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的格局之變

苏州的格局之变

江蘇蘇州一如既往的美麗,煙雨入巷,秀美靈動。而在這外表之下,這座千年江南城市,卻湧動著奇蹟般的變遷。

一條改革開放的路,劃出一條高質量發展的清晰軌跡。今天,蘇州以佔全國0.09%的土地面積和0.77%的人口,創造了全國2.1%的地區生產總值,外貿進出口值佔全國的比重為7.7%,居全國第4位。

千年蘇州,以其生動實踐,在幾十年間成長為一座現代化、國際化都市,為改革開放的國家發展大戰略,提供了成功範本

從歷史中走來

蘇州的文化底蘊深厚。“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園林、雙面刺繡、小橋流水,文人墨客為它留下眾多讚美篇章。而這些情懷皆為昨日敘事。這個曾經富甲天下的“魚米之鄉”,在現代化進程中,急需尋找新的前進動能。

汽車開出蘇州市區,來到十幾公里外的吳江科創園。這裡是吳江集聚人才、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功能區,如今已成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

聊起吳江的發展,談笑間大家還記得那些土得掉渣的往事。幾十年前,吳江有位鄉鎮企業老闆,聽說巧克力在外國很受喜愛,於是他也開始試著生產,送到北京參展的巧克力,一律做成了用金燦燦錫紙包裹的銅錢、大元寶形狀。

苏州的格局之变

發端於40年前的改革開放,就是通過這一個個小故事,成為蘇州創造奇蹟的起點。蘇州的改革開放之路,始自鄉鎮工業。

1978年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拉開了整個中國改革開放的大幕。承載著改變中國命運的厚重大幕開啟之時,蘇州率先登場的是由一群“泥腿子”興辦的社辦企業、隊辦企業。

誰也沒有想到,就是這些最初幹著“雞毛換糖”零碎營生的小微企業,居然能夠一夜之間星火燎原,燃遍蘇州方圓8000多平方公里的每個角落,成了後來名動天下的“蘇南鄉鎮企業”,並以其“離土不離鄉”的運作模式吸納了大量農村富餘勞動力。

祖祖輩輩田間辛苦耕作也難飽其腹的廣大農民,在迅速解決溫飽的同時也成為擁有一技專長的技術人才和經營人才,其中的一些佼佼者在波瀾壯闊的時代變革中脫穎而出,在持續不斷的轉型升級中造就了聞名天下的著名品牌。

跨進世界500強行列的沙鋼、世界著名品牌波司登羽絨服、中國家紡行業“十強”龍頭企業夢蘭集團,都起步於當年的社辦、隊辦企業。

4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時代洪流中,蘇州湧起了一浪高過一浪的創新創業大潮,成為一座熱力四射的活力之城。截至2017年年底,蘇州各類市場主體達135.2萬戶,規模以上企業超過12萬家,其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4469家。

蘇州人、新蘇州人托起製造之城

千年的“魚米之鄉”品牌,是勤勞的蘇州人創造的。而崛起的“製造之城”卻是蘇州人和新蘇州人共同創造的嶄新品牌,在這百川匯海的人才奔湧中,蘇州盡顯大格局胸懷。

金達鋒,清華大學蘇州汽車研究院副院長。起初,這位汽車理論教授對走出校園並不熱心。然而,校地合作的模式讓他走向了理論與實際結合的前沿,帶給他對汽車產業發展的新認識,“面向汽車產業重大需求”“定位汽車應用技術研發”,對他來說不再是紙上談兵,而是一步一個腳印去蹚去闖的實踐活動。

在蘇州,開放不是標語口號,而是融入日常生活中。

這裡有個“星巴克指數”。從星巴克官網最新公佈的數據上看,在全國大中城市中,蘇州以171家門店數量僅次於上海、北京和杭州,位列第四。

與蘇州“星巴克指數”互為參照的,是外國人日益融入這座城市。

蘇州太倉,一座安靜而整潔的城市。這裡聚集德資企業200多家,是全國德資企業最為集中的縣級市,成為中德合作的典範城市。

借鑑新加坡先進經驗打造的蘇州工業園區,不僅是中新合作的典範項目,而且成為我國改革開放發展的先行區。“外國人才藝大賽”“外企運動會”已連續舉辦多年。

近幾年來,很多中國傳統節日和傳統活動中,都有越來越多在蘇工作的外國人活躍的身影:春節包餃子,端午賽龍舟;跟著中國老師打太極,練書法。蘇州已成了“老蘇州”“新蘇州”“洋蘇州”攜手共建、和諧共享的美麗家園。

苏州的格局之变

改革開放之初,蘇州市的城市人口只有50多萬人,今天,蘇州的常住人口超過1000萬,在總人口中,近一半是“新蘇州人”,而在這“新蘇州人”中,搭載外向型經濟這艘大船而來的外國人又佔有了相當比例。

蘇州已成為全球產業分工體系上的重要一環。在電子信息、裝備製造、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領域,蘇州已形成了從製造加工到設計研發與全球價值鏈的無縫對接。

在蘇州,轉型升級伴隨著改革開放而來,在創新驅動戰略引領下,這裡的民營與外向型體系實現了“內中有外”“外中有內”的發展格局。

永遠鮮活的鄉愁

蘇州,承載著獨特的文化鄉愁。蘇州園林,那別有洞天的景緻,融入了中國人對自然和生命的獨特領悟。園林與城市不可分割,構成了蘇州的文化氣質。

40年急速變革,“吳儂軟語”已然被國際語言沖淡,如何守住“江南水鄉”的醇美,考驗的是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守正創新”的智慧。對於這份考題,蘇州交出了一份亮麗的答卷。

苏州的格局之变

早在改革開放之初,為了防止大拆大建帶來的破壞,蘇州就明確規定古城區新建樓房不得超過24米,因為這是古城內地標建築——始建於三國時期的北寺塔的高度。

正是這條“硬槓槓”,使得此後的所有建築都不能越規,從而保證了蘇州園林代表作拙政園內的“借景”佳作——湖光塔影能夠從明代延續至今。

在規劃新農村建設中,蘇州對2000多個自然村落進行了保留和修復。蘇州還出臺了“禁止開山採石令”,對於當年開山採石留下的數十個宕口進行復綠和美化。不久前,蘇州宣佈農村汙水接入管網集中處理實現全覆蓋。

當經濟的發展,讓蘇州成為當之無愧的經濟大市之後,蘇州人意識到,對大自然的索取,使環境資源不堪重負,遲早會讓“魚米之鄉”“江南煙雨”遭遇危機,如果不能儘快從數量擴張向質量提升轉變,蘇州不僅沒有未來,連以往已經取得的成果也會付之東流。

於是,蘇州人堅定地走創新發展之路。

順著這樣的思路,蘇州努力建設科學發展的樣板區、開放創新的先行區、城鄉一體的示範區。

蘇州的縣域經濟一直位於全國最前列,但缺乏一個強有力的“科技心”,為此,蘇州全力建設蘇州工業園區、蘇州高新區,迄今,僅蘇州工業園區就引入西門子、飛利浦、三星等世界500強企業項目150多個,累計為國家創造了8000多億元稅收,其經濟密度、創新濃度、開放程度均躍居全國前列。蘇州高新區先後引進大院大所超100家,全力打造具有“硅谷氣質”的創新高地。

隨著市中心“東園西區”的崛起,迅速打破了產業層次低的舊有格局,增強了中心城市的科技輻射力,從而帶動蘇州能級的整體提升。

2018年,蘇州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85萬億元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首次突破2000億元,達到2120億元,增長11.1%。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持續得到優化,發展的質量迅速提升。新興產業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52.4%,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納米技術、人工智能四大先導產業佔比達到15.7%。工業化的高技術成色顯著加強。

奔馳在蘇州寬闊的大路上,沿途綠樹成蔭,花草奼嫣,河流縱橫,現代化的建築掩映其間。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區,與古村古鎮交替呈現,展現出古韻與現代的和諧畫面。

蘇州,就這樣帶著江南水鄉的鮮明印記,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而不斷豐富完善發展理念和文化自覺,在經濟國際化和城市現代化的進程中一直向前。

來源:《光明日報》( 2019年04月17日 01版)

現已入駐

今日頭條、騰訊企鵝號、搜狐號、新浪看點、一點資訊、界面、網易、虎嗅網、鈦媒體等平臺,

覆蓋商業財經核心受眾群。

重磅頭條:2019(第13屆)蘇商領袖年會 / 2018世界智能製造大會/ 2018(第六屆)蘇商大會 / 2018數字江蘇峰會 / 第三屆金茉莉 / 2018蘇商領袖年會 / "系統思維"報告會 / 大健康產業峰會 / 2017世界智能製造大會 / WIMS名城會 / 十九大報告 / 蘇商產融家指數報告 / 雲南遊學

蘇商講壇:吉利李書福/ 沙鋼沈文榮 / 紅豆周海江 /金箔江寶全/ 遠東蔣錫培 / 英達科技施偉斌 / 著名經濟學家樊綱 / 對話牟其中 / 亞洲知識管理協會院士陸德 / 工信部原部長李毅中 / 著名經濟學家郎鹹平 / 南京大學教授錢志新 / 知名財經評論員葉檀 / 格力董明珠 /亨通崔根良/ 徐工王民 / 揚子江船業任元林 / 揚子江藥業徐鏡人 / 大亞陳曉龍 / 康得新鍾玉 / 波司登高德康 / 南京大學範從來

一學六會:走進阿特斯 / 問道江蘇天成科技 / 走進阿里巴巴 / 走進永鋼集團 / 走進長電科技/ 走進勝利精密 / 走進大亞科技集團 / 走進隆力奇集團 / 宿遷企業家蘇南名企行 / 走進揚子江藥業 / 走進徐工集團 / 走進中南集團 / 走進淮海控股集團 / 走進愛康集團 / 走進銀寶控股 / 問道常盛集團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