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協盃:高中鋒“絕跡”的無奈 中國國家隊難“出頭”

五一勞動節期間,2019年足協盃賽事第四輪進行,儘管業餘球會、中乙球會紛紛爆冷、淘汰了更高級別的球隊,但是,這也與各隊戰略性選擇放棄不無關係。不過,在這其中,幾名高中鋒的登場顯然更值得關注。在外援搶佔各隊鋒線位置的大背景下,中國足壇傳統的高中鋒已經很少有機會“出頭”,而這也就在某種程度上導致中國足球技戰術倒退甚至單一化,實在讓人無奈。

足協盃:高中鋒“絕跡”的無奈 中國國家隊難“出頭”

高中鋒都淪至中甲中乙

本輪足協盃賽中,來自浙江綠城的身高1.96米的譚楊攻入一球,險些令山東魯能翻船。而他也是中國男足國家隊中迄今為止最後一位身高超過1.90米的高中鋒。儘管曾一度被稱為“中國克勞奇”,但最終卻連主力替補都算不上。而與他一起曾在綠城隊效力的另一名高中鋒楊子(即現四川隊的張校)儘管同樣備受前主帥岡田武史的讚譽,但也曾因踢不上球而四處流浪。蘇寧隊身高超過兩米的戈偉以及另一位高中鋒渠成,也同樣因為在俱樂部中沒有機會登場,不得不遠走他鄉,踢更低級別的聯賽。

在競爭激烈的聯賽賽場上,他們只能去往更低級別的賽場或是在足協盃才能得到機會。以致於在俱樂部管理層或球隊教練看來,這些高中鋒是“可有可無”的。所以,在如今的中超球會中,高中鋒幾乎已經絕跡。那麼到了中國國家隊,更是找不到高中鋒可用,甚至連頭球稍微好一點的前鋒都找不到。這或許就是如今中國足球所面臨的一大尷尬。

頭球戰術在韓國也吃香

當像談楊、戈偉等高中鋒再現足協盃賽場時,很容易讓人想起兩年前在日本進行的東亞盃賽上的那一幕。韓國隊在對陣國足的比賽中,身高1.97米的金信煜用頭球砸開了中國隊的球門,儘管最終是2比2平,但時任主教練裡皮賽後感慨:韓國隊的高中鋒是“無解的”!面對如此身高的高中鋒,任何一名中後衛都很難盯防。而金信煜這些年來不管是在國家隊層面還是俱樂部層面,屢屢令中國球會飽嘗身高“劣勢”之“苦”,明知道金信煜需要重點盯防,尤其是“上三路”,可實戰中就是被金信煜屢屢頭球破門。

這就好比當初中國隊對付身材矮小的東南亞球會時,從早期的蔡晟到小王濤、黎兵、宿茂臻、謝暉、大張玉寧等等,一大批擁有身高優勢的中鋒屢屢可以“生吃”對手,東南亞球員只能“空悲切”。而這些年來,一方面,東南亞球隊確實取得了不小的進步;但另一方面,我們卻再也找不出這樣的高中鋒來。直至2018年的99年齡段U19國青隊,在擁有絕對身高的郭田雨的情況下,再戰東南亞球會,無論是對付泰國隊、印尼隊還是大馬隊,高中鋒頭球戰術屢試不爽。因而,這些年來,相對而言,恐怕沒有哪一支球會能夠像99年齡段國青隊對付東南亞球會那樣會“贏得那麼輕鬆”。這在某種程度上,恰恰就得益於高中鋒戰術。不過,很遺憾,如今的郭田雨在國內賽場也很少能夠得到機會出場。

裡皮依然面臨鋒線困擾

不得不說的是,由於各支球隊不管是中超還是中甲,都有著成績壓力。在成績壓力面前,取勝需要有人進球。相比而言,花錢買高質量的外援無疑是最為便捷的方式。因而,鋒線上的位置全部都留給了外援。所以,不僅僅是各支隊伍的本土高中鋒基本沒有什麼出場機會,即便是國產前鋒,也不得不改位置、以便為外援“騰地方”,就像北京國安隊的于大寶,明明是一名很好的前鋒,但為了獲得出場機會,不得不改打中後衛。而像原先青年聯賽中的最佳射手、原魯能隊的陳灝,來到河南建業隊之後也不得不改打中後衛。

類似像于大寶、陳灝這樣的例子,可以說在國內中超、中甲賽場上隨處可見。至於像郜林這樣改打邊鋒,已經算是不錯的選擇了。畢竟郜林至少還可以在鋒線上有機會衝鋒陷陣、甚至取得進球。所以,現在正宗的中鋒除了像楊旭、肖智這樣的85後球員外,“90後”中已無太多可以出場的前鋒。於是,儘管裡皮重新又回來了,但是,在鋒線的選擇上,裡皮和未來的國足將更加捉襟見肘。這就是中國足壇的現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