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說人話”已經是職場常態了嗎?

Cats貓


這裡的“不說人話”應該理解為不說實話吧。職場有它的特殊性,職場人在工作時間的一言一行,代表的不僅是自己,而且還有崗位。我們輕易的一句話,代表的是自己的立場和觀點,“說出去的話,潑出去的水”,所以,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夠對工作和環境產生正面或者負面的影響。

言語本來應當是思想的僕人,但卻往往變成思想的主人。——克魯勞

職場語言的表達方式是環境的需求

職場或者具體來說,公司,是每個員工具體工作的空間。公司是利益導向的,它要求所有的企業、組織或者個人行為都要以公司的利益為主,適合公司利益的是合理的,否則就是不合理的。

1.員工的言行受公司文化的影響,同時又影響公司的文化

每個員工都在一定的企業文化環境裡工作,身在其中,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要適應和符合這個環境的特點。比如,整個企業的氛圍是少說話多做事,工作節奏比較快,大家都埋頭於日常的事務。這個時候,如果某員工老在別人跟前閒言碎語,說一些沒有用的話,就不得人心,而且很容易變成企業的“另類”。

他可能說的都是“人話”,但是這“人話”卻是與環境格格不入。

2.部門職能的行使和團隊的凝聚力要求適當的言行

一個部門,是由數個或者更多個員工組成的。部門職能的正常發揮需要大家工作的“合力”,要求所有人的行為和語言都必須與組織的目標導向一致,否則便影響組織職能的實現,破壞部門的職能和形象。

另外,部門的員工也是一個團隊。團隊要想發揮最大的能量,就需要大家精誠團結。但是團隊成員之間的背景、閱歷、性格和觀點都不一致。讓各不相同的團隊成員能夠齊心協力就只有求同存異。保留自己不同的意見,在共同的理念下進行協作。

如果在一個團隊裡,大家都任性直言,應該很難團結。

3.個人工作開展的需要

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任務和目標。並不是所有的工作靠一個人就可以完成。很多個人的工作需要領導的支持和同事的配合;而領導和同事的工作也需要個體的支持。如果在個人工作的開展上想要順利通暢,就需要經常和領導以及同事溝通,這個時候語言表達的任務是取得他們的理解和支持,需要適當的技巧和清晰的思路。

要用適當的語言進行表達,而不是一味的強調“人話”。有時候,你覺得是人話,可能對方當做“鬼話”來聽。

語言溝通本來就是一種技巧

溝通本來就是一種技巧,語言的表達是服務於我們的行動目的。好的語言表達能夠起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不恰當的語言表達,可能會破壞自己的目的。

有一家人辦喜事,邀請親戚朋友到場喝喜酒。這家人買了雞鴨魚肉,老人親自下廚,做了滿滿的幾桌菜。之後一家人開始等待客人的到來,約好的時間到了,三三兩兩的來了一部分人,但是還沒有到齊。主人有些急了,對著大家說說:“該來的沒來。”在座的客人一聽:噢,該來的沒來,那我們是不該來了?那我們走吧。立時走了一大半。

主人一看走了一大半,心想,本來有些應該來的人沒來這下又走了不少,又說道:“不該走的走了。”餘下的幾個人聽了,心想:噢,不該走的走了,那我們是該走的還沒走了?那就走吧。僅剩的幾個人也都走了。

就如同上面這家招待客人的人家一樣,本來挺好的喜事,因為不會說話,惹得大家都不高興,走了個精光。要在適當的場合說適當的話才行。

1.說話要適當使用“稱讚”的技巧

在職場環境中,當對方表現不錯或者有了好的進步的時候,我們要及時的表達讚揚。這不是說壞話,也不是說假話,而是為了更好的開展工作,掌握說話的技巧而已。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說的不就是這個道理嗎?

2.學會適當的聆聽

說和聽是並行的,有的時候不適合說話,或者不適合表達自己直接的觀點的時候,就要多學會聽人家說。聽聽人家的觀點,一方面是對他人的尊敬,另一方面也是自己成長和進步的修煉。

大家都渴望他人瞭解自己,也傾向於表達自己,卻懶於傾聽。即使傾聽,也只是妥協的反應,並不想了解對方。因為我們總以為周圍人都跟自己一樣,以己之心度人之腹。這樣的心態之下,語言表達是沒有力量的。

職場的常態不是不說“人話”,而是一直強調合理的表達

1.當你與領導溝通時,對於他的安排或者指示養成執行而後反饋的習慣。

立場要客觀,反饋要及時。但是更要注意方式方法。如果聽到領導的表達方式不對,或者不同意領導的觀點,你坦言直陳,卻未必有好的結果。一旦工作有了成果,向領導進行彙報,也要注意措詞,選擇有利於工作開展的語言進行表達。所以在不順心的時候,不要怪領導不給力,而是你缺少必要的溝通技巧。

2.當你與同事溝通時,暢所欲言,無話不說,不一定能夠得到認可和尊重。

人和人之間是由差距的,我們認為想當然的觀點,別人未必贊同。當你直率的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如果遇到他人的異議是很正常的。如果這個時候你忍不下“這口氣”而反唇相譏,一場本來平淡的交流便會演變為激烈的爭吵。與人與己都沒有任何好處。

3.語言的表達體現了一個人的情商

我們都知道,一個人只是智商高,不一定有大的作為。身為職場人,要知道如何進、如何退,如何在適當情況下恰當的表達自己的觀點。知道如何處理異議和麵對自己看不慣、聽不慣的局面。我們這麼做不是什麼見不得人的行為,只是為了自己個人的不斷成長付出代價,只是為了工作更為順利的開展做好鋪墊。

何為“人話”?所謂的人話就是能夠解決問題的語言,所謂的人話是經過大腦三思之後的理性表達,是自己順利前行的利器、是工作一帆風順的基石。相反,不經過大腦的狂吼亂叫則顯得有些粗暴和直接了。



指尖視野


每次看到這樣類似的問題,總是能夠想起自己的職業經歷,不妨跟大家分享一下。
所謂職場上的“不說人話”,無非是面對領導阿諛奉承,面對同事笑裡藏刀,面對下屬狐假虎威。職場如戰場,既然踏入職場,那麼這些都是難以避免的。

我的第一份工作,曾在北京的一家事業單位工作。我們中心屬於某委下屬的二級科研類事業單位,每年項目額還算不錯。中心上下三十幾個人,中心是一個女領導,不到40歲懷不上孩子。所以在領導面前,炫耀孩子的事情是永遠不存在的。而且女同事一旦懷孕,都要藏著掖著,等時機成熟找個領導高興的日子,奉承一番才能坦白。另外,只要中心開會,中心上下30幾個人,幾乎同時變成領導的私人助理,有幫拿筆拿本子拿水杯的,有幫領導擺椅子的,有時刻盯著領導水杯加水的,有感覺空氣冷熱開空調的,等等吧。說話也是拐彎抹角,各種迎合領導的,同時被領導誇一句感覺得意的能上天那種。即便如此,同事之間看似和睦,實則各個虎視眈眈,表面互相應和,背地都是大坑,單位實習生看到領導更是像老鼠看到貓一樣,經常被要求週末加班的凌晨(因為我們白天都是開會,做ppt,晚上加班寫報告等等吧)

看到這裡,想必大家也知道我們單位並不是大家想象中的“事業單位”,整天聊天喝茶看報是不存在的。恰恰相反。可能為了金錢、名譽,各自都活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但這就是職場,很現實。“不說人話”在我們單位表現的淋漓盡致。

當然,不能以偏概全。後來可能自己實在不喜歡這樣的氛圍,事業單位這種工作也不符合自己的預期,考慮了兩個晚上,毅然決定辭職,放棄了一年之後的北京戶口,從此進入了進入互聯網企業。

一個好的企業氛圍,會促進企業與員工之間、員工與員工之間健康穩定成長,“不說人話”固然存在,怎麼樣在這樣的氛圍中找好自己的定位,我認為很重要。在這樣的氛圍下,你沒辦法獨善其身,沒辦法做的出淤泥而不染,那麼你需要做的不完全是迎合,更多的需要堅持的本心,更加真誠善待彼此,共同創造良好的職場環境。

職場解憂鋪


不是的,說說我曾經經歷的兩家公司。

我剛畢業的第一家公司,是一家非常有人性化的公司,雖然只有10來個人,但是同事間彼此坦誠,大家平時互相鼓勵,各自為自己的業績奮鬥,當一個人業績不好的時候,從來沒有誰瞧不上誰,相反都是默默地支持與鼓勵。

可我經歷的第二家公司就不一樣了,第二家不知道為什麼,人都比較傲,自上而下有種人踩人的感覺,恨不得你趕緊犯了錯,就會有人誇大其詞,同事之間出現意見不同,也是互相懟,從沒有互相站在彼此的角度去思考 考慮問題。我剛開始很不習慣這樣的環境,我覺得自己都要窒息了。我以為自己沒經歷過大公司,才會出現“不適應症”。其實不是,是這個公司的文化有問題。答應我,如果遇到這樣的公司,儘快離開。


“不說人話”,從來不是公司的常態,如果周圍的環境已經讓你感到不舒服,那也會影響到你的工作業績,不如換一個讓自己覺得舒服的環境發展。


一隻貓的成長故事


不說人話已經是職場常態了嗎?

給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經歷,畢業之後我呆過的公司其實挺多的,有一些公司經常不說人話,但是有一些公司也是說人話的。

第一段不說人話的公司,其實也不算是一個公司,只是一個私營老闆的傢俱店,店裡邊兒除了店長,一共有三位營業員,但是老闆比較奇怪的是,我們的業績是按個人提成的,是誰招進來的客戶簽了單就算誰的業績,不算團隊業績,所以想想看三個人之間又都是初來乍到,沒什麼感情,所以暗中總是有一點搶業績的嫌疑彼此之間聊天也有一些不說人話的感覺,比方說店裡來了一個客戶,三個營業員都會上前去給客戶打招呼,或者是搶著給客戶介紹產品但往往越是這樣熱情,越是會嚇跑客戶,所以老闆索性說是讓我們輪流接待客戶,就123地輪流接待,但即便這樣也感覺到競爭,後來在這種環境中覺得待著沒意思,跟甄嬛傳一樣,鬥來鬥去的,索性就離職了。

第二段工作經歷也是在一個大公司裡邊兒,這次不是一個私人老闆的店面裡邊,真的是一個公司裡邊兒,但即便是在公司裡邊兒,也感覺所有的同事沒有那麼親密,總是表面很客套,表面上看所有人好像是和和睦睦一家人,但是女孩子的心思其實很好,猜誰和誰是真的好,誰和誰不好,誰和誰是表面上好,其實一眼都能看出來的,最出名的就是他們之間總是姐姐姐姐的叫著我都不知道到底誰是姐姐,反正都是姐姐,你叫我姐姐我也叫你姐姐,感覺不是一個說人話的公司。

第三段工作經歷也是在各大公司裡邊,所有的人都喜歡拍大老闆的馬屁,唯獨我不是一個會拍馬屁的人,而且公司裡邊兒的人感覺都會相互拍馬屁,總是誇你非常優秀,但你明明知道自己不優秀,業績也不優秀,為什麼他們總是見到你就說你很有很優秀,搞得像個搞傳銷的公司一樣。

以上三段工作經歷是我給大家分享的不說人話的公司,不知道你們之前有沒有碰到過這種公司?如果有的話給大家分享一下。



投資經營研究者


說話本來就是看環境的。

職場,是個天然的語言環境,它追求溝通的目的行,效率以及內容傳達的完整度。

那麼“人話”是什麼話,我理解為你習慣了的生活化的說話方式,畢竟這是人一輩子最多的語態環境,習慣便覺得理所當然,才是正常的說話方式,才是人話。

但我有一個關於說話的經驗,我大概初中、高中、大學、工作前四年都在不同的方言中學習工作,然後很快我便帶上了這個語言環境中的說話方式。湖南味、東北味、武漢味等等,有模有樣。

還有一個經歷,是在我談戀愛中認識到的,我跟女友戀愛後,我女朋友特別反感我講話的方式,說是冷冰冰,無人味。天啊嚕,那是因為我從來沒有談過戀愛好嘛,沒有習慣的語言環境,我不知道戀愛中講話是如何,直到我跟她相戀結婚,生活的方式就不再被她吐槽,因為我已經養成了屬於我跟她說話的人味。

那麼回到職場,我相信你要進入到職場的語境中。

我確信職場講話因為其語境的特殊,必有其特點。

1.溝通的強目的性。

2.複雜的職場關係所帶來的說話藝術。

3.不受情緒影響的強控制。

我相信你能夠理解這種特殊背景下所帶來的說話方式的改變。

所以,如果你覺得不夠有人味或者不說人話,我認為你可以首先思考我講的這背後所遵循的規律。


當然不排除,有很多人在職場中,因為個人性格、水平的原因,放大各種各樣的說話技巧,比如咄咄逼人,比如頤指氣使,比如滿嘴火車,比如假大空等等,但其背後的基本邏輯是不變的,只是因為他們沒有控制好技巧的邊界,弄巧成拙了。

這樣的人,其實是弱者,你要包容他。


職場貓頭鷹叔叔


中國有句老話:“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現在很多職場常態就是投其領導所好。撿他們愛聽的話來說。

只不過這個成為了常態,就很難分辨真心實意與曲意逢迎。就是很虛偽,言不由衷。

幹銷售的大概會特別推崇這種理念。反正只要把物品銷售出去,就是忽悠顧客就對了。

這時我們要思考自己,這人是在對我說人話還是鬼話呢?我是人是鬼?他是人是鬼?不免猜忌。

所以這套東西,不是銷售業務,還是慎用。見人說人話,見鬼不說話。因為本不是一路人。交往也是有原則的。不需要討好所有人。在職場不說人話已經是常態了

真能見鬼說鬼話,還堅持理想幹什麼呢?跟鬼混不照樣是混對不對?堅持說人話,要麼不說話,這是理想精神。

因為擁有的越多,越害怕失去,遇到困難,就越容易妥協,然後說出一句似真似假的話來安慰自己:沒事,沒關係,就這樣好了。

大膽猜想,如果我們把表面的假嘴假眼摘下以後,坦然露出最真實的自己,發出真正的聲音,是不是就用不著妥協?

但我們知道,我們是不會輕易去說出真話的,因為真話不是所有人都願意去聽,哪怕是帶著善意,帶著真誠,一不小心也會翻了整條船。

這種不說人話的套話、屁話更醜。醜得讓我們虛無、很無奈。

說人話的人,活在邊緣,活在不光彩之下,就比如單位開會你敢拍桌子跟領導對著幹嗎?不敢,也不能,說人話是理想精神,不能表露在外面,因為你敢麼?誰敢?

希望twippo的回答有幫助到你 祝生活愉快


Twippo法國時尚傳媒


這是一個真實的人物,絕非杜撰:

我所在的單位,有一個同事,永遠把“領導請指示”掛在口上,領導哪怕說一兩句話,他也會馬上回答:“領導高屋建瓴。”他永遠是領導啥啥啥,把領導的話奉為圭臬,拍馬逢迎特別明顯,有時候我作為第三者聽到那種話都感到難為情,但人家就是一副很自然的表情,讓你以為自己不正常。

這個算不算“不是人話”?如果算,那確實很普遍。

還有一種,開會時,明擺著不對的事情,大家也不會批評,反而會繞遠了說,或者先肯定一番,然後再象徵性提幾個細節問題,最後拋出一句,個人意見,不成熟,請酌情考慮;)

總之,職場上說話,善於打太極拳,不太像正常人話:)


飛飛飛飛的魚兒


大家好,我是職場小阿姨,每天和你聊聊職場和工作的那些事。

首先我認為不是這樣的,職場小阿姨認為大家還是要有更多的正能量。

初入職場我們要努力去提升自己的職場情商,那這個情商指的是你可以讓你身邊的人和你都感覺舒服。對待上級,我們要在適當的時候給上級一些面子。對待下級或者身邊的同事,我們也能夠給予足夠的尊重。

但是在職場上也有很多人,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這些人希望通過一味的阿諛奉承,在短時間內獲得領導的認可,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對自己的升職和加薪,對自己未來的發展有積極的作用。

雖然的確有這樣的一些人,但是整體上還是少數,一個健康發展的公司絕對不可能大多數都是這樣的人,因為公司的發展總是需要靠大多數
正能量的員工去拼搏,去奮鬥出來的。如果所有的員工都在那裡拍馬屁,而沒有人去幹實事,那這家公司也早晚會倒閉。

因此雖然有一些極個別不說人話的人,但明智的老闆和領導最終還是會選擇去相信提拔有能力的員工。我們要不斷的去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但同時適當的提升改善我們和身邊的人相處的方式給予對方更多的尊重,也是非常必要的。

我是職場小阿姨,每天和你一起聊聊職場那些事,歡迎大家關注呀。謝謝





球場小姐姐


我們不能曲解“不說人話”的意思,可以理解為適當的場合說適當的話,而不能單單理解為說假話,帶著面具說話。

說話是門藝術,但不說假話是基本原則,無論在職場,還是在生活中,無論在什麼崗位,銷售也好,工程師也好,說話都很有門道。

職場中怎麼說話,更是會影響自己的職業發展,自己是否被重用,所以很多人就研究說話的藝術。比如,老闆心情不好,你要彙報問題,豈不是火上澆油?那就先說點老闆想聽的,待老闆心情好了,再彙報也可以啊。你的提案,老闆不認同,那就換種說法,或者尋找合適的機會再講一次。

總之,職場中,說活是藝術,偶爾吹吹牛也無傷大雅,但不說假話是基本,不想說違心的話,那就閉上嘴巴,不說就行了。


夢夢溪


高情商的人不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而是在說話之前,就能分得清誰是人,誰是鬼,只對人說話,不對鬼說話!

如果你在你的職場裡面都不能說人話了,那待到這個職場你覺得自己有任何前途嗎?


好的職場氛圍一定是主動創造溝通機制,讓大家都可以暢所欲言的,上級和下級一定也是可以暢所欲言的,因為只有好的溝通、頻繁的溝通才能讓公司保持高效率的運轉。


如果大家都藏著掖著,我覺得這個公司離死絕對不遠了,所以不要看到別人的問題就覺得這個世界是灰暗的,那我只能說你是坐井觀天了,邪永遠壓不了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