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西湖大學丨杭州生物醫藥產業“近水樓臺先得月”

走进西湖大学丨杭州生物医药产业“近水楼台先得月”

作為新中國歷史上第一所由社會力量舉辦、國家重點支持的新型研究型大學,西湖大學可謂是“含玉而生”,受到全球關注,獲得國家、浙江及杭州的“萬千寵愛”。

出生在“天堂”杭州,也註定了西湖大學的一舉一動都與杭州緊密相連。西湖大學獲批至今已有一年有餘,校長、教授、行政人員及學生們都在幹什麼?他們做的這些事情對杭州將產生什麼影響?杭州能否“近水樓臺先得月”?

從今天起,我們將從西湖大學的“生命科學”、“獨立實驗室”、“學科交叉”、“Lunch Seminar”、“News&Ideas”、“輪轉制”、“長聘與準聘相結合的聘任體系”等關鍵詞入手瞭解西湖大學,同時挖掘其對杭州產業發展產生的影響,並逐一推出系列文章。

以下是系列文章之一。

當下的杭州,因數字經濟而盛名在外,那麼在這之後,未來杭州將發展什麼產業?答案是:“生物醫藥”

助推生物醫藥產業起飛,杭州謀劃已久且勢在必得。

2000年,杭州開始提出“信息港”和“新藥港”——“兩港”建設,如今“信息港”已經起航;2004年起,杭州市財政每年安排產業發展資金,不斷加大對於生物醫藥產業的資金投入;2018年7月,杭州市委十二屆四次全會明確提出大力發展以生物醫藥為重點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國內領先的生物醫藥研發及產業化高地。

一系列頂層設計,一步步紮實邁進,一項項成效初顯。

走进西湖大学丨杭州生物医药产业“近水楼台先得月”

如今,杭州生物醫藥產業構建了“一核三園多點”的發展格局,初步形成以化學制藥為基礎、現代中藥為重點的傳統優勢,以及新藥研發、醫療器械、醫療數據三大領域特色化發展的產業結構。其中,1000多家生物醫藥企業紮根,誕生了許多細分領域的行業冠軍,產業集聚也初步顯現。

2017年杭州市規上醫藥工業總產值突破500億元,計劃到2022年產業規模突破千億元; 2018年,新設生物醫藥企業3870戶,新增註冊資本(金)302.3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6%和39.14%。

近年來,杭州市生物醫藥產業規模保持高速增長、集聚優勢突出,但在業內專家看來,杭州生物醫藥產業發展還存在一定不足,比如:優勢領域比較集中,高端產品佔比不高;硬件提升明顯,創新軟實力不強;骨幹企業效益良好,但銷售規模較小;產業集群特色鮮明,但發展後勁明顯偏弱。

歸根究底:基礎研究不足導致自主創新能力不夠、應用無法突破

眾所周知,生物醫藥產業是生命科學基礎研究的重點應用,而“生命科學”是西湖大學的“鮮明特色”之一。這所定位於“高起點、小而精、研究型”的大學,無疑將成為杭州生物醫藥產業突破瓶頸、實現產業騰飛強有力的“基石”。

關鍵詞:生命科學

人才是自主創新的源頭活水。西湖大學雖然成立時間不長,但已擁有一大批生命科學領域的高精尖人才

走进西湖大学丨杭州生物医药产业“近水楼台先得月”

施一公,西湖大學校長,也是西湖大學最大的IP,結構生物學家,2008年辭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終身講席教授的工作,全職回國。在清華大學擔任生命科學學院院長的7年裡,他帶領清華生物學科取得長足進步,使清華大學在結構生物學領域居於世界領先地位。

走进西湖大学丨杭州生物医药产业“近水楼台先得月”

許田,西湖大學副校長,生長調控領域的開拓者之一,曾擔任過15年的耶魯大學遺傳系副系主任以及11年的耶魯大學校長特別顧問,主攻方向是用模式生物和新的遺傳學方法研究發育和疾病的分子調控機理。他是鑲嵌遺傳篩選法等新方法的發明人,擁有幾十項國際專利,多項專利成功產業化,是多家生物醫藥企業的創始人和顧問

走进西湖大学丨杭州生物医药产业“近水楼台先得月”

鄧力,西湖大學理學院執行院長,世界知名有機合成化學家,是有機催化領域的創始者和引領者之一。他在有機催化領域開展了原創而系統性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國際同行公認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奠基性學術成果。看似這與生命科學無關,而事實上,有機合成化學正是醫藥生物的基礎學科。鄧力本人幾乎訪遍了全世界最知名的大製藥公司,並且多次擔任公司的顧問

這些“大V”如今常駐杭州,怎能不令杭州生物醫藥企業“心動”。

與此同時,在過去兩年多時間裡,西湖大學開啟了十次全球學術人才招聘會,擇優聘任了一批包括生命科學領域在內的優秀科學家。他們在西湖大學的獨立實驗室裡,潛心探索生命科學前沿的奧秘。

比如——

生命科學學院PI(獨立實驗室負責人)郭天南的蛋白質組大數據實驗室,致力於實現基於蛋白質組的精準醫療;

高亮的生物光學成像技術實驗室,開發用於生命科學研究的高速、高分辨率、活體三維熒光顯微鏡成像技術以及生物圖像分析技術;

高曉飛的幹細胞與器官再生實驗室,開發了個性化的新型紅細胞治療技術,通過工程化改造患者自身紅細胞,使其攜帶各種藥物,有效治療包括癌症、罕見病、慢性免疫與代謝疾病等重大疾病;

……

關鍵詞:學科交叉

西湖大學大力倡導的“學科交叉”,為生命科學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縱觀世界科學的發展歷程可以發現,大部分新學科是原有學科交叉派生而來,如當下的人工智能,就是計算機和信息等學科交叉研究產生的。而這樣的交叉融合,在全新的學校更加容易實現,沒有壁壘、沒有包袱,一切從“新”開始。“輪轉制”、“Lunch Seminar”、“News&Ideas”分享會

,一個個“新名詞”接二連三地在西湖大學誕生,甚至包括雲谷校區“學術環”的設計,目的都是為了創造條件,努力推動學科交叉。

令人欣喜的是,變化已經開始出現。

走进西湖大学丨杭州生物医药产业“近水楼台先得月”

工學院講席教授Mohamad Sawan是加拿大工程研究院院士,他的研究方向就是跨學科的“新興可穿戴式和可植入式智慧醫療器械領域”,比如基於腦電圖EEG與功能性近紅外光譜技術(FNIRS)平臺的可穿戴頭盔。如果病人突發癲癇,但無法通過手術治療時,則可使用多模態混合信號探測器和刺激儀來中止癲癇。這是癲癇預測的新希望。

工學院PI、從事人工智能與機器人領域研究的於長斌,與生命科學學院PI郭天南也發生了“交集”。他將人工智能方法運用於生物信息學,大大加快了臨床蛋白質組學的研究速度和成效。

相信,通過學科交叉產生的新思想、新技術、新領域,會更有效地助力破解當下產業發展的困境。

關鍵詞:生物醫學實驗技術平臺

走进西湖大学丨杭州生物医药产业“近水楼台先得月”

△ 西湖大學的前身

為支撐生醫理工學科群,提高生命健康領域的科研水平,西湖大學還投入了大量人力、財力和精力,成立“生物醫學實驗技術平臺”形成從生物大分子研究到模式動物構建的一套完整的科研支撐體系

高端儀器裝備是科研工作的基礎,而具有開展新方法、新技術、新思路研究的高水平的技術支撐隊伍是平臺的核心,依託杭州市蓬勃發展的生物醫藥產業和西湖大學的靈活機制,平臺在儀器和人才方面得到了完美的結合,如今,平臺已經吸引了弗吉尼亞大學王亞林博士等高水平技能人才,設立了顯微成像、冷凍電鏡、質譜與代謝、流式細胞、生物信息大數據等涵蓋大量高端儀器設備的一系列子平臺,為基礎前沿研究、關鍵技術的創新開發以及人才培養提供技術支撐。

最令杭州醫藥生物領域企業興奮的是,西湖大學的“生物醫學實驗技術平臺”充分實現開放共享,對校內外各類型用戶開放。公共平臺通過提供優質、高效和專業的技術服務,將為進一步提升西湖大學和杭州市生命健康領域的研發水平,共同挑戰生命科學領域影響深遠的重大課題。

關鍵詞:生命健康創新平臺

走进西湖大学丨杭州生物医药产业“近水楼台先得月”

△ 西湖大學效果圖

此外,為了集中優勢力量辦大事,西湖大學正在籌備建設生命健康創新平臺,旨在聚焦國家及浙江省重大發展戰略需求,加強生命健康領域前沿基礎研究佈局,以創新藥物研發、精準醫療為重點,實現前瞻性研究、原創性成果重大突破,引領世界生命健康科學發展方向,助推我國生命健康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

平臺將依託世界一流科研團隊,搭建世界一流科研設施,通過研發服務、成果轉化、技術轉讓、人才培養等多種形式,大力促進浙江省及杭州市高科技醫藥產業與生物技術產業發展,為建設創新強省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

產業集聚人才,人才引領產業。正所謂“近水樓臺先得月”,未來,西湖大學在生命科學領域的成果將成為杭州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強大基石,助推杭州打造“全球生物醫藥創新城市”。(徐樂靜)

走进西湖大学丨杭州生物医药产业“近水楼台先得月”

往期推薦(點擊即閱)

錢塘新區掛牌,下沙大江東生物醫藥產業怎麼走?

新政將引發杭州生物醫藥產業地震!

藥品管理法修訂草案,將為生物醫藥產業帶來什麼利好?

走进西湖大学丨杭州生物医药产业“近水楼台先得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