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仲馬是如何寫成風靡世界的傑作《基督山伯爵》的?

餘堅銳


"基督山伯爵",從大副到伯爵的復仇故事!

首先,先看看有關大仲馬的故事。

話說大仲馬年輕時活躍於政壇,一次和另外一個政壇對手因為意見不和進行爭鬥,鬧到了決鬥的地步,兩個人都是年輕力壯的青年人,都精於劍術,要進行抽籤決鬥,決鬥當然是用劍來解決。誰輸了誰就用手槍開槍自殺,不幸的是決鬥中大仲馬還是沒有發揮好,輸掉了決鬥,到了大仲馬自殺的時候了,只見他拔出手槍走進了自殺的小屋子裡,"砰"的一聲槍響後不見動靜了,人們打開屋子的門卻發現大仲馬坐在椅子上悠閒的抽著煙,他告訴大家說"先生們真是遺憾,我的槍法不好,沒有打中目標"。其實大仲馬不想就此結束生命覺得不值,因為"基督山伯爵"還未報仇,還不能死…

大仲馬年輕時開始寫小說他是一直不被看好,特別是得不到文學院院士們的承認,但是他的小說卻得到普通大眾的喜歡,在他晚年時,一次兒子小仲馬去看他(小仲馬也是有名的小說家)問他說"爸爸,你覺得你最滿意的作品是哪一部"?大仲馬告訴小仲馬說"兒子,我最難滿意的作品就是你"。

大仲馬的生平?

大仲馬是法國19世紀傑出的浪漫主義作家之一。他的祖父是侯爵德·拉·巴那特里,與黑奴生下他父親亞歷山大,在受洗禮時採用了母姓仲馬。

大仲馬在法國大革命爆發時參加革命並且屢建奇功,當上了共和國將軍,大仲馬終身反對君主專政制度,反對復避王朝和反對第二帝國。

寫作過程及其時代背景?

他一生的著作約有300卷之多,最為著名的就是長篇小說《三個火槍手》和《基督山伯爵》。"基督山伯爵"以法國波旁王朝和七月王朝兩大時期為背景,小說主要描寫了一個報恩復仇的故事。法老號大副唐泰斯受船長的臨終囑託,要他為關押在聖赫勒拿島上的拿破崙送了一封信。1815年6月,在滑鐵盧戰役中拿破崙全軍覆沒,不得不第二次退位。到了10月,他被流放至聖赫勒拿島,最後死在這個島上。

由於他替拿破崙送信,被人知道了,最後受到兩個對他嫉妒的小人的陷害,他被打入死牢,在監獄中他挖地洞逃跑時卻挖通到隔壁房間,法里亞神甫就住在隔壁房間,於是神甫就向他傳授了各種社會經驗和豐富的知識,神甫在臨死前將一個埋藏有寶藏的海島的秘密告訴了他。唐泰斯最後設法越獄成功,在一個船伕的幫助下找到了寶藏,成為一個鉅富。

為了方便活動和不被人認出來,他通過偽裝並且化身為(掏錢買了一個爵位)基督山伯爵,經過精心策劃和暗查,找到了他的恩人並且報答了他們,當然不會放過當初陷害他的三個仇人,最終大仇得報,一切平安。

表面上看是為了私人的恩怨報仇雪恨,實際上反映了當時社會底層和中上層之間––不同階層之間人們的生活現實,階層與階層之間,人與人之間,革命派與保皇派之間的相互矛盾與鬥爭和生活的寫照…

大仲馬和歐仁·蘇並列成為法國19世紀浪漫主義傑出的通俗歷史小說家之一。既然是歷史小說當然是以真實的歷史背景作為小說素材來描寫的,小說情節生動、驚險,往往會出人意料,小說的語言形象生動,結構層次清晰,善於站在不同的角度來進行人物對話。雖然大仲馬的作品一直被法蘭西文學院院士們稱為"粗製濫造,但是卻受到普通大眾的喜愛並且聞名於世界。

如何寫成《基督山伯爵》這部聞名於世的著作的呢?

大仲馬由於是混血種人的後代,一直受到白人們的種族歧視,這種創傷一直影響到他的心靈,所以,他的經歷和出身造就了他的這種反對不平,追求正義的反叛的性格,作品也是受到這種性格的影響下寫成的。大仲馬不是科班出身,他是自學成才的,他的寫作當然是受到他的豐富的人生經歷影響的,再加上自己自我的努力終於寫出聞名於世的傑作。

我們今天許多人也在做自媒體,也想寫出一夜爆款的作品,有時間讀讀大仲馬的作品和了解一下大仲馬的生平說不定也會找到什麼方法或者靈感呢!






霧溼枝頭


《基督山伯爵》早期譯名為《基督山恩仇錄》,是法國通俗文學的代表作之一。

眾所周知,大仲馬是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巨擘,他曾經毫不隱晦地說道:“歷史是什麼,其實就是我的書架。”言外之義就是他的創作可以將現實作最大程度的“彈性形變”,讓其在自己所設置的浪漫主義空間中得到淋漓盡致地發揮:例如,其著名小說《三個火槍手》,是根據《達爾達尼央先生回憶錄》敷演而成,其中的博納希厄太太(即康期坦斯)原是個貪圖小利、斤斤計較之小農形象,然在其筆下卻成了一位美貌、神秘、胸襟遠超鬚眉的奇女子;歷史中的米萊迪,其實是一個無足輕重的小人物,然在小說中卻集美貌、機詐、陰險於一身,眾多事件因其而觸發,讓故事險象環生、扣人心絃。歷史上的平淡之事在大仲馬的“浪漫工廠”裡經過藝術再加工,即刻便成為飽饗讀者的文學食糧。

同樣,《基督山伯爵》一書,據說是仲馬先生讀到一篇司法判決書而得到的靈感。如果我們用單向的思維來看,可將《基督山伯爵》暫時理解為一部復仇之書。其故事梗概如下:年輕的水手愛德蒙•唐泰斯深受法老號的擁有者、摩雷爾先生的器重,即將被委以重任,同時還有美麗善良、勤勞聰慧的未婚期妻(梅爾塞苔絲)等待著他,可以說光明的前途正向他招手;然而船上的會計嫉妒他、未婚妻的表哥(費爾楠多)忌恨他,二人聯手誣陷了這個年輕人,在其婚禮之際,以拿破崙事件為由突遭逮捕。法官維爾福為自身前途考慮(此事與其作為保皇黨的父親有關,正是他讓主人公給拿破崙送的信),將無辜的愛德蒙打入了黑獄,耗費了其十多年的青春——至此,主人公失去了一切。然而獄中的法里亞神甫是上帝恩賜他的苦海明燈,教會了他各種學問並指出其冤屈的始作俑者,還交付其一張藏寶圖,且最終以自己的屍身換來了主要公的重生,之後愛德蒙便利用自己的智慧和神甫的遺產進行賞善罰惡,走上了“專業”的復仇之路……

這部鉅著以個人的視角卻展現了歷史中的風雲際會,暴露了人間世態之炎涼,情感的糾葛、人性的妍媸,讀到此時,我們彷彿已經超了國別、超越了洲際——彷彿一切就在身邊!

其情節之緊湊、懸念之精巧無不讓筆者感佩萬分。另外,大仲馬先生是真正意義上的語言大師,書中的許多語段至今讓筆者難以忘懷:“哲學啊,就是基督昇天時腳踏的那一方祥雲”(哲學是讓人之靈魂得以飛昇——筆者如是解)。再如,小說末尾所言:“等待與希望,生命的真諦就在於此。”比起《紅樓夢》中的“好”與“了”,則更顯積極與光明。

也許聽起來筆者對其讚美得有些誇張,然而在下的確對仲馬先生十分欽仰,感覺很少有外著翻譯成中文還能如此魅力非凡,足見仲馬先生的思想情感與語言藝術能夠穿透種種侷限,正所謂“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讓我們在仰望星空之時,再去體會大師們的不朽之作吧!

不經之論,還望方家指正,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