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的“三套車”,讓涼州人在過去150年的日常裡全民飲茶

左宗棠的“三套車”,讓涼州人在過去150年的日常裡全民飲茶

37.93° N, 102.63° E

左宗棠的“三套車”,讓涼州人在過去150年的日常裡全民飲茶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

這次西行的路線與歷史上很多次西行走過的軌跡高度重合,張騫、玄奘自不用說,我還刻意中途去了趟平涼,為的是150年前的一個湖南人踩踏在相同的節奏上。

​到武威之後,我也刻意選擇住在了涼州區,雖然原滋原味的涼州城已經不復存在了,但我還是希望能在這個重要的歷史現場感受到一些有關曾經的蛛絲馬跡。武威只是甘肅的一個地級市,但稍稍走進,你就不敢小視。打開地圖,只見文廟、鳩摩羅什寺、海藏寺、白塔寺、西夏博物館、雷臺博物館、涼州詞展覽館、漢文化展覽館這些遺蹟簇擁在屏幕上,彰顯著這座城市的深厚底蘊。才到武威,不想囫圇吞棗的去打開這座城市,早上起來,沿著市民散步的路線走了幾圈。工作日的早晨,上班的人流在城市的街道上攢動,上課的學生腳步匆匆,只有休閒的市民開始在街邊去尋覓早餐了。

左宗棠的“三套車”,讓涼州人在過去150年的日常裡全民飲茶

涼州街邊的風味小吃:行面、滷肉、茯茶

武威人的早餐種類很多,最醒目的居然是面、肉、茯茶三個字。看到第一家把“茯茶”二字印在自己麵店招牌上時我愣住了。我快速的穿過幾條街,發現那不是個案,大多數麵館都會在自己的招牌上印著“茯茶”。早餐裡有茶的地方很多,例如珠三角的粵港早茶,茶在裡面雖然也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但他們最突出的特色還是那些美食甜點,很少有商家會把茶品的具體名字印在店子招牌上。那一刻,我站在店門口放佛都已經感受到了武威人與茯茶的緊密關係。

左宗棠的“三套車”,讓涼州人在過去150年的日常裡全民飲茶

點上“三套車”,客人坐下,先飲茯茶

我迫不及待的選了一家店招上印著“茯茶”,裝潢時尚的麵店走進去。空間的整體裝修是連鎖簡餐店的風格,乾淨簡單,點餐收銀都實現了電子化。我不太熟悉武威人的吃法,站在點餐檯前猶豫了很久才試探性的問道:“給我來一份那個帶茯茶的套餐。”收銀員熟練的操作著收銀機,收錢打票,然後還不忘扯著嗓子朝廚房裡大喊一聲:“再來一個三套車”。

左宗棠的“三套車”,讓涼州人在過去150年的日常裡全民飲茶

三套車製作中

我選位置坐下,服務員隨機先端上來一杯茯茶,雖然是快餐店的一次性塑料杯,茯茶的紅湯與醇香瞬間撲面而來。店裡的茯茶加了紅棗一起熬煮,棗香與茯茶的菌香融在一起,服務員小妹給我丟了一小塊冰糖進去,香與甜都那麼的實在。

左宗棠的“三套車”,讓涼州人在過去150年的日常裡全民飲茶

茯茶配滷肉

茯茶還沒容我多喝幾口,一小碟滷肉就已經切好擺了上來。滷肉是秘製滷汁,吃起來很爽口。我正慢慢品嚐著,大碗的麵條就上桌了。面是行面,各種佐料與配菜,再加上稠稠的滷汁被芡粉一勾,看著就感覺滋味濃郁,老闆說這面代表著涼州人的生活態度。滋味飽滿,麵條嚼起來有勁道。所謂“三套車”原來就是指行面、滷肉加茯茶。這種搭配在涼州由來已久,作為一個風味食品,早已長期佔據了涼州人的餐桌,無論老幼,記憶裡都會有“三套車”與自己的原鄉故事。

左宗棠的“三套車”,讓涼州人在過去150年的日常裡全民飲茶

涼州三套車

左宗棠的“三套車”,讓涼州人在過去150年的日常裡全民飲茶

涼州,祁連山下的田園牧歌

涼州地處河西走廊,有種小麥的良田,有養牛羊的牧場,但這裡種不出茶葉。煮奶茶的風氣是有的,那是牧區老傳統。直接煮飲茯茶,在黑茶的傳統銷區並不常見。

涼州的老人家給我講起了這裡有關“茯茶”的故事。那是150年前,左宗棠率軍西征,行至涼州時人困馬乏,涼州本地的廚子給他們一行人每人做了一碗麵,切了一盤肉,然後用祁連山的融雪水煮了紅棗茶。西行路上,左公與他的湘軍兄弟因為喝不慣那種鹽鹼化的飲用水,所以隨身帶著茯茶,但凡喝水就丟一坨茯茶下去調和一下水的口感。涼州城外的那一餐飯,左將軍賬下的隨從還是和往常一樣,隨手將一坨茯茶丟進了煮水的缸子裡。面、肉、茶備齊給左公送去,左公吃完大加稱讚:“此乃我軍三套車也!”一路西行,軍需保障中,面、肉、茶葉確實佔據了非常大的比重。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左公營帳的西征工作餐簡單又豐盛,主食與菜品都很紮實,適合行伍人享用,飲品兼顧了口味與膳食營養,這個套餐被當地老百姓記住了並且傳承至今。

左宗棠的“三套車”,讓涼州人在過去150年的日常裡全民飲茶

古涼三套車

“三套車”在河西走廊地區享有盛譽,此前我也沒有聽說過,很多做黑茶的老茶商都沒有聽過。回到酒店我就問一個做邊銷茶的企業老總,問他聽過“三套車”沒。他回答:“是那首俄羅斯的歌嗎?”

走在涼州街頭,涼涼的晨風中,我們閉著眼睛回想。這些麵館,無數個早起的日日夜夜,在緩緩拉起的捲簾門裡,煮好了茶,切好了肉,做好了面,涼州人的日常,被“三套車”拉著前行。

左宗棠的“三套車”,讓涼州人在過去150年的日常裡全民飲茶

街邊的三套車小店主

後來那個邊銷茶企業的老總又在微信上補充說到:“你到武威了?我們廠裡掌握的情況是武威市場上有很多假冒我們公司的茯茶產品。”我默默的回了一句:“那也許是這邊的需求量很大吧!”

回完消息,刷了一下朋友圈,最近全民飲茶很火熱,如何讓飲茶日常化,大家都在做看似激烈的討論。打開那些內容,不過也都是些老生常談的觀點。我打開酒店的窗戶,望著酒店樓下那些麵館,來來往往的人群裡,平凡到不能再平凡了,他們把“茯茶”二字印在最醒目的位置上,沒有刻意強調要弘揚什麼,要提倡什麼,要引導什麼,那不過是在告訴過往的路人,這裡經營著一個非常大眾化的餐點。

左宗棠的“三套車”,讓涼州人在過去150年的日常裡全民飲茶

古涼州

150年前,那個帶著數萬家鄉人,馱著棺材,穿越萬里黃沙的湖南老頭,在西征的路上,埋鍋造飯,面、肉、茶,以大西北儘可能的方式,踐行著他對兄弟們許下的“涼州諾言”。

左宗棠的“三套車”,讓涼州人在過去150年的日常裡全民飲茶

重走萬里茶路,探尋行者精神

活動執行及負責人:洪漠如

茶路行者正在張掖

接下來您可以在:

嘉峪關、玉門關、敦煌、哈密、吐魯番、烏魯木齊、于闐、巴彥淖爾、包頭、呼和浩特、烏蘭察布、雁門關、大同、祁縣、太原、北京、承德、武漢、長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