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發文:遊戲將把留守兒童帶往何方?

昨日,《中國青年報》發表了《遊戲將把留守兒童帶往何方——留守兒童遊戲之殤(二)》一文,討論了關於當下社會留守兒童與遊戲的話題。

中國青年報發文:遊戲將把留守兒童帶往何方?

文中通過研究團隊講述了好幾個案例,都是留守兒童因為生活環境等各種原因,而沉迷在遊戲中,甚至還有人大把花錢,在三個月內玩遊戲充值2萬元。

文中表示,遊戲工業捕獲留守兒童的秘密不能由遊戲完全“背鍋”,遊戲本身並不完全構成問題的實質。相較於城市兒童,留守兒童面臨更多生活無意義感的境遇,在城鄉社會結構、寄宿制教育以及村莊生活環境的壓抑和單調之苦中,電子遊戲逐漸成為留守兒童逃離生活無意義感的唯一選擇。

研究團隊認為,一方面,遊戲工業捕獲留守兒童是由外部社會結構、遊戲工業以及留守兒童三者合力所導致的。留守兒童受到更多社會結構因素的限制而產生生活無意義感,而在留守兒童反叛生活無意義感的時候卻陷入遊戲工業的捕獲,從而使留守兒童成為遊戲產業鏈緊鎖的環扣。

中國青年報發文:遊戲將把留守兒童帶往何方?

研究團隊無意對遊戲本身進行簡單追責。將留守兒童沉迷遊戲的原因歸之於遊戲的“原罪”或留守兒童自制力差,都是不恰當的。但是,研究團隊認為,遊戲可借重現實中的社會關係網絡來實現其影響的下移,並不斷擴充群體基礎,遊戲已形成可自我膨脹的體系。

遊戲媒介與現實社會關係網絡的雙重結合,對留守兒童的個體行為和心理狀態施加重要影響。既如此,欲破除遊戲對留守兒童不良的影響,必須從“遊戲之外”和“遊戲之內”的整體角度去考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