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王猛不英年早逝,苻堅能統一中國嗎?

競猜達人


即使王猛不去世,前秦統一中國也是懸之又懸的。王猛告誡過苻堅,東晉天數未盡,不是隨意就能征伐的。王猛想要啃下東晉這塊骨頭,也要花很大的氣力。

五胡十六國時期,晉室衰微,永嘉之亂,衣冠南渡,這一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時期,沒有之一。匈奴,羯,鮮卑,氐,羌五族先後在中國北方建立政權,時局動盪,華夏大地生靈塗炭。而王猛一生就經歷了後趙,冉魏,前燕,前秦四朝,可見當時朝代更替如同家常便飯一般。



王猛初露頭角是在桓溫第一次北伐的時候,東晉王朝經歷了王敦之亂和蘇峻叛亂之後獲得了短暫的安定局面,而此時的中國北方卻混亂無比。 後趙暴君石虎死後,石虎原本許諾養子(另一說為養孫)冉閔繼位,可石虎之子石祗欲和冉閔分庭抗禮,後趙內部大亂。冉閔雖然建立了冉魏,但第二年便被趙國北部的慕容鮮卑建立的前燕所滅。氐族首領苻健也乘機佔領關中,建立了前秦,中國北方形成了西秦東燕的局面。

永和十年(王羲之寫下蘭亭序的第二年)東晉王朝欲趁北方混亂收復故國,還於舊都,便派大將桓溫北伐。桓溫自荊州出發攻打前秦,擊敗苻健大軍於藍天,並駐軍灞上。王猛聽聞王師己至,便去拜見桓溫。王猛雖出身草芥,但他好讀兵書,在亂世中練就了一番伐謀之術,見到桓溫後,王猛淡定自如,捫蝨而談,談及天下大事如數家珍。桓溫問到:吾奉天子之命,將銳兵十萬為百姓除殘賊,而三秦豪傑未有至者,何也?王猛對答道:公不遠數千裡,深入敵境。今長安咫尺,而不渡灞水,百姓未知公心,所以不至。桓溫認為王猛有諸葛孔明的遺風,便想把王猛收入麾下,可王猛卻看出桓溫有不臣之心,他收復關中,只為搏得虛名,並不是為國家大業,桓溫一定會留敵以自重,便拒絕了桓溫。不出王猛所料,桓溫不久便退兵南下了。桓溫退走後的第二年,苻健去世,他的獨眼兒子苻生繼位,由於生理缺限導致他心理扭曲,前秦上下哀鴻遍野,而此時東海王苻堅卻網羅天下賢才以圖大計,苻堅以前就聽說過王猛在桓溫營中捫蝨談天下,便請王猛出山,王猛由此開始發跡。一向賢明的苻堅不忍看大秦江山落入昏君之手,便依計趁苻生酒醉之時發動政變,弒殺了他,取而代之。


苻堅登基後,任王猛為始平令,來拱衛京師西北大門,由於政績斐然,他一年連升五級,成為前秦宰相。王猛上臺後發覺朝廷面臨著兩個問題亟待解決,一是權貴不守法,二是異族不服。 前秦是氐族建立的政權,氐族權貴橫行長安,王猛雷厲風行,採用強硬手段把他們統統剪除,使得前秦內部上下如同鐵桶般堅固。安內之後王猛開始攘外,王猛先後攻破了拓跋鮮卑建立的代國(北魏的前身),漢人張氏建立的前涼,氐族楊氏仇池,羌族姚氏部落,使得前秦國力大增,有了和慕容鮮卑逐鹿中原的實力。反觀前秦東邊的前燕,由於肱股之臣慕容恪的病逝,加之慕容垂受排擠後投奔了苻堅,導致前燕在慕容暐的統治下山河日下,王猛便趁機攻下了天下第一強國——前燕,由是中國北方全部納入前秦版圖。


王猛消滅前燕後,前秦已經佔據了天下十分之七,唯獨剩下東晉與它劃江而治。前秦國內形勢一片大好,誰料此時王猛卻積勞成疾結,一病不起,臨死前王猛告誡苻堅:晉雖僻陋吳越,乃正朔相承。親仁善鄰,國之寶也。臣歿之後,願不以晉為圖。鮮卑、羌虜,我之仇也,終為大患,宜漸除之,以便社稷。而苻堅一向自信,並沒有像冉閔一樣,排斥異族(冉閔為漢人,曾下殺胡令),各族均雜居於長安,甚至連前燕皇帝慕容暐都在長安樂不思蜀,各慕容貴族也在前秦繼續為官,王猛對苻堅的忠言,他一字一句都沒聽進去。


公元383年,苻堅在太極殿召見群臣,商圖滅晉之事。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鑑中有寫道:"秦王堅下詔大舉入寇,民每十丁遣一兵;其良家子年二十已下,有材勇者,皆拜羽林郎。又曰:“其以司馬昌明為尚書左僕射,謝安為吏部尚書,桓衝為侍中;勢還不遠,可先為起第。”良家子至者三萬餘騎,拜秦州主簿趙盛之為少年都統。是時,朝臣皆不欲堅行,獨慕容垂、姚萇及良家子勸之。陽平公融言于堅曰:“鮮卑、羌虜,我之仇讎,常思風塵之變以逞其志,所陳策畫,何可從也!良家少年皆富饒子弟,不閒軍旅,苟為諂諛之言以會陛下之意耳。今陛下信而用之,輕舉大事,臣恐功既不成,仍有後患,悔無及也!”堅不聽。”淝水之戰一文收錄在中學語文課本之中,想必之後發生的事情大家都耳熟能詳,投鞭斷流,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皆出於此,戰爭細節我們不再贅述。經此之役,前秦元氣大傷,先前臣服的鮮卑、羌等部族紛紛反叛,慕容垂趁機建立後燕,慕容泓建立西燕,姚萇建立後秦,北方又重新陷入四分五裂的局面,鄴城與長安東西對峙, 苻堅也被姚萇 所殺。不知苻堅被殺前有沒有後悔沒聽王猛的諄諄教導。


以前秦的實際情況,在苻堅時期是難以統一天下的。前秦是氐族建立的政權,氐族起於彈丸之地,剛剛佔有北部中國根基尚不穩,需要長時間消化融合,如若窮兵黷武必定獨木難支。而東晉雖然內鬥不止,但哀兵必勝,東晉士族已無處安身,當年尚能衣冠南渡,如今背水一戰必定上下一心,抵抗前秦。而苻堅的隊伍雖數倍於東晉,但軍隊素質良莠不齊,民族成分不一,無法齊心協力攻晉。即使是王猛在世,他定會審時度勢,不會發動伐晉戰爭的。

歡迎大家關注並閱讀小編其他文章,臨表涕零,感激不盡!


王里爾說


我覺得會,苻堅算的上開明之主,但是算不上英主。你看南朝宋的劉裕,他的首席智囊劉穆之死了以後,他北伐已經把後秦滅掉了,攻佔了長安了,他權衡利弊還是趕回了建康,雖然沒有統一中國,但是畢竟成就了大事,且大政方針都是按著他和劉穆之策劃的辦。相反,王猛活著的時候,苻堅對他言聽計從,王猛一死,他就全忘到腦後去了,王猛叫他逐步清除鮮卑慕容氏和羌族姚氏,不要南伐東晉,可惜苻堅一樣也沒聽,最後連自己的命也送在這兩件事上。可見苻堅是一個不自覺的人,如果王猛沒死自然可以勸諫他,而且王猛死前已經幫助苻堅統一了北方,滅了前燕,雖然慕容氏沒死絕,可是那樣的情況下,他們也不可能造反,後來淝水大戰裡反水的那位東晉北大門的襄陽太守朱序,此時也兵敗投降了。所以就和火燒連營如果諸葛亮在後果不一樣一樣,淝水之戰如果是王猛掛帥後果也不會不一樣,起碼不會出現那麼多低級錯誤。最後必然是前秦靠著人數的優勢打垮東晉。


用戶75881359749


難。但有一點可以確定,有王猛輔佐,苻堅雖然統一不了中國,但前秦肯定不會分崩離析,那麼,拓跋氏的魏包括北魏、東魏、西魏也許就不會存在了。

事實上,你可以把後來拓跋氏的北魏當做苻堅的前秦的延續,對於理解這個問題會容易得多。

王猛是一代賢相,也是苻堅最信賴的人,逝世於建元十一年(375年),在死前王猛對苻堅說到:“晉雖僻陋吳、越,乃正朔相承。親仁善鄰,國之寶也。臣沒之後,願不以晉為圖。鮮卑、羌虜,我之仇也,終為人患,宜漸除之,以便社稷”

其實意思就是“攘外必先安內”,常公的國策。常公雖因為攘外必先安內淪為笑柄,但這話確確實實是對的,無比正確。而且後來前秦局勢的發展也證明了這一點。

眾所周知,苻堅敗於淝水之戰。淝水之戰,前秦百萬雄師,一夕瓦解,只留下草木皆兵的笑話,投鞭斷流的大牛皮。後人常常感慨,苻堅可能是統一北方以後居功自傲,而且王猛已死,無人約束,導致苻堅一意孤行,釀成身死國滅的慘禍。這些當然都是理由,並且當時的前秦號稱“兵強國富,垂及昇平”,可謂是兵強馬壯,但有一個問題卻始終困擾著苻堅,那就是如何完成內部整合。

西晉末年的八王之亂,各路諸侯還有各夷族紛紛進入中原,中原可以說是真正的華夷雜處,情勢非常之複雜。本身苻堅的前秦就脫胎於石勒的後趙,氐、羌、羯、匈奴、柔然等都虎視眈眈,希望能夠分一杯羹。這其中,尤其是正在崛起的鮮卑更是心腹之患。

而且苻堅為人厚道,對待降人,基本上都是以安撫為主,也接納許多各族強豪。比如匈奴的劉衛辰,羌族酋豪姚萇,還有鮮卑慕容氏最牛的人物之一,慕容垂。

其實前秦並不是沒有看到這其中蘊含的風險。比如苻堅的幼弟苻融就曾經勸苻堅要強硬對待,其實就是殺,但是苻堅不忍,當然也是怕激起變亂。

而後來苻堅之所以南下伐東晉,目的一是成就統一大業,另外一重目的則是藉此完成內部整合,其中當然有借刀殺人之意。不過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慕容垂姚萇等人也是人精,亂世中的英豪,他們的應對是積極主張攻晉,當然,其目的則不是那麼單純,藉此脫離苻堅的掌控是其主要目的。

所以當時前秦朝廷的局面是很有意思的。本應借攻晉獲取軍功加官進爵的前秦宗室、重臣大都秉承王猛遺訓,主張休養生息,暫緩攻晉;反而是應該大力提防的降臣慕容垂、姚萇等各族豪酋則是苻堅攻晉的積極支持者。

當然,淝水之戰的結果大家也看到了。苻堅的大軍分崩離析以後,姚萇、慕容垂的實力並未受損,很快就開始了分裂和自立反攻倒算的過程。隨後姚萇姚興父子奪了前秦的關中,姚萇甚至在佛寺中縊死苻堅,建立後秦。而慕容垂在淝水之戰後立刻自立,建立了後燕,也算是縱橫一時。

而本已向前秦稱臣的鮮卑代國也乘勢而起,再度復國。

而王猛在的話,他是絕對不會允許這些事情發生的。首先,防範這些各族豪酋最力的就是王猛,在王猛的治理下,姚萇、慕容垂等人都是俯首帖耳的;其次,苻堅攻晉,群臣反對都無效,但是苻堅就聽王猛的,王猛有這個影響力。也就是王猛在的話,淝水之戰就不會發生。那麼前秦就絕對不會崩潰,拓跋氏的北魏也許就不存在了。

但要統一全國,卻並不可能。原因又是如何呢?

除了各族豪酋以外,北方當時還有幾重矛盾需要解決,即民族矛盾、士族與寒族的矛盾還有就是君權與世家大族的矛盾。

要知道,緊隨前秦崛起的拓跋氏的北魏,從386年立國,一直到公元580年楊堅以隋代周,差不多整整二百年!也就是說,整個北朝消化這些矛盾花了200餘年的時間!可以想象這件事情有多不容易。


其實北魏的很多政策都是複製前秦的,唯獨南下攻滅南朝非常謹慎,主要精力都花在王猛所提到的內部整合上面。整個過程是非常血腥的。比如公元450年的國史案,由於崔浩主修的國史《國記》秉筆直書,盡述拓跋氏和北魏的歷史,詳略無所不包,結果惹得鮮卑貴族和太武帝拓跋燾勃然大怒,荑其九族,據史書記載,行刑時“衛士數十人溲其上,呼聲嗷嗷,聞於行路。自宰司之被戮,未有如浩者”。

其實這一國史案表面上是因為崔浩修史太不講究,但其實質是因為崔浩所代表的世家大族試圖如東晉一樣,世家與皇帝共治天下。而這顯然觸犯了皇帝的利益,而且世家大族上位,也已經傷害了鮮卑軍事貴族的利益,如此一來,太武帝拓跋燾只有痛下殺手了。除了崔浩家族以外,當時的世家大族如范陽盧氏、太原郭氏和河東柳氏等,被殺得乾乾淨淨。

這其實就是內部整合的代價,當時北魏立國已經將近百年,內部矛盾還如此尖銳。縱使王猛在,苻堅要完成這些內部整合也非容易。可以想象這事情有多難。

但王猛在,他與苻堅相互配合,壓制這些內部矛盾還是不難的,徐圖化解,維持前秦的穩定不成問題。當然如果前秦沒有土崩瓦解,也許就不能稱為前秦了,只能成為苻秦或者氐秦,大秦是不能的,那還有秦始皇呢。

所以統一全國需要時間,具體可以參考前秦的繼任者北魏。


江上一峰青


我覺得會。首先南邊的東晉其實內部也是危機重重,桓溫對皇位虎視眈眈。其次,東晉其實論軍事力量已經遠遠落後於前秦,無論是兵力還是士兵戰鬥力。而且王猛如果沒有死,一定不會讓苻堅發動淝水之戰,因為王猛臨終遺言是千萬別打南朝,可惜苻堅沒有采納。但是王猛如果活著,苻堅一定會採納他的建議,因為苻堅一直對王猛言聽計從,而且事實證明王猛的能力很強,可以稱得上算無遺策。如果王猛沒有死,首先淝水之戰不會爆發,其次東晉內部會出現問題,很有可能分崩離析。桓溫那時候已經準備篡位了,淝水之戰的發動其實很不明智,因為他反而讓離心離德的東晉有了一個同仇敵愾的機會。還有,王猛一定會讓苻堅處理掉慕容垂,起碼不會讓他重用慕容垂。王猛看人很準,當年拒絕桓溫就是因為覺得桓溫難成大事,苻堅才是英主。對於慕容垂,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個道理他一定懂,所以一定會讓苻堅把慕容垂處理掉以免成為定時炸彈。苻堅最大缺點就是有時候太殘暴有時候太仁慈,或者說該殘暴的時候太仁慈,身邊埋了太多定時炸彈,一定得有像王猛這樣的人幫他甄別,時刻提醒他,否則他就會慢慢的自取滅亡。


老闆別加香菜


歷史由人民決定的,不是由某個人決定的!


大憨子822


王猛是苻堅能夠統一北方的不二功臣,他具有超強的戰略眼光,在他臨死之前,堅決勸阻苻堅不要過早南下打仗,而苻堅也確實聽了王猛的話,只是苻堅終究不是一個能夠統帥三軍的帥才,淝水之戰成了笑話,只成就了北府軍和謝玄的威名。

順道再提一下,王猛並不是英年早逝,他一共活了50歲,對於那個年代來說是比較長壽的了。如果王猛沒有去世,那麼會幫助苻堅鞏固北方,等到時機成熟的時候,他們帶著雄兵百萬而南下,統一天下應該是不難的問題。


蘭陵笑笑閣


這個問題有意思😄王猛如果再多活二十年,以當時王猛在前秦的地位,應該能夠確保符堅先整合內部力量,清理異族異己力量,完成內部融合,然後對東晉用兵,統一中國完全有可能。可惜歷史沒有假設


海籃鑫


非常有勝算。有時一個人的生死,就決定了歷史發展的走向。


用戶76448154152


王猛如果沒早死符堅一統中原肯定會有很大把握成功.


小龍女5505


王猛,王者;苻堅,青銅。

青銅有上王者之心,無王者之力;王者一去不復返,青銅黑鐵成事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