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時間種葫蘆好?如何種植產量高?

農友君


在二三十年前,農村裡種植葫蘆瓜的不少。當時村裡就有好些老人種植,畢竟以前生活水平不高,可吃的蔬菜也沒有今天這麼豐富。葫蘆瓜種植起來相對比較簡單,產量也比較高,再加上其不僅可以食用,還可以用來做一些容器。比如之前家裡所用的水瓢、量米的升子和裝酒的酒壺,就都是經過處理過的葫蘆瓜做的。老輩人都有手藝,吃不完的葫蘆瓜經過它們加工以後,還能拿到集市上去售賣,從而換些錢用來補貼家用。而近兩年農村種植葫蘆瓜的人也多了,其中並不是為了食用,更多的是用它來製作一些工藝品。那什麼時間種葫蘆好?如何種植產量高?

葫蘆瓜的適應能力很強的,和絲瓜、冬瓜、南瓜是可以相提並論的,這種蔬菜在南北都有種植的。由於各地的氣候條件不同,因此播種時間早晚也不一樣。它是一種喜溫作物,種子發芽的適宜溫度是在15℃以上,而生長的最適宜溫度是20~25℃。當氣溫低於10℃則生長髮育受阻,而高於36℃了,就會因為蒸騰作用過強,從而出現早衰的現象。因此播種葫蘆瓜在南方一遍是在清明前後,而在北方就要晚一些,是在穀雨節氣前後。

葫蘆瓜是可以直播的,但是對於一些種植量比較大的專業戶來說,則多數是西安進行催芽、育苗,然後才定植的。而催芽的方法也簡單,先用播種以前,先要把種子放在40℃溫水浸種一天,然後撈出來用紗布包好甩幹。為了其能更快的發芽,最好是把種子嗑開一道小口子,然後才開始催芽。用溼潤的紗布包裹種子,放置在25℃左右的環境,每天用清水沖洗,等到種子發芽了,就可以直接播種到苗床上了,之後就是定植了。

葫蘆瓜雖然適應性很強,但要想高產,最好是把它種植在排水良好、且比較肥沃的沙壤土中,而且葫蘆瓜是喜光照的,以選擇在開闊地,陽光充足的地段種植,過陰時影響瓜苗及果實正常生長。在過去農村裡種植葫蘆,都是在靠近水源的地方。因為這種作物枝繁葉茂,蒸騰量大,遇到天旱了就要及時灌水,不然產量也會受到影響。

在定植之前,要先施底肥,以腐熟了的農家肥為宜。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起壟種植,而施肥建議畝用農家肥2500千克,也可以使用蔬菜專用肥或含硫複合肥,畝用肥料150千克。在定植的時候,還要注意種植的密度,株距為0.7米。定植了以後還要記得澆一遍定根水。

而在後期的管理,則主要是水肥方面了。一般移植一週以後就可以施農家肥了,比如把生物磷、生物鉀等混合著糞水淋施。等到其開始爬藤蔓了,就要為其搭建瓜棚了。每株葫蘆瓜只要留兩個主蔓就可以了,其他的全部摘掉,並且讓瓜蔓順著瓜棚生長。在其開花期的時候,可以對其進行人工輔助授粉,這樣可以大大提高產量。差不多8月中下旬的時候,葫蘆瓜也就可以採收了。


農夫也瘋狂


大家好,我是三農領域創作者牧豆人,很高興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我來說說我的看法吧。

什麼時間種葫蘆好?

在我這邊,老人家唸叨的話“三月三,種葫蘆”。葫蘆一般是在三月下旬至四月上旬這段時間種,葫蘆是喜溫植物,一般在20攝氏度至30攝氏度種最好,這個溫度範圍正是葫蘆生長髮育的適宜溫度。這個是我所在地種葫蘆的時間,而北方種葫蘆時間大約在四月下旬開始種葫蘆,有時候天氣冷了,可以進行地膜覆蓋。


如何種植產量高

下面我給大家說說怎麼種植產量高。

  1. 選擇排水良好,土壤呈微酸性,地勢平坦的沙質土壤進行種植。
  2. 我們要搭建葫蘆棚架,棚架大小以種植面積,種植密度來確定。而棚架所需要的石樁頂部需要使用鐵絲進行連接,鐵絲需要比較粗,因為葫蘆是吊在鐵絲上面的,鐵絲太細,葫蘆可能因為太重使鐵絲斷裂。
  3. 播種前我們要進行葫蘆種子催芽。我們將多菌靈與50度清水按照一定比例進行混合,然後浸泡至少半天。浸泡完種子後,將種子弄出一道縫隙,使用花盆裝上兩寸深的細砂土,含水量不能超過20%,在上面覆蓋一層薄布,然後將葫蘆種子放在薄布上,然後在葫蘆種子上覆蓋一層薄布,薄布上面也裝上兩寸深的細砂土。在30攝氏度環境下,靜置兩天。
  4. 在發芽第五天的時候,我們先準備塑料袋,裡面裝著葫蘆前期所需要的腐熟農家肥,還有前期所需要的水分以及適宜葫蘆生長的沙質土壤。然後將葫蘆種子放在塑料袋裡面,將塑料袋掛在大棚內進行育苗。
  5. 在葫蘆種子發芽一個月後,我們將葫蘆移栽到種植地裡,根據葫蘆品種不一樣選擇不同的種植密度。而種植地裡有提前施加腐熟農家肥,加入二氨肥。然後使用地膜進行覆蓋。
  6. 在葫蘆幼苗生長到有七八片葉子時候,要打尖。而出現側蔓後,留下上面的兩個平衡衩,而在這個側蔓下面第七張葉子全部保留,剩餘的全部去除。蔓出現瓜之後,留下三片長勢好的葉子進行打尖,沒有長出瓜的蔓去除掉。
  7. 我們要在開花期及時授粉,一般是在晴朗天氣下午進行授粉。出現瓜之後,我們要及時追肥。我們使用杆捅眼進行追肥,一般使用尿素。在葫蘆長到雞蛋大小時,我們將蔓豎起來,在葫蘆長到四斤以上,開始將瓜在土壤上放平整。
  8. 葫蘆主要防治枯萎病以及白粉病。在夏季高溫多雨時候容易發病,我們可以使用多菌靈或者其他藥劑與清水混合進行防治。而在發生枯萎病時,我們選擇45%多菌靈500倍液進行治療,每三天一次。而對於白粉病,我們及時去除病葉,選擇30%苯醚甲環唑乳油2300倍液進行治療。

總結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你們覺得怎麼樣呢?快來下面評論一下吧,謝謝大家。我是三農領域創作者牧豆人,很高興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



牧豆人


您好,科學興農為您解答!

傳統的葫蘆主要用來作為蔬菜食用或者作為容器,最常見的就是用葫蘆來裝酒什麼的,近幾年作為觀賞性的寶葫蘆越來越受歡迎,尤其是在古玩市場,能夠看到各式各樣的葫蘆,有小到大,顏色由淺棕色到紅棕色,把玩時間越長表面越光滑顏色越自然,所以很多人購買當做小型容器或者掛件。那麼如何在種植過程中,把握好種植時間,提高種植產量增加經濟效益呢?

葫蘆種植時間。

葫蘆根據用途不同分為菜葫蘆和觀賞性葫蘆又稱為寶葫蘆。但種植技術方面大同小異,只是後期管理以及採收時間上有差異。葫蘆通常一年可以種植春秋兩季。春季種植一般根據氣溫情況,北方春季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開始播種,可以直播也可以育苗移栽。秋季栽培一般在8月份進行露地直播,由於秋季播種政正值高溫多雨季節,秧苗生長髮育較快,所以植株的行間距要比春季播種要大一些。

葫蘆高產栽培技術。

種子處理。播種前為了保證發芽率要選擇當年的飽滿種子,將種子在70℃的水中燙種並迅速攪動,待水分溫降到30℃後繼續浸種半天即可取出進行催芽處理,有80%的種子露白即可進行播種。

適時定植。葫蘆秧苗苗齡在30~40天,長出3~4片真葉時即可進行定植,定植選擇晴天上午或者下午進行,晴天定植雖然會出現一定程度的萎蔫,但地溫相對高一些,定植後秧苗緩苗快,發棵早,比陰雨天氣定植的秧苗緩苗的時間要縮短很多。移栽定植前先將苗床澆透水,防止移栽時損傷根系,最好是帶土移栽。

適時搭架。葫蘆屬於藤蔓類植物,植株高度達到25釐米左右進行搭架,便於秧蔓纏繞。綁蔓選擇在上午露水乾後或者下午,避開陰雨天氣,防止莖蔓由於水分含量高出現斷頭等情況。主蔓生長到2米左右進行摘心,去除頂端優勢促進側蔓的生長,側蔓生長坐果後留兩片葉進行摘心綁蔓。莖蔓開花後一般留4片葉將頂端摘掉,側蔓的處理方式相同,每枝一般有兩個雌花,留一個雄花即可,只有雄花沒有雌花的可以直接摘掉,避免消耗營養。

人工授粉。葫蘆通過人工授粉的方式能夠提高座果率,一般在雌花及雄花都開花後,在晴天上午使用毛筆現在雄花上蘸取花粉再接觸雌花花蕊即可。如果有蜜蜂輔助授粉就可以省去人工授粉的麻煩。通常處暑過後再開花就不用授粉了,這個時期結的葫蘆由於生長期短,果型乾癟,觀賞性差,價值不高,所以可以停止授粉。

水肥管理。葫蘆高產除了及時進行搭架、摘心、授粉外,水肥管理十分重要。葫蘆屬於前期需水肥少,坐果後需水肥增加的作物。所以在開花前根據生長情況及時進行水肥供應,開花期停止澆水,坐果期結合澆水及時進行追肥即可。

適時採收。葫蘆成熟後要及時進行採收,避免秧蔓徹底風乾後遇大風將葫蘆刮落摔壞。一般只要葫蘆表皮發白,表面絨毛消失即可進行採收,觀賞性的葫蘆要進行陰乾並及時進行表皮處理,避免陽光直射。

這裡是科學興農,歡迎添加關注,帶您一起長知識。

科學興農


“葫蘆娃,葫蘆娃,一根藤上七個娃”,小時候受動畫片《葫蘆娃》的影響,也嘗試著種過葫蘆,可是每每都不成功,可見種植葫蘆也不是鬧著玩的。葫蘆跟我們平時吃的西瓜、黃瓜等瓜類都是葫蘆科的,它們的種植時間都大體相同,即民間常說的“清明前後,種瓜點豆”,也就是外界溫度達到15攝氏度以上時。

為了提高出苗率及產量,可將育苗跟大田種植分開進行,這樣開可以在溫棚或拱棚裡提前種植。葫蘆種子在乾燥狀態下會出現休眠狀態,所以在育苗前先進性浸種、催芽處理。在26℃左右的溫水裡將葫蘆種子浸泡一天一夜,然後在26℃左右的炕上作催芽處理,3天以後即可發芽。剔除掉髮芽不好的,然後放到拱棚裡育苗。

在四月底五月初的時候(長出三四片葉子),就可以移栽到大田裡種植了,種植前先在坑穴下面施好有機肥和化肥。按照80棵/畝的密度進行種植,株距保持在2米左右,行距保持著5米左右。

當葫蘆苗長出6片葉子的時候,開始“打尖”。打尖後長出的子蔓留下兩個即可,其餘的摘掉,葫蘆引蔓後要做好搭葫蘆架子的準備。當子蔓長到一米五左右的時候開始二次“打尖”,每條子蔓留下三、四條孫蔓即可。孫蔓上結葫蘆後留下4葉,其餘的摘掉。

為了提高葫蘆的結果率,還可以進行人工授粉,授粉時間在晚上七點至八點半之間進行。除此之外,根據葫蘆的長勢還要及時的追肥、澆水、除草、防病害。

【大鄉】,專注科普三農領域的“冷知識”、“趣知識”,快來關注、點贊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