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300多年的旅蒙商号,宅院如今已成私人民宅

关注巨呼市,句句说呼市。大盛魁、元盛德和天义德被称为归化城的三大旅蒙商号。本期《玉泉故事汇》,我们带大家一起来到呼和浩特玉泉区大盛魁文创园北区,了解一下距今已经300多年、旅蒙巨商三大号中成立最早的元盛德。

归化城的商家驼铃

康熙年间,山西祁县的农田连连遭灾,庄家颗粒无收。一位叫做段泰的农民,看到家里农田的收成是一日不如一日,但是,周围一些走西口的人的收入却十分不错,段泰便决心出去闯一闯。于是,段泰只身一人来到了归化城,经人介绍后做起了拉骆驼,驮运贩卖货物的生意,虽然这个营生苦重了一些,但是收入十分可观。


这个300多年的旅蒙商号,宅院如今已成私人民宅


慢慢的段泰给元盛宏拉起了骆驼,时间一长,元盛宏欠了段泰不少钱,便给他顶了一个干股。随着时间的推移,元盛宏欠段泰的钱是越来越多,最后,干脆把元盛宏直接兑给了段泰,成了掌柜子,元盛宏也由此改名为元盛德。


这个300多年的旅蒙商号,宅院如今已成私人民宅

独特的经营方式

在归化城旅蒙商三大号中,大盛魁和天义德是以放印票、经销货物为主,而元盛德则是以饲养牲畜为主。段泰是一位善于把握商机的人,经过几年的观察,段泰发现北京有很多满清的贵胄,大部分是马背民族,喜食羊肉。于是,他在北京开设了三家京羊庄: 元盛隆、元盛泰和元盛昌,还在扎哈沁、乌兰海和讨号子建起了放羊基地。把羊变成商品,不但满足了北京等地对羊肉的需求,又增加商号的利润,生意是越做越大,赚足了银子。


这个300多年的旅蒙商号,宅院如今已成私人民宅


山西不产茶,但茶叶一开始就是晋商经营的最主要商品。从明朝在山西北部开辟茶马互市以来,晋商就将茶叶销往蒙古地区,俄国商人从蒙古得到中国的茶叶。段泰以他独特的眼光,看准了茶叶这一商机,经营起了砖茶的生意。在1720年左右,段泰派人去陕西学习了茯砖茶的做法。还在武夷山、湖北羊楼洞一带建了自己的砖茶加工作坊,此后砖茶成了元盛德的主营业务之一。

这个300多年的旅蒙商号,宅院如今已成私人民宅


这个300多年的旅蒙商号,宅院如今已成私人民宅


中俄贸易额也由1728年(雍正六年)的1万卢布增加到1755年(乾隆二十年)的83万卢布,1760年(乾隆二十五年),猛增到136万卢布,可以看得出当时商业往来的盛况。


这个300多年的旅蒙商号,宅院如今已成私人民宅

勤俭为黄金本

段家人专门从吉林移植来一株暴马丁香树,栽到元盛德的院子里,一来是认为丁香象征着吉祥和财运,二来是在院子里种一株丁香树,能拉近与本土上层人士的关系。


这个300多年的旅蒙商号,宅院如今已成私人民宅


虽然元盛德的生意是赚的盆满锅满,但元盛德的段家人一直是勤俭持家,他们信奉“勤俭为黄金本”,意思是勤俭才能发家致富。而且元盛德还有一个跟大盛魁十分相似的习惯,每年正月初一的早饭,无论归化城总号柜上、各地的分号、还是在祁县的段氏家族,一律要喝粥,以示节俭。

这个300多年的旅蒙商号,宅院如今已成私人民宅

如今已成为民居

元盛德是一个家族性商号,传承八代。从清朝康熙年间起家到中华民国中叶,跨越两个朝代,据传从1693年至1931年关门,历时238年。


这个300多年的旅蒙商号,宅院如今已成私人民宅


2003年,位于呼和浩特旧城大盛魁北区的元盛德旧址,成为了呼和浩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门前立着两块大理石碑,是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二00三年四月二十五日发布公告,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二00三年八月八日立碑。其碑文如下:元盛德是清代归化城旅蒙商三大号之一,开设年代略早于大盛魁,创始者山西祁县人段泰。元盛德巷35号民居是元盛德商号宅院之一,至今保存着原有的建筑风格,是我们研究清代民居建筑的宝贵实物资料。

这个300多年的旅蒙商号,宅院如今已成私人民宅


这个300多年的旅蒙商号,宅院如今已成私人民宅


如今的元盛德是私人所有,所以是禁止外人参观的。但是元盛德这处宅子作为老呼市人心中传统四合院的一个象征和标志,也让我们记住了它。


这个300多年的旅蒙商号,宅院如今已成私人民宅

这个300多年的旅蒙商号,宅院如今已成私人民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