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聰手撕花千芳,應試教育又要躺槍

我不喜歡吃瓜,所以王思聰與花千芳的互懟內容我就不放截圖了,相信點進這片文章的你對具體事件應該有所瞭解,不瞭解也沒關係,因為那不是重點。

王思聰手撕花千芳,應試教育又要躺槍


重點來了,我不喜歡吃瓜但喜歡吃瓜子啊。那這次的瓜掉下來的子是什麼?是“英語無用論”,是的,曾經有過“上學無用論”,現在又有了“英語無用論”,其實說英語沒啥用的花千芳也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成為最後一個,這不我就來了嗎。

怒對各方觀點:【為了誰都不得罪,所以還是逮誰懟誰吧】

王思聰手撕花千芳,應試教育又要躺槍


1:2001年,教育部發布關於積極推進小學開設英語課程的指導意見,決定把小學開設英語課程作為21世紀初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

懟:從2001年的1月,到現在2019年3月,19年過去了,如果說一個國家的一種風氣文化的養成是以一代人的成長為時間基數,那麼從2001年發佈的關於英語必修的教育方針也差不多可以改了,所以很多網友可以先搬個小板凳坐好,近兩年內應該就有消息了(個人預測是2020年會改成選修)。

王思聰手撕花千芳,應試教育又要躺槍


2:部分人的觀點是“用不到就不用學嗎?數學那麼難學除了考試你又用到了多少呢?如果說畢業後用不到的學科不用學,那是不是先把數學從必修課裡取消了?”

懟:英語能跟數學比嗎?比得了嗎?沒有哪一種語言可以與數學的重要相提並論好嗎,漢語也不行。每一種語言是一個國家一個種族一塊區域的智慧結晶,而數學是全球性人類的智慧結晶,更是科學的基礎支撐。有人說英語是進入精英階層的基礎,但數學是人類未來走向的基礎,層次差的太多好吧。

王思聰手撕花千芳,應試教育又要躺槍


3:因為英語成績不好所以很多重點大學擦肩而過,拉考試平均分,考不進去啊,沒有英語擋路考個211、985還不跟玩一樣。

懟:沒考進重點大學怎麼啦,自己NB才是真的NB,英語就一個工具而已,不要自己不行就把責任推到英語頭上,如果敢在英語老師上課的時候手機說一聲:老師,我對英語實在不感興趣,而且也學不會,我不想再這上面浪費時間,你教你的英語,我學我的其他知識,咱們互不干擾可以不?如果有哪位學生能這樣說我覺得他未來肯定不可限量!

王思聰手撕花千芳,應試教育又要躺槍


4:你們學不學我不管,但我肯定會讓自己的孩子努力去學英語。

懟:你說的對,以後我的孩子不知要學英語還要學音樂、學書法、學繪畫、學舞蹈、學日語俄語西班牙語···

但是!我只會監督,至於他喜歡哪個、想深入學習哪個,我不干擾。

王思聰手撕花千芳,應試教育又要躺槍


5:英語是進入國際化的鑰匙,如果你想要接觸“全球化”這個技能是不可缺少的。

懟:說的很實在,我們都想有個更好的未來,都想有更出色的能力。修仙小說看過吧,所有人都想在每個境界達到同階最強後再進入下一等級,但最強的註定只會有一人,所以當達到自身境界完美時就會進階下一階段。不是因為他們不想更強一些,只是他們達到了自身的極限,過之反而有傷根基。

同理,為什麼很多人說我國市場假貨橫行、社會風氣日下、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度越來越低?因為強行突破極限傷到了根基!別人務100年完成的事,我們20年完成,除了我們比別人聰明之外我們還付出了其他的代價(個人預測:到2020年後國家發展速度會明顯下降,並且會將更多精力放在“療傷”上面,例如整治傳銷、保健品、詐騙、娛樂圈等,部分法律法規會調整,國學興起、社會公信力提升、建設有中國韻味的中國城市等)。

2017年,全國人大代表李光宇提出“建議高考取消英語科目”的建議,並提議把中小學生的英語必修課改為選修課,還是很有道理的。

至於當時全國政協委員俞敏洪所說的,學習英語已經不再純粹由國家決定了,這是中國走向世界的必然需求,“我覺得取消英語考試這個建議有點倉促,甚至比較魯莽。”這種話考慮到新東方的特性,我覺得其公信力要先打一半的折再去看這句話有無道理。

既然學習英語已經不在純粹由過家決定,那麼為什麼還要強制性的學習呢?這是中國走向世界的必然需求不假,但更準確的說應該是中國的人走向世界、中國的企業走向世界、中國的科技走向世界,而不是中國的平均英語水平走向世界。突然取消英語考試是有些倉促,但這絕不是莽撞的行為。我們都說中國的“應試教育”有弊端,確實有弊端,那為何不先從取消高考英語科目做為突破點呢。

王思聰手撕花千芳,應試教育又要躺槍


結論:懟了那麼多其實結論很簡單,英語做為一種國際交流的工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現在全民學習外語的習慣已經養成,學校沒必要仍將外語做為必修科目,可騰出更多時間安排其他的教學,例如心理學,畢竟學生及老師的身心健康才決定了中國走向世界的遠近程度。

王思聰手撕花千芳,應試教育又要躺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