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黑人演員成為主角時,《綠皮書》才是實質意義上的消除

最近,奧斯卡最佳影片《綠皮書》正在上映當中,但是我們卻發現了一個比較有意思的現象,無論是在海報的設計上,還是故事的講述上,維果·莫特森飾演的託尼都是事實上的第一主角,而馬赫沙拉·阿里飾演的唐是配角。

當黑人演員成為主角時,《綠皮書》才是實質意義上的消除

雖然《綠皮書》講述的是唐僱傭託尼的故事,按照一般的電影邏輯以及大眾想了解的情況,唐都應該是第一主角,因為我們看過了太多展示關於白人富人有超高社會地位的影片,而黑人富人及社會地位高的影片卻寥寥無幾,所以按照電影邏輯和大眾想要了解的邏輯,黑人唐都應該是事實上的第一主角,可是相反,白人託尼才是第一主角,所以,我們大概也會發現一個規律,那就是在有白人演員和黑人演員同時參演的關於人性,社會,種族的影片,白人永遠是第一主角,而黑人,只是推動劇情進度的陪襯,無論黑人演員的演技是多麼的好。所以我才會說,在有同級別,同咖位的白人演員和黑人演員參演的電影中,黑人演員成為第一主角,《綠皮書》才是實際和理論上的消除!否則,種族問題一直都是美國一直存在以及不會消亡的一個社會問題!

當黑人演員成為主角時,《綠皮書》才是實質意義上的消除

這樣的例子有很多,這也就是為什麼像摩根弗里曼和馬赫沙拉·阿里這樣演技臻於化境的演員只能在奧斯卡獲得最佳男配角。

當黑人演員成為主角時,《綠皮書》才是實質意義上的消除

我們都知道,美國是種族主義比較嚴重的地方,在上個世紀的50-70年代是表面上的一種歧視,所以我們從那個時候的電影中就可以看出來,反正電影裡面的地痞、流氓等角色都是黑人,而到了80年代,種族主義已經不再放到了表面上來說,是一個比較敏感的時代,種族主義在馬丁路德金等人的努力之下,黑人的地位已經有了進一步的提升。所以80年代的黑人形象都是比較睿智、平和、可以信任、且值得深交的人,一部電影中,黑人不再是壞人,一般也有比較大團圓的結局,摩根·弗里曼也是在這個時候走紅的,我們可以從摩根·弗里曼的《不可饒恕》、《肖申克的救贖》、《七宗罪》等電影看出來。

當黑人演員成為主角時,《綠皮書》才是實質意義上的消除

在美國電影中,黑人演員與白人演員搭配的電影還有我們最熟悉的《肖申克的救贖》、《遺願清單》、《觸不可及》但是這些高分、高質量的電影,主角都是白人演員,而黑人演員都是配角。

當黑人演員成為主角時,《綠皮書》才是實質意義上的消除

郭小迪是一個比較佛系和不愛與人糾纏的人,我也想不通為啥會在種族上有歧視,但就美國來說,種族歧視啥時候徹底的消失,然後我們透過美國電影來反映,那就是,啥時候,在一部講述社會、內心等景點的劇情片中,不再是白人演員是第一主角,而是根據劇情需要,來確定誰是第一主角的時候,我想,那個時候,黑人和白人才會在同一片樹蔭下休憩,在同一個世界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