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溪:沅水之濱開“芙蓉”

泸溪:沅水之滨开“芙蓉”

紅網時刻湘西4月30日訊(通訊員 向曉玲 李常)“沅水畔上開芙蓉,黨的恩情暖民心。”坐落於沅水之濱的瀘溪縣浦市古鎮,得利於湖南省委省政府為支持貧困縣教育發展而設立的“芙蓉學校”項目,一束“芙蓉”從落地生根到悄然綻放,正散發著春天般的馥郁芬芳……

開工——“悄然綻放”

4月29日,瀘溪縣浦市古鎮城鄉村姚家灣,一片祥和喜慶,春意盎然。滿懷著對教育“高看一眼,厚愛一層”的重教情結,瀘溪縣委書記杜曉勇、縣長向恆林率“縣五大家”領導和縣教體局、發改局、各學校等單位部門負責人,為瀘溪縣芙蓉學校項目工程開工奠基。

大家揮舞鏟子,鏟動新土,掩埋奠基石,或掏出手機、相機等,拍照留念。現場參加奠基儀式的村民、幹部職工激動不已,

瀘溪縣芙蓉學校規劃佔地120畝,總建築面積20737平方米,預計總投資1.1億元。學校計劃開設56個教學班,可容納2500名學生,規劃新建教學樓2棟,藝術樓、科技樓、圖文綜合樓、食堂各1棟,新建250米標準田徑場1個、籃球場4片、排球場2個,體育器械場地150平方米,以及相關附屬工程和配套設施。

大手筆投入的背後,是黨政重視教育的一個體現。該縣縣委書記、縣長連續14年開年第一天深入教育現場辦公,對教育工作優先部署、問題優先解決、項目優先建設、經費優先保障。每年教師節召開表彰大會,重教一批優秀教師和重教鄉鎮、部門及個人,全體常委為其頒獎,營造了濃厚尊師重教氛圍。

近年來,該縣先後榮獲全國首批中小學校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創新縣、全國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縣、全省教育強縣等600多項殊榮。4月,省委改革辦赴瀘溪蹲點調研,省委書記杜家毫作出批示:“瀘溪的經驗很好,要推廣。”

前期——“落地生根”

時間回到2017年12月,時任浦市中心完小副校長楊建軍臨時受命,擔任瀘溪縣芙蓉學校項目籌備小組組長。“學校這邊先放一放,要全身心攻堅芙蓉學校項目。”一年多來,楊建軍每天都像打了“雞血”,跑上跑下,沒少折騰。

“籌備工作千頭萬緒,最讓人頭疼的還是徵地拆遷。”楊建軍說,極個別目光短淺的村民聽說要新建學校,有的連夜在山上違法搭建,有的謊報墳墓,還有的坐地起價,導致徵地拆遷成本驟升,三番五次上門做工作也毫無作用,第一次施工規劃圖紙被迫“流產”。經過專家充分調研,科學論證,學校選址定於瀘溪縣浦市鎮城鄉村姚家灣,

為確保芙蓉學校項目進度,該縣探索籌備小組-浦市黨委政府-縣教體局-縣委縣政府“四級”階梯管理模式,問題層層上報,這一級解決不了,就上報上一級解決。該縣教體局還配備5名幹部主抓,給予人、錢、物全方位保障,實行一天一小結、一週一彙報工作模式。“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經常能看到縣委書記、縣長、副縣長和局長到工地上。”楊建軍感嘆道,正因為黨政如此重視,經常現場辦公,給予全力支持,才順利完成了立項批覆、用地許可、徵地拆遷、墳墓遷移、全過程諮詢、施工招標、“三通一平”等前期工作。

泸溪:沅水之滨开“芙蓉”

未來——“馥郁芬芳”

“一年打基礎,兩年上臺階,三年出成效,五年鑄品牌。”該縣教體局長譚子好表示,芙蓉學校建成後,將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質量辦學、高效率運行、高層次管理”的原則,辦成具有一流硬件設施、一流師資隊伍、一流教育管理、一流辦學特色、一流教學質量的“五個一流”學校。

“從印家橋易地搬遷安置區到芙蓉學校,坐車僅需2分鐘,700多名異地搬遷群眾的就學、就業、就醫都將得到保障。”該縣副縣長尚遠道稱,主要面向貧困家庭招生,能有效解決浦市鎮學校“大班額”問題,進一步優化全縣教育佈局、提升浦市古鎮吸引力,成為拉動浦市地區旅遊、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勁動力。

近年來,瀘溪縣大手筆、大投入、高標準地不斷推進教育設施和辦學條件改善,通過教育“四大工程”“全面改薄”,五年來累計投入資金2.97億元,實施基礎設施建設項目260餘個,涉及學校174所,新改擴建設校舍8.75萬平方米,其中就包括去年投入使用、投資達6000萬元的新建校武溪鎮第二小學。

在不久的未來,一所佈局合理、設計新穎、配套完善、功能齊全、環境優美的新型現代化學校將會矗立在美麗的沅江之濱,這一束“芙蓉”也必將越開越鮮豔,像春天撒在人間的淺笑,將黨的溫度傳遞到2500名就近入學學生及家長的心窩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