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高產之化調化控有技巧

每年,棉花縮節胺的使用量必不可少,如何正確有效的使用是獲得棉花高產的原因之一。

一:縮節胺使用原則

早、輕、勤原則。

1、早調。新疆種植的棉花品種多屬早熟、特早熟品種,一般在2.5~3.0葉開始花芽分化。早化調有利於促進果枝分化,降低始果節位,促進根系生長。目前生產上多在子葉期或2葉期進行第一次化調,旺、壯苗棉田可在現蕾前後進行第二次化調。

輕調。苗、蕾期棉株日生長量較小,化調用量宜輕;施用肥水後,化調用量可適當加大。但弱苗、蕾期使用縮節胺過量,往往造成棉株矮化,果枝臺數明顯減少,造成減產。

勤控。為了能恰到好處地塑造理想株型,根據覆膜棉田早苗早發、群體發展快的特點。應遵循“少食多餐”的“輕調、勤調”原則,使棉株始終按人們的調控目標生長。一般壯苗棉田頭水前可化調2或3次。

棉花高產之化調化控有技巧

2、分段化調,定向誘導原則

縮節胺化學調控第3~4天后棉株生長開始減緩,以後維持一定的緩慢遞減階段是8—10天,然後又開始緩慢回升,藥效期維持20d左右。縮節胺用量越大,顯效期提前,藥效期延長,對棉株的控制作用越明顯,主莖日增長量越小。

棉花高產之化調化控有技巧

在不同的生育階段,化調的目標是不同的。

苗期:早調、輕調為主,促進棉花根系生長和果枝分化,實現壯苗早發。

蕾期:調控前輕後重,防止棉株旺長,保持棉花穩健生長,搭好豐產架子,協調棉株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的關係。

盛花期:控制棉株中後期徒長,建立合理的群體結構,提高群體光能利用率;促進養分較多地輸入棉鈴,提高成鈴強度,增強內圍優質鈴,減少蕾鈴脫落。

3、化學調控與肥水調控結合原則

化學調控與肥水調控相結合,更有利於對棉株的調控。一般在灌水前2~3d化調,以控制棉株在水肥促進下的旺長。盛蕾期一花鈴期長勢過旺的棉田,以水肥調控為主,配合化調,即適當推遲灌水期,減少氮肥用量,同時結合水前化調,以提高調控效果。弱苗棉田可採取早灌水、重施肥促長後,再輕化調或不化調。

4、因地、因苗,分類調控原則

縮節胺化調要根據棉花品種特性、土壤肥力、氣候情況、棉株發育進程和長勢等靈活掌握,不能一刀切。

一般生育期較短的早熟品種對縮節胺敏感,用量宜輕:中晩熟品種和生長勢強的品種縮節胺用量相應加重。肥力較高、棉株長勢偏旺的棉田,縮節胺用量相應增加:土壤瘠薄和沙性大的棉田,棉株長勢差,化凋次數要少,用量宜輕。

長勢均勻的棉田宜採用機力化調;點片旺長的要進行人工點片補調。做到控旺不弱,控高不控低,因地因苗,分類調控,以促進棉花均衡生長。

二:縮節胺化學調控對棉花生長髮育的影響

1、縮節胺化學調控對棉花生育期的影響。縮節胺化學調控能有效地縮短棉花鈴期促早熟,控制主莖株高和果節長度。研究結果表明,縮節胺劑量越大,生育期縮短越多。打頂前化學調控量適中,棉花生長穩健,群體沒有旺長趨勢,棉花生育期差異不大:

打頂後的化學調控時間和劑量不合適,易造成棉花群體旺長,棉花生育期相差較大。對棉花系列化學調控後第八葉位第一果節開花期、吐絮期調查結果表明:縮節胺化學調控各處理對蕾期影響不大,但對鈴期有明顯的影響:90g/hm²、150g/hm²、225g/hm²處理鈴期分別為60.8d、57.5d、564d,即用量越大鈴期越短,如下表:

棉花高產之化調化控有技巧

2、縮節胺化學調控對棉株主莖日增長量的影響。對化學調控後不同處理主莖日曾增長量調査結果表眀:縮節胺化學調控第3~4天后棉株生長開始減緩,以後維持一定的緩慢遞減階段,抑制作用最明顯的是第6天,其次是8~10d,然後又開始緩慢回升,藥效期維持20d左右,而未進行化學調控的棉株主莖日增長量基本維持在一個穩定的生長水平。縮節胺用量越大,顯效期提前,藥效期延長,對棉株的控制作用越明顯,主莖日增長量越小,如下表:

棉花高產之化調化控有技巧

縮節胺化學調控後主莖日生長量變化圖

3、縮節胺化學調控對棉花的作用部位。縮節胺化學調控對棉株節間長度的影響調查結果表明:棉株處於第10~11葉齡化學調控,主莖第9節間受影響最大:棉株處於第14葉齡化學調控,第13節間影響最大,第11節位果枝第一果節受影響最明顯。由此可以推斷:n葉期化學調控,第n-2~m-1葉位主莖節間和第n-4~n-3葉位果枝第一果節受影響最明顯,即在某葉化學調控對其下部第1~2節主莖節間作用最明顯,對其下部第3~4節果枝第一果節節間作用最明顯。

4、縮節胺化學調控對棉葉光合作用的影響。餘渝等於1999年6月18日用

CID-301PS光合測定儀測定6月6日不同化學調控處理棉花倒4葉淨光合速率(Pn)和騰速率(E),結果表明:化學調控處理棉株光合速率和蒸騰速率比不噴的棉株都高.

棉花高產之化調化控有技巧

a、苗期化調技術。膜下滴灌棉田,棉花出苗早,苗期生長速度快,長勢較強,苗期的化調也要相應提早。在土壤水分充足的條件下,一般於子葉期進行第一次化調,縮節胺的用量為15.0~45.0g/hm²;3~4葉期根據苗情進行第二次化調,縮節胺用量為7.5—15.0g\hm²,弱苗可以不化調。

b、蕾期化調技術。棉花現蕾後,生長逐漸加快,節間開始拉長。可在7葉期用縮節胺15.0~-30ghm²輕調,一般不超過45ghm²。棉株進入盛蕾期時,根系增強,生長速度明顯加快,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並進。為了促進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協調發展,防止棉花旺長,必須及時進行調控,縮節胺225-450ghm²若需灌水,可在灌水前2—3化調,縮節胺用量根據苗情確定。


棉花高產之化調化控有技巧


c、花鈴期化調技術。棉花進入花鈴期後,若水肥充足,溫度較高,棉花生長勢較強,必須及時調控,以防止營養生長過旺。一般在二水前後,縮節胺用量30.0~60.0g\hm²。

棉花打頂後,主莖停止生長,頂部果枝開始伸長。打頂後5~7d,頂部果枝長3—5cm時化調,一般縮節胺用量1050~135.0g/hm²,多結蓋頂桃,也可分兩次化調:第一次化調於打頂後5~7d,縮節胺用量750-105.0g /hm²;再隔10-15d進行第二次化調,縮節胺用量900~120.0g/hm²。

為了保證化調效果,化調的方法和設施要根據化調的部位作相應調整。苗期對行噴葉:現蕾到盛花期,採取上部噴霧和側面吊臂噴霧結合,以提高對下部葉枝和果枝的控制效果,更好地塑造理想株型。打頂後化調以噴施上部果枝為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