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讓你印象深刻的古董、文物或藝術品是什麼?

古玩行小爺


▲滇國所在位置

古滇國,初為西南邊陲少數民族部落組成,後在楚軍征伐之下併入楚國。此後楚軍本想撤離這一貧瘠之地,卻不料秦軍趁機切斷了楚軍歸路,回鄉無望的楚軍只得駐紮下來,並與當地百姓一起生活。在楚軍帶來的先進技術下,這個小國很快就發展起來,一度稱霸西南。等到漢武帝劉徹在位時期,寒潮大軍征討雲南,滇王主動率土而降、拱手稱臣。可就是這個歷史不過百餘載,史料寥寥的邊陲偏僻小國,卻出土了一件無可比擬的國寶級文物。

▲漢武帝劉徹劇照

每當大家說起雲南,都想著這個彩雲之南寶地七彩繚繞,美景數不勝收。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昆明這個美麗的“春城”,煙波瀚渺的滇池湖畔卻有一件令人毛骨悚然、充滿陰氣的國寶現世。原來在1955年,雲南省考古研究所組織考古隊對晉寧石寨山地區進行發掘,運氣極好的考古隊意外地發掘出了一件長約40釐米的青銅鼎。

眾所周知,青銅鼎結構穩定,給人一種穩重的感覺,這很受歷代統治者的喜愛,他們認為鼎有著“定鼎興邦”之意,所以廣造大鼎,以求社稷安定,像傳說中的九鼎就是於此。不過滇池畔出土的這尊青銅鼎,因其出土地為“化外之地”,所以與中原寶鼎的安定、和平含義毫不沾邊。

▲著名的司母戊鼎(商朝)

那麼這件青銅鼎特殊之處在哪裡呢?作為古滇國所特有的儲備禮器,它的作用相當於如今的存錢罐,那時主要用來存儲金銀珠寶等寶貴物品。雖然此鼎整體造型符合中原鼎的要求,中規中矩、端莊大氣,可它的頂蓋極為獨特,讓人月看就越覺得毛骨悚然、陰森可怕。瞭解青銅鼎的都知道,青銅大鼎的頂蓋一般都有鐫刻有神獸,或祥瑞圖案,以求天下安定。可這鼎的頂蓋上卻並無神獸、祥雲存在,而是數十個青銅小人位於其間,而且這些人物呈現出一個眾人處死奴隸用以祭天的可怕過程。

▲西漢殺人祭柱場面銅貯貝器

人們細細辨認後,會發現其中不僅有跪立受刑奴隸,還有著劊子手與押送奴隸的官吏。雖以歷經千年,青銅器原本的色澤改變,人物不甚精美,但我們仍可從這些人物的動作神態看出他們那時所做何事。該鼎一經出土,便引發了全國史學界的重點關注,無數歷史專家對其展開研究,政府更是將其列為國家一級文物,嚴禁出國展覽。到最後,哪怕是在國內博物館裡展出,也要受到嚴格監控。後來經過學者們的不斷討論,終於確定了它的名字——西漢殺人祭柱場面銅貯貝器。

▲古滇人銅像

總而言之,古滇國青銅鼎頂面內容雖十分血腥殘暴,但其作為我國古代早期文物代表,它還是凝聚著當時人們的智慧與先進鑄造技術的,這件國寶的出土也對今人研究古滇國文化、制度很有價值,是遺留給後人的寶貴財富。

參考文獻:

《古滇國書》《古滇國文化研究文集》


趣觀歷史


中國呂梁枯榮石.《前世今生》


中國呂梁石.《福足》



中國呂梁石.《西方二聖》



五彩玉石




碎花玉化骨架石

古黃碎花石

蓮花石



薑黃石



彩玉經脈石

彩晶石

金沙石

呂梁帝王石

彩玉碗羅石

呂梁石

蛐鱔石






這些石頭就是我親眼看到的天然奇石種類,也是大自然的藝術品。


奇石故事


文物、古董、藝術品,最集中的地方的就是博物館了。

南京博物院是我常去的地方,每個博物館都有鎮館之寶,南博也不例外,有18件鎮館之寶,不過我印象最深的到不是這些金玉瓷等國寶級的文物,而是那些古代的陶器。

跟那些金、玉、瓷、青銅等國之重器不同,這些陶器不受禮法、意識、階層的束縛,表現出來一種質樸、醇厚的天趣,有些是實用的器物,有些乾脆可能就是孩子親手做的玩具,可愛、親切至極。

下面放圖。下面文物均是南京博物院藏,圖片原創。



上圖:江豚形陶壺——新石器時代/吳江梅堰出土



上圖:豬形套罐 ——新石器時代 /高郵龍虯莊遺址出土



上圖:陶塑怪獸——新石器時代/邳州大墩子遺址出土。我猜想這個就是當時孩子做的玩具。



上圖:陶缽——商/南京北陰陽遺址出土



上圖:幾何印紋硬陶瓿——西周/句容浮山果園出土 。這個放雞蛋的罐子,巧合的是一罐雞蛋居然經歷了二千多年保存了下來。





上圖:(陶家禽、家畜——漢代/徐州/常州等地出土)

特別喜歡最後這條狗,每次去南博都會看看它。


里社


每一次去博物館看展總會帶著一種莫名的期待,不是因為看展少,而是每個展背後的故事都那麼令人感到。

比如今年一月在長沙看的阿富汗文物展就是其中讓我尤為感動的展館之一,這些阿富汗2000-4000多年前的文物,可謂是稀世珍寶,然而其經歷卻顛沛流離,25年來阿富汗人一直拼死守護著,好在經過了跋山涉水,歷經千難險阻終於來到了中國,也讓眾多觀眾為之震撼。

阿富汗文物展主要分為4個部分,分別是法羅爾丘地、阿伊哈努姆、蒂拉丘地和貝格拉姆 4 處一直出土的文物,讓你一次看到公元前 3 世紀至公元 1 世紀的阿富汗盛世文明。

今天小馬要和大家來聊聊這個貝格拉姆遺址出土的一些文物,這些文物中帶著濃濃的希臘和印度風格,讓我再一次驚歎古人的那些巧奪天工的手藝。

貝格拉姆地處古爾班德河和潘傑希爾河交界處,如果翻開開圖看,你會發現這是一個極其引人注目位置,南邊Kohdaman平原各條道路通往喀布爾,東南通往賈拉拉巴德平原,北邊進入古代大夏的平原地帶。

而貝格拉姆的被更多人知道確實因為1937年和1939年的考古發現,當時在哈京的主持下,這裡出土了大量的文物。整個貝格拉姆遺址北面有一個東西長200、南北長100米的建築遺址。而這裡就是當年玄奘在“迦畢試國”所記錄的“舊王及舊王妃伽藍”。

這裡出土了眾多的塞琉古到後貴霜時期的錢幣以及各國的手工藝品,比如印度的象牙骨雕刻、中國漆器、古羅馬的彩繪玻璃杯、玻璃魚、佛教題材的雕像等。

從這些極具各國特色的文物中,我們可以看出曾經的貝格拉姆一直擔任著重要的商貿和政治中心。

魚形玻璃瓶:這個文物可以說是整個貝格拉姆遺址分區中比較受歡迎的,出土於貝格拉姆10號房間,單獨的被陳列出來。為什麼如此受歡迎,首先它是公元前1世紀的文物,第二他製作的工藝非常考究,加上清新的藍色色調,不論是男女老少都喜歡。

彩繪大口玻璃杯:這款文物雖然看起來有些破損,但絲毫不影響他的觀賞價值和地位。同樣為公元1世紀的文物,為典型的羅馬帝國時期的工藝品,通過玻璃杯的表面我們可以看到4名神態各異的男女在收取海藻的場面。不過可以說當時玻璃製品的工藝及其複雜,投入的成本相當高,所以也只有貴族才可以享受這樣的奢侈品,因此這也算是一件罕見的稀世珍寶。

雙耳水晶杯:出土於貝格拉姆13號房。同樣是一間玻璃製品,但確實白色透明的被子,杯身作敞口、斜壁,兩邊為雙耳造型。細細看的話可以看到外壁的葡萄藤蔓。

金納裡壺:為公元1世紀文物,出土於貝格拉姆13號房。這款水壺帶有濃濃的印度色彩,以印度神話中金納裡為主角,看點在於用嘴巴充當壺口,鳥和魚作為身體,背部還設有一個入水口,既美觀又實用。

恆河女神象牙雕像:同樣是出土於貝格拉姆十號房間,以印度恆河女神像為模型雕刻而成,或騎摩羯魚上的形象,或頭頂神壺,造型典雅腰姿曼妙。

另外在貝格拉姆遺址中你還可以看到眾多的關於希臘、印度、羅馬等風格的文物,比如阿芙洛狄忒石膏像、土銅砝碼、哈爾波克拉特斯銅像、土石膏飾板以及雙耳雪花石膏瓶等,都將為你訴說阿富汗曾經的盛世文明。


小馬說旅行


柴窯,當我第一眼看到柴窯時惟有深深之生命性震撼!骨子裡感受到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力量與堅實。由此,開始關注高古瓷器,進而得知最早的瓷器出於東漢(也許更早),知道了宋代汝窯、汴京官窯、哥窯、均窯、定窯五大官窯,知道了中國瓷器三絕之一的元青花,知道了明永宣青花登峰造極與成化瓷,還知道了清三代瓷器,一個文化藝術高峰,又一個文化藝術高峰!

常識,元青花之前,瓷器髮色不夠鮮豔靚麗,然而,宋朝之前的五代的柴窯髮色歷盡千年依然光彩奪目!

常識二,高古瓷器有墊燒、支釘燒,後來又有了覆燒,而柴窯,我琢磨了好幾年也沒搞明白是怎麼燒製出來的!非墊燒,非支釘燒,非覆燒,柴窯全釉燒製卻不見燒口,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柴窯,中華陶瓷史上的巔峰,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柴窯,千年絕跡,古老的傳說!

柴窯,中華陶瓷乃至世界陶瓷叢林中的參天大樹!

柴窯,明代曹昭在《格古要論》中說柴窯:出北地,天青色,滋潤細媚有細紋。。。

柴窯,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輕如棉,聲如罄。。。

汝窯至尊,家有萬貫不如汝窯一片,然而,把汝窯與其它高古瓷器放在一起,惟有柴窯氣質氣場精神氣可以勝於汝窯;見圖六,汝窯重器與柴窯比較圖片。








BTC信仰者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廣電傳媒傳播了幾十年的文物物質追求史,從開始的天價拍賣傳播,電視臺鑑定古玩把真品鑑定高仿,仿品鑑定成真品,十元的破瓷硬說值幾萬。

在與中國民間藏家進行了幾十年的文物爭鬥戰中廣電傳媒一直與故宮專家的敗類站在一起把大量出土文物鑑定為現代藝術品大量出口海外,數量每年出口都超過二個博物院。

證據是王剛砸寶只砸中國民間收藏家的祖傳文物,仿品普品高價出售。二零一八年未廣電傳媒露出了他們在文物收購中可恥的面目,進行自己的黑幕書畫拍賣受到全國人民的抵制。這叫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


東方China


悟空小秘書邀請,導遊郎隨手一答。由於從小喜歡看《三國演義》,對劉關張桃園三結義可羨慕了。整部三國演義,覺得最豪氣干雲的一句話就是張飛在長坂橋上喝退百萬曹兵的:“燕人張翼德在此!誰敢來決死戰?”在個人的藏品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古董就是一枚張冀德印。

張翼德印 導遊郎收藏

在市場上看到這枚印章感到特別親切,毫不猶豫的就買了下來。印章白玉質,沁色入骨,鈣化明顯。印文是篆書“張翼德印“,印鈕是老鷹抓蛇的圖案。圖案古拙蒼勁,煞氣撲面而來。

張飛,表字翼德,還是益德?長期以來都有爭論。西晉時期史學家陳壽所著的《三國志》中寫的張飛表字:益德。但早在遼代刻本的北魏酈道元所著《水經注》一書中,就有張翼德的記載。宋元時期的雜劇、平話中,張翼德這個說法廣為流傳。成都武侯祠採用的是《三國志》的說法,張飛,表字益德。如果這枚印章得到認定,就可以解決這一大歷史懸案。


導遊郎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老祖宗留下來許多財富給我們,各朝各代都有非常珍貴精美的骨董傳世下來,首先我們要對先人的聰明智慧給予敬畏!今天還是來說下這尊家中傳世珍品古董元青花大罐《鬼谷子王禪下山》。我們知道元朝經歷了近100年約98年結束,蒙古人都是草原上的雄鷹,跨馬奔馳在藍天白雲下打仗打獵.

元朝政府當時在全國各地民間徵集篩選很多燒瓷匠高手師傅進入江西景德鎮湖田村為朝庭及國內各都.道.府.県和貿易出口燒製瓷器!人物故事大罐鬼谷子下山就是之一。

鬼谷子(王禪)河南鶴壁市淇県雲夢山附近王莊人氏隨他母姓河南鶴壁淇県地方政府有記載.老子(李耳)河南周口人,鬼谷子是老子的學生!兩人均是中國河南人.據說鬼谷子一生第一次下山在齊國使節——蘇代的再三請求之下去救鬼谷子500學生之一忠厚老實,人品佳的學生(徒弟)孫臏(真名孫伯靈)山東人孫武后代的故事流傳千古至今!此傳世下來世界上第二件古董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

古董大罐高28.5cm,口徑20.5cm.腹徑34.5cm.足徑20.5cm.重18.斤多。此罐:元朝政府當時使用進口波斯(伊朗)一種鈷料(蘇泥勃青)繪出的青花紋飾共分四層.

第一層頸部:飾水波紋;第二層肩部:飾纏枝牡丹;第三層腹部:為“鬼谷子下山”主題紋飾;第四層下部:為變形蓮瓣紋內繪琛寶,俗稱“八大碼”。和佛教有密切聯繫!(據傳)鬼谷子端坐在座駕一虎一豹拉的車中,身體微微前傾,神態自若,超凡如仙,表現出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萬裡之外的神態。車前兩個步卒手持長矛開道,一位青年將軍英姿勃發,縱馬而行,手擎戰旗,上書“鬼谷”二字,蘇代——孫臏的貴人及恩人騎馬殿後。

國際古董藝術品市場此寶貝身價在貳拾億上

日本國京都某會長和澳門某賭場(美國老闆)也非常感興趣希望收藏到此傳世古董.目前都沒有答覆給對方!因為他是中國的文化,2005年在英國第一件元中早期燒製古董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已經回不來了。我也不希望這枚傳世品第二件古董漂流在海外。

但是最後無論是那裡人購走收藏我們都會給予保密!


用戶101281724137


晚上好:百忙之中回答下您的問題,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老祖宗留下來許多財富給我們,各朝各代都有非常珍貴精美的骨董傳世下來,首先我們要對先人的聰明智慧給予敬畏!今天還是來說下這尊家中傳世珍品古董元青花大罐《鬼谷子王禪下山》。我們知道元朝經歷了近100年約98年結束,蒙古人都是草原上的雄鷹,跨馬奔馳在藍天白雲下打仗打獵.

元朝政府當時在全國各地民間徵集篩選很多燒瓷匠高手師傅進入江西景德鎮湖田村為朝庭及國內各都.道.府.県和貿易出口燒製瓷器!人物故事大罐鬼谷子下山就是之一。

鬼谷子(王禪)河南鶴壁市淇県雲夢山附近王莊人氏隨他母姓河南鶴壁淇県地方政府有記載.老子(李耳)河南周口人,鬼谷子是老子的學生!兩人均是中國河南人.據說鬼谷子一生第一次下山在齊國使節——蘇代的再三請求之下去救鬼谷子500學生之一忠厚老實,人品佳的學生(徒弟)孫臏(真名孫伯靈)山東人孫武后代的故事流傳千古至今!此傳世下來世界上第二件古董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

古董大罐高28.5cm,口徑20.5cm.腹徑34.5cm.足徑20.5cm.重18.斤多。此罐:元朝政府當時使用進口波斯(伊朗)一種鈷料(蘇泥勃青)繪出的青花紋飾共分四層.

第一層頸部:飾水波紋;第二層肩部:飾纏枝牡丹;第三層腹部:為“鬼谷子下山”主題紋飾;第四層下部:為變形蓮瓣紋內繪琛寶,俗稱“八大碼”。和佛教有密切聯繫!(據傳)鬼谷子端坐在座駕一虎一豹拉的車中,身體微微前傾,神態自若,超凡如仙,表現出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萬裡之外的神態。車前兩個步卒手持長矛開道,一位青年將軍英姿勃發,縱馬而行,手擎戰旗,上書“鬼谷”二字,蘇代——孫臏的貴人及恩人騎馬殿後。

國際古董藝術品市場此寶貝身價在貳拾億上

日本國京都某會長和澳門某賭場(美國老闆)也非常感興趣希望收藏到此傳世古董.目前都沒有答覆給對方!因為他是中國的文化,2005年在英國第一件元中早期燒製古董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已經回不來了。我也不希望這枚傳世品第二件古董漂流在海外。

但是最後無論是那裡人購走收藏我們都會給予保密!

東京都12.10











srb778866東京正能量


古董一詞有誤應寫“骨董”骨物之精華董為放貴重東西的草,本人認為當今收藏還未分清“古物”與“骨董”之間的區別,應此用古董一詞。

只有皇家用於行駛權為的“權器”,祭祀用的“禮器”,佛道儒產生的文化記錄的具體物,由國家有組織的印刷品,創作的藝術品才稱為骨董。其它有年代的東西只能稱為古物。

在我的收藏中印象最深是“方孔錢”中的雕母錢也稱“祖錢”因為我很喜歡書法作品明代以前的更愛。古人的工藝水平讓我感到震驚,是當代人不可完成的。書法之美也是更感美不勝收,線條之靈動,間架之合理深感古人造詣之高。

厚今薄古是當今認識的不全面,不論書畫藝術品還是工藝品都應厚古薄今為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