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彈“功勳工人”吃不起抗癌藥,政府部門已介入

澎湃新聞記者 李佳蔚 陳斯斯

原子弹“功勋工人”吃不起抗癌药,政府部门已介入

2019年4月24日,原公浦在家裡,桌上有他吃的抗癌藥和常讀的書。澎湃新聞記者 陳斯斯 攝

原子彈“功勳工人”吃不起抗癌藥的消息牽動許多人的心,目前政府部門和社會公益組織已介入援助。

據媒體報道,曾參與中國十次原子彈試驗的工人原公浦,七年前查出罹患前列腺癌晚期,加上眼疾和其他慢性病史,多年來昂貴的醫藥費使他生活陷入困境。

4月24日下午,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在原公浦家中瞭解到,上海閔行區梅隴鎮政府正在研究解決85歲“功勳工人”的用藥困難。

梅隴鎮社發辦主任馬飛說,他們已開始梳理民政、社區、黨建、慈善等多個條線的政策,將通過綜合施策幫助原公浦。

“我們願意負責他每個月的抗癌藥費用。”24日晚,上海市百將公益基金會會長潘振秋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稱,該基金會了解原公浦的情況後,願意承擔原公浦使用進口抗癌藥的6000多元自費部分,將會與原公浦見面商談。

4月25日中午,原公浦二女兒向記者證實,上述公益基金負責人在25日上午前來拜訪,原公浦向對方表達了謝意,不過,他暫時還沒有決定是否接受這份援助,具體方案還在商談。

“一顆非常重要的螺絲釘”

“我姓原,原子彈的原,這注定我跟原子彈有緣分。”原公浦把自己的命運和中國原子彈事業綁在一起。

他與妻子居住在一處較為簡陋的房子裡。4月24日,澎湃新聞記者上門採訪,剛一進門,他便帶著記者參觀了自己最為珍貴一個書櫃。

書櫃裡,原公浦珍藏著自己與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相關的各種照片、媒體報道以及相關的出版刊物等資料。介紹起這些物品,他頗為自豪,投入的神情就好像自己從未離開過當年奮鬥的戈壁灘。

原子弹“功勋工人”吃不起抗癌药,政府部门已介入

原公浦和妻子。澎湃新聞記者 李佳蔚 攝

原公浦有一個雅號“原三刀”。他曾為中國首顆原子彈的研製加工了核心部件——鈾球。“兩彈一星”元勳錢三強曾稱他為“一顆非常重要的螺絲釘”。

原公浦向記者回憶,他原是山東掖縣人,1951年他來上海做學徒,因工作關係結識了妻子。1959年兩人剛結婚兩個月,他就被選入大西北的保密工程,隻身前往位於甘肅的中國核工業總公司404核基地。

在那裡,原公浦被確定為車削第一顆原子彈鈾球的操刀人,也開啟他數十年的支邊事業。

“看不見的刀山火海。”原公浦稱,他的工作對技術的要求可謂極致,也有不小的風險,甚至對每次車削的鈾屑都有嚴格標準,容不得一點閃失。最終,他為首顆原子彈加工出了“完全合格”的鈾球。

“(他)骨子裡真的熱愛這個事業,一心想為國家做點事。”原公浦妻子向記者“吐槽”,“(他)別的記不大清楚,講起以前的工作來,就頭腦特別清楚。”

原子弹“功勋工人”吃不起抗癌药,政府部门已介入

年輕時的原公浦和妻子。澎湃新聞記者 李佳蔚 攝

突然患癌

1991年,原公浦和妻子從甘肅回到上海,1994年正式退休。

退休後,一直注重鍛鍊身體的原公浦,開始意識到身體出現變化:起夜次數很多,有時走路感覺腿部疼痛。

“我一直有前列腺增生的毛病,吃了很多年的‘保列治’(一種藥品),也在醫院開過刀,以為不要緊了。”原公浦說,直到2011年,他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被確診為前列腺癌晚期,甚至出現骨轉移。

當時,PSA(前列腺特異性抗原)這一評估前列腺癌的化驗指標,原公浦一度達到75,而正常範圍為0-4。

他說,在中山醫院,他嘗試接受內分泌治療,開展了一次手術後,他開始服用藥物“氟他胺”,但此後出現了耐藥。接著,他前往華東醫院,醫生建議他換進口藥“康士得”,吃了幾個月又出現耐藥。隨後醫生建議他吃一些雌激素藥,吃了幾個月就停了。

原子弹“功勋工人”吃不起抗癌药,政府部门已介入

原公浦的臥室。澎湃新聞記者 陳斯斯 攝

“那是在2014年,我從醫生那裡打聽到,有一種適合我這個病吃的藥正在仁濟醫院做臨床試驗,我就去了。”原公浦回憶,這個藥叫做“醋酸阿比特龍片”,進入臨床試驗的患者需要承擔藥物帶來的各種不可預測的風險,但可以免費嘗試未上市的新藥,他至今非常感謝幫助他的醫生們。

不過,臨床試驗的新藥從2014年11月持續到2016年12月後結束了。整個治療過程,讓原公浦的PSA恢復到正常標準。

此後,由於癌症和其他慢性病在內的長期治療,尤其是在藥物方面的持續開銷,逐漸給他帶來較重的經濟負擔。

迎來轉機

目前,原公浦的身體和精神狀態都不錯,但他受困於抗癌藥的境況還是令許多人擔心。

“我現在就是靠吃藥,不吃藥就不行了。”原公浦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說,患癌後,平時他只要按時吃藥,身體狀況挺好的,“出去作報告站2小時都沒問題。”

原公浦說,現在他的工作關係依然掛靠在甘肅,和妻子每月的退休金一共大約7000元。

現在他吃的這款抗癌藥(醋酸阿比特龍片),2017年已納入了醫保藥品行列,降價到1.5萬元一瓶。每月用量一瓶藥,醫保之外個人需要承擔約6000多元。

斷藥時,他有時會託人購買仿製藥。常吃的有兩款,一款每月一瓶需要3200元左右,另一款大約4000元。但仿製藥買起來手續很麻煩,而且每次有購買數量限制,並不能完全保證用藥需求。

針對自己吃藥難的境況,他提到,一直以來閔行區民政部門對自己很關心,每年春節和建軍節會來家裡探望,介紹企業界愛心人士,為他提供一部分慰問金。

同時,他的兒女們也一直在為父親治病吃藥想辦法。原公浦大女兒告訴記者,他們姐弟三人都是普通工薪階層,經常來看望和照顧父母,也送些錢。只不過抗癌看病是長期的事,這讓父親感到壓力大。

“這次有這麼多人來關心父親的困難,我們很感謝,希望他吃藥的困難能徹底解決。”原公浦大女兒對澎湃新聞記者說。

在原公浦眼裡,能為國家建設作出貢獻,才是自己一輩子的驕傲。

“保爾•柯察金的故事你們還讀嗎?”他說,這是他那一代人最喜愛的故事,還有方誌敏所著的《可愛的中國》,“現在已經沒多少人知道了,當時我們看了都掉眼淚。”

目前,來自各方的幫助讓原公浦吃不上抗癌藥的境況正迎來轉機,澎湃新聞將持續關注。

原子弹“功勋工人”吃不起抗癌药,政府部门已介入

原公浦用紅筆在書籍中標記與自己工作有關的記載。澎湃新聞記者 陳斯斯 攝(點擊可放大圖片)

原子弹“功勋工人”吃不起抗癌药,政府部门已介入原子弹“功勋工人”吃不起抗癌药,政府部门已介入
原子弹“功勋工人”吃不起抗癌药,政府部门已介入原子弹“功勋工人”吃不起抗癌药,政府部门已介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