代級驅逐艦,上面的SS-N-22 “日炙”(俄羅斯編號 P-270 蚊子)反艦導彈麼?鷹擊-12反艦導彈就是我們在日炙反艦導彈導彈基礎上進行國產化和全方位魔改,大幅度減重並提升性能。
現代級驅逐艦正在填裝日炙反艦導彈。該導彈是世界上第一款整體式衝壓發動機的反艦導彈,專門對付美國航母戰鬥群等大型水面艦艇而設計,1984年投入服役,其技術等級在基洛夫的P-700花崗岩反艦導彈之上。射程120公里,飛行速度2.3馬赫,末端衝刺速度超過3馬赫,並可以進行蛇形機動,彩虹設計局專門參考美國宙斯盾系統和標準-2導彈的處理能力和最大過載係數來進行設計。


而鷹擊-12就是在我們引進的日炙導彈基礎之上,進行全方位魔改。採用其整體式衝壓發動機結構,彈體尺寸大幅度縮小,長度從9.3米縮小到6.3米,彈體直徑從1.3米縮小到0.7米,發射重量從4噸縮小到2-2.5噸。


鷹擊-12以空射為主,其巡航速度為2.2馬赫,末端速度高達4馬赫, 射程約為150(低彈道)高300公里(高彈道)。彈體採用一定的隱身化處理雷達反射截面小於等於0.2平方米,採用慣性制導,衛星導航。制導模式增加衛星定位修正,戰鬥部重量220公里。對比日炙,鷹擊-12在體積和重量大幅度降低的同時,突防能力進一步增強。

鷹擊-12打靶,末端繼承了日炙的蛇形路徑突防,對於艦上近防武器來說是巨大的折磨。
鷹擊-12目前主要由轟-6和飛豹攜帶,預計在不遠將來殲-16和殲-15也可以攜帶,他是我國未來空射反艦武器的殺手鐧。

從技術水平來看
,鷹擊-12與日本的ASM-3比較相似,都是採用整體組合衝壓發動機技術的空反艦導彈,鷹擊-12體積更大,但最高飛行速度、射程和突防能力更強,不過日本的ASM-3服役時間從2017年一直推到2021年。


局座鎮樓,日本把自己的ASM-3吹成對付我國航母的殺手鐧,國外內很多媒體也熱捧鷹擊-12。但是要清醒的認識到,單純靠這種常規反艦武器還是很難對付大型航母編隊。鷹擊-12可以解決突防問題,但是如何發現航母,集結上班架各種戰機的大編隊掛載好導彈,發動多方向突擊才是最難的問題。航母編隊不是靶子,也不是跟你玩回合制遊戲,一個航母編隊以30節高航速,一晝夜可以轉戰一千多公里。
所以我們反航母的核心武器是彈道反艦導彈,衛星搜索定位,4千多公里射程,隨便你怎麼跑都跑不出手掌心。這才是跳出圈子外的翻桌子武器,未來還會有艦載和空射版的彈道反艦武器,這才是真正的殺手鐧。


五嶽掩赤城



鷹擊12反艦導彈是一枚空中發射的反艦巡航導彈(ASCM),中國將其部署在轟-6K中程戰略轟炸機上。鷹擊12反艦導彈的射程為400公里,最高可達3馬赫,可攜帶500公斤半穿甲戰鬥部或核戰鬥部,並能在擊中目標前進行空中規避機動。


中國在20世紀90年代開始開發鷹擊12反艦導彈,並在21世紀初開始將其部署在轟炸機上。雖然鷹擊12反艦導彈是空中發射的,但CM-302出口型號可以從空中、陸地或海上平臺發射,並用於地面攻擊。



鷹擊12反艦導彈給美國駐太平洋海軍帶來了許多安全問題,被認為是“中國迄今生產的最危險的反艦導彈”,鷹擊12反艦導彈帶來的危險來自其400公里的射程,使其成為有史以來射程最遠的反艦導彈之一,以其3馬赫高速突防能力,使保護美國航母戰鬥群的宙斯盾作戰系統和艦對空導彈很難識別和攻擊導彈,因為它可以在防區外發射,這大大減少了美國海軍的反應時間。對鷹擊12反艦導彈的防禦更加困難,它能像蛇一樣的機動轉彎使它能夠避開最後的防禦。



結合中國戰鬥轟炸機平臺,鷹擊12反艦導彈的潛在射程可達1900公里,這可能給美國帶來比中國東風-21D 更大的問題。鷹擊12反艦導彈的部署和相關反衛星導彈的發展也表明,中國具備在未來衝突的情況下部署反進入和區域封鎖能力。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由於該導彈具體性能官方並未公開,所以現在網上能看到中國鷹擊-12的數據是彈長6.5米,彈徑0.75米,彈重2.5噸,外界推測其戰鬥部重量約為300公斤左右。從它的自身重量來看這就不是誰都能隨便帶的主。而且從外形上看這貨有著一股濃濃的蘇聯風,所以很多人都覺得這貨不就是蘇聯P-270的國產簡化版嗎,畢竟此前俄羅斯不是賣給中國956型驅逐艦了嗎,上面就有配套的“日燒烤”導彈嘛。所以中國的鷹擊-12很有可能就是在其基礎上改進而來的。



所以由艦射導彈發展而來的空射導彈體重是個很大的問題,前面所說它2.5噸的體重不是誰都能帶的,目前只有轟6和海航的飛豹能攜帶(主要還是六爺帶),所以這就是極大的限制它戰鬥力,在不能搭配航母作戰編隊進行遠航作戰的話,它只能作為一款防禦導彈,而目前各國海航的艦載戰鬥機基本上都不會攜帶單發重量這麼大的導彈,特別是即將進入五代機內置彈倉隱身時代的海航,像F-35的內置彈艙能攜帶的重量都不一定能超過2.5噸。而蘇系飛機機腹下又不能進行大重量掛載,所以不能用艦載機空射的話其作戰半徑是十分有限的。



至於說拿六爺來突防的話還不如B-52靠譜。而且在這個強調防空的年代,在遠距離發射的導彈被攔截的幾率非常大的,雖然你的導彈突防性能很高,但是人家的防空體系網也不是吃素的。而當年蘇聯使用花崗岩以及日炙導彈的思路是進行飽和攻擊,也就是說幾十艘潛艇或者水面艦艇進行大量的反艦導彈齊射,就是想要依靠數量來讓你的防空體系不堪重負,我10發導彈不求全部命中,但只要命中一發,我就達到了戰術目的。這個作戰思路還是相對靠譜的。不過經過中國魔改肯定是有新技術的加持,不然這麼挑剔的中國是不會裝備的。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我國反艦導彈不少,得益於早期導彈技術的大力發展,再加上近年電子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在這個領域裡要說是世界領先水平一點都不奇怪。鷹擊-12反艦導彈,是中國裝備的第一款自主研發超音速反艦導彈。

鷹擊-12據傳是SS-N-22 “日炙”的仿製版,但是我國在超音速反艦導彈的研製上早就已經開始,鷹擊-12的前身是海鷹-3超音速反艦導彈。

不過真正的研製是在上世紀90年代之後,我國從俄羅斯引進3M-80E超音速反艦導彈(SS-N-22“日炙”)開始,其後又借鑑了Kh-31A空對艦超音速反艦導彈,以及法國部分導彈技術最終成型,所以多少帶著點“日炙”的血統也是真的。

2014年1月,鷹擊-12反艦導彈正式公開亮相,該導彈分空射、艦射和潛射三種。主要裝備於殲轟-7、轟-6、052D及潛艇等載具上。

鷹擊-12採用固體燃料火箭助推器和液體燃料一體式衝壓噴氣發動機,巡航段速度為1.5馬赫,末端突防段速度最高可達3-4馬赫。複合制導,GPS+“北斗”聯合衛星制導+末端寬頻主動雷達系統+紅外圖像識別系統。2-2.5噸的彈重再加上180-200千克的半穿甲高爆炸藥,現代最先先近距攔截系統均對其無能為力,只能要突防中遠程防空網,所有軍艦在它面前基本都是靶子。


河東三叔


鷹擊12導彈很厲害!是全程超音速反艦導彈,最快速度達到四馬赫。長6米多到8米多,直徑半米以上,彈頭300公斤,整體重量2.5噸。鷹擊12有多種型號,有地對艦,艦對艦,潛對艦,空對艦,最大射程從200~600公里。

鷹擊12和誰的現代級進口的日炙,就是當年的航母殺手,有著很多相似之處。不知道為什麼叫鷹擊12,老是想起日炙導彈的射程是120公里,不知道里面有沒有聯繫。總體來看,由於科技進步原因,鷹擊12個頭比日炙型小了不少,而性能卻強很多,同樣是艦對艦導彈,射程差不多差了100公里。

鷹擊12也有缺點,超音速既是優點也是缺點,超音速達到三馬赫以上,聲音特別大,紅外性能特別明顯,不容易隱身,就在快,對手還未準備好,已經擊中目標了。200公里的射程,三倍音速,從發射到擊中只需10分鐘。據說沒有進入自主攻擊前是1.5倍音速巡航,進入20~30公里的攻擊範圍才加速到3~4馬赫,這又是進步,很厲害的進步。

我說的大致差不多,也是大致猜測,因為沒有外售產品,即使有外售產品,由於保密原因,也不一定是真的,只是人們猜。



大志遠思想空間


鷹擊-12反艦導彈戰鬥力如何?

首先了解一下,鷹擊-12反艦導彈是我國裝備的第一種自主研發的超音速反艦導彈,也是我國第四代反艦導彈之一。2000年珠海航展上模型彈首次亮相,2014年正式公開亮相,2015年開始服役於人民軍隊。

1 基本參數

2 優異的氣動外形及動力系統為其突防提供了動力保證

鷹擊-12反艦導彈末端突防可以達到3馬赫,但是根據美國“戰略之頁”網站介紹,末端突防可以達到4馬赫,且其巡航高度極底,只有12-15米左右。

因為該型導彈使用了四進氣口一體式衝壓噴氣發動機,很像Kh-31反艦導彈的升級版,以及3M-80E反艦導彈的外型,但是彈體長度和直徑都較前者小了許多,這主要得益於先進的設計理念和電子、發動機的小型化。

鷹擊-12反艦導彈推進系統是其進行超音速機動的核心動力,它的推進系統是一款結合了固體燃料火箭助推器和液體燃料一體式衝壓噴氣發動機,這種類型的發動機結構簡單、重量輕、推重比大及成本較低,是超音速導彈理想的動力系統之一。

3 複合制導方式保證了其打擊精度

鷹擊-12反艦導彈為了保證極高的命中精度,採用了GPS+“北斗”聯合衛星制導+末端寬頻主動雷達系統的複合制導模式 ,還包括可識別特定目標的紅外線圖像識別系統。此外,鷹擊-12運用了激光技術解決抗干擾問題,即使在電磁脈衝的干擾下鷹擊-12的激光抗干擾系統仍然可以射中100千米外不超過1.5米的誤差。再加上其約200kg的高爆炸藥,1至2枚足以癱瘓一艘主力驅逐艦。

優異的氣動外形及動力系統加上覆合制導方式,保證了改型導彈強大的攻擊能力。但是,鷹擊-12反艦導彈並不是一種必殺武器,其主要還是與東風-21D等導彈配合作戰,形成高低立體協同打擊能力。鷹擊-12只是進行飽和攻擊一環,要真正形成對敵攻擊威脅,還是需要多發射平臺、多類型反艦導彈、高地空結合的立體打擊才能發揮該型導彈的真正威力。

鑑於筆者水平有限,歡迎大家評論、討論,互相學習。

東風-21D


航神愛分享


你好,很榮幸來回答這個問題,我來談一下我的看法。

鷹擊12是中國的國之重器,出口到了很多國家,受到了很多好評,首先,就地位上來說,他是中國的比較先進的一款導彈,而且受到了多方好評,這是第一。

第二,就是他的攻擊距離遠,不便於攔截,攜帶很多彈頭,任何一枚彈頭都可能命中目標,所以說鷹擊12是中國很強的一大殺器。

這是我的回答,希望對你有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