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最佳出價》,窺探機制下的危機

電影《最佳出價》,窺探機制下的危機

《最佳出價》的劇情和《眩暈》(又譯《迷魂記》,1958)的前半段劇情頗有幾分相似:男主人公被一位神經質的、歇斯底里的、陰鬱的神秘女性所吸引,並且在暗中調查與日常接觸之後對她產生了愛意。在整個劇情發展的過程中,導演穿插了兩個反覆出現的暗示性場景:一個是拍賣家維吉爾和家裡掛滿女巧肖像畫的密室;另一個是女騙子萊爾躲藏的房間(某種意義上的另一間密室)。

電影《最佳出價》,窺探機制下的危機

影片第一段落的開始,導演把維吉爾的密室展露在觀眾面前:維吉爾拿起一副少女半身像,穿過狹長的走廊,站在他那樣式繁多的手套陳列間前,他開啟一道暗口,他向密室裡走去,輸入密碼,然後把少女半身像掛在牆上(客觀鏡頭,維吉爾的臉凝視著畫像)。鏡頭此時切換為主觀鏡頭,攝像機和維吉爾的眼睛融為一體,觀眾和維吉爾同時環視著牆上大小不一、年代和風格多樣的女性肖像畫。

電影《最佳出價》,窺探機制下的危機

這些女性肖像畫是維吉爾最隱秘的慾望,W至於他要為送間密室設計密碼和暗口。維吉爾日常生活極為奢靡高檔酒店、定製生日蛋糕、不同款式的手套、最好的佳釀……它們都與肖像畫一起共同構成了慾望的小客體。女性肖像畫像是一面面幻象的鏡子,當其他小客體無法到達維吉爾渴求的實在界的歡愉時,他就藉助於這些畫框裡的女性形象,在想象界馳情入幻。

電影《最佳出價》,窺探機制下的危機

稍後維吉爾受邀進入克萊爾的別墅,他與克萊爾隔著房間大口進行初次對話,最後克萊爾歇斯底里的方式把維吉爾趕出房間,之後的夜晚他開始凝視畫像。而克萊爾的電話則幫助他進入想象的世界。主觀鏡頭跟隨在客觀鏡頭之後,克萊爾每次話音一落,維吉爾的視線就落在一組畫像上。無法見到的克萊爾激發了他的慾望,他只能依靠克萊爾的聲音和肖像畫裡的幻象,接近他的無意識歡愉。

電影《最佳出價》,窺探機制下的危機

當克萊爾說"我會寫作小說和散文",畫面就出現了一幅浪漫主義時期的女作家畫像,這成為對維吉爾受挫地凝視經驗的補償。牆上的女性畫像填補了缺席的克萊爾留下的視覺空白。維吉爾在密室中觀看女性肖像畫,這樣的場景反覆出現,每次出現都與他和克萊爾的會面相關,最後一次的密室賞畫時間最短,維吉爾的目光也最隨意:肖像畫不再用近景或者特寫鏡頭切入,而是W中景替之。因為在此之前,維吉爾第一次窺視到克萊爾本人。

電影《最佳出價》,窺探機制下的危機

他躲在愛神丘比特與其情人普緒客的雕像後面,通過兩座雕像之間的縫隙,窺視到克萊爾的真面目。在這樣的鋪墊下,維吉爾對畫像的漫不經屯、顯示他慾望對象開始發生轉移:即從畫像的想像世界轉向現實的慾望對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