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Q33 ITX機箱裝機小記 — 9700K / ROG Z390-I / ASUS RTX2060


經典Q33 ITX機箱裝機小記 — 9700K / ROG Z390-I / ASUS RTX2060

說在前面:

這次帶到的裝機作業,選用的是一款6年前聯力發佈的ITX機箱PC-Q33,算是一款蠻經典的機箱吧,就其簡約素雅的外觀及獨特的結構設計,時至今日,依舊是玩家搭建ITX平臺機箱中蠻不錯的一個選擇,不過雖然Q33開放式的結構設計,可以更好的為搭建ITX平臺提供便利,但是這款機箱想要弄出清爽舒心的走線,真心得要花費蠻大的心思才可以。

經典Q33 ITX機箱裝機小記 — 9700K / ROG Z390-I / ASUS RTX2060

然而就Q33透側的形式,實際可看到並不多,所以折騰理想的走線效果,實際也就強迫症患者願意去折騰,不過就我自己的裝機態度也還是力所能及的盡善盡美吧,而對於Q33這款機箱也不是第一次使用,相關裝機文章也看了不少,這次重新溫習下,相比上次的裝機效果,自己感覺還是進步了不少。

經典Q33 ITX機箱裝機小記 — 9700K / ROG Z390-I / ASUS RTX2060

規格配置:

整機平臺基於最新的Z390平臺,主板選用的是ROG STRIX Z390-I,CPU為9700K,顯卡則是華碩針對這一類型機箱而設計的一款短卡的RTX 2060, 而其它的配件的選擇,更多隻是為了搭配出好看的視覺效果,然後就整機的性能及規格方面對於Q33這款機箱來說,算得上是蠻出彩的了,就目前2K分辨率下足以應付市面上絕大部分的遊戲需求。

經典Q33 ITX機箱裝機小記 — 9700K / ROG Z390-I / ASUS RTX2060

具體配置:CPU:I7 9700K主板:華碩 ROG STRIX Z390-I顯卡:華碩 ASUS PH RTX2060內存:影馳 HOF EXTREME 2X8GB 4000HZSSD:金士頓 A1000 480G M.2 + 影馳 ONE SSD 240G SATA 電源:海韻 SnowSilent 系列 750W 鈦金電源散熱:快睿 H5 Ultimate機箱:聯力Q33銀色款

配件展示及裝機分享:

參考華碩PH RTX2060的配色方案,其餘配件大部分選用的是自己比較喜歡的白色,搭配白色的定製線,算得上是黑白灰配色吧,因為Q33機箱內部結構幾乎是沒有什麼地方可以大面積的藏線的,統一的配色,這樣會顯得清爽一些。

經典Q33 ITX機箱裝機小記 — 9700K / ROG Z390-I / ASUS RTX2060

首先看看顯卡部分,散熱器表面貼有保護膜,果斷撕掉ING。

經典Q33 ITX機箱裝機小記 — 9700K / ROG Z390-I / ASUS RTX2060

整張卡的設計ID應該是來源於汽車的引型蓋吧,黑色散熱器輔助有凹凸有致的線條及白色拉花進行點綴,看起來十分的凌厲,立體感十足,整體的賣相還是蠻不錯的。

經典Q33 ITX機箱裝機小記 — 9700K / ROG Z390-I / ASUS RTX2060

採用的是單風扇的短卡設計,主要適用於搭建ITX平臺的小機箱,而風扇採用的是13扇葉8CM的雙滾珠軸承設計,就實際遊戲中的聲音效果,還算讓人比較滿意的,當然滿載的聲音還是比較明顯的,至於散熱效果後面會有測試。

經典Q33 ITX機箱裝機小記 — 9700K / ROG Z390-I / ASUS RTX2060

而顯卡的背面並沒有給到金屬背板,這邊我只想跟華碩說,這個真的可以有啊。

經典Q33 ITX機箱裝機小記 — 9700K / ROG Z390-I / ASUS RTX2060

實測顯卡的長度差不多17.5CM左右。

經典Q33 ITX機箱裝機小記 — 9700K / ROG Z390-I / ASUS RTX2060

而高度則為接近於12CM左右。

經典Q33 ITX機箱裝機小記 — 9700K / ROG Z390-I / ASUS RTX2060

顯卡側面並沒有輔助燈光設計,只是輔助搭配到了GEFORCE RTX及ASUS的字體LOGO。

經典Q33 ITX機箱裝機小記 — 9700K / ROG Z390-I / ASUS RTX2060

目測散熱器採用的是2根8mm的熱管,連接散熱鰭片的方案,配有針對顯存及供電的導熱裝甲,同樣也可以起到一個固定PCB的作用,多少彌補了沒有背板的遺憾吧,另外採用的是單8PIN的供電方案。

經典Q33 ITX機箱裝機小記 — 9700K / ROG Z390-I / ASUS RTX2060

接口方面,則配有一個DVI、兩個HDMI以及一個DP接口,基本上可以滿足大部分用戶的輸出需求,另外出廠即配有防塵塞,算是比較的貼心吧。

經典Q33 ITX機箱裝機小記 — 9700K / ROG Z390-I / ASUS RTX2060

對比上兩代基本無變化的外觀設計,這次的ROG STRIX Z390-I無論是在外觀上,還是主板接口的佈局上,都有著明顯的改動及優化,整體的配色也過度到了深灰色。

經典Q33 ITX機箱裝機小記 — 9700K / ROG Z390-I / ASUS RTX2060

這一代的CPU保護蓋貼紙也融入ROG的設計元素,而供電採用的是數字供電控制功能及DrMOS整合型的高效解決方案,確保主板可以駕馭新一代的英特爾處理器,不過Z90-I只提供了單8PIN的CPU供電接口,所以小超玩玩可以,壓榨超的話還是交給它的大哥M11G和M11A吧,

經典Q33 ITX機箱裝機小記 — 9700K / ROG Z390-I / ASUS RTX2060

接口布局方面,這塊主板針對ITX機箱不易安裝的痛點,主要接口多佈置在了主板的邊緣,便於安插,就CPU供電這一側,安排有3個4PIN PWM的風扇接口以及兩個RGB設備的擴展接口。

經典Q33 ITX機箱裝機小記 — 9700K / ROG Z390-I / ASUS RTX2060

RGB接口安排有1個3針5V的可尋址接口以及1個12V的傳統接口,方便玩家選擇燈光的設備的擴展。

經典Q33 ITX機箱裝機小記 — 9700K / ROG Z390-I / ASUS RTX2060

而主板供電這一側,佈置有USB3.0接口、2個SATA6GB、以及TYPE-C接口。

經典Q33 ITX機箱裝機小記 — 9700K / ROG Z390-I / ASUS RTX2060

設計有一個MEMOK開關,默認為開啟模式,當主板由於內存問題而無法開機時,可自動進行調整,過程當中會配合到白色LED燈光,完成後滅燈,等同於一個糾錯燈的形式吧。

經典Q33 ITX機箱裝機小記 — 9700K / ROG Z390-I / ASUS RTX2060

機箱I/O跳線接口、USB2.0接口以及音頻接口則位於PCI-E接口的旁邊。

經典Q33 ITX機箱裝機小記 — 9700K / ROG Z390-I / ASUS RTX2060

主M.2硬盤的安裝,採用依舊是首創的夾漢堡散熱形式,而背面對應的則是另外一個M.2的擴展接口。

經典Q33 ITX機箱裝機小記 — 9700K / ROG Z390-I / ASUS RTX2060

I/O擋板與時俱進的更新為一體化的設計,從左到右分別為DP及HDMI視頻接口、2個USB2.0接口、2個藍色USB3.0 TYPE-A接口、TYPE-C接口、2個紅色USB 3.1接口、LAN接口、藍牙WIFI天線接口以及常見的音頻接口(配有光纖輸出)。

經典Q33 ITX機箱裝機小記 — 9700K / ROG Z390-I / ASUS RTX2060

I/O覆蓋的盔甲,採用的並不是常見的塑料材質,而是實實在在的金屬,十分的YY質感十足,並且可以直接輔助到CPU的供電散熱部分,就是上頭彈幕貼紙,個人覺得顯得不怎麼的高級,可以更簡約一點,另外就這設計,實際對於風冷散熱器並不友好,散熱器的選擇務必得做好功課,避免發生悲劇。

經典Q33 ITX機箱裝機小記 — 9700K / ROG Z390-I / ASUS RTX2060

最後看下主板的背面,另外一個M.2擴展接口就安排在這裡,而主板的24PIN接口一側的底部設計有一排可尋址RGB模式的LED燈光,具體效果參考前面的亮機圖。

經典Q33 ITX機箱裝機小記 — 9700K / ROG Z390-I / ASUS RTX2060

對於一款6年前發佈的產品,聯力這款Q33機箱,得益於其簡約的外觀以及創新的結構設計,時至今日,依舊還是一款值得選用的ITX機箱。

經典Q33 ITX機箱裝機小記 — 9700K / ROG Z390-I / ASUS RTX2060

Q33的前面板採用是一體式設計,表面為陽極拉絲工藝,銀色表面不易於沾染指紋,聯力機箱的熱度雖然不及當年,但是做工依舊過硬,工藝水準是目前大部分熱門的定製拼接ITX機箱沒辦法給到的。

經典Q33 ITX機箱裝機小記 — 9700K / ROG Z390-I / ASUS RTX2060

永不過時的簡約風格,前面板給到就一個品牌LOGO和機箱的I/O接口,從上到下分別為POWER按鍵,2個USB3.0接口以及音頻輸出輸入接口。

經典Q33 ITX機箱裝機小記 — 9700K / ROG Z390-I / ASUS RTX2060

機箱的背面,可以看出其結構分為上下兩層,上層主板採用平躺式安裝模式,而下層則是電源及3.5寸的硬盤安裝區域,正因如此箱體才會顯得比較的寬大。

經典Q33 ITX機箱裝機小記 — 9700K / ROG Z390-I / ASUS RTX2060

開啟模式算是相當的便捷吧,側板均為免螺絲的快拆設計,而通過背面的兩顆手擰螺絲,即可開啟敞篷模式,而機箱的外殼是由兩塊L形的面板組合而成的。

經典Q33 ITX機箱裝機小記 — 9700K / ROG Z390-I / ASUS RTX2060

近乎全裸式的安裝空間,對於ITX平臺的安裝幾乎是零障礙,裝機過程非常的輕鬆自在。

經典Q33 ITX機箱裝機小記 — 9700K / ROG Z390-I / ASUS RTX2060

PCI接口下方有一個硬盤的安裝支架,這邊可以擴充兩塊3.5寸硬盤。

經典Q33 ITX機箱裝機小記 — 9700K / ROG Z390-I / ASUS RTX2060

而2.5寸的硬盤安裝位,則位於前置面板的內側,這裡可以支持安裝三個2.5寸,亦可選擇其中一個變成3.5寸,存儲空間上的擴容在ITX機箱裡頭算得上是非常的富足了。

經典Q33 ITX機箱裝機小記 — 9700K / ROG Z390-I / ASUS RTX2060

其它配件上基本上都是選擇以白色為主,電源這邊用到的是海韻 SnowSilent系列的鈦金電源,額定的功率為750W,整體的設計及做工都十分的精緻,非常適合用來搭建帶有白色元素的平臺。

經典Q33 ITX機箱裝機小記 — 9700K / ROG Z390-I / ASUS RTX2060

電源的參數銘牌,通過80PLUS鈦金牌的標準認證,實際最高效率達到了94.59%,貌似是現在主機類電源的最高標準,如果讓我真用個十二年的話,搞不好省下來的電費可以抵消掉這個電源的費用哈。

經典Q33 ITX機箱裝機小記 — 9700K / ROG Z390-I / ASUS RTX2060

電源風扇罩上的設計,額外用了電鍍的銀色用來輔助搭配,避免通體的白色過於的單調,這裡也算是這款電源比較特別及出彩的一個地方吧,搭配到的風扇也是選用白色,尺寸為13.5CM的靜音風扇。

經典Q33 ITX機箱裝機小記 — 9700K / ROG Z390-I / ASUS RTX2060

全模組的設計,而目前市面上的部分常見的電源,也都是海韻代工的,線材方面基本上都是通用的,所以後期折騰電源,興許線材更換頻率也相對低一點。

經典Q33 ITX機箱裝機小記 — 9700K / ROG Z390-I / ASUS RTX2060

電源的接口部分,和大部分海韻代工的電源一樣,也配上了一個手動切換風扇停轉按鈕,可以實現70%負載以下風扇停轉運行,實現無噪音的輸出表現。

經典Q33 ITX機箱裝機小記 — 9700K / ROG Z390-I / ASUS RTX2060

存儲部分選用的是金士頓的A1000 480G 做為主盤, 副盤則是影馳的ONE SSD 240G,兩者相加700G的容量,應付日常遊戲使用足夠了 。

經典Q33 ITX機箱裝機小記 — 9700K / ROG Z390-I / ASUS RTX2060

A1000做為金士頓首款採用3D NAND TLC硬盤,採用PHISON PS5008-E8主控,是標準的入門方案,支持PCIE X2速率,硬盤容量由4顆東芝 64層 3D NAND TLC閃存和512MB DARM緩存組成,目前性價比還算是蠻不錯的。

經典Q33 ITX機箱裝機小記 — 9700K / ROG Z390-I / ASUS RTX2060

而影馳ONE SSD,採用的是東芝3D TLC,SATA的接口,實際給到性能也還是符合預期,容量為240G,剛好符合日常使用盤符的大小。

經典Q33 ITX機箱裝機小記 — 9700K / ROG Z390-I / ASUS RTX2060

其實對於Q33這個機箱,我並不考慮使用前置2.5寸硬盤位,2.5寸的硬盤位置上比較的尷尬,對於後期整理線材要求比較的高,這邊搭配使用一個ORICO的3.5寸硬盤盒子轉接一下。

經典Q33 ITX機箱裝機小記 — 9700K / ROG Z390-I / ASUS RTX2060

這樣也可以把主要安裝區域利用起來,使得整體更加的完整及緊湊一些,Q33近乎開放式的結構,並不需要像其它小機箱那樣,硬件的安裝需按照一定的順序才能順利搭建起來,平臺的搭建非常的輕鬆便捷,想怎麼來就怎麼來。

經典Q33 ITX機箱裝機小記 — 9700K / ROG Z390-I / ASUS RTX2060

比較折騰的也就走線部分,這邊主要利用到的是電源及主板安裝位置上的間隙,很方便的就可以把多餘的線藏起來了,外露的相對就會比較清爽一些,而顯卡供電的線同樣也採用這樣的方式扣在主板和顯卡的下沿,避免突兀的飛線走起,線材長度方面並不需要控制得很精準,而材質方面用的較軟的硅膠線,這樣操作也會更靈活一些,更利於走線的彎折及固定。

經典Q33 ITX機箱裝機小記 — 9700K / ROG Z390-I / ASUS RTX2060

對於Q33這款機箱M.2的安裝位置,肯定首選還是Z390-I正面的夾漢堡模塊了,安裝在背面的話,不好折騰了。

經典Q33 ITX機箱裝機小記 — 9700K / ROG Z390-I / ASUS RTX2060

CPU用到的是9700K,實際如果搭配9600K的話,會更合適一些吧。

經典Q33 ITX機箱裝機小記 — 9700K / ROG Z390-I / ASUS RTX2060

也是為了配色,CPU散熱器選用的是相對比較冷門的快睿H5,很有分量的一個單塔散熱器,三圍為L98mm x W143mm x H160mm,淨重700G,標配一個14CM的薄扇。

經典Q33 ITX機箱裝機小記 — 9700K / ROG Z390-I / ASUS RTX2060

做工感覺中規中矩,之所以選擇這款散熱器還是被他的外觀所吸引,頂部及底部均配有白色的裝飾面板,對比大部分的散熱器頂部外露熱管的粗獷的視覺效果,看起來會顯得清爽簡潔一些。

經典Q33 ITX機箱裝機小記 — 9700K / ROG Z390-I / ASUS RTX2060

而其前後的散熱鰭片結構是不一樣的,正面的進風采用的是蜂窩式的結構設計,可以加大進風量,而另外一面則是常規的平行結構。

經典Q33 ITX機箱裝機小記 — 9700K / ROG Z390-I / ASUS RTX2060

標配到4跟6MM的熱管,至於效果如何,後面會有溫度方面的測試,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經典Q33 ITX機箱裝機小記 — 9700K / ROG Z390-I / ASUS RTX2060

內存的選擇同樣也是為了配色,選用的是影馳名人堂 HOF EXTREME,話說這貨一度買不到,也是最近才重新開始發售,正好趕上活動用得到,買買買。

經典Q33 ITX機箱裝機小記 — 9700K / ROG Z390-I / ASUS RTX2060

HOF EXTREME 雖然並沒有給到燈光設計,但一點都不影響它的顏值及質感,散熱模塊採用厚實的鋁合金材質,烤漆上色,搭配立體條紋及金屬本色切邊工藝修飾,看起來十分的精緻,算得上是目前最好看的白色內存之一了。

經典Q33 ITX機箱裝機小記 — 9700K / ROG Z390-I / ASUS RTX2060

頻率4000HZ,時序C19-25-25-45,電壓1.4V,容量2X8GB。

經典Q33 ITX機箱裝機小記 — 9700K / ROG Z390-I / ASUS RTX2060

散熱器及內存入位同樣也是非常輕鬆,這樣整體的搭建也就基本完成了。

經典Q33 ITX機箱裝機小記 — 9700K / ROG Z390-I / ASUS RTX2060

而對於Q33這機箱,走線還有一個難點,就是前置I/O接口模塊線材的處理。

經典Q33 ITX機箱裝機小記 — 9700K / ROG Z390-I / ASUS RTX2060

我的方法是將音頻線材藏到前面板下方(這東西對我來說基本也用不到),粗又硬的USB3.0繞過主板的安裝支撐柱,這樣可以起到一個固定線材的作用,而由於Z390-I的跳線接口位於主板的內側,實際機箱這邊給到線材長度並不是很夠,要上也是可以的,只是會整條越到主板上面去了,還好華碩這邊帶有一條延長線,所以和電源的模塊線一樣也是通過電源安裝位置上縫隙穿到右側的位置上,雖然並不算太夠,不過模塊的設計,後面機殼收起來的時候,再插上也是可以的。

經典Q33 ITX機箱裝機小記 — 9700K / ROG Z390-I / ASUS RTX2060

至此整機的搭建就已經完成了,硬件上的配色還算是蠻和諧。

經典Q33 ITX機箱裝機小記 — 9700K / ROG Z390-I / ASUS RTX2060

走線部分,我自己感覺也還可以,對比上次裝Q33的走線,進步蠻多的了,真心已經盡力了。

經典Q33 ITX機箱裝機小記 — 9700K / ROG Z390-I / ASUS RTX2060

實際機箱合起來後,基本也看不見了,所以我前面說了,也就強迫症患者願意去折騰,這邊多整點圖片給大家參考下最終內部的裝機效果。

裝機成品展示:

經典Q33 ITX機箱裝機小記 — 9700K / ROG Z390-I / ASUS RTX2060

顯卡一側的效果。

經典Q33 ITX機箱裝機小記 — 9700K / ROG Z390-I / ASUS RTX2060

CPU散熱器一側的效果。

經典Q33 ITX機箱裝機小記 — 9700K / ROG Z390-I / ASUS RTX2060

影馳名人堂 HOF EXTREME 陶瓷白內存特寫。

經典Q33 ITX機箱裝機小記 — 9700K / ROG Z390-I / ASUS RTX2060

快睿 H5 Ultimate 散熱器頂部特寫。

經典Q33 ITX機箱裝機小記 — 9700K / ROG Z390-I / ASUS RTX2060

華碩 ASUS PH RTX2060 顯卡特寫。

經典Q33 ITX機箱裝機小記 — 9700K / ROG Z390-I / ASUS RTX2060

合上蓋子,插上機箱開關跳線。

經典Q33 ITX機箱裝機小記 — 9700K / ROG Z390-I / ASUS RTX2060

蓋上側板。

經典Q33 ITX機箱裝機小記 — 9700K / ROG Z390-I / ASUS RTX2060

斜側。

經典Q33 ITX機箱裝機小記 — 9700K / ROG Z390-I / ASUS RTX2060

左側。

經典Q33 ITX機箱裝機小記 — 9700K / ROG Z390-I / ASUS RTX2060

右側。

經典Q33 ITX機箱裝機小記 — 9700K / ROG Z390-I / ASUS RTX2060

背面。

經典Q33 ITX機箱裝機小記 — 9700K / ROG Z390-I / ASUS RTX2060

正面。

性能測試:

經典Q33 ITX機箱裝機小記 — 9700K / ROG Z390-I / ASUS RTX2060

最後是測試部分,CPU全核心鎖定5G進行測試,內存頻率通過XMP鎖定4000HZ,這邊就常見的一些理論性能及溫度測試跑下,然後就目前自己玩的幾遊戲做下幀數表現的測試,機箱均是封起來的情況下測試的,僅供大家參考。

經典Q33 ITX機箱裝機小記 — 9700K / ROG Z390-I / ASUS RTX2060

9700K核心鎖5G,電壓1.28V,內存頻率4000HZ,時序C19-25-25-45。

經典Q33 ITX機箱裝機小記 — 9700K / ROG Z390-I / ASUS RTX2060

魯大師的具體配置詳情。

經典Q33 ITX機箱裝機小記 — 9700K / ROG Z390-I / ASUS RTX2060

魯大師綜合性能得分404076。

經典Q33 ITX機箱裝機小記 — 9700K / ROG Z390-I / ASUS RTX2060

室溫25度,9700K滿載溫度表現,核心最高73度,算是蠻不錯的了。

經典Q33 ITX機箱裝機小記 — 9700K / ROG Z390-I / ASUS RTX2060

同樣室溫25度,ASUS PH RTX2060顯卡的溫度表現,最高溫度來到了83度,核心頻率為1470HZ,顯存1750HZ,單風扇的散熱規模稍顯吃力。

經典Q33 ITX機箱裝機小記 — 9700K / ROG Z390-I / ASUS RTX2060

3DMARK TIME SPY常規模式以及EXTREME模式下的分數表現。

經典Q33 ITX機箱裝機小記 — 9700K / ROG Z390-I / ASUS RTX2060

FIRE STRIKE EXTREME以及ULTRA模式下的分數表現。

經典Q33 ITX機箱裝機小記 — 9700K / ROG Z390-I / ASUS RTX2060

POR ROYAL光影追蹤測試模式下的分數表現。

經典Q33 ITX機箱裝機小記 — 9700K / ROG Z390-I / ASUS RTX2060

CINEBENCH R11.5跑分。

經典Q33 ITX機箱裝機小記 — 9700K / ROG Z390-I / ASUS RTX2060

金士頓A1000及影馳ONE SSD的跑分測試,表現還算是蠻不錯的。

經典Q33 ITX機箱裝機小記 — 9700K / ROG Z390-I / ASUS RTX2060

絕地求生超高畫質2K分辨率下平均82幀左右。

經典Q33 ITX機箱裝機小記 — 9700K / ROG Z390-I / ASUS RTX2060

守望先鋒極高畫質2K分辨率下平均118幀左右。

經典Q33 ITX機箱裝機小記 — 9700K / ROG Z390-I / ASUS RTX2060

最後跑下全境封鎖2自帶測試,畫質高關閉垂直同步,平均幀數72,RTX2060還是可以輕鬆應付的。

以上就這次裝機的全部內容,所述僅代表個人觀點,希望可以給大家做個參考吧,謝謝您的瀏覽!歡迎大家留言交流!希望得到你們得點贊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