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學過奧數?奧數對現在讀初中、高中有幫助嗎?

科學怪蜀黍愛露營


我輔導過奧數,也瞭解我的學生,所以對於這個問題我比較瞭解,下面說說我的觀點。

奧數對於學有餘力的孩子可以參與,對於學習吃力的孩子建議不要上。奧數主要培養的是學生的思維能力,推理能力,空間想象能力等多種數學能力。學好奧數會把這種能力變為一種習慣,在初中,高中就會顯現。我有一個學生,就是特別聰明,一點就透的那種,跟我學了三年奧數,小學畢業後一直成績很好,去年考上了西安交大,有次和我聊天就聊到奧數,他說但高中才真正體會到奧數的魅力,當初的那些數學習慣,思維的培養太重要了。


例如小學課本中出現的“雞兔同籠”問題教學。課本上只講了列表法。那是因為基礎教育面對的是整體學生,注重的是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而奧數里面講講假設法,抬腿法等其他方法,旨在培養孩子不同的思維方式,到了初中可能孩子沒學習了二元一次方程,但是當時奧數解題的數學能力滲透到孩子習慣中了,這種習慣會伴隨孩子終生。

而相對於學習成績一般或者學習吃力的孩子,就是說他連課本上的基礎知識都掌握不透徹,學習奧數,對孩子就是一種摧殘,會降低孩子對數學的興趣。所以我建議家長們不要人云亦云,要結合自己孩子基礎,特點來決定孩子是否需要上。


桃子老師tz


我沒有學過奧數,因為我們讀書的時候沒有奧數。但是我舉三個例子,僅供你參考。

第一個是上海的一位名師說的。他說“奧數和學校裡學的基礎數學是兩套數學思維。如果基礎數學學得非常紮實,對數學領悟能力強,就可以學奧數。如果基礎數學不紮實,最好不要學奧數。並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學奧。“

第二個例子是一個學生,小學五年級開始學奧數,有一次和他媽媽聊天,當時他已經上初中了,在成都的一所非常拔尖的學校,他媽媽說孩子學奧數有點晚了,應該從三年級開始,不過即使五年級開始學,他上初中後數學也相當拔尖。後來他考上了綿陽中學,這所學校是整個四川省數一數二的中學,今年他就要參加高考了。不知道會考上什麼學校。

第三個例子是我兒子,現在小學五年級,沒有上過奧數班。他們老師自己開了奧數班,幾次讓他報名我也沒給他報。現在他數學附加題的奧數題基本都是滿分。因為他學圍棋、編程、做《邏輯狗》,都是玩中訓練數學思維的。他還沒上中學,所以不確定他進入中學後數學成績會怎樣。


樂芝全腦教養


我上學那會,有數學競賽。但是因為在農村的緣故,所以沒有系統的培訓。記得從三年級開始,我就有機會參加一些數學競賽。因為沒有參考書,也沒有任何老師教過我競賽的題,我幾乎是憑著自己的感覺在做題。因為悟性較好,當時基本上都能拿到一些市級的獎,一二三等獎都有。

後來接觸到的一些重點高中、重點大學的同學,有一部分學過奧數,也有很多沒有學過奧數的。記得我大學的一個室友,是參加了競賽保送的,那時候班上大約有十幾個保送的同學。


奧數對平時的學習有沒有好處?我個人的感覺是影響不大。因為我上學時沒有學過奧數,平時的學習也幾乎不會遇到什麼太大的麻煩。也就是在理解我們考試範圍內的知識,基本上跟奧數沒有太大關係。可能你會說,現在的知識比你上學的時候難多了!

事實上,我的感覺恰好相反,現在的知識實際上比當年我們上學的時候要簡單。這意味著,實際上一個智力開發充分的孩子,理解現在的知識是不難的。


奧數適合什麼樣的學生學?數學能力出眾,課內知識已經熟練掌握,並且超前學習了很多知識。這類學生需要一些數學上的挑戰,一方面找到樂趣,一方面開拓眼界和思維。

對於這類學生,其實有兩種路線:一種是繼續超前自學,另外一種就是系統學習奧數課程。我個人的感覺是小學的奧數價值不是很大,中學之後的奧數才比較有價值。所以如果讓我來規劃的話,小學階段如果實在感興趣的孩子,可以適當參與,通過學習和參加比賽獲得成就感。

如果不是很感興趣的優秀孩子,完全可以採取提前學習的方式,快速學完小學內容,儘快進入初中數學的學習。


目前實際上超前學習的方式已經在很多家庭中進行,主要的做法就是快速進入初中數學的學習。回頭一看,你會發現很多小學的奧數實際上可以用以後的知識解決。

另外一方面,真正有天分的同學,完全可以在中學之後再學。


為什麼小學很多孩子在學奧數課程?原因有三:

1、孩子有數學天賦

這種孩子確實是存在的,理解數學非常輕鬆,能夠快速地吸收數學知識。而且,這些孩子很願意去挑戰一些不一樣的題,那麼奧數題無疑能夠滿足孩子這方面的渴望。這類似於一種極限的挑戰,這些孩子完成一個題目之後,眼神中會流露出的滿足感。

一般這部分有天賦的孩子,家長也有一個很好的規劃。ta們不是盲目學習,有目標,同時也有樂趣,屬於主動學習的那一類。

2、考試有附加題或者思維拓展題

這部分題目課上老師無法全面講到,需要孩子有一定的靈活性和分析能力才能做出來,所以註定大部分孩子是做不出來的。家長為了讓孩子考取好成績,只能讓孩子學習難度較大的奧數。

3、不少初中錄取的選拔需要有奧數相應的能力

儘管現在已經禁止這樣做,但是為了選拔優秀的考生,很多學校依然會在入學筆試的時候考察相應難度的內容。所以很多家長為了給孩子一個好的學校,就會讓孩子早早學習奧數。


不得不說,當奧數跟平時的考試和升學有關聯之後,奧數的學習已經變味了。各種套路式的教學,就像是打激素一樣,確實短期內見到了效果。但是這種學習方式就像是空中樓閣,沒有紮實的基礎。特別是不少孩子本身課內知識都還很弱的情況下,學習奧數的後果就是對數學更加畏懼,最後變得厭惡數學。

拋開升學的要求,如果我們目光放長遠一些,那麼大部分孩子實際上都不應該學習奧數。不管是初中數學還是高中數學,真正用到奧數思想來解題的機會都是少之又少。


對於大部分孩子來說,我建議是以課本為主,學好了可以超前學習。這樣的學習方式不但能夠保持孩子的新鮮感,而且還能提高孩子的自學能力。另外,孩子也可以瞭解一些數學發展史方面的資料,對於提高孩子的數學學習興趣有幫助。當然,這需要到高年級甚至是初中之後了。

家長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要注意孩子學習的狀態。如果孩子學了奧數之後狀態很差,那麼就不要強逼著孩子去學,課內的知識用好了,一樣可以發展孩子的智力。如果孩子希望挑戰,學習做奧數題,那麼參加培訓也是適合的,這部分孩子可以通過學習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心,對未來的學習也有很大的好處。


翼翔老師的兒童教育


有。我小學沒學過奧數,初中開始有一點點接觸,主要是當時老師找些數學比較好的同學組織個興趣小組,其實裡面介紹的題都是數學競賽的題。高中就穩定上了學校的奧數小組。

怎麼說呢?我覺得說幫助還是有的。就是你如果認真聽了,你的思路就會比沒接觸過的同學要開闊些。畢竟見多識廣一點。奧數里面也有一些擴展的知識,相當於學得更超前和深入一點吧。但是如果說奧數的學習會不會對平時學校考試有多大影響,其實基本沒有。大家考的不是一個層次,也不是一個範疇。打個比方,學校教你教到75分的層次,那麼考試的程度可能就是80分的。你要是在75分這個基礎上自己總結一下,理解深刻一點,考試你可以考到不錯的成績。但是奧數學習的很多時候是95分程度的,非常可能你花大力氣學的那些,考試不太會考。而且,真正去到競賽級別的奧數訓練,你要是沒有興趣根本聽不進去。我當年週末上奧數課,是全市組織的,各個學校挑選學生去聽課。課堂上也是一大堆睡覺聊天做作業不知所云的。都已經是各個學校選過的了,不說多牛逼吧,基礎至少還是比較好的。聽不懂啊!聽不懂還要坐在那裡聽,真的痛苦。

所以,真的奧數需要有天分且有興趣的孩子。這些孩子本身應付考試是沒有問題的了。一般人沒多大興趣天分也不是特別突出的,還不如省下點精力做點自己喜歡的呢。


Dan44850483


我在初中的時候,參加過數學競賽,通過了初賽,複賽就比較一般了,我不知道我參加的競賽是不是奧數。

這麼講吧,存在即合理,在學有餘力的情況下,適當的接觸一下未嘗不可。壓力有時候是動力,有時候就會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棵稻草。學奧數也好,學珠心算也好 ,參加數學競賽也好,當做是一種歷練,不要與加分啊,評三好學生啊等掛鉤。從內心愛上學習才會成為真正的學霸,而且是學一輩子的,學的東西也不僅僅是書本知識,還有社會知識等。


多元視角


我從一個初中數學教師的角度,說說我的觀點。

基礎教育中的數學和奧數,對於學生培養方向和基本要求,是有很大差別的。

遇到過幾個學奧數的學生,聽他們發言感覺很聰明,可是考試常常只是中等,我就關注了一下。

我發現,奧數主要培養的是,學生的思維能力。它學習的內容是,一個題目哪個方法做起來最快。可能讀者看到這個介紹會想,這豈不是很好?應該對學生很有用啊!

如果你這樣想,說明你對基礎教育,不太瞭解。既然是基礎教育,填面對的是整體學生,注重的是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說人話就是:它注重的是基本的知識、方法和格式。為什麼學奧數的孩子,不一定能考高分呢?

一方面是:有時候,學校試卷出題,考察你某個知識點是否掌握了,結果你用其他方法,甚至列幾個算術式子,是把問題解決了,可是沒有用到所學的知識點,這是不給分的。

比如雞兔同籠問題:雞兔同籠,上有32頭,下有90足,請問雞兔各有幾隻?
大家都知道一個,簡單而且有趣的方法:假設每個動物都抬起兩條腿,那麼會抬起64條腿,剩下的腿是90-64=26只。抬起兩條腿後,只有每隻兔子還剩兩條腿,所以兔子的數量是26/2=13只,雞就是32-13=19只。

如果在初中階段,你這樣回答是一分都沒有的,必須用方程來做才會給分。


另一方面是:有的同學沒有注意表達,題目你會,可是寫在答卷上,寫得亂七八糟,閱卷老師看不明白,自然就不會給你分了。我還要提醒學奧數的同學,如果你做題用的不是很常規,特別是你的方法中,思路很跳躍的時候,不是所有老師,都能立即明白你的跳躍,一定要簡單說明一下你的思路,以免誤扣你的分數。

基礎教育中的數學和奧數,就是基礎教育和優才教育的區別。大家可以揚長避短,如果你的思維不錯,那日常要注意,題目的考察意圖、應該怎麼表述思路。如果你學習紮實,但是思路比較狹窄,可以通過學習奧數,拓展一下。


趣學俱樂部


在輔導學生的過程中,發現那些在小學時候學過奧數的學生在初中階段在理科的學習上確實比普通學生要強一些,在理解力,思維力等方面表現的更出色。

目前學校的課程比較偏重基礎,在思維方面沒有涉及太多的內容,雞兔同籠問題算是為數不多的一類考察思維和方法的題型,在不同的階段和層次有不同的方法,從畫腿法,圖表法,假設法,方程法,還有抬腿法等等。小學數學和試題也沒有太多考察和訓練思維的題目,所以比較容易被忽視。

然而到了初高中,理科學習的難度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對學生的思維和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思維不夠靈活,那麼在初高中理的學習中會遇到很多的問題,成績很難突破。思維能力的培養和提升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有指導和規劃,小學階段,如果學有餘力,學一部分奧數內容,拓展和提升思維,對之後初中的學習是大有幫助的。

很多的重點中學在自己組織招生和分班考試的時候都會涉及部分奧數內容,所以很多的家長就開始關注奧數了。重點中學為了保證自己的生源質量,挑選出基礎不錯,學習潛力好的學生,所以奧數內容就成了很好的選擇,學生能把奧數內容學懂,學習課本上的基礎內容就很輕鬆了。


胡老師數學教育


作為一名教過奧數的高中數學老師,我覺得小學奧數已經偏離了方向,成了講模型套模型的套路學,不值得提倡,對初高中意義不大!還有一類是預考後面知識,這種就更呵呵了!究其原因,可能還是在於商業原因,本來奧數就不是人人能學,但為了利益,包裝成人人能學的套模型、全民奧數,真是大錯特錯!

初高中奧數的話,由於沒有全民參與,所以相對獨立,學的人也經過選拔,至今還在正確軌道上,不過參與人數太少,題目太難,所以只是頂尖高手的領域!商業氣氛幾乎沒有!


腦花兒的使命


我沒學過奧數,但是教過奧數,來回答一下。

1.現在奧數的內容和傳統奧數內容已經不同了

傳統的奧數主要考察的代數和幾何問題,可能你覺得我說的是廢話,什麼時候的奧數不是代數和幾何?但是我給你看個圖你就明白了,請看下面的第一張圖,這是2003年數學競賽題。是不是很純粹?基本都是一些技巧性的加減乘除計算,幾何部分題目也都是一些找規律,陰影部分面積題目計算之類的題目。

你們知道現在奧賽教什麼內容嗎?計算部分有:分數小數互換,比較與估值,定義新運算,質數合數,遞推數列(其實就是高中等差等比數列的應用),最值問題等。幾何部分會講金字塔模型,沙漏模型,烏頭模型,蝴蝶模型,燕尾模型等。數論部分會講位值原理,剩餘定理等。是不是覺得很蒙圈,不要以為這些只是起了個好聽的名字,其實你百度一下就會發現,你還真不知道。當然我不教我很多也不知道。

2.學奧數對初高中到底有沒有幫助

必須會有幫助,因為現在小學奧數很多內容是初高中知識的簡單應用了,如果能有奧數的基礎,那麼上初高中學得會更加得心應手,如果在小學能得到一些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對於以後數學思維的建立會很有幫助。但是需要說的是:基礎如果比較差,最好別學奧數,會讓你更加討厭這門學科,如果數學基礎還不錯,可以考慮在假期時候多瞭解一些。




另一個視角看世界


我接觸過的學生有不少學奧數的,也有不少沒學的,認識的老師也有教奧數的,我們一塊也討論過這個問題,認為奧數只適合少數對數學特別感興趣的孩子去學,不適合大多數孩子去學,多數孩子也沒必要去學。

先從教育局規定方面來說吧

教育局已經規定,奧數不能作為升學考試的一項內容。前幾年很多培訓機構藉助學奧數有助於升學,大肆宣傳,造成很多孩子被逼去學習奧數,造成很多孩子對數學比較反感,反而不利於數學課的學習。

再說奧數題本身

奧數題本來來說沒有一個具體的大綱,也就是沒有教學範圍,造成題目比較難,或者是比較另類,和課本上的所學內容屬於兩個不同內容的數學,適合個別對數學特別感興趣的孩子,可以使孩子對數學知識的拓展和拔高,但不適合所有孩子去學。

家長為什麼讓孩子去學

家長讓孩子去學奧數,很多可能是因為“鄰居家的孩子”聽別人說有孩子學奧數對數學成績提升有幫助,或者誰誰家的孩子都學奧數了,要不就是聽說學習好的孩子才能學奧數了,所以逼著自己的孩子去學,不管自己孩子的數學水平如何,自己孩子對奧數是否感興趣,學奧數能給孩子帶來什麼,這樣其實是不對的。

對孩子來說

奧數的題比較難,和課本上的知識不太一樣,很容易做不出來,這樣孩子的自信心就容易受打擊,造成對數學的厭煩。

因為奧數所考的內容和課本上的不太一樣,也可能奧數成績不錯,孩子變的驕傲,造成平時的數學成績不太理想。

所以,我建議,孩子成績好,對數學非常感興趣,這樣的情況下可以學習奧數;如果孩子成績一般,或者家長想通過學習奧數讓孩子提升數學成績,那就不要學奧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