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軍:老家飯局(散文)

鄉情濃郁|| 李中軍:老家飯局(散文)

老家飯局---李中軍

我的老家在豫東平原,巾幗英雄花木蘭故里的虞城縣,是杜康釀酒發祥地,酒文化源遠流長。老家鄉風純樸,人們勤勞樸實,熱情好客,鄉親們喜歡飲酒,無論家鄉小城還是鄉村,生活中是不能離開酒的,無酒不歡,飯局裡是必須有酒的,沒有酒的飯局是無法想象的,飯局在我老家也叫“酒局”。

老家人們對飯局頗為重視,懂得待客之道。通過飯局可以看出主家待客態度,人品風格。飯桌上,每個人所坐位置在老家那是很有講究的,不能亂了規矩。老家人把正座位置總要留給主客,也是今天所邀請的貴客,處在飯局房最裡面的上首座位,這個飯局也是因他而設。老家飯局喜歡熱鬧,光有主客哪成,必須有陪客,陪客人員多才能顯得主家大氣,重視主客。陪客人員在我豫東老家又分為:主陪、副陪、三陪等,座次分明。主陪人員一般都是主家邀請的自己好友或者上級領導,再或是德高望重長輩 ,坐在主客旁邊座位。所謂副陪、三陪等,都是地位、能力比主陪次之,主要是酒量必須好,眼神好使,勤快。當然了,主客人員大多也是酒場老手,絕對是懂規矩的人,絕少單刀赴會,他也會邀來一、二好友同赴飯局,顯得重視此次主家安排的酒局。主客邀請同來赴宴人員也大多是好友或者同事,有些人也許還和主家認識。

老家飯局,喝酒是一種氛圍,一種感情,雖然講究感情深一口悶。但,飯局聚會喝酒目的並不是喝醉,要不然,每人一瓶白酒自斟自飲,喝乾交瓶算完事不就行了。喝酒是一種禮節,能看出喝酒人的風度和情趣。喝酒喝的開心,喝出品味,盡興就好,就是不能喝出不必要的麻煩事來,否則,就失去聚在一起喝酒的意義。喝酒是一種文化,會喝酒的人,通過別人酒局,可以結識很多不同職業的新朋友,辦成想辦之事,不是有句俗語“朋友多了路好走”嘛,何況,我們處在當今人情社會,可謂壺裡乾坤大,杯中日月長。

老家飯局,操作起來也頗費腦筋。首先,要考慮在哪家酒店合適,位置、檔次、價格、風味。主客啥時候有閒暇時間可以赴會,有多少人參加,都是邀請誰到場作陪,確定了人數,才能知曉訂多大房間。最後,還要知道主客喜歡喝什麼牌子、口味、度數的酒,飯局結束後的活動安排等等。飯局不是小事,安排不妥當,乘興而來,掃興而歸,主家花錢不落好。前提,都要按照所請主客喜歡的風格安排,達到請客吃飯辦事的目的。通過飯局,酒友之間可以加深感情,也可能會不歡而散。有的人,喜歡酒桌上為我獨尊,吹牛皮、放大炮,口無遮攔,屁大點事爭得面紅耳赤,甚至發酒瘋摔酒杯、掀桌子,最後把飯局攪和砸了。有的人,酒桌上懂得尊老愛幼,心口如一,做事沉穩,一諾千金,氣氛融洽,值得交往,通過一次飯局成為好友,在生活工作中相互提攜。

老家飯局,如果你身在其中,不要說你不能喝,否則就不要參局。同學聚會、戰友聚會,更是感情深不深,全在酒杯一口悶。還有婚宴、生子宴、升學宴、遷房宴等等數不勝數的家鄉飯局,都是無酒不成席。老家鄉親個個是酒神,人人是酒仙,不分高度、低度,白酒、啤酒、黃酒、保健藥酒還是自釀小酒,濃香、醬香、清香,來者不拒,總要喝到醉如爛泥為止,那才叫痛快。

年輕時,我也曾嗜酒如命,每每閒暇之餘,我也會呼朋喚友,湊個飯局,大杯喝酒,大塊吃肉,常常從中午喝到深夜,直到酒店下班,不止一次醉倒在馬路邊,被左鄰右舍送回家,醜態百出。已步入中年後,身體頻頻亮紅燈,和好友、文友幾杯下肚,便醉意朦朧,記憶裡減退,丟三落四,心律不齊,腸胃難受幾天,妻子也一次次埋怨,一次次給我打冷戰。現今,我減少了和朋友摻和飯局機會,推不掉的酒局,能不喝就不喝,能少喝就少喝。把精力轉移到生活和工作中去,回家陪家人吃飯時間漸漸多起來,人也比以前精神多了,深深感觸到還是家裡溫馨啊。

如今,讓我感到慶幸欣慰的是,老家鄉親們也重視身體保健起來,知道了酒少喝有益,多喝傷身的道理,各種飯局中也不再強喝強勸,減少了很多喝酒規矩,多了幾分隨和。鄉親們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逐漸富起來,生活逐步達到了小康,小汽車的家庭多起來,飯局中安全飲酒意識也逐漸提高,知曉“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的交通法規要求,這也是一種可喜的進步吧。

鄉情濃郁|| 李中軍:老家飯局(散文)

李中軍,河南省虞城縣人,河南省作協會員,虞城縣作協理事,在《中國電視報》《現代家庭報》《河南日報》《大河報》《河南法制報》《河南日報農村版》《商丘日報》《京九晚報》《奔流》雜誌《散文選刊》原創版雜誌等報刊發表作品200餘篇,作品入圍首屆浩然文學獎,作品多次獲得國家,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等徵文大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