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國風•召南•草蟲》學習之十四

《詩經·國風·召南·草蟲》學習之十四

喓喓草蟲1,趯趯阜螽2。未見君子,憂心忡忡3。亦既見止,亦既覯止4,我心則降5。

陟彼南山6,言採其蕨7。未見君子,憂心惙惙8。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說9。

陟彼南山,言採其薇10。未見君子,我心傷悲。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夷11。

譯:

蟈蟈叫聲滿,蚱蜢跳躍忙。不見君子面,憂愁不安啊。若能見君子,那怕偶遇他,我能放下心。

登上南山坡,採摘嫩蕨菜。不見君子面,憂心愁苦啊。若能見君子,那怕偶遇他,我心多愉悅。

登上南山坡,採摘嫩薇菜。不見君子面,憂心悲傷啊。若能見君子,那怕偶遇他,我心多平靜。

注:1.喓喓:(yāo音吆)蟲鳴聲。草蟲:指蟈蟈。

2.趯趯:(tì音悌)跳躍之狀。趯:通“躍”。阜螽:(fù zhōng音負忠)即蚱蜢。

3.憂心忡忡:憂愁不安之貌。

4.覯:(gòu音構)遇見也。5.降:下也。放心解。6.陟:(zhì音至)登也。

7.蕨:(jué音決)即蕨菜。可食,但有一定的致癌成分,少食為佳。

8.惙惙:(chuò音綽)愁苦貌。9.說:悅也。

10.薇:(wēi音危)又名巢菜、大巢菜、野豌豆,草本植物,結莢果,中有種子五六粒,可食,嫩莖和葉可做蔬菜。

11.夷:平,心安解。

《詩經•國風•召南•草蟲》學習之十四

《蟈蟈》照片有頭條提供,敬謝!

議:這是首趣味詩之一,鄭國君主鄭簡公(姬姓名嘉)在垂隴——今河南鄭州市西北,設享禮招待晉國卿大夫趙文子(嬴姓,趙氏,名武,諡“獻文”),鄭國陪隨人員共有七人,趙文子就提要求:你們七人一同與君主來作陪,我很榮幸,請求每人賦一首詩,也讓我知道你們每個人的志向。

第一個鄭國國相子展就賦這首《草蟲》詩。詩賦完,趙文子當場就說:真是兆民之主人,但若用武備是不能勝任的。

趙文子回去後對晉國賢臣叔向(姬姓,羊舌氏,名肸)說起:斷定一是鄭國國相子展子孫有傳數世之大夫;二是子展是最後一個敗亡的,歷史的進程果然如此。

《詩經•國風•召南•草蟲》學習之十四

《蚱蜢》照片有頭條提供,敬謝!

上述根據《左傳·襄公二十七年》所載:鄭伯(鄭簡公)享趙孟(趙文子)於垂隴,子展(鄭國國相)、伯有(鄭國卿大夫,姬姓,良氏,名霄,字伯有)、子西(鄭國卿大夫,姬姓,名夏,字子西,諡襄,子產的同宗兄弟)、子產(鄭國國相,姬姓,公孫氏,名僑,字子產,又字子美,諡“成”)、子大叔(繼子產後的國相,姬姓,公孫氏,字太叔,名遊吉)、二子石(鄭國卿大夫,公孫段,姬姓,豐氏,名段,字子石,諡“景”,鄭穆公孫。印段,姬姓,名段,字子石,諡“獻”,鄭穆公重孫)從。

趙孟曰:“七子從君,以寵武也。請皆賦以卒君貺(kuàng音曠),武亦以觀七子之志。”子展賦《草蟲》,趙孟曰:“善哉!民之主也。抑武也不足以當之。”……文子曰:“其餘皆數世之主也。子展其後亡者也,在上不忘降。”

《詩經•國風•召南•草蟲》學習之十四

《江西宜豐——朝南山坡》照片有頭條提供,敬謝!

那趙文子憑什麼如此斷?正象趙文子所說:“詩以言志”。

《論語·子罕》:子曰:“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這就是首好德如好色者的詩。

此詩君子既可以是對求德之君子,也可以是對君主之稱,看那滿含深情之目光,同時也可以把二者完全融合在一起——就如此詩。想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國相,整日以朝見君子(君主)為樂,伴在左右,王不離君(德),君(德)不離王。

晉國大夫趙文子的讀解:登上南山坡,展望未來,分明是兆民之主。秋天是收穫的季節,便可得福祿也。但一開始蟈蟈與蚱蜢都在關切的人,是不足以承擔武用的,因不忍之心啊。登高而心在低下,顧全局也。終觀全詩,心中平和之境,沒有一點鏗鏘之色,可用國家和平時期的相國。特和詩博一樂:

《詩經•國風•召南•草蟲》學習之十四

《荷》照片有頭條提供,敬謝!

和《詩經·國風·召南·草蟲》

蟈蟈漫坡叫,蚱蜢高躍舞。不見君子面,憂愁難安心。只想常遇他,能夠放下心。

登上南山坡,身在採蕨菜。蕨菜如君面,定睛不見了。憂心添愁苦,見面多愉悅。

又登南山坡,薇菜就如君。定睛又不見,憂心添悲傷。終於見君面,心緒多平靜。

君子那是萬千人的目光,是做人立身的標杆,只希望他平安,心裡就平靜。諸事靠君子佑助,才能過安寧祥和之生活。

這個趙文子就是《趙氏孤兒》的原型,太史公在《史記·趙世家》中有大篇記載,可見是天降奇才,他人即興賦一詩就知其有數世之福祿及敗亡時間。不知“道”的人以為是首情愛詩,真是各人各眼啊,差別就在這裡。

戊戌年四月初六

《詩經•國風•召南•草蟲》學習之十四

《山東青島茂腔戲——趙氏孤兒》照片有頭條提供,敬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