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向社會同步數據,電影專資辦即將“一統江湖”?

作者 / 坦克

根據知情人士透露,從今年5月1日開始,專資辦正式停止對社會同步票房數據。

截止目前,包括燈塔專業版、藝恩數據、拓普數據、貓眼專業版在內的幾家目前行業較大的票房統計機構,都沒有公開發表任何聲明。

拍sir詢問了這幾家的相關人士,有的人表明已經在節前接到通知,此事確鑿;有的人則默認了拍sir獲得的信息,但不願多說。

停止向社會同步數據,電影專資辦即將“一統江湖”?

這次專資辦突然停止權威數據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專資辦是什麼?電影票房究竟是如何統計的?拍sir帶大家一探究竟。


停止向社會同步數據,電影專資辦即將“一統江湖”?


什麼是專資辦?

電影票房究竟是怎麼統計的呢?

絕大多數國家,都有各自的票房統計機構,例如澳大利亞MPDA、新西蘭MPDANZ、英國Comscore、德國VdF、法國CBO、意大利Cinetel,不過這些機構都是由當地發行商和電影院組織的行業機構,真正由政府官方統計的少之又少。在大市場方面,目前只有韓國的Kofic和中國電影專資辦來進行。


停止向社會同步數據,電影專資辦即將“一統江湖”?


專資辦的全稱是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委員會辦公室,1991年成立。主要負責電影專項資金的收繳、使用與管理;全國電影信息系統的建設、管理,以及電影數據的統計、監督;指導、監督各省級電影專資委工作。

長久以來,全國的近萬家影院,都是通過票務綜合信息系統,將影片的票房、人次、場次等數據實時上報到電影專資辦的接受平臺,從而整理得出國內票房的權威數據。所以,專資辦的數據是目前國內唯一精確的電影票房數據來源,而包括燈塔、貓眼在內的多家票房統計機構,都是根據所連影院的實時上座進行大數據估算,基本能確保90%以上的數據準確。在第二日的上午10-12點,這些票房統計的系統,會和專資辦進行聯網,同步上一日的準確數據,在這個過程中進行微調。

儘管如此,在遇到像春節檔,以及《速度與激情8》等大體量票房井噴的階段,由於各地上報時間的不確定性,專資辦數據仍然會有些許不準確,在經過短則1-2天,長則3-5天的數據補報之後,才會確定最終的精確票房。

另外,除了商業電影的票房,專資辦統計票房,還會包括二級、三級市場以及展映的票房數據。2018年全年票房大盤初步統計是606億,但是專資辦對外正式公佈的數據是609億,這三億的缺口就是這些數據。


停止向社會同步數據,電影專資辦即將“一統江湖”?


票房數據統計歷史

在2015年票房類APP雨後春筍般湧現之前,普通用戶想得知電影票房數據的途徑較為單一。


停止向社會同步數據,電影專資辦即將“一統江湖”?


在那個時候,僅有包括【電影票房】【金肇南】【晴天雨】在內的多個賬戶,在每天晚上在微博進行票房播報,基本都是晚上10點左右發當天的粗報。在第二天,微博賬戶就會公佈精確數據,精確數據基本都來自於專資辦數據。

除了每晚在微博上看每日的票房粗報/精報,如果想了解當日的實時票房也有辦法,那就是網票系統。據悉,網票系統是幾個票房大神自己建立的,把幾個大的院線數據聯合起來作為實時票房的參考。在此基礎上,用戶們可以乘以一個係數來推算實時的大盤或者影片的票房,雖然準確性肯定難以和目前的燈塔、貓眼相比,但是在當時,對於普通用戶來說,也是唯一獲得數據的方式。


停止向社會同步數據,電影專資辦即將“一統江湖”?



2015年,貓眼開發專業版,拉開了實時計算票房類應用的帷幕,當時還只是網頁版,每半個小時更新一次數據。在2016年正式精確到了秒級數據。此後包括淘票票、微影、百度糯米在內的多家電商也都推出了票房統計應用,但是後兩家因為公司合併或業績下滑,都已經在2017年逐漸下架。除了電商之外,藝恩和拓普也都有各自的票房統計應用,主要服務於B端客戶。


停止向社會同步數據,電影專資辦即將“一統江湖”?



此外,2017年,電影專資辦的APP中國電影票房也正式上線,雖然用戶體驗以及功能是所有票房類應用中最差的一個,但是因為數據的絕對權威性,仍然佔據了一定的市場空間。


停止向社會同步數據,電影專資辦即將“一統江湖”?


專資辦停止同步數據的後果

應有關部門要求,專資辦的權威票房數據此次暫停向社會開放,對於目前的票房類應用,甚至電影數據公司的格局,肯定會造成重大影響。

對於貓眼專業版和燈塔專業版來說,都擁有各自所屬的直連影院和供應商,可以利用大數據算法進行實時校對,基本可以確保90%以上的數據基本準確,再根據專資辦APP的數據進行微調,可以確保基本準確。然而這對用戶仍然是極大的傷害,票房類應用的數據不能確保100%的準確,肯定會造成部分用戶流失。這對於沒有直連影院的其他票房統計機構來說,傷害更大。


停止向社會同步數據,電影專資辦即將“一統江湖”?


好在,統計實時票房數據,對於電影票房數據應用只是一個方面。對高端B端客戶來說,電影數據公司的映前熱度、排片分析、工作臺等數據服務更為重要。

毫無疑問,擁有絕對數據權威的專資辦APP會逐漸越來越受歡迎。但是對於更追求用戶體驗但是對數據準確性並不感冒的普通B端用戶以及C端用戶來說,功能齊全的燈塔和貓眼仍然會在長時間內成為主流。


停止向社會同步數據,電影專資辦即將“一統江湖”?


專資辦為什麼停數據?

目前專資辦也同樣沒有針對此事發布任何聲明,所有原因都只能是猜測。

拍sir估計,票房統計口徑的不統一,是專資辦想要“一統江湖”的重要原因之一。

事實上,民間票房統計機構不同於專資辦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去年大年初一票房入賬12.61億元,但是在初一晚的貓眼專業版數據則是13.19億元——“大年初一是中國影市值得銘記的日子,大盤票房破13億創全球單日票房新紀錄”。單日票房成績大字報被大規模刷屏,被多家媒體引用。直到第二天專資辦精確數據出爐後才被糾正。


停止向社會同步數據,電影專資辦即將“一統江湖”?


隨著中國電影市場票房體量的不斷增大,2019年票房能否順利同比增加,繼續突破600億大關?《復仇者聯盟4》能否向今年票房冠軍《流浪地球》發起衝擊?民眾對市場的關注度也達到了空前之高。在電影產業票房對賭、保底發行這些巨大的資本操作環境下,數據公司如果不在數據上做出有說服力切合實際的成績,恐怕很難贏得市場信任,在B端市場立足。

希望專資辦此次對於權威票房數據的調控,會給中國電影市場帶來一個好的方向。但是對於數據公司來說,無疑是一個陣痛期。新政策的調控未來會具體引發哪些行業動盪?關於此事我們也將持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