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的房子那么贵那么远那么小

自称老头的老板并不老,只是发白的头发看上去不再年轻,有了足够的沧桑感,尤其是双鬓处更是明显,用他的花来说就是岁月不饶人,苦了这么多年能保持这样的状态算是不错。

赞同他对当下状态的满足感,他们是真正苦出来的老一辈,在改革初期就伴随着滚滚人流去了深圳,瘦小的身躯融入在那时的工厂中,几乎是没日没夜地和机器混为一体,从来就不奢望有所谓的休息,每星期有那么一天晚上不加班就是他们的节日,几个工友可以一起坐下来买点菜或者进个小饭馆,买点平时喊贵的食材吃点现在总爱说太油腻的大鱼大肉,再来几瓶啤酒或浓浓的高度白酒,这些对于他们来说那就是改善,那就是绝对的美味和深深的满足。

那叫一个惬意。

如此的生活,他们几乎没有抱怨。

也不曾有所谓的反抗。

只盼每个月工资能按时发放,或按照工厂要求每月发一些生活费,年底的时候一次结清。希望老板不会因为各种规章制度克扣工资,巴不得工厂的业务一直多,多到忘记了假期数不清的加班,一个月总有几次通宵达旦的赶货,有时候可能是连续几十个小时不停歇的劳作,当中仅有方便面的简单充饥,出货后累得不洗澡、不换衣倒头就睡。

仅有的埋怨也在发工资的那一刹那全部忘光了,那时候的钱是真的值钱,攒下来的大团结厚厚一叠,高峰忙碌时期一个月就能赚到一千多,抵得上之前在家里忙一年农活的收入。这样强烈的对比,让他们忘记了所谓的血汗工厂,也忽视了自己的身体健康。

他们始终认为那样是值得的。

没有任何的社保和其他保障,没有所谓额外的福利待遇,没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和假期,连过年过节都一直在工作,这也是早些年为什么很多人不回家过年的主要原因,再加上老板说过年不回去的工人可以补助几百元钱,基本上这样的诱惑没有几个人能挡得住。

照爱父母和照顾小孩都成为了极度的奢侈。

在人山人海的路途中,在高额的来回路费中,在节假日买票难如登山中,在留下加班的补贴中,在各种各样均衡下选择了继续干活。

于是总在心底劝自己,等再多攒些钱就回去看看,出门在外打工不就是为了多赚钱,说不上衣锦还乡但起码有钱造新房。

于是恍惚间,再过一年,年复一年。

老人已经老去,孩子已经长大。

他们这代出外务工群体里面,他们属于赚到钱的那一部分人,总算在合适的时机回到了老家,在村里造了崭新的楼房,一时被村里的大娘大爷叔叔婶婶夸赞不已,真是有本事有能力,这新房造得真好真大真长脸。

也不是所有的人都选择回老家,总有些意识完全不同的极少数。

当中有极少的部分人继续留在了深圳,并且在那些有积蓄的那几年,借了一屁股债还贷了银行的款买了房,买在那时候很远的深圳郊区。

他们没有被这样的诱惑吸引,他们坚决地拒绝了当地人的建议,他们不屑于居住在那么小的房子里,买一套几十平房的小房子在深圳,远不如回老家造几百平方的独栋楼房,住房就一定要住得舒舒服服大大方方,房间一定要多,必须要敞亮。

在深圳打工的时候就已经住得那么艰难,还买一套这样的小房子继续居住?还需要借很多钱,还需要找银行贷款,还要还那么多的利息!找银行借款20万,最后起码要还给银行40万左右!

这样的傻事,才不会去干。

买的房子那么贵那么远那么小



参照兔博士APP上的数据再来看看深圳今天的房价,那时候留在深圳的傻子现在似乎一点也不傻,他们其中有些人很快就还清了贷款,个别的精英分子居然还多买了一套或几套房,彻彻底底地留在了深圳,成了真正的深圳人,享受到了这些年深圳发展带来的红利,他们和他们虽然还有一些联系,但他们的身价立马和他们划分了界限,变成了完全不同的个体。

好在他们还是那部分聪明的回乡人,在造了新房后剩下的那部分资金,他们也尝试着也开了一家工厂,做他们在深圳熟悉的同类产品,只是规模会更小一些,价格会更低一点,人会更累一点。

钱不值钱,钱太难赚

生意是越来越难做,老板更是越来越难当了。价格比以前还要低,要求比之前还要高,但工人却早已不是他们那个年代的工人了。

不仅仅是工资的上升,从通胀的角度去看这也合情合理,工人再也不像之前那么服从了,对于加班和节假日不放假也开始反抗了,如果没有足够好的理由和费用他们第二天直接不来上班。

也不像之前那样提前离开工厂很有可能工资也就丢了,现在只要是上班一天就必须一分不少地结清,动不动就打电话到了劳动部门,直接申诉工厂的种种不妥,法制观念健全的他们早就不是早些年他们能想象的。

这也是之前文章里说到的,他们目前还可以接受当下的税赋和支出,勉强维持着很薄的利润,一年到头好好干不偷懒不取巧,赚到的钱比打工的时候好很多,他们再苦再累再委屈也依旧能如履薄冰地经营下去。

但如果政府要求所有的员工都全额缴纳社保、及各项其他的保障,那么这一根最重的稻草最终必然把他们压倒,压垮。

现在轮到了他们来抱怨钱越来越难赚了,钱也越来越不值钱了。

当他们想要选择购买商品房的时候,安迪强烈建议买在省会城市,虽然价格比他们所在的城市贵了2倍左右,让他们视野放得宽广一些,目标要远大一些,哪怕房子买得小一些也尽量买在省会城市。

毕竟他们购买的时候就想好了,暂时都不会居住,只是为了先买一套房而买,把这些年的积蓄花掉一些。

但最终,他们买了所在城市的楼盘,买了一套很大的房子,用掉了第一次贷款的好机会。选择,放弃了离他们1个多小时车程的省会。

记得,那是在2016年。

买的房子那么贵那么远那么小


当他们的孩子想要在大城市买房的时候,在2018年有了上海购房资格后,他们义无反顾地赞同一定要在上海买房,婚礼可以暂且不办,在有了社保和结婚证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赶紧买房,买上海的房。

经过排队认筹摇号等一系列动作,总算买到了一套小伙子认为心仪的房子,总价超过了300万,首套首贷首付35%。

房价加预期的一些其他费用,动用的资金总量在115万左右。他们想尽办法给了一笔钱,占首付款里面很大的一部分。

深深感受到了这钱在上海似乎更不值钱,100多万的现金在老家可以买2套不错的房子了,甚至干脆可以买一套城里的小别墅了,而在上海这只是一套房子的首付而已。

“房子那么偏远、那么小的户型、价格还那么贵”!

这是老板去看过房子后的第一反应,而且据他老婆说当时就表现出了极大的不悦,一副很别人欠他钱的样子夹带着骂骂咧咧。

查了下楼盘的具体位置,确实相对偏远,已经快和江苏接壤的区域,周边普通的生活配套还算可以,但人气依旧还不太足,最让人纠结的是目前交通不方便,出行比较麻烦。如果在市区上班,单程可能需要1.5小时左右。

这大概是他比较难受的点,上下班要花这么长的时间去通勤,他们也见识到了上海地铁的威力,说起来也是他心疼的地方,花了那么多钱举全家之力买个房,上班仿佛去了其他的城市。

其实小伙子的考虑其实也算周到,一则是为了买新房满足新婚的内心诉求,新房情节对于年轻人来说总是迈不过去的坎。二则是这套房子离老婆上班的单位很近,走路也就20分钟左右的时间,且这份工作很稳定也比较安逸,相当长的时间内都不会更换。

从这个角度来讲,安迪也赞同优选满足女方的上班距离,男人嘛路上折腾下总比女人拥挤来得好,尤其是如果有了身孕以后。

曾经和朋友说起,在上海或其他大城市乘坐地铁,在上班的路上其实没有什么尊严可谈,都是人贴人全程拥挤的状态,男女之间难以隔开肌肤之亲密到无比尴尬,夏天的时候简直就是折磨。不要说女孩子难受难忍,连我们男人都倍感无奈。

如果开车去上班地点,小伙子可以控制在1个小时左右的单程,从上海的常规通勤时间看,1个小时属于很正常的范畴。

可怜天下父母心,其实天下儿女心也好不到哪里去。

他们难道不想买在市区,难道不想交通便捷?

总要面对现实,总要接受生活。

近90个平方的面积,从他的眼里看是很小,殊不知在上海这样的面积真是很好,总不能和家里自建的独栋相比,那房间那距离那门前屋后,那绿草葱葱,大小树成荫。

他无法想象在上海还有很多人住在30平方的房子里,他也不知道上海有多少人住在远郊,每天要在地铁遇到很多的陌生人,在那样的拥挤环境里相互推搡,为更好的生活去努力,为更远的未来去进取。

或只是为了暂时的温饱。

和未知的以后。

当我笑着对他说,你已经很给力能帮到他们很多忙 ,他们该承受的辛苦和必经的路,作为父亲你只能远望和遥祝了。换言之如果你能给他们300万就好了,这样他们的选择会更多,压力也会小很多。

他笑了笑连连点头,吃菜吃菜。

每个人都有自己要过的日子,在还能帮他们的时候帮一把,把起点的可能性抬高一些,能在上海这样的大都市买一套房,这难道还不够在老家吹一段时间牛逼吗?

抿了一口他爱喝的白酒,有理有理。

近期楼市房价波动很大,想要了解更多房地产数据和真实的价格,可以下载兔博士APP查询更多及时讯息。

买的房子那么贵那么远那么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