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人非正式投票赞成冥王星恢复行星身份!冥王星恢复众望所归?

自从2006年冥王星被定性为矮行星以来,关于是否应该将其视为行星的争论就一直很激烈。

冥王星是第一颗被发现的柯伊伯带天体,体积相对较小,仅有月球的三分之一。自2006年起,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前主席罗恩•埃克斯(Ron Ekers)代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参加了这场行星之争。这个定义说,一颗行星必须围绕太阳运行,必须有一个近乎圆形的形状,并且必须“清除其轨道周围的邻居”。从历史上看,正是这第三点在冥王星的行星主张中引发了最多的争论,因为即使是在较大的行星附近,也有许多小行星在轨道上运行。

130人非正式投票赞成冥王星恢复行星身份!冥王星恢复众望所归?

2015年,新视野号探测器飞越冥王星后,围绕冥王星行星地位的争论愈演愈烈。新视野号揭示了一个充满惊喜的世界:巨大的山脉,可能存在的内部海洋和稀薄的“外大气层”。考虑到冥王星复杂的地质构造,斯特恩和天文学界的其他一些成员开始主张,冥王星应该再次被指定为行星。同年7月,美国宇航局的新视野号宇宙飞船飞越冥王星时,新视野号拍摄到了冥王星上3公里高的冰山。

130人非正式投票赞成冥王星恢复行星身份!冥王星恢复众望所归?

近日在华盛顿举行的哲学社会讨论会议上,一场关于冥王星行星性的友好辩论以一场非正式投票结束,投票结果支持恢复这颗矮行星的地位,其中130人投票赞成冥王星成为行星,30人反对。在辩论中,科学家斯特恩赞成用地球物理学的定义来定义行星性。简而言之,这表明行星的质量必须足够大,可以呈现出近乎圆形的形状,但又不足以在内部发生核聚变(就像恒星一样)。

冥王星是1930年在寻找一颗导致轨道不规则的行星时发现的。但是冥王星太小,无法引起这些扰动,后来的计算表明,对海王星轨道的最初计算是错误的。但这仍然是一个幸运的发现。体积较小的冥王星在其轨道上的那个点比现在离太阳更近,也更容易用当时可用的望远镜观测到。

130人非正式投票赞成冥王星恢复行星身份!冥王星恢复众望所归?

直到60年后,在柯伊伯带才发现了与冥王星大小相近的其他天体。然后,加州理工学院的天文学家迈克·布朗(Mike Brown)领导发现了一个名为2003 UB313的天体,据信它比冥王星还要大。

2006年8月在布拉格举行的国际非盟会议上进行了投票,有424个成员国参加了投票。大多数人投票赞成将冥王星重新定义为矮行星,以及投票前几年发现的其他一些“跨海王星天体”。

斯特恩还认为,在太阳系较远的地方,要清除小天体要困难得多,因为它们在围绕太阳的轨道上移动的速度要慢得多,而靠近太阳的天体则由于轨道运行的性质不同。这意味着在太阳系的外围,行星需要越来越大的质量来清除小天体。即使是地球,如果你把它移到离太阳100个地球-太阳距离的地方,它也没有资格成为一颗行星。

尽管争论之后冥王星的行星地位并没有改变,但它确实构成了一系列更广泛的研究和问题的一部分,这些研究和问题仍在继续,你说是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