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彈琴退仲達,有什麼不可告人的意義?“空城計”其實另有玄機

眾所周知,《三國演義》作為一部小說,虛構的成分比較多,裡面很多情節都是作者潤色加工過的。比如“關羽溫酒斬華雄”、“諸葛亮草船借箭”、“黃蓋苦肉計”等等,而後期還有一件非常著名的事件,那就是諸葛亮空城計嚇退司馬懿,而這件事其實在歷史上也是沒有的,不過這件事非常有意思,很值得推敲,下面我們就從另一個方面來分析一下,“空城計”的問題到底出在哪。

武侯彈琴退仲達,有什麼不可告人的意義?“空城計”其實另有玄機

諸葛亮

首先,這件事出現在《三國演義》的第九十五回,題曰“馬謖拒諫失街亭,武侯彈琴退仲達”。這一回的亮點就是諸葛亮的“空城計”,說的就是司馬懿率領十五萬大軍,擊敗馬謖奪取街亭,又乘勝連下三城,揮兵直逼諸葛亮的後方機關西城。最後諸葛亮來不及撤退,只好率領兩千五百多老弱殘兵,匆忙應戰,關鍵時候唱了一出“空城計”嚇退了膽小慎微的司馬懿。“而這一橋段也成為了一個千百年來被後人讚不絕口的典範,特別是京劇的演繹更是深入人心,讓人百看不厭。

武侯彈琴退仲達,有什麼不可告人的意義?“空城計”其實另有玄機

諸葛亮

而這段故事,表面上是諸葛亮的軍事才能和大膽智慧把司馬懿給嚇跑了,但我們仔細分析一下,這裡面是內有玄機的。首先,司馬懿作為歷史上一個重要人物,他的隱忍功夫可以說是天下第一了,他才是真正的智者,善於偽裝的功夫無人出其右。司馬懿自幼聰明多謀,博學多聞,有膽有識,憑司馬懿的能力和膽略,難道看不出來嗎?其實司馬懿早就已經看到下一步棋了,而這諸葛亮的“空城計”正是一個自己“借坡下驢”的好藉口。

武侯彈琴退仲達,有什麼不可告人的意義?“空城計”其實另有玄機

司馬懿

諸葛亮也早已經算定司馬懿不進城,因為這個時候的司馬懿真正的敵人是在家中,曹操在世時就一直對司馬懿存有戒心,對自己的大臣華歆說:“司馬懿鷹視狼顧,不可付以兵權,久必為國家大禍。”並且多次告誡兒子,說司馬懿野心勃勃,久必為患,不可重用。而司馬懿對此也也是心知肚明,所以為避免殺身之禍,一直韜光養晦,等待機會。曹操死後,曹丕繼位,曹丕欣賞司馬懿的能力,對司馬懿比較倚重,提拔重用官至尚書右僕射,撫軍大將軍。曹丕死後,曹叡繼位,司馬懿坐鎮長安,位高權重,朝野上下無不忌憚。

武侯彈琴退仲達,有什麼不可告人的意義?“空城計”其實另有玄機

司馬懿

諸葛亮把司馬懿列為強勁對手,利用“反間計”散佈“司馬懿謀反”的謠言,曹叡果然中計,要殺司馬懿,多虧曹真力保,才保住性命。被奪掉兵權後的司馬懿回家養老,諸葛亮得知後大喜,於是出兵伐魏。最後,諸葛亮兵出祁山,連連取勝,震驚了曹魏政權,不得已只好又重新啟用司馬懿,封為平西都督,用他來挽救危機。這個時候要不是諸葛亮的出兵,司馬懿可能要老死家園,是諸葛亮這個“敵人”給他提供了機會,所以很多事都要一分為二的看待。

武侯彈琴退仲達,有什麼不可告人的意義?“空城計”其實另有玄機

司馬懿

司馬懿被重新啟用之後,出兵後獲得了幾場勝利,制止住了諸葛亮的勢頭,兩軍處在了對峙的局面。後來率軍來到城下,看到城門大開,裡面沒有動靜,諸葛亮獨子坐在城頭撫琴,司馬懿聽音良久,心中早已明白蜀國已經沒有軍隊了,諸葛亮只不過是強裝鎮定自若。但司馬懿也明白此時若真的捉拿了諸葛亮,蜀國就徹底完了,自己也從此沒了敵人,勢必不會再被重用,好不容易被重新啟用,握有軍權,此時放棄的話司馬家族再無出頭之日。於是趕快下令撤兵,保全軍權不落外人。

武侯彈琴退仲達,有什麼不可告人的意義?“空城計”其實另有玄機

諸葛亮

所以,《三國演義》中“空城計”司馬懿並非是被嚇退的,而是他心中明白,如果在這個時候乘勝追擊滅掉諸葛亮,自己就會“狡兔死走狗烹”,“卸磨殺驢”,司馬懿不是有勇無謀的將軍,他是一個政治家,是一個智者,所以退兵才是萬全之策,這也等於是保全了自己。

武侯彈琴退仲達,有什麼不可告人的意義?“空城計”其實另有玄機

司馬懿

而關於這一段描寫,人們的看法很多。有人說是諸葛亮聰明,從不走險卻突然用一招險計,是因為諸葛亮知道司馬懿瞭解自己,瞭解自己不敢這麼做,但是自己偏偏兵行險招,因此負負得正欺騙了司馬懿。也有人說是司馬懿故意放走諸葛亮,是為了養寇自重,因為如果在西城司馬懿滅掉諸葛亮,司馬懿就沒有對手了,曹叡也就用不到司馬懿了,從此便會再一次取消司馬懿的兵權。而歷史上並沒有空城計一事,但根據兩人的計謀來看,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應該不會這麼大膽去兵行險招。

武侯彈琴退仲達,有什麼不可告人的意義?“空城計”其實另有玄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