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讓你用簡單的一句話概括一下《紅樓夢》,你會怎麼說?

古今譚


浮生若夢,就用這四個字去概括!

當我在看完此書之後,就等於我身臨其境地隨著曹雪芹的帶領之下去嚐遍了人生百態之後。覺得這一本《紅樓夢》書,也可以說是當時社會真實的縮影。但最後我還是堅持這本書對我的感覺,所謂“初心”者——還是“浮生如夢”!

我外祖父臨死前對我老媽說:“女啊!人生如浮雲,在你經過繁華之後,便是一場春夢而已。所以,莫為兒孫作馬牛,該吃要吃,該睡要睡,要快樂地活在當下。什麼榮華富貴都是假的,到頭來都是一場空!”

我認為,我外公的話與紅樓夢裡的那首《好了歌》有異曲同工之妙,無非都是在表達“浮生若夢”的意思!





阿燚黃南開


風馬牛不相及。齊伐楚,楚子使與師,言曰,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這便紅樓夢研究或鄙人見到的現狀。

第一,作者問題。據說紅樓夢的作者有六七十位之多,此曹雪芹若果真為紅樓夢之作者,或沒有一點瑕疵,無懈可擊,紅樓夢的作者能如……一樣,層出不窮嗎?考證派已經喪失了自我反思的能力,守著那幾條看似證據,經不起絲毫推敲,比方說,首先,雪芹曾隨其先祖寅織造之任,此祖難道只有祖父一義?寅織造赴任,首先應該想到的是有人與之餞行,此祖為祖餞。其次,明義詩,序中說,惜其書未傳,人們對這幾個字若得了白內障或換上了一副衛生球的眼睛,其詩,不說水平如何,其內容與通行本為什麼大相徑庭?什麼叫所見為不同版本啊?為什麼就不能說他所看到的只不過就是拙劣的續本或改編本呢?根據其詩,這樣的書未傳,又有什麼可可惜的?第三,理應該是越辯越明,而現在簡直就是一本胡塗賬,為什麼?是到了應該反思研究方法的時候了,唯心主義的認識論對唯心主義的認識,除去人品、道德上還能分一下高低,能辯明道理,這也叫咄咄怪事,“合理想象”是對“大膽假設”唯心認識論的發展,也是引出一群作者的始作俑者。

第二、主題。考證派認為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義思想,什麼是民主主義?民主基本含義是“人民的統治”,是一個舶來品,這樣的思想是從文本中推導出來的嗎?還是拍拍腦袋強加到作者或書中人物身上的?索隱派則認為是反清復明,他們也許覺得這樣的結論可笑,現在又捧起蔡元培先生的看法,吊明之亡,揭清之失。蔡元培先生可以有這樣的觀點,因為人的思想的產生離不開其生活的社會環境這個大背景,現在,誰還會給清朝加個偽字?對其不感冒,稱其為小清也就是了。錯誤的觀點或認識,能得出正確的結論來,瞎貓也不會撞上這樣的死耗子。

第三,認識紅樓夢。首先要排除各種成見,這個要求雖然高點,因為紅樓夢已經納入到高考命題範圍了,以此說明考證一派的觀點為正統、為正確,會有聰明人,也會有像我一樣讀了二十幾年以後,才覺其非者,讀書人不是潑婦,一般都張不開嘴罵大街,但是腹誹是少不了的,這也是我不贊成兒童閱讀紅樓夢的原因之一,腳陷淤泥還容易拔出來,思想在圈子裡,就如頭上套上了孫悟空的金箍,凡人有幾人能到靈山?紅樓夢,因為派別和不正確的研究方法,被無限地複雜化了。紅樓夢是一部你只要讀懂了女兒水作何義?便會豁然的書,至少能明瞭諸派別推出來的諸作者之非。古人為文設疑,不像今天的捉迷藏,有人說藏起來了,其實是回家了,而古人會給人們留下開鎖的鑰匙,甲戌本第二回有一則硃批,《女仙外史》中論魔道已奇,此又非外史之立意,故覺愈奇。立意雖然不同,故事卻可相似。紅樓夢的研究、解析方法為小學。所謂厚書讀薄方為會讀,而如今研究之文用汗牛充棟恐不能形容。

歡迎批評。


脂硯正堂


紅樓夢,夢紅塵,玉也假;夢豐祿(賈廉賈政),鏡中花;春始元(賈元春),秋葉落…


全哥150484223


夢隨人去紅樓在,繼者不悟又輪迴。



一部《紅樓夢》,各有見解,我的淺見是:

鐵打的紅樓流水的人,一個豪門衰落了,新的權貴又會搬進來,紅樓還是那個紅樓,它只是靜靜地見證著一切。

若後來者能悟出什麼,紅樓見證的多半會是喜劇。若後來者不能悟出什麼,紅樓又會見證一個輪迴的悲劇。


湘漓同源


古今美譚。若水三幹,只取一瓢



在人間2244850284


假雨村言,一枕紅樓夢。假虔誠情,萍梗天涯,淒涼泉路同命。浮沉別夢傷懷,終是一場空。


戒在小智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渝龍寶99611585070


生命是有終結的一天,一切都帶不走的,唯有情相隨!《紅樓夢》第一回裡有句話:因空見色,由色生情,傳情入色,自色悟空。這句話兩頭都是空,但是後空不同於前面的空,後面的空是經歷了情,而前面的空沒有,那麼情為何物?我理解成對人生感悟,對天地萬物的珍愛,對美好生命的守護。人活一次,在生命最後一刻,有了這份情的相伴,就有了勇氣面對死亡,交了一份來紅塵歷劫一次滿意答卷。


木納鳥



皇城春夢金陵紅樓爛尾三百年,聊剩十三青青子衿守寡大觀園。


九夏濤聲


紅樓一夢,世態炎涼,歲月無情,皆皆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