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宋太宗趙光義,清太宗皇太極,為何沒有明太宗?

JJ-魅力值Ax小豪



還真別說,漢太宗劉恆、唐太宗李世民、宋太宗趙光義、元太宗窩闊臺、清太宗皇太極,明朝卻沒有太宗,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在明朝有一段時間,是有太宗的,並且持續了114年,直到後來才沒有了。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明太宗就是朱棣,後來朱棣被嘉靖帝改為成祖廟號了,由“太宗”升級為“成祖”了。

嘉靖十七年九月,明世宗嘉靖帝改朱棣諡號為啟天弘道高明肇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改上廟號為成祖。

於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明成祖出現了,而朱棣之前的廟號太宗自然被人遺忘。

所以今天我們看《明實錄》之時,關於朱棣的不是《成祖實錄》,而是《太宗實錄》。


宋安之


明朝最初也是有“太宗”的,就是朱棣。

以前和大家聊過“祖”和“宗”,前段時間還有個朋友想讓我說說“太宗”。咱們今天就專門來聊聊“太宗”。

聊“宗”之前,咱們先大概說說“祖”。

祖,就是一個王朝的開創者。大家通常見到的祖有這麼三個:太祖、高祖、世祖。

一、太祖

這其中,“太祖”的境界是最高的。什麼意思呢?就是這個“太祖”在打天下建立王朝的過程中沒有受到祖先的蔭惠,全靠自己倆肩膀扛著一個腦袋,披荊斬棘硬磕出來的。

比較有代表性的:漢太祖劉邦、宋太祖趙匡胤、明太祖朱元璋。

這裡先糾正一個概念,劉邦,他死後全稱是:漢太祖高皇帝。“太祖”是廟號,“高”是諡號。咱們現在習慣稱他為“漢高祖”,是沿用了《史記》中司馬遷對劉邦的稱呼。實際上劉邦是“漢太祖”,司馬遷為啥叫劉邦“高祖”呢?我個人認為,可能和漢武帝這樣稱呼劉邦有關係。


劉邦建立漢朝,沒有沾祖宗半點光,他祖輩務農,面朝黃土背朝天,沒給劉邦開基創業提供半點幫助,全是劉邦自己打出的一片江山。所以,劉邦是“太祖”。

宋太祖趙匡胤的父親做過後周的官員,但趙匡胤很年輕就離家闖天下,一杆齊眉棍打遍四百軍州無敵手,因屢建戰功而晉封。陳橋兵變,遂得天下,他也沒沾過祖宗多少光。

明太祖朱元璋更是出身貧苦,十幾歲都沒穿過鞋。當和尚,做乞丐,受盡磨難。他打下江山,建立明朝,沒沾上祖宗一點光,所以也是“太祖”。

二、高祖

高祖的境界比太祖要低一個層次。這個皇朝的開創者是沾了祖宗光的,比較有代表性的:隋高祖楊堅、唐高祖李淵。


楊堅出身於名門貴族,他能奪得天下,是沾了祖宗的光,他老爹楊忠是西魏和北周時期的軍事貴族,北周武帝時候受封為隨國公,楊堅是承襲了父爵。楊堅建立隋朝,靠的是祖宗打下的良好基礎。

李淵也是如此,他的出身更是世代顯貴,他是西涼開國君主李暠的後裔。李淵的祖父李虎手握重權,是西魏八柱國之一。李虎死後,北周受禪,被追封為唐國公。李淵能開基創業建立大唐,是祖宗為他創造了優良的條件。

三、世祖

“世祖”比“高祖”再低一個境界,不但受到祖宗的蔭惠,通常還是個國家基業的繼承者。但他一統天下,開創了皇朝一個嶄新的時代。一般情況下,帝氣要遷移。比較有代表性的有:漢世祖劉秀、元世祖忽必烈、清世祖順治。


劉秀英明神武,天縱奇才,雄才大略,推翻了王莽的統治,重興漢室江山,功高至偉。而劉秀不是漢朝的開創者,是為大漢王朝開啟了一個新時代,帝氣遷移,國都從長安遷到洛陽,他就是“世祖”。

忽必烈繼承了先輩的事業,一統天下,創立了新的時代,首都遷到大都,也是“世祖”。

順治皇帝也是清朝的繼承者,但他也是一統江山,開啟大清的新時代,首都從盛京遷到了北京,也是“世祖”。

四、太宗

說完“祖”,咱們說說“宗”,主要說“太宗”。

從上面的敘述中,咱們瞭解了“太祖”的一個最鮮明的特點――創立皇朝者沒有受到祖先的蔭惠。

“宗”是王朝的承繼者,而這個“太”字,意味就深了。

與“太祖”一樣,太宗,也具備同樣的特點――這個承繼者也沒有沾前任的光。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太宗”並不是前任的指定繼承人,他能當上皇帝,也靠的是自己。

咱們舉幾個“太宗”的例子:

1、漢太宗文皇帝劉恆

漢文帝劉恆開啟了“文景之治”。但我們知道,其實漢文帝能當上皇帝走的不是正常程序,上一任皇帝可沒有指定由他來繼位。劉恆當皇帝是有歷史的變故。

2、唐太宗李世民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李世民。李世民開創了“貞觀之治”,使大唐的國力走向強盛。

但我們都很清楚,他老爹可沒指定他繼位。李世民能坐上龍椅,也沒走正常程序,是流了血的。

中間五代十國太亂,沒啥價值,就不說了 。

3、宋太宗趙光義

宋太宗怎麼當上的皇帝,過程很不正常。宋太祖趙匡胤並沒有明確指定讓他繼位。

4、遼太宗耶律德光

耶律德光是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次子,他能力很強,英明神武。遼太祖死後,是由述律皇后稱制,而耶律德光總攬朝政大權。

在述律皇后的支持下,後來耶律德光當上了遼國的皇帝。 但他的繼位也不是先帝指定的。

5、金太宗完顏吳乞買

實際上名字叫完顏晟,他是先帝完顏阿骨打的弟弟。和宋太宗趙光義一樣,他也不是指定繼承人。


6、明太宗朱棣

這就說到明太宗了。

最初,朱棣死後的廟號不是“成祖”,而是“太宗”。後來嘉靖皇帝搞“入廟之爭”,想把親爹的牌牌擺進祖廟,需要“祧”出一個先祖去。嘉靖給朱棣升格為“成祖”,享受郊祀,而嘉靖的親爹以“睿宗”的身份“升祔”,進入了祖廟,嘉靖祭祀先祖的時候就能名正言順地給親爹燒紙了。

朱棣的情況大家很清楚,朱元璋可沒指定讓他繼位,他能當上皇帝是發動了叛亂,流了血的。

所以說,明朝是有“太宗”的。


7、清太宗皇太極

最後說說“清太宗”皇太極,他是太祖努爾哈赤的第八個兒子。但努爾哈赤死得很突然,臨終前沒有留下遺旨指定繼承人。

努爾哈赤的妃子阿巴亥想讓自己的兒子多爾袞繼位,但皇族們堅決不同意,通過激烈的鬥爭,皇太極被推選為汗位繼承人。

皇太極也不是先帝的指定繼承人。

通過以上咱們對以上幾位“太宗”皇帝的瞭解,咱們可以發現一個共同的特徵――他們能當上皇帝都不是先帝指定的正常繼承人。朱棣符合這個特點。

“太宗”,通常情況下,是一個皇朝的第二個入廟的正式皇帝(不一定是第二個皇帝)。朱棣也符合這個標準。

“太宗”強調幾點:得位合理合法、非先帝指定繼位、第二位入廟的正式皇帝。

嘉靖皇帝將朱棣從“太宗”升格為“成祖”,表面看上去是升級了,實則讓人很容易就聯想起了那段血雨腥風的歲月。


饞嘴肥貓鏟史官


明太宗還是有的,就是著名的明成祖朱棣,很長一段時間,對朱棣就是以明太宗這個名義稱呼的。直到嘉靖年間,嘉靖給朱棣來了明成祖這個稱號,所以自此以後更多的人稱呼是明成祖而非明太宗。


張傑談史


有啊,明太宗就是永樂皇帝朱棣。1424年,朱棣病死,葬於長陵,當時他的廟號是太宗。到了明朝中期,嘉靖帝繼位,他把朱棣的廟號改為成祖。所以後世稱其為明成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