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女崇尚”到“美的崇尚”

美是人類永恆的追求。美女崇尚表達了人們對美好事物的一種嚮往, 但是它以外貌作為女性審美的優先關注事項, 忽略了美的全面內涵, 阻礙了女性的健全發展, 違背了社會公正。因此,我們要對美女崇尚現象進行反思, 讓美改善和提升人們的生活, 建構健康的美的理念, 必須實現“美女崇尚”向“美的崇尚”的跨越。

從“美女崇尚”到“美的崇尚”

外在美與內在美

從“美女崇尚”到“美的崇尚”


美是什麼? 千百年來人們一直在探討這個問題。柏拉圖認為“美在理念”, 亞里斯多德認為“美在形式”, 康德認為“美是對象合目的的形式”, 黑格爾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 馬克思主義則認為“勞動創造了美”, “美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 “美的本質是人的自由自覺的創造性實踐問題”。雖然關於美的理解眾說紛紜, 莫衷一是, 但綜合起來看, 美是主觀與客觀的統一是毫無爭議的。

從“美女崇尚”到“美的崇尚”

人作為審美主體, 既體現為客觀存在的身體, 又是創造性活動的實踐者。那麼, 人的美自然既包括身體的外在美, 也包括在創造性實踐中表現出來的內在美。雖然外在美具有一定的相對獨立性, 在一定的歷史階段有著相對穩定的標準, 但內在美在人的美的價值內涵中處於支配性地位, 並決定人的美的本質。而在“美女崇尚”現象中, 片面強調女性的外貌美,忽視了內在美, 形成了殘缺和偏執的美的觀念,割裂了女性美的統一性。因此, 建構健康的美的理念, 形成“美的崇尚”的良好氛圍, 必須全面理解美的內涵, 強調人的外貌美與內在美的統一。

自然美與人造美

從“美女崇尚”到“美的崇尚”


外貌本身是作為先天稟賦的自然資質而存在的, 它具有不可選擇性。對於自然資質, 何種狀態最具有美感? 許多美學家都認為: “自然的就是最美的”, 也就是強調自然資質的天然美感。而現代整形美容技術的發展為人們修正自然資質提供了技術支持, 不少女性為了使自身的外貌符合現代審美標準, 選擇醫學手段矯正先天稟賦的不足, 即人造美。那麼, 自然美與人造美哪個更美呢? 我認為, 人的身體作為生命存在的載體,首先是自然的產物, 理應遵循自然界的規律。人類長期以來以主體的姿態對自然界進行的征服和改造, 最終導致了嚴重的、不可修復的生態危機, 這一教訓嚴正地告誡我們, 自然界本身是一個有著內在規律性的有機體, 任何違背其規律性的行為都會得到應有的懲罰。

從“美女崇尚”到“美的崇尚”

人的外貌作為一種自然稟賦, 也是一個和諧的生物機體, 我們應當尊重其自然屬性, 欣賞其自然美感。但這並不是說反對任何針對外貌的人為改造。人除了具有自然性外, 還具有能動性和創造性, 運用能動性和創造性改善人類的生命質量,是人的本質特徵之一。現代整形美容技術就是人的能動性和創造性的產物, 它使得人類有了對外貌的選擇性, 即接受先天稟賦或進行人工改造。這種技術對於具有先天缺陷的個體來說, 無疑是人的主觀能動性對人的自然性的征服和超越。但是, 由於人類對必然王國的認識還極其有限, 依賴現代醫學來重塑完美外貌的企圖還存在很多技術障礙, 許多“造美”初衷最終以“毀美”結局, 即使是局部造美成功, 也是以對身體的大傷害和潛在隱患為代價的。只有人造美的正價值大於負價值時, 才具有選擇的正當性。因此, 我們應當在尊重自然美的前提下, 認同在必要情況下的人造美, 將二者統一起來。

美的主體與美的客體

從“美女崇尚”到“美的崇尚”


美的主體是實踐活動中的人, 其中既包括男性, 也包括女性。但在“美女崇拜”現象中, 卻人為地為審美活動分配性別標籤, 把女性安排為審美客體, 男性安排為審美主體, 客觀上導致了女性的物化, 強化了對女性的歧視和偏見, 加深了兩性的社會差異, 也阻滯了全社會美的發展歷程。因此, 建構健康的美的理念, 培養“美的崇尚”的社會風氣, 必須使男女兩性都自由、平等地成為審美主體和客體。

從“美女崇尚”到“美的崇尚”

美的工具價值與目的價值

從“美女崇尚”到“美的崇尚”


女性外貌美具有工具價值和目的價值。其工具價值體現在: 裝扮美麗是對他人的一種尊重;通過外貌美的展示, 贏得他人的認同。其目的價值體現在: 通過美麗外表來提升生活品質, 使自身臻於完善, 實現全面發展。營造“美的崇尚”的良好氛圍, 應該自覺地使美的工具價值與目的價值協調一致。

從“美女崇尚”到“美的崇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