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的人,都懂得尊重別人,都懂得為自己鋪路

有這樣一件往事,雖然已經時隔多年,但依舊曆歷在目。

當時的我剛步入社會,在一家建築工地上班,做著攪拌混凝土的工作,身上成天瀰漫著一股難聞的水泥味道。由於年齡偏小的原因,領導便將我的住處和一位實習設計師小張安排在了一起。這小張為人很是高傲,仗著自己是項目經理的表弟在我面前可謂是囂張跋扈,每天我下班回到住處之時,他便以命令的口吻要求我給他做這做那,當然要說我沒有脾氣那是假,不過我一直記得就是因為我脾氣太大才被迫提前踏出學校事實,所以也就盡力剋制了自己的脾氣。

小張平時這麼對我也就算了,更讓人可恨的是他在工地上絲毫不懂得尊重他人,在上了年齡的前輩面前也是如此,對他們指指點點不說,還出言不遜的說道“老東西,信不信我叫我表哥將你開除了。”很多人因為小張表哥的這層關係,便對他一忍再忍,可人的忍耐都是有限度的,有一天我善意的提醒小張,“要懂得尊重他人,尤其是比自己年齡大的”小張氣憤的說道“輪不你來教訓我,你只不過是個混凝土小工,而我卻是一個設計師,你沒有資格教訓我。”

沒過多久,小張被開除了,工地上的很多同事表示大快人心。小張臨走的時候依舊想不通他表哥為什麼會叫他走人,小張不知道的是,我舅是工地老總。

我講這個故事並不是說自己有多厲害,只是想說工作沒有貴賤之分,只有職位高低之分。你擁有好的技能、擁有好的關係是你的優勢,但一定不能將這種優勢作為你肆意妄為的資本。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是建立在彼此相互尊重上的,不懂得尊重他人又怎麼能得到他人尊重

厲害的人,都懂得尊重別人,都懂得為自己鋪路

李世民曾經在談如何治國安邦的時候說過這麼一句話:“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擁有至高無上權利的君王尚且知道君民之間合作共贏、相輔相成的關係,更何況一介平民,更要明白這個道理。

曾經有一位找我做諮詢的朋友,名為何歡。她是一名名校畢業的高材生,剛步入職場不久,卻因為自己不懂得如何與同事交往屢屢受挫。

用她的話來講,當初她步入職場的心態就是,“我是一名高材生,學識淵博,懂得也多,不需要任何人來教我。”因此,當與她年齡相同的領導教她如何工作的時候她卻無法接受,認為領導年齡和她一樣,學歷沒她高,理論懂得也沒她多,根本沒有資格教她,甚至不配做她的領導。當同事給何歡提出建議的時候,她依舊是這種心態“你懂得沒我多,憑什麼教我。”

最終,何歡受到了同事的排擠,沒有人願意和她交往。她悉心做的每個方案,當她信心滿滿的交給領導的時候,領導只是大致的看了一下便直接將其否決。她想不通,自己堂堂一名校高材生,為何會受到如此待遇。於是她找到了我,讓我幫她分析其中的原因。

其實不難看出,何歡最大的原因就是輸在了自己的為人處世上。她太過於看重自身的學歷,太過於將自己看得太重而有些目中無人。所以,才有了不懂得如何尊重領導,如何尊重同事的行為。

我給她的建議是,學會放低自身的位置,即便自己的學歷再高,也要懂得掩其鋒芒。學會尊重與自己年紀相仿的領導,領導雖然學歷不如自己,但一定有自己的過人之處;學會尊重同事,同事雖然專業知識不如自己,但經驗卻遠勝於自己,虛心向他們學習,而不是片面的認為他們沒資格教自己。

一段時間過去了,收到了何歡發來的一條感謝信息,她在這條信中提到“原來尊重他人的力量如此之大,現在她經常和領導相互交流意見,並且得到領導的認可,經常虛心向同事學習,得到了很多同事的認可。”

厲害的人,都懂得尊重別人,都懂得為自己鋪路
傑明·富蘭克林曾說:“如果你老是抬槓、反駁,老是不懂得尊重別人,只知道以自我為中心,也許偶爾能獲勝,但那是空洞的勝利,因為你永遠得不到對方的好感。”

無論你是在生活中與工作中,一旦得不到別人好感的人也就意味著得不到別人認同,得不到別人的認同很多時候就會受到不同的阻力。但如果,你懂得如何尊重別人,懂得傾聽別人的意見與看法,很多時候,恰恰受益的是自己。

心理現象學中指出“很多人容易被事物的外表所迷惑而忽略了其本質,最終因為不能認清事實而自以為是。”

比方說由於你的學歷極好,而那些學歷低的人在你眼裡就是一無是處;比方說你的就職崗位高,而那些崗位低的人在你眼裡就是低人一等;再比方說你生來就有背景,而那些正在艱苦奮鬥中的人在你眼裡就是理所應當。恰恰是這種“現象思維”阻礙了你的認知,讓你容易自以為是,不懂得如何尊重別人。那麼如何打破這層認知,我認為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矯正自己的心態。當你覺得別人不如你的時候,即便別人真的不如你,也一定不要高高掛起太將自己當回事,正確的做法應該是藏起其鋒芒,讓對方找到存在感。

哲學家貝克萊講過類似的話,他說:存在即被感知。意思是,只有被別人感覺到的事物,才能證明自己是存在的。讓對方感覺到存在感的好處不僅能瞬間拉進彼此的距離,還能讓對方對你心生好感。

二、學會尊重他人,尊重他人即是尊重自己。人與人交往,離不開的是基本的尊重,一個不懂得尊重他人的人一定會在別人心裡留下一個很不好的印象。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把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和歸屬感、尊重和自我實現五個層級,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排列。而尊重位列第四層級的需求,足以說明尊重這個需求在人的心理需求中的重要性。

尊重別人,涵蓋以下幾個方面:即尊重別人人格、言行舉止、價值、權利、善意、成長、隱私、思想、習慣、觀念、邊界、傾聽、接納等等。

厲害的人,都懂得尊重別人,都懂得為自己鋪路

三、學會看到別人身上的優點。很多人之所以覺得別人不如自己,只是片面的拿自身的優點或者強項與別人來作比較,這樣得出的結論大多部分是自己的能力很強,殊不知有可能你的強項正是別人的弱項,而別人的強項也有可能是你的弱項。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只不過很多時候不容易被別人發現而已。古人有云“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學會看到別人身上的優點,並取長補短,往往會有助於自身能力提升。

職場中,真正厲害的人並不是只體現在個人工作能力上,他們懂得方圓處世之道,明白想要在職場中過得如魚得水全憑一己之力更是難以達到,所以他們知道如何尊重不同職位的同事並且拉攏人心。因為他們知道,在尊重別人的同時,同樣會得到別人的尊重與認可,實則也是在為自身職場發展鋪造更好的基礎,畢竟得到更多人的支持,路才能越走越遠。

作者:肖軍,職場導師,作家,編委,多平臺推薦作者,專注於職場及個人成長領域研究,新書正在創作中。鎖更多職場實用技能,敬請關注個人微信公眾號“

肖軍說職場”,沒有雞湯,只有乾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