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经典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看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

60年代经典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看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

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是一部非常经典的军旅片。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1963年摄制,汉语普通话语种,彩色普通银幕,时长115分钟。影片根据沈西蒙同名话剧改编,片中讲述的是194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八连接受警卫上海南京路的任务。

60年代经典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看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

194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八连在参加解放上海的战斗之后,随即接受了警卫上海南京路的光荣任务。三排长陈喜在进驻南京路后,放松了警惕,受到资产阶级“香风”的熏染,忘记了我军艰苦朴素的革命传统,扔掉了有补丁的布袜,还说班长赵大/大“黑不溜秋靠边站”。

60年代经典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看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

妻子春妮从乡下来部队探望他,他却嫌弃妻子太土气,跟不上潮流。新战士童阿男学sheng气十足,不请假就与同学到国际饭店吃饭,连长批评他“不配穿这套军装”,他一赌气,留下一张字条,扬长而去。

60年代经典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看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

班长赵大/大怎么也看不惯这大上海,闹着要到有仗打的地方去。另一方面,国民党特务正在酝酿一场破坏行动。就在童阿男离开连队,准备和他过去的同学林媛媛去南京投考军政大学时,她的姐姐童阿香却遭到特务分子的谋害。幸亏路华、鲁大成及时搭救,逮捕了特务阿七,阿香才转危为安。

60年代经典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看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

通过这件事,战士们认识到南京路上绝非“太平无事”。指导员路华因势利导,请来老工人周德贵和童阿男的母亲,讲述了他们解放前的苦难遭遇及斗争经历,激发了战士们的革命斗志。童阿男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决心听党的话,做毛主席的好战士。陈喜也在指导员的耐心帮助下,认识到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毒害,尤其看到妻子春妮写给指导员的信,更是悔恨不已。他要求组织上给他处分,决心痛改前非。

60年代经典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看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

半年以后,特务老K和曲曼丽不甘心失败,继续策划破坏活动。在上海人民举行春节联欢的时候,他们利用林媛媛的表哥、一贯不问政治的罗克文,将装有定时炸弹的鲜花带入庆祝会场。关键时刻,童阿男抢过罗克文手中的鲜花,避免了一场爆炸事件。特务老K、曲曼丽也落入解放军布下的天罗地网。经过南京路上这场惊心动魄的斗争,八连的战士们经受了锻炼。不久,朝鲜战争爆发,陈喜、赵大/大、童阿男雄赳赳,气昂昂地走在赴朝作战的志愿军行列中。

60年代经典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看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

20世纪60年代初,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了一部后来家喻户晓的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非常形象地展示了围绕文化领导权所进行的惊心动魄的斗争,给人很多启示。

60年代经典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看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

艺术作品虽然免不了夸张,但却准确地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当一个阶级在政治上、军事上处于节节胜利,并保持着进攻状态的时候,在某些特定的时空中,它在文化上却可能处于防守的状态。

而且更重要的是,如果它在文化上的阵地一旦失守,则其在政治上、军事上所取得的胜利果实也完全有可能丧失。

60年代经典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看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

因此当我们谈论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谈论抵御西方文化入侵的话题时,就必须明白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

毛泽东思想是个纲,抓住这个纲,才能纲举目张,文化建设才能搞得有声有色,为绝大多数人民自觉自愿的接受,并能够在这个基础上,把全体人民团结起来!

60年代经典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看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

60年代经典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看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

60年代经典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看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

60年代经典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看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

60年代经典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看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

60年代经典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看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

60年代经典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看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

60年代经典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看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

60年代经典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看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

60年代经典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看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

60年代经典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看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