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顛覆認知!簡直萬萬沒想到「壞膽固醇」竟然是這樣鑽進血管內壁的!一類全新的動脈粥樣硬化藥浮出水面丨科學大發現

2019年2月,我們曾報道,哈佛科學家發現,碎片化睡眠導致白細胞增多,破壞血管內壁,誘發動脈粥樣硬化。

白細胞進入血管壁的原因,則主要是由於低密度脂蛋白(LDL)先滲入了血管壁,進而誘導白細胞進入血管壁。因此,LDL滲入血管壁才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的驅動因素。

一直以來,人們都以為,LDL之所以能滲入血管壁,是因為血管壁發生了損傷,才給了LDL可趁之機不過,今天發表在頂級期刊《自然》上的一項研究[1],卻顛覆了我們的認知。

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的Philip W. Shaul教授團隊在小鼠中發現,在完整的動脈血管中,內皮細胞上的一個受體——SR-B1能主動吸收血液中LDL,然後再將吸入的LDL從細胞的另一側排出,使其在血管壁內積累(這個過程稱為轉胞吞作用)。也就是說,進入血管壁的LDL,是血管內皮細胞主動吸收造成的!

當將內皮細胞的SR-B1受體或下游轉運蛋白抑制後,便能大幅降低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此外,他們還在人體中發現,

相比正常血管,動脈粥樣硬化的血管中SR-B1及其下游轉運蛋白的基因,都發生了過量表達。因此,這項研究對於解析人類心血管疾病的發病機制,以及相關疾病的預防和治療具有重要意義。論文的第一作者是Linzhang Huang博士。

《自然》:颠覆认知!简直万万没想到「坏胆固醇」竟然是这样钻进血管内壁的!一类全新的动脉粥样硬化药浮出水面丨科学大发现

Shaul教授(圖片來自medicalxpress.com)

心血管疾病是人類最大的殺手,每年造成上一千多萬人死亡,在中國,每年造成的死亡人數也達到了400萬[2]。

而動脈粥樣硬化是造成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動脈粥樣硬化在血管壁上形成斑塊,當斑塊脫落後,會在血管中形成血栓,從而引發冠心病、腦梗等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的最大風險因素是血液中過高的膽固醇。膽固醇本是人體所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平時裝載在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這兩種載體上,通過血液系統被運輸到全身各處,參與各種生理活動。

但是,膽固醇在運輸過程中卻會發生意外。當結合著膽固醇的LDL(LDL-C)在血液系統中運輸時,可能會因為血管的破損滲入動脈血管壁中。由於LDL-C能與細胞間結締組織的一種主要成分結合,會使其被嵌在血管壁內部,逐漸氧化變質,進而引發炎症反應,招募來各種白細胞和血小板,聚合形成斑塊,進而引動脈粥樣硬化[3]。

從這個過程我們可以看出,LDL-C滲入動脈血管壁是最終引發心血管疾病的關鍵。

《自然》:颠覆认知!简直万万没想到「坏胆固醇」竟然是这样钻进血管内壁的!一类全新的动脉粥样硬化药浮出水面丨科学大发现

動脈粥樣硬化(圖片來自meddic.jp)

至於為什麼LDL-C會滲入動脈血管壁?人們一般認為是由於血管內皮細胞衰老或凋亡,以及修復能力不足等,造成了血管壁破損,從而使LDL-C被動擴散進去[4]。

但是,Shaul教授卻有不同的看法。

Shaul是德州大學肺和血管生物學中心的主任,長期研究心血管相關的疾病。他的一個研究方向便是膽固醇的運輸,尤其是與膽固醇運輸有關的受體——SR-B1。

SR-B1被發現主要在肝細胞膜上表達,其能夠通過與HDL結合,將膽固醇逆向運輸進肝臟內處理掉,從而可以預防動脈粥樣硬化[5]。此外,SR-B1還被發現能通過與HDL結合,刺激動脈內皮細胞釋放NO,促進內皮細胞修復和抑制炎症,也可能具有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6]。

為了確認SR-B1對動脈內皮細胞的作用,Shaul團隊在小鼠中選擇性地敲除了動脈內皮細胞的SR-B1基因,以觀察動脈粥樣硬化的產生情況。

他們本來認為SR-B1受體在動脈內皮細胞中是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的,可是,當敲除該受體後,卻發現小鼠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的情況大幅減少了!

《自然》:颠覆认知!简直万万没想到「坏胆固醇」竟然是这样钻进血管内壁的!一类全新的动脉粥样硬化药浮出水面丨科学大发现

敲除SR-B1,減少了動脈粥樣硬化

這令研究人員意外不已,本來想鑑定一個好人,沒想到卻發現它可能是一個壞蛋。

於是,他們馬上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經檢測,發現敲除內皮細胞的SR-B1受體後,小鼠血液中膽固醇含量、以及各組織和細胞的炎性基因表達都沒有變化。那為什麼動脈粥樣硬化也被抑制了呢?

研究人員查閱資料發現,SR-B1不只是HDL的受體,同時也是LDL的受體。而且之前還發現,在培養的內皮細胞中,SR-B1受體還能夠對LDL進行轉胞吞作用。

那麼線索可能在LDL身上,他們推測SR-B1受體可能會促進LDL在血管壁內的積累。

《自然》:颠覆认知!简直万万没想到「坏胆固醇」竟然是这样钻进血管内壁的!一类全新的动脉粥样硬化药浮出水面丨科学大发现

LDL(來自medical-labs.net)

果然不出所料。當將血管內皮細胞的SR-B1敲除後,發現血管壁內LDL的數量大幅減少了

在正常小鼠中,SR-B1受體則會促進LDL滲入血管壁的情況,並募集免疫細胞,促進了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而當用抗體抑制SR-B1受體後,又會明顯減少了滲入血管壁的LDL,阻止了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

這說明,SR-B1受體確實會促進動脈粥樣硬化。

研究人員還證實,SR-B1與其他已知的LDL受體一樣,都可以促進細胞吸收LDL,但是隻有SR-B1才會對LDL進行轉胞吞作用,使其在血管壁內積累。這說明,在這些受體中,SR-B1是唯一一個能使LDL進入血管壁內,從而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受體。

隨後,他們還發現SR-B1受體對LDL的轉胞吞作用,需要其他胞內轉運蛋白DOCK4的協助。只有在DOCK4蛋白的協助下,才能將LDL運輸另外一側,並分泌到細胞外。增強SR-B1受體和轉運蛋白DOCK4的表達,可以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而當將DOCK4抑制或敲除後,又能阻止LDL滲入血管壁,阻止動脈粥樣硬化。此外,

抑制DOCK4不會影響HDL的轉胞吞,但是抑制SR-B1卻會影響HDL的轉胞吞。

《自然》:颠覆认知!简直万万没想到「坏胆固醇」竟然是这样钻进血管内壁的!一类全新的动脉粥样硬化药浮出水面丨科学大发现

SR-B1和DOCK4協同,促進動脈粥樣硬化

現在,在小鼠中證實了SR-B1受體和轉運蛋白DOCK4會促進動脈粥樣硬化,那在人體是否也是這樣呢?

研究人員在三個獨立的動脈粥樣硬化患者隊列中都發現,發生了粥樣硬化的血管,SR-B1和DOCK4表達量要明顯高於正常血管。這說明,在人體中,這個機制很可能也是存在的。

當然,需要指出是,敲除小鼠肝細胞的SR-B1受體後,會導致嚴重的動脈粥樣硬化和早死,這是後面研究需要注意的地方。

不過,無論如何,這個研究的新發現將為相關疾病的預防和治療開闢新的方向。

對此,Shaul教授也說道,”如果能開發出一種抑制SR-B1或DOCK4的藥物,或一種在內皮細胞中沉默該基因的療法,就有可能減少動脈粥樣硬化,從而降低冠狀動脈疾病、心臟病和中風的發生率。而這種策略在當前降低LDL的療法面臨挑戰的情況下,具有特別的價值。[7]”

這個研究可能還說明,動脈粥樣硬化也是細胞遺傳因素改變引起的。

頭圖來自 farmajet.blog

如果想及時獲取第一手科研資訊,那你絕對不能錯過瞬息~

參考文獻:

[1] Linzhang Huang et al. SR-B1 drives endothelial cell LDL transcytosis via DOCK4 to promote atherosclerosis.Nature, 2019, Doi.org/10.1038/s41586-019-1140-4

[2] 陳偉偉,高潤霖,劉力生,朱曼璐,王文,王擁軍,吳兆蘇,李惠君,顧東風,楊躍進,鄭哲,蔣立新,胡盛壽.《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7》概要[J].中國循環雜誌,2018(01):1-8.

[3] Hansson G K, Jonasson L. The Discovery of Cellular Immunity in the Atherosclerotic Plaque[J]. Arteriosclerosis, Thrombosis, and Vascular Biology, 2009, 29(11): 1714-1717.

[4] Tabas I, Garciacardena G, Owens G K, et al. Recent insights into the cellular biology of atherosclerosis[J]. Journal of Cell Biology, 2015, 209(1): 13-22.

[5] Rosenson R S, Brewer H B, Davidson W S, et al. Cholesterol Efflux and Atheroprotection Advancing the Concept of Reverse Cholesterol Transport[J]. Circulation, 2012, 125(15): 1905-1919.

[6] Yuhanna I S, Zhu Y, Cox B E, et al.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binding to scavenger receptor-BI activates 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J]. Nature medicine, 2001, 7(7): 853.

[7]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19-04-bad-cholesterol-artery-walls.html

頭圖來自medicalxpress.com

本文作者 | 低溫藝術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