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擺脫對電子遊戲的心理依賴?


孩子迷戀電子遊戲,是因為遊戲滿足了孩子的心理需求。

讓孩子擺脫這個,有點難。如果我們知道了孩子在尋求什麼心理需求,然後在生活中,我們去滿足他這方面的需求,會比較容易。


如何把網絡遊戲對孩子的吸引力移植到學習上?

一 家長對網絡遊戲和對學習的態度

案例一,一個媽媽的苦惱:

我家孩子是這樣子的,今年14歲,初二,小學到初一一直學習很好,但也一直玩電腦(在家裡),而且是個積極陽光的孩子,班裡當的班長。到初二偶爾去了一次網吧,當時我也沒批評他,我告訴他可以去體驗一下網吧的感覺,但不能經常去,他說是的,不過他又說:“媽媽我能把持住分寸的,你放心〞。我說相信他知道怎麼做。可是後來慢慢的一有機會一有錢就去網吧。直到今年正月開學,我把他送到另外一個縣的國學堂讀書,本來想讓他在那裡誡掉網癮來。結果那裡的學生都是些問題學生,又染上了一些不良習慣,現在學習也不在狀態,還網癮很大。不過我孩子有很多優點,孝順,善良,幫助弱者,寬容大度。就是偶爾為了上網會撒謊,我又不願傷他自尊,不知道該怎麼處理這個事?

案例二:

我老家一個親戚,女兒初二,家裡有電腦,沒有聯網。孩子在暑假沒有事情幹,跟家長談想聯網。她爸爸小學沒有畢業,在村子裡生活了幾十年,在我看來,他對外面的世界瞭解不多。聽到女兒這樣的要求,他拒絕了。後來,和這個爸爸在一起的時候,我說,她想暑假玩玩,這個要求可以滿足。他爸爸說:“不行啊,網癮可不得了”。

第一個家長也有這個特點,孩子第一次去的時候,媽媽就告訴他:“你可以體驗一下,但不能經常去。”這裡面有個暗示是什麼?去網吧,玩遊戲是很吸引人的,你很容易被吸引住的。

這個媽媽困惑的還有一點,孩子撒謊,我猜想孩子為什麼撒謊?如果媽媽知道孩子喜歡上玩遊戲,媽媽可能是什麼反應?失望?孩子撒謊,我推測他不希望看到媽媽失望。

很多時候,孩子上網玩遊戲,家長會緊張,會警惕,這孩子不會發展成網癮吧?甚至警惕到草木皆兵的狀態。我們甚至混淆了網絡遊戲和網癮的區別,看到孩子上網玩遊戲就馬上想到“會不會發展成網癮?”,對嗎?

對比一下,有沒有家長看到孩子拿書本就跟孩子說:“你看看可以,你不能經常看,你不能學習上癮。”我們經常跟孩子談學習,我們希望孩子多學習,為了孩子好,我們會忍不住插手孩子學習的事情。為了孩子的學習,我們不惜破壞我們和孩子之間的關係。

有沒有家長擔心孩子學習成癮?

對比來說,一個被限制的和一個不被限制的,哪個更有吸引力?

社會心理學提到:有三種情況容易造成逆反心理
1超限逆反:每天山珍海味一定讓人倒胃口,父母整天喋喋不休會讓孩子厭煩。
2自我價值保護逆反:父母站在權威的立場上批評或否定子女,不留面子,子女由於自我價值保護逆反,就會故意和父母鬧彆扭,以顯示自己 的尊嚴和力量。
3禁果逆反:理由不充分的禁止反而會激發人們更強烈的探究慾望。被禁止的果子特別甜,被禁止的事情偏有人做。某些電影、書籍越禁越暢銷。

我們不希望孩子玩網絡遊戲,我們希望孩子愛上學習,所以我們禁止孩子玩網絡遊戲,我們對孩子反覆說學習的事情。但是,我們所做的,恰恰容易讓孩子反感學習,而對網絡遊戲充滿嚮往。

二 發展心理學列舉的造成青少年網絡成癮的原因:

1網絡遊戲本身的特徵:網絡遊戲具有娛樂性,互動性,虛擬等特點,可以匿名,不受現實生活交流方式限制的自由度,對青少年很有吸引力。
2青少年本身的特點及個體的人格特徵
青少年自制力差,自我保護,心理抵禦能力弱。人格特徵有高焦慮,低自尊,抑鬱傾向的青少年更容易網絡成癮。
3家庭環境不良和學校壓力過大

家庭中親子關係緊張,父母關係不和諧使得青少年經受慢性而長期的心理困擾,在學校學習壓力過大,尤其是對學校生活適應不良的青少年,在現實生活中受到挫折較多,而產生情緒,認知和人際關係失調。他們會藉助網絡來舒緩壓力,尋找安慰,逃避現實中遇到的困難。

三 孩子在網絡遊戲中滿足了什麼心理需求?

1通常孩子們在學習上很難得到滿足感和成就感,而網絡遊戲可以滿足孩子這些心理需求。

我們的學校習慣排名,各科排名,總成績排名,班級排名,學校排名。這做了一件和網絡遊戲相反的事情,網絡遊戲是讓孩子每前進一步就有成就感。每一步都有獎勵,都有鼓勵。即使做的不好,網絡遊戲也會說你需要加油啊。
如果一個孩子在玩遊戲的時候,沒有進入下一關,遊戲的設置是告訴孩子:“你很差!”或者“你自滿什麼!”“你在我的遊戲裡第一,你可以在別人遊戲裡第一嗎?你可以回回第一嗎?”孩子還會不會如此迷戀玩遊戲?
一個孩子如果在學習上有了進步,我們家長和老師通常怎麼跟他說:“你這次第一,你能回回第一嗎?”“你在班級第一,你能在學校第一嗎?你能在整個市第一嗎?”“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你知道嗎?”

看出來了嗎?我們的教育在想方設法打擊孩子的自信心,而網絡遊戲在想方設法幫助孩子建立自信,讓孩子體驗滿足感和成就感。

也許,我們應該向網絡遊戲學習,學習它是怎麼吸引孩子的。
比如,把成就感滿足感用在學習上,我們可以給孩子設立一個目標,一個伸手踮腳就夠得著的目標。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是“最近發展區”。比如:孩子這次考了55分,我們可以幫助孩子設立一個目標,下次60分。孩子考了80分,我們幫助孩子設立一個目標,下次83分。


我們可以學習網絡遊戲對孩子的態度。孩子每進步一點點,我們都用欣賞的眼睛看著他說:“我知道你在努力,你的進步證實了這一點。”孩子沒有進步,我也以這樣姿態面對:“我相信你可以做到,你只是遇到了困難。”

2一個喜歡網絡遊戲的孩子在追求什麼?追求自由和自主。

網絡遊戲裡,有沒有哪款遊戲說:“我要進行遊戲考試,按照大綱要求,玩遊戲要怎麼玩,以什麼方式玩,在多長時間內完成,使用規定的裝備,規定的策略,規定你和誰合作,你可以得分”
孩子在網絡遊戲裡面體驗到了什麼?我是自由的!而學校和家長通常會怎麼做呢?很多限制,讓孩子感覺不到自由。

我們可以學習到什麼呢?我們不必盯著孩子的學習,把他的學習變成家長的事情。我們需要讓孩子在學習上找到自主感,找到掌控感,他會和學習的關係更好。如果我們想破壞孩子和學習的關係,我們儘可以盯著他的學習,每天逼著他學習,替他使勁。

我們可以向網絡遊戲學習:我不限制你先學什麼後學什麼,你是白天學還是晚上學,你的坐著學還是躺著學,你是自己學還是和同學一起學,你是跟著學校老師學還是自己報班學。你儘可以自己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


如果你不喜歡學習,我不是馬上問你:“你為什麼不學習?你怎麼就不學習?你不學習就考不上好大學,考不上好大學就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好工作就找不到好老婆。”我更願意跟孩子談談:“你在學習上遇到什麼困難?你需要我怎麼幫你?”

3網絡遊戲有沒有成為孩子人際交往的避難所?

他在現實中的人際交往方面有沒有遇到困難?他和家長的關係怎麼樣?我們有沒有提學習過多,干涉他的事情太多,讓他離我們越來越遠,讓彼此關係出問題呢?

他的同伴關係怎麼樣?他的師生關係怎麼樣?

青少年需要從老師眼裡,從同伴的眼睛裡看到我是什麼樣,我是一個怎樣的人。這些都無法滿足的時候,網絡遊戲是個很好的避難所。在遊戲裡,沒有人可以看不起我,沒有人可以打擊我,我不會從遊戲裡看到我很差。

如果是他在現實中人際交往出現問題,我們可以帶著好奇,瞭解他的經歷,他的體驗。
是他小時候的痛苦經歷被激活,導致他容易激活創傷性體驗,而和人衝突?


還是他沒辦法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而用行為和情緒來表達,造成了他的人際關係問題?
或者是他認知有問題,有黑白思維,容易對一個人失望,憤怒攻擊呢?
也許我們需要看清他的內在發生了什麼,才能進一步的幫助他。

4我們可以利用網絡遊戲的資源,去了解,孩子迷上這款遊戲,他在裡面還能得到什麼?

他在遊戲的角色是什麼,是當領導嗎?也許他缺少被重視,缺少掌控感。
他在遊戲裡與人合作嗎?也許他缺少同伴。
他是以通關為主,還是發洩情緒為主?
通關為主,我們可以怎麼移植到學習上?發洩為主,他內在有什麼不能耐受的情緒,這些情緒是怎麼來的?是家裡的情緒環境不好嗎?是和同學有摩擦了嗎?

總結:當在現實生活中,孩子的情感需要不能被滿足的時候,他會尋找可以滿足他內在需要的替代品。網絡遊戲是一個很好替代品。也許我們越是強調學習,學習對孩子來說越沒有吸引力。我們越是限制孩子玩遊戲,遊戲對孩子來說越是無法抗拒。我們能做的是,在和孩子的關係上,在學習上,滿足他內在的情感需要。而不是,我們在現實裡製造困難,讓孩子去遊戲裡避難。

四 一個老師的話:

曾奇峰:關於學習,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學習。錯誤的想法,我們的記憶比如數理化這些知識或技能越來越強的話,我們會在競爭中取得優勢,這是不對的,因為任何競爭到最後都是人格層面的競爭。

如果我們沒有健康的人格,1我們不太容易掌握最高級別的技能。2即使我們掌握了最高級別的技能,如果我們的人格有問題,我們沒辦法享受我們的成就。


丁梅英說心理


培養興趣是關鍵點。

對孩子有一個好的培養和心裡溝通,能讓孩子更好的轉移思維。

沉迷於遊戲是因為學業壓力大,或者沒其它興趣,只有用遊戲來發洩和消磨時間。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要讓他接觸到不同的興趣和心理指導,就不會那麼沉迷於遊戲。

學業很重要,但是人格的培養更重要,只有全面發展才能有更深的認識。

沉迷於遊戲的都是興趣單一,或者沒有興趣的小孩,因為遊戲就是唯一的發洩點,所以,他們才會沉迷於遊戲。



噓嫁衣


孩子處於叛逆期,有逆反心理,所以作為家長的我們不能強制性要求,打和罵是解決不了的,要學會與孩子溝通,讓他理解其中的危害。首先,個人認為需要更多的陪伴,陪孩子聊天,出門逛街,傾聽他內心的想法,慢慢講解玩遊戲的危害,其次,在一定的基礎上找到孩子喜歡的愛好,培養他,用愛好來轉移玩遊戲的心,再次,我認為教會他交朋友,交積極向上的朋友,一起提高自身學習能力,有了朋友,慢慢也會轉移遊戲的心,總之,我認為轉移法是最有效的解決辦法。希望家長能找到和孩子溝通的好方法,幫助孩子轉移到有效的學習上。


育兒教育大寶典


讓他玩到天荒地老,把遊戲給他設置成任務,每天玩夠多長時間就可以集攢願望分值,諸如此類。當一件事情當做興趣愛好時會廢寢忘食,當視為任務時就會寡然無趣。原則就是家長越想讓孩子喜歡什麼就不要一次性給夠要吸引他。如果想讓他對某個事務厭惡就拼命給他。當然如果孩子玩遊戲沒有影響生活學習就放心讓他去玩吧。


遇見小寶媽咪


可以多跟孩子進行心理的溝通,多交流,其實孩子愛打遊戲是因為父母陪伴太少了,父母沒事多陪陪孩子,多跟孩子交流,週末的時候多帶孩子出去旅遊,郊遊,多親近大自然,玩累了再回來吃一頓好的,回到家洗漱完了就可以睡覺了,哪還有精力打什麼遊戲,時間長了,自然而然的就不想打遊戲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