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300多年的旅蒙商號,宅院如今已成私人民宅

關注巨呼市,句句說呼市。大盛魁、元盛德和天義德被稱為歸化城的三大旅蒙商號。本期《玉泉故事匯》,我們帶大家一起來到呼和浩特玉泉區大盛魁文創園北區,瞭解一下距今已經300多年、旅蒙鉅商三大號中成立最早的元盛德。

歸化城的商家駝鈴

康熙年間,山西祁縣的農田連連遭災,莊家顆粒無收。一位叫做段泰的農民,看到家裡農田的收成是一日不如一日,但是,周圍一些走西口的人的收入卻十分不錯,段泰便決心出去闖一闖。於是,段泰隻身一人來到了歸化城,經人介紹後做起了拉駱駝,馱運販賣貨物的生意,雖然這個營生苦重了一些,但是收入十分可觀。


這個300多年的旅蒙商號,宅院如今已成私人民宅


慢慢的段泰給元盛宏拉起了駱駝,時間一長,元盛宏欠了段泰不少錢,便給他頂了一個乾股。隨著時間的推移,元盛宏欠段泰的錢是越來越多,最後,乾脆把元盛宏直接兌給了段泰,成了掌櫃子,元盛宏也由此改名為元盛德。


這個300多年的旅蒙商號,宅院如今已成私人民宅

獨特的經營方式

在歸化城旅蒙商三大號中,大盛魁和天義德是以放印票、經銷貨物為主,而元盛德則是以飼養牲畜為主。段泰是一位善於把握商機的人,經過幾年的觀察,段泰發現北京有很多滿清的貴胄,大部分是馬背民族,喜食羊肉。於是,他在北京開設了三家京羊莊: 元盛隆、元盛泰和元盛昌,還在扎哈沁、烏蘭海和討號子建起了放羊基地。把羊變成商品,不但滿足了北京等地對羊肉的需求,又增加商號的利潤,生意是越做越大,賺足了銀子。


這個300多年的旅蒙商號,宅院如今已成私人民宅


山西不產茶,但茶葉一開始就是晉商經營的最主要商品。從明朝在山西北部開闢茶馬互市以來,晉商就將茶葉銷往蒙古地區,俄國商人從蒙古得到中國的茶葉。段泰以他獨特的眼光,看準了茶葉這一商機,經營起了磚茶的生意。在1720年左右,段泰派人去陝西學習了茯磚茶的做法。還在武夷山、湖北羊樓洞一帶建了自己的磚茶加工作坊,此後磚茶成了元盛德的主營業務之一。

這個300多年的旅蒙商號,宅院如今已成私人民宅


這個300多年的旅蒙商號,宅院如今已成私人民宅


中俄貿易額也由1728年(雍正六年)的1萬盧布增加到1755年(乾隆二十年)的83萬盧布,1760年(乾隆二十五年),猛增到136萬盧布,可以看得出當時商業往來的盛況。


這個300多年的旅蒙商號,宅院如今已成私人民宅

勤儉為黃金本

段家人專門從吉林移植來一株暴馬丁香樹,栽到元盛德的院子裡,一來是認為丁香象徵著吉祥和財運,二來是在院子裡種一株丁香樹,能拉近與本土上層人士的關係。


這個300多年的旅蒙商號,宅院如今已成私人民宅


雖然元盛德的生意是賺的盆滿鍋滿,但元盛德的段家人一直是勤儉持家,他們信奉“勤儉為黃金本”,意思是勤儉才能發家致富。而且元盛德還有一個跟大盛魁十分相似的習慣,每年正月初一的早飯,無論歸化城總號櫃上、各地的分號、還是在祁縣的段氏家族,一律要喝粥,以示節儉。

這個300多年的旅蒙商號,宅院如今已成私人民宅

如今已成為民居

元盛德是一個家族性商號,傳承八代。從清朝康熙年間起家到中華民國中葉,跨越兩個朝代,據傳從1693年至1931年關門,歷時238年。


這個300多年的旅蒙商號,宅院如今已成私人民宅


2003年,位於呼和浩特舊城大盛魁北區的元盛德舊址,成為了呼和浩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門前立著兩塊大理石碑,是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二00三年四月二十五日發佈公告,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二00三年八月八日立碑。其碑文如下:元盛德是清代歸化城旅蒙商三大號之一,開設年代略早於大盛魁,創始者山西祁縣人段泰。元盛德巷35號民居是元盛德商號宅院之一,至今保存著原有的建築風格,是我們研究清代民居建築的寶貴實物資料。

這個300多年的旅蒙商號,宅院如今已成私人民宅


這個300多年的旅蒙商號,宅院如今已成私人民宅


如今的元盛德是私人所有,所以是禁止外人參觀的。但是元盛德這處宅子作為老呼市人心中傳統四合院的一個象徵和標誌,也讓我們記住了它。


這個300多年的旅蒙商號,宅院如今已成私人民宅

這個300多年的旅蒙商號,宅院如今已成私人民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