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美藥業“擦掉”的300億究竟去哪兒了?

近300億元貨幣資金,像魔術一般變成了會計差錯中少記的存貨、在建工程、應收款項。康美藥業4月29日晚間披露的會計差錯更正,震驚了整個A股市場。

根據康美藥業4月29日披露,2017年公司財務報表中,年末貨幣資金多計入299.44億元,營業收入多計88.98億元,營業成本多計76.62億元。同時,經營性現金流多計入102.99億元。而多記貨幣資金的同時,少記存貨超過195億元,少記在建工程、應收賬款近13億元。

賬面常年擁有大量現金、流動性充裕,卻頻繁鉅額融資,導致財務成本居高不下,這種頗為矛盾的狀況,讓康美藥業的財務數據備受市場質疑。4月30日,康美藥業在網站發佈致股東的公開信,聲稱上述會計差錯,是內控不嚴、外部環境改變所致。

“多計300億簡直駭人聽聞,這哪裡是什麼內控不嚴的問題。”有業內人士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由於披露不充分,截至2018年末康美藥業342億元的存貨,真實性、目前價值幾何,尚無法確認; 而少記的195億元存貨對應的資金,是不是真的用於“買貨”,也還待進一步核實。

包括少記的存貨在內,超過200億元的鉅額資金,究竟流向何處?

虛增300億貨幣資金

儘管對2016年、2017年的經營數據進行了大幅調整,不僅營業收入,康美藥業2018年的利潤指標同樣出現大幅下滑。

年報數據顯示,2018年康美藥業實現營業收入193.56億元,淨利潤11.35億元,扣非淨利潤10.2億元,除了營收同比增長10.11%,後兩項指標同比分別大幅下降47.2%、50.84%。

4月29日晚間披露的這份年報,被審計機構出具了有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這是自康美藥業2001年上市以來,第一次年報被出具有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其年報審計機構廣東正中珠江會計師事務所(下稱“正中珠江所”)稱,形成保留意見的基礎包括康美藥業2018年12月被證監會立案調查、關聯方資金往來、公司下屬子公司部分在建工程項目財務資料不完整三方面的原因。

同時,康美藥業披露更正了前期出現的會計差錯。更正後,康美藥業2016年、2017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46.93億元、175.78億元,同期淨利潤分別為18.41億元、21.49億元,扣非淨利潤分別為18.15億元、20.76億元。

調整前,康美藥業2016年、2017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16.42億元、264.76億元,淨利潤分別為33.4億元、41億元,扣非淨利潤分別為33.13億元、40.27億元。

經過重述,康美藥業年報資產、負債出現顯著年化。重述前,該公司2016年、2017年年末的總資產分別為548.23億元、687.22億元,重述後分別為532.51億元、652.92億元;同期淨資產分別為291.15元、320.32億元,調整後為277.14億元、284.13億元。

作為A股曾經的“大白馬”,賬面常年擁有大量現金、流動性充裕,卻頻繁鉅額融資,導致財務成本居高不下,讓其財務數據備受市場質疑。

2018年年報中,康美藥業的資金狀況出現了更為驚人的鉅變。根據披露數據,截至2018年末,康美藥業貨幣資金餘額為183.92億元,而2018年9月底,公司該項目餘額為377.88億元。僅僅過了一個季度,該科目餘額就大幅減少了194.68億元。

更為驚人的是,調整之後的2017年底的貨幣資金餘額。更正公告顯示,經過調整,截至2017年底,康美藥業賬面貨幣資金餘額為42.07億元,僅為調整前的341.51億元的13%。

公司最新披露的2018年年報,初步揭開了隱藏多年的秘密—少記存貨、在建工程、應收款,多記貨幣資金,形成“虛增”的結果。

此前,2018年12月28 日,康美藥業收到調查通知書,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公司對此進行自查、必要核查。公開資料還顯示,2018年之前,康美藥業營業收入,營業成本,費用及款項收付方面存在賬實不符。

康美藥業承認,由於採購付款、工程款支付、確認業務款項會計處理錯誤,造成應收賬款、在建工程少記存貨分別少計6.41億、6.31億元,存貨少記195.46億元。而由於核算賬戶資金錯誤,多記貨幣資金達299.44億元。

營業收入、利潤同樣存在類似情形。按照康美藥業的說法,公司在確認營業收入和營業成本,以及核算銷售、財務費用存在錯誤,營業收入多計88.98億元,營業成本多計 76.62億元;銷售、財務費用分別少計4.97億元、2.28億元。

鉅額存貨真實性待查

貨幣資金多記近300億元,是由於存貨、在建工程、採購款少記形成的,而存貨少記195億元,又是導致貨幣資金多記主要原因。

一位資深前投行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康美藥業只是把190多億元的存貨問題暴露出來了,但存貨是不是還在、價值多少,這些存貨究竟是在途,還是錢已經付了而貨還沒到,還是存貨已經在庫,康美藥業並未解釋清楚。

而對比2017年、2018年財報中的預付款,以及購買商品等經營性支出數據,讓康美藥業的重述報表仍疑竇叢生。

康美藥業披露,截至2017年、2018年底,公司存貨中的庫存商品賬面餘額為281.5億元、266.4億元,同期原材料賬面餘額分別為4.48億元、2.53億元,在產品分別為3.21億元、1.25億元,自制半成品則為百餘萬元。

合併報表數據顯示,2017年,康美藥業購買商品、接受勞務等,共計支付現金201.45億元。此次年報重述之後,2017年該項支出金額變更為170.23億元,調減金額近31億元;2018年為169.77億元。

這一支出金額,與同期存貨存在鉅額差異。截至2017年底,康美藥業存貨餘額為157億元,比2016年底增加約31億元。重述後,公司存貨餘額增加至352.46億元,與調整後同期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出金額,存在182億元的鉅額差距。

2018年的情況同樣如此。截至2018年底,康美藥業存貨餘額為342.09億元,同比減少10.37億元,購買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出現金169.77億元,與存貨餘額存在超過172億元的缺口。

而最近兩年來,該公司的預付款金額,變化並不明顯。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康美藥業預付款餘額僅為11.3億元,同比增加約 4.1億元。調整後的2018年,預付款餘額也僅為12.46億元,且2017年末的預付款金額也並未作調整。

在相關公告中,康美藥業已經列明,是採購付款、工程款支付少記,以及確認業務款項會計處理錯誤、核算賬戶資金錯誤, 導致貨幣資金多記。

除了存貨,康美藥業2017年的在建工程、採購款等,也存在少記的情形,金額分別為6.41億、6.31億元。

計入少記的應收賬款,2017年康美藥業少記的三項資產,金額合計為208億元左右,與多記的貨幣資金之間,仍存在至少91億元的缺口。

廣東正中珠江會計師事務所表示,康美藥業下屬子公司部分在建工程項目存在財務資料不完整 的情況,子公司部分在建工程項目建設實施過程中,存在部分工程項目財務管理不規範,財務資料不齊全等情況,截至2018年12月31日,通過自查已補計入工程款金額為36.05億元。

廣東正中珠江會計師事務所稱,補記的在建工程,包括固定資產11.88億元,投資性房地產20.15億元,在建工程約4億元。由於工程項目財務資料收集不充分,無法實施恰當的審計程序,以獲取充分、有效的審計證據,證明該等交易的完整性和準確性,以及對財務報表列報的影響。

被兩家“小公司”借走的88億

預付款、購買商品等支付款項並未調整,但存貨卻大幅增加的195億元資金,實際究竟流向何處?

從財務報表等公開信息看,康美藥業關聯交易、資金佔用雖然存在,但金額卻並不大,相對於資產、資金規模,歷年的關聯交易、資金佔用金額,佔比較小。

根據非經營性資金佔用及其他關聯資金往來專項說明,2016年,康美藥業子公司、關聯自然人及其控制的法人,佔用上市公司的資金累計發生額僅約6.1億元,累計償還2.66億元,佔用餘額3.67億元。

公開數據還顯示,2017年,關聯方累計佔用康美藥業的資金髮生額為8.27億元,累計償還金額為5.74億元,佔用餘額合計也只有 6.21億元。

情況果真如此? 從康美藥業鉅額其他應收款來看,這種說法有些站不住腳。

截至2017年底,康美藥業其他應收款賬面餘額為78.74億元,其中應收股內部子公司款項78.47億元,但該公司未披露這些款項應收對象的具體信息。

2018年年報中,康美藥業其他應收款餘額較上年出現重大變化。數據顯示,2018年期初,該公司其他應收款賬面餘額達160.23億元,比原披露規模驟增81億元以上,2019年一季度末更是高達211.17億元。

根據披露,康美藥業2018年期末其他應收款中,單項金額重大並未計提壞賬準備的其他應收款,金額高達88.79億元,其中對普寧康都藥業有限公司(下稱“普寧康都”)應收金額56.29億元,對普寧市康淳藥業有限公司(下稱“普寧康淳”)應收32.5億元。康美藥業公司稱,這兩公司均為康美藥業的關聯公司,但關聯關係性質並未提及。

啟信寶信息顯示,普寧康都成立於2000年1月,註冊資金為500萬元,張爾波、馬南堅分別出資250萬元。其中,張爾波、馬南堅還是普寧匯金小額貸款有限公司(下稱“普寧匯金小貸”)分別出資10%的股東;普寧康淳成立於2003年,為自然獨資企業,由王如妹全額出資。

公開信息顯示,普寧匯金小貸、康美藥業,都由康美實業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下稱“康美控股”)控制的企業,與康美藥業構成關聯關係。

而康美控股為康美藥業實際控制人馬興田所控制的企業。年報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康美控股持有康美藥業16.37億股,持股比例為31.91%;康美控股則由馬興田出資99.68%,許冬瑾出資0.32%;許冬瑾為馬興田的妻子,康美藥業副董事長、副總經理,並擔任普寧匯金小貸董事長。

雖然普寧康都、普寧康淳規模極小,註冊資金只有百萬元級別,卻從康美藥業借走了近88億元鉅額資金。

在出具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中,審計機構明確表示,前述其他應收款,為關聯方資金往來。廣東正中珠江會計師事務所稱,截至2018年12月31日,上述自查的向關聯方提供的88.79億元其他應收款,資金餘額壞賬準備為0元,雖然實施了分析、檢查、函證等審計程序,仍未能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導致無法確定康美藥業在財報中對關聯方提供資金髮生額及餘額的準確性,以及對關聯方資金往來的可回收性作出合理估計。

鉅額融資流向何處

2018年財報顯示,截至2018年期末,康美藥業按欠款方歸集的期末餘額前五名的其他應收款中,金額共計126.3億元,除了上述兩家關聯企業,剩餘近40億元,均為公司內部子公司款項。

康美藥業以何種方式、名義,形成對關聯方的鉅額其他應收款,以及資金究竟用於何處,目前仍然是謎。但最近幾年來,康美藥業頻繁對外投資、收購,卻是不爭的事實。

第一財經此前2019年1月30日的報道“康美藥業成‘海面下的冰山’:大股東借質押遁身”一文曾指出,2001年上市以來,不計算直接貸款,康美藥業股權、債券累計融資額接近690億元。不過,康美藥業歷次融資,幾乎無一披露資金用途,也很少直接與具體項目掛鉤。

如,2015年4月,康美藥業與廣西玉林市政府簽訂協議,在當地投資醫院、中藥材交易所等多個項目,投資金額合計10億元。當年4月底,康美藥業又公佈了18億元的林下參、3億元的保健品投資計劃。隨後,又與青海省政府簽訂協議,在當地投資不低於20億元,建設中藥材現貨及期貨交易所、互聯網醫療服務平臺、設立保險公司等項目。此外,該公司還在與雲南普洱、深圳寶安政府,簽訂了合計35億元的投資協議。

再如,2016年9月,康美藥業與重慶市政府簽訂協議,就中醫藥創新研究平臺建設、藥材種苗培育、公立醫院改革、公立醫院藥品耗材採購配送、中藥材大宗現貨交易中心等項目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康美藥業承諾投資總額不低於50億元。當年,康美藥業還出資10億元,參與設立產業基金。

根據康美藥業2014年優先股募集說明書,總額30億元的融資中,除了部分償還銀行貸款,剩餘20億元募集資金,康美藥業並未列出對應的具體項目、用途,卻列出了一份2014年至2016年可預見的重大資本性支出計劃。

鉅額融資持續流入,但是否真實用於項目建設,外界不得而知。公開信息顯示,2010年以來,康美藥業先後3次通過配股、增發、優先股直接融資,融資共計145.7億元,資金用途均為補充運營、流動資金,以及償還銀行貸款,沒有任何項目、投資,與募集資金與之對應。

2013年以來,康美藥業通過中票、短融、超短融等債務融資工具,融資規模高達367.5億元。但第一財經記者查閱募集說明書發現,這些資金沒有一項直接對應具體項目,用途基本上被表述為“用於償還銀行貸款、補充流動資金、償還前期債券融資”。

“再融資償還貸款、補充流動資金沒有問題,問題在於,如果在建工程項目數量持續增加,真實性存疑,資金的真正流向就有待核實了。”上述前券商投行人士對記者表示。

在4月29日披露的前期會計差錯更正中,對於如此驚人的資金、經營問題,康美藥業將原因全部歸咎為會計處理差錯,沒有提及其他原因。公司稱,是內部控制不健全、財務管理不完善造成的。

不過,業界並不這麼認為,多位受訪人士認為,康美藥業的資金、財務謎團,有待監管部門介入調查,方能水落石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