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拿捏好對孩子教育的尺度?

諾諾媽墨墨媽


拿捏好尺度科學教育孩子,我認為一句話就是“寬嚴有度,合理賞識,率先垂範”。

第一,要嚴格管理,寬嚴有度。俗語說,棒打出孝子,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教育孩子必須以嚴格管理為主。人天生都有向“惡”的一面,都是有慾望的,在不加約束的情況下,都想吃的好、穿的好、玩的好,都想不幹活、不受累、不吃苦。如果任其發展下去,肯定會培養出廢物、甚至禍害,終究會害了孩子。古語云“富不過三代”,主要指的就是沒有經過嚴格管教、艱苦磨鍊的下一代很難成就或維持大業。滿清建國後,相當一部分八旗子弟被祖輩慣的整日尋歡作樂、為所欲為、不求上進,最終不成了廢人嗎?而一些從小就接受嚴格管教的人最終卻成了人中蛟龍,岳飛經岳母刺字嚴格要求最終成了民族英雄;郎朗因不想辛苦練琴而被郎父呵斥“不練琴要麼跳樓要麼喝藥”,最終成了國際著名鋼琴家;狼爸蕭百佑將孩子們“打”進了國內外頂尖名校,最後孩子們反而感恩父親的嚴格管教。相反,一些家長堅持所謂的“快樂教育”,順從孩子的天性,捨不得管孩子、逼孩子。這樣培養出的孩子長大後很難適應環境,容易遇難而退,難以成就出息。因為,小時候受的苦都會成為長大後的財富;小時候享的福必然會成為長大後的發展障礙。當然,“嚴”不是一味地“逼”,嚴而有度、寬嚴結合才是教育孩子的上策。對於超出孩子承受力的“嚴”,很容易引發極端事件,造成孩子的心理陰影,該寬鬆時要適當寬鬆,畢竟人不是機器,可以無休止地學習。那麼,怎樣做到科學的“嚴”呢?要制定合理規則,引導孩子說了辦、定了幹、按期完;要制定獎懲措施,達不到目標或者違規就要接受事先講好的懲罰;要教會孩子勇於擔責,學會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對集體負責。

第二,要學會賞識,正面激勵。人天生也都有向“善”的一面,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同、誇讚、甚至獎賞。所以,對於孩子的進步一定要合理賞識,尤其是自信心不強、性格軟弱的孩子,更需要大加賞識,因為賞識會大大激發人的動力。羅森塔爾效應、愛迪生成長的例子,充分說明正面激勵的積極作用,甚至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奇蹟。記得我以前寫字不好,因為認真參加一次學校書法比賽獲得三等獎,大大激發了我練習書法的積極性,搜腸刮肚學習、臨摹名人大家的書法,分析自己的缺點,甚至逐個字地學習間架結構、運筆方法,最後字練得越來越好。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也是合理運用賞識教育,最終使得孩子學習積極性大增,成績越來越好,成為本市高考狀元考入某頂尖大學。相反,對孩子的進步捨不得誇獎,或者對孩子的失誤一味挖苦打擊,會造成孩子的委屈或者反感,磨滅其學習積極性。當然,賞識不是無原則的誇獎,也不是物質刺激,什麼“你是最棒的”“考好了給你買玩具”等等,這些誇讚和允諾缺乏對孩子的正面引導性,甚至可能會讓孩子形成自大和功利心理。正確的賞識應該做好三點:合理誇讚孩子的進步,對孩子說“這次進步證明你努力了,如果你哪方面再注意,下次會更好”,指明努力方向,激發其更進一步的信心;和藹指出孩子的失誤或不足,對孩子說“你在這方面還有很大進步空間,如果迎頭趕上,你會取得好成績”。

第三,要身體力行,以身作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對孩子的教育切忌只說不練。家長只有以身作則才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有其父必有其子,你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要努力帶頭去做什麼樣的人。





狼爸教育


小雨嫁了一個離異的男人,男人帶著一個女兒。

小雨因為自己身份的關係,怕被人罵後媽歹毒,所以孩子犯錯從來不會打罵,對待繼女可以說小心翼翼。

後來小雨自己生了孩子,對待自己的孩子,該批評就批評,該打就打。

結果,繼女表現越來越差,小雨還是不敢對她進行嚴厲的教育。

直到有一天,學校告訴小雨,繼女犯了一個非常嚴重的錯誤。小雨終於忍不住了,對著繼女劈頭蓋臉罵了一頓。

等到冷靜下來,不禁有些害怕,怕孩子承受不住。

繼女眼含熱淚,說了一句:你現在真的是我媽了!

小雨終於成為了足夠好的母親。

足夠好的母親(good enough mother):是客體心理學的代表人物溫尼科特提出的,是指開始的時候幾乎完全適應她的嬰兒的需要,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她逐漸地適應得越來越少,並根據嬰兒逐漸增長的能力來應對她的失敗。

足夠好的母親不是指對孩子百分百好的母親。而是指給孩子所需要的情感。

孩子需要愛就給他愛,孩子需要恨就給他恨,孩子需要表揚就給他表揚,孩子需要懲罰就給他懲罰。


吳佳妮心理諮詢師


首先要當好舵手,把握孩子接受教育的方向.學齡前後孩子,教育任務主要由家長承擔,這個時候孩子接受哪個方面的教育,完全是由家長來確定的,要注意不要盲目跟風,看見有人學鋼琴,你也跟著去報班,看見有人學舞蹈,又想跟著去報班,這樣不看自己孩子的特點,盲目跟從,得不償失.

其次要根據孩子生長髮育的規律,選擇好項目.比如在孩子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就要培養語言方面的能力,進行認字方面的教學,這樣會取得明顯的教學效果,真的是事半功倍,如果這個時期錯過了的話,學習起來就費勁了許多.

總的原則是根據孩子的自身情況,調動孩子內在的學習熱情.只有孩子真正從內心裡接受了學習,學習才是快樂的.不然就很容易厭學.有了厭學的情緒,對整個學習都有不良的負作用.因此,讓孩子快樂學習是個很重要的事情.


啟蒙的智慧


怎麼樣拿捏對孩子的教育尺度?如果要回答這個問題的話,我們首先要著重於兩個字上,那就是尺度。既然是尺度的話,那也就是說你的教育一定要有一個標準在那裡,或者說你至少應該有一個底線,哪一個底線是不可逾越的哪一些東西可以改正的?

孩子在這個時間段所獲得的每一個東西都會伴隨著他的一生,這個時間段他們都是空白的,所有的一切都可以讓你自己去書寫,因此這個時候的教育至關重要,因為這個時候是他人格養成和人格塑造的關鍵時期,後面的如果出了問題,再去改正的話是很難搞定的,不如在一開始就讓他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優良的道德品質,後面一切才會順所當然。

那麼有哪些尺度可以把握的,我覺得有以下幾點。

第一,我允許你犯錯,但是我希望你改正,並且不希望你多次犯同一個錯誤。我自己其實就犯過很多錯誤,其實每個人也是這樣子,沒有十全十美的人,甚至於每個人其實一開始身上都有很多的缺點,只是社會會幫助我們慢慢的改進這些缺點,但有的缺點可能一生都無法改正過來,所以對於孩子而言,我們不可能奢求孩子不犯錯誤,任何人都達不到的,但是孩子犯完錯誤以後,我們一定要讓他知道這個東西是錯的,讓她有感覺的意識,並且你可以再一次犯這個錯誤,但我不希望你連續重複的多次犯同一個錯誤,那這樣子就會感覺你根本就沒有聽進去父母對你說的是什麼,而且這樣子對孩子就會造成非常不利的影響,就是明明是錯的事情,我做了也沒有問題,因此我覺得第1個要把握的點就是我允許你犯錯誤。但是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我們不應該著急,也不應該憤怒和暴躁,而是應該冷靜下來把這個事情究竟是什麼回事告訴孩子,並且他這種行為會導致什麼,結果也告訴他,還要給他一定的處罰,並且知道怎麼去改正這個錯誤,如果後面再犯,我們可以再次提醒,但絕對不能多吃飯,所以這是我要說的第1個尺度。

第2個,我覺得不能逾越的尺度就是,你一定要是一個內心善良的人。這是什麼意思?善良的人和自私的人其實是兩個概念。我舉一個例子,現在有一個小朋友在玩玩具,你的孩子也想玩,結果他就直接就搶了那個小朋友的玩具開始玩,這個事情,實際上並沒有那麼嚴重,因為孩子並不知道這個行為是什麼意思,他只是覺得這個東西我想玩,然後你也有的話,那就可以給我玩,如果你不玩的話,那我就可以用我自己的行為來搞定他。我覺得這個東西叫做自私。但是如果因為這個小朋友不給他玩玩具,然後這個孩子就悄悄地把另外一個小朋友的玩具給弄壞或者扔了,那麼這就是邪惡,他就不是自私了,損人利己,是自私的損人,不利己就是邪惡。我們遠古的時候就有說法,人之初,性本善,當然荀子說過人之初性本惡,最開始的時候是人性本私。自私是人天性所帶來的東西,這個沒有關係,但是我們一定不能讓它發展成邪惡,所以我覺得對於孩子的教育要把握住道德的底線,我們不能因為他是孩子就對它進行寬容,殊不知有的話題有的地方有的尺度是無法寬容的,而一旦寬容,後面帶來的結果就無法預料。

最後我想說,對於孩子的教育我們要明確幾個點,第1個是孩子,雖然他只是孩子,但他畢竟是一個人,不能因為他是孩子就過分的寬容,特別是對於一些底線的問題,要將他當做成年人來對待,犯了錯,一定要進行糾正,而不能因為說愛她還是個孩子,你跟他計較什麼這種話出來,這是絕對不可以的。第2個是家長一定要克服自己對孩子的溺愛,對於孩子而言一定要有底線,並且用嚴正的行為告訴他,這個底線是不可逾越的,讓他在一個劃定的框框內去發展,野蠻的生長,最後長出來的一般而言都是殘肢,只有經過適當的修剪以後的數值才是美觀而大方的。

如果您覺得我說的有道理的話,可以在下面評論,並且給我點贊,謝謝。





物理李平老師


小孩子在三歲之前無論他提什麼要求,只要不合理就不能滿足他,家長一定要有狠心,無論他怎麼哭鬧就是不答應,這樣有個幾次孩子就明白無理要求是不能滿足的,以後就好管了,就是三歲之前。上學了以後不要每次看見成績了在想著教學他,平時多關注他學習,即使有個別哪次成績不理想也不要發火,他自己會注意的,真是發了火反而是效果相反。平時多溝通多鼓勵就可以了,無論有多忙都不可以不管理孩子。


用戶3156812445496


我是失敗者 無言以對


荷公子070502


不恨你為標準


一百個孤獨的靈魂


關心愛護是老師執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