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家人育兒觀念不一致該怎麼辦?

家有一寶0702


花姐姐問題分析:

和家人育兒觀念不一致該怎麼辦?

花姐姐問題解析:

看到您的問題讓我想到有個媽媽曾經也有過和您一樣的問題。

媽媽認為孩子應該比較寬鬆,孩子爸爸認為教育孩子必須嚴格,例如,媽媽認為給孩子吃點零食沒有關係,老公則覺得出於健康的教育,絕對不可以,久而久之,經常吵架,非常困惑,不知道該怎麼辦。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我可以給您提供兩個思路:

這兩個思路的前提是溝通不效的情況下的方法。

1.能溝通則溝通,如果實在溝通不了也沒有關係,你按你的方法來養育孩子,爸爸按照爸爸的方法養育孩子。不應強求兩個人一定要一致,其實讓孩子學習兩種不同的生活方式,這也是一種成長,對嗎?

在我們家也是的,我是比較寬鬆的,孩子爸爸在學習上則要求嚴格,所以孩子有時候會對爸爸有些逆反,於是,我就對孩子說,其實爸爸也是愛你的,只是爸爸不太會說話,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人是什麼事情也沒有做,但是特別會說,別人會覺得他好,另一種人是做了100件事情,但是不會說話,別人覺得他特別不好,你爸爸就是這樣的人。

在我們聊完之後,孩子爸爸回來,孩子主動的抱了爸爸。

其實不管是寬鬆還是嚴厲,都是愛,讓孩子能感受到愛是最重要的。

2.只要不是虐待孩子,打罵孩子,就沒有說100%正確的教育方式;

有的孩子可能因為爸爸比較嚴格,但是孩子就喜歡爸爸,這表示爸爸對嚴格的分寸拿捏得非常好;有的孩子可能因為爸爸嚴格,而讓孩子疏遠他,如果一個爸爸是非常愛孩子,那麼爸爸也會意識到自己需要調整,所以,對父親來說也是一種學習;

3.最後,夫妻關係大於具體的教育方式;

媽媽和爸爸因為成長的經歷不同,對生活的理解也自然不同,所以,對孩子的教育理念自然很難達到一致,其實這是正常,也這是這個世界多姿多彩的原因。

真實的世界中,很少有非黑即白的事情,所以,我們要學會接納不同的思想。

其實對孩子來說,爸爸媽媽關係好,家庭氣氛和諧比任何分歧都更重要,所以,當面對小孩子分歧時,你可以試著問問自己,是每天一定要吃幾碗飯重要,還是尊重彼此重要,對不對?

就好比說:當學校老師和我們教育觀念不一致的時候,我們不可能要求老師一定要按照我們的要求來,這時,更好的做法是告訴孩子,如果適應不同老師的風格,畢竟,當孩子進入社會後,他無法決定他碰到的人一定就是他喜歡的人,那如何和不喜歡的人好好相處,也是一門學問,這門學問可以從小時候就鍛鍊起來。


我是花姐姐,家庭教育指導師,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耐心的陪伴,父母的成長則需要家庭教育指導師的耐心陪伴,希望我的回答能陪伴您成長。


花姐姐家庭教育指導師


家人幫忙帶孩子,遇到育兒分歧到底應該聽誰的?這樣做婆婆聽你的

我很慶幸婆婆沒有幫我帶孩子,我的孩子一直都是自己帶的,即使婆婆有時候也會對我的育兒方式指指點點,比如“應該給孩子綁腿、剃眉毛”、“給孩子穿太少了”、“穿尿不溼對孩子不好”等等,可她也只有說說而已,我依然堅持科學的育兒方式,我的孩子怎麼帶我自己說了算。

身邊也有很多媽媽,由於各種原因孩子是由婆婆幫忙帶的,剛開始我很羨慕她們,覺得有人幫忙帶孩子真好,自己可以繼續工作,不用太操心孩子,可以輕鬆一點,可是後來發現除非你的婆婆是一個思想開明、願意主動學習接受新知識的人,否則在帶孩子上就會因為各種育兒分歧而爭執不斷。

昨天就有一位朋友向我訴苦,說婆婆總喜歡給寶寶喝糖水,跟她說小孩子不能吃甜的,以後習慣了就不喝白開水了,她卻說孩子不喜歡喝白開水。除此之外還有好多,比如非要給寶寶把尿、給寶寶捂得厚厚的、不洗手就抱寶寶、追著寶寶餵飯……說了很多次也沒有用,跟老公說他也不懂,空有一腔科學育兒知識卻無用武之地,自己的孩子都不能做主,著實讓人很苦惱。

那麼婆婆幫忙帶孩子,遇到育兒分歧到底應該聽誰的?我的觀點是孩子是寶媽生的,婆婆只是幫忙帶一下,當然應該聽寶媽的。很多人會說不是原則性的問題,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過去了,沒必要跟婆婆計較,但是孩子的事無小事,有時候忍得了一時,反而會害了孩子。可是,婆婆有很多的傳統經驗,你只是新手媽媽,怎麼做才能讓婆婆心服口服聽你的呢?

一、肯定並感激婆婆的付出,好好孝敬婆婆

老人帶孩子是很辛苦,像我們年輕人做全職媽媽都覺得辛苦,更別說老人了,加上還要做家務、做飯什麼的,一天下來肯定累的不行。兒媳下班後一定要多替老人分擔,把孩子接過來照顧,或者做飯做家務,這些本身也是自己該做的。另外,抽空多帶婆婆出去逛逛街、吃吃飯,逢年過節多給老人買點衣服、送點小禮物,老人高興了自然婆媳關係也就和諧了。

二、統一觀念和態度,確定第一監護人

一家人在一起商量一下,帶孩子到底應該根據老一套傳統經驗還是應該接受科學新觀念,我相信如果老人真的為孩子好,一定會願意接受和學習新的育兒觀念。同時確定孩子的第一監護人,當然應該是孩子的媽媽,孩子的餵養和教育問題都應該以媽媽為主,即使媽媽不在,其他家人也應該統一態度,按照媽媽交代的方法照顧孩子。

我自己的媽媽也是幫兒媳帶孩子的婆婆,也有一些帶孩子的事情會遭到弟媳的埋怨,我就勸我媽,帶孩子的事情上你都應該聽她的,孩子是弟媳生的,她讓怎麼帶你就怎麼帶,她打孩子教育孩子你也千萬別攔著,她是親媽知道輕重。否則你辛苦帶了反而不落好。

三、老公應該與媳婦統一戰線

一般說起育兒分歧都是婆婆和媳婦,爸爸去哪兒了?孩子不是媳婦一個人的,作為老公應該支持和幫助媳婦一起教育孩子,在婆婆和媳婦發生衝突時,站出來幫助媳婦勸說婆婆接受科學育兒方式。媳婦如果與婆婆直接提出反對意見,婆婆多半不愛聽,可是自己兒子說的話她應該會更容易接受吧。

四、多說好話哄婆婆開心,教育孩子尊敬老人

老人都喜歡聽好聽話,婆婆也不例外,平時看到婆婆做的對的地方多誇獎,特別是在親戚朋友面前,經常說婆婆帶孩子多辛苦多用心,把孩子帶的很好之類的話,婆婆心裡肯定開心。另外,從小教育孩子尊敬老人,告訴孩子,奶奶照顧你很辛苦,要孝敬奶奶聽奶奶的話。

值得一提的是,我那個弟媳就特別會哄我媽開心,時不時的會給我媽買衣服和鞋子,嘴也甜,帶我媽去理髮店做頭髮,會誇我媽年輕、漂亮。所以即使有時候倆人也會有一點分歧,但是我媽還是心甘情願的為他們帶大了兩個孩子。

希望我的分享對你有所幫助。

歡迎大家關注留言和分享哦~





索菲育兒


先介紹一下我們家的情況。

我有兩個孩子,女兒小的時候,是婆婆帶大的,兒子,現在我自己帶。

我弟弟家有兩個孩子,都是我媽媽親手帶大的。

舉個栗子

1、我家那些雞飛狗跳牆的事情

我女兒百天的時候我上的班。

然後鬥爭開始了。為吃飯、生活習慣一系列事情開始,當然鬥爭的結果以我失敗告終。

分析:婆婆不識字,我上班還是她帶孩子的時候多,與老人同住,只能委屈一下自己了。

不過後來,我發現女兒身上也有一些優點是婆婆培育的。

比如:皮實

跟著婆婆風裡來雨裡去的在村裡玩耍,孩子很少生病。

潑辣

婆婆言穿身教,女兒敢說敢幹,行為很是果斷。

現在生了二寶之後,我就將孩子帶到身邊,在當地找了一個保姆。

解決了一切問題。

2、我媽家,怎麼一片和平氣息呢?

我弟妹也是百天上的班。

我媽手挺巧的,給孩子做飯決不含糊。當然也有致命的缺點:不愛衛生。

但是我弟妹只誇優點,不說缺點,把老太太哄的特別高興。

然後我弟妹對我媽的就是:

對,媽,你說的對。但是,我該怎麼著,怎麼著。

碎碎念

1、衝突很正常,但是別正面頂撞。

婆婆年齡大了,她們那種年齡的婦女(包括我媽),有時會把這些衝突上升到輸贏的地步。

這件事上,咱們贏了她。

她會想著在下一個事兒上贏你。

育兒,事情太多了。和她們鬥爭沒意思。

對策:陰奉陽違

參考我弟妹的辦法。

對,媽,你說的對。但是,我該怎麼著,怎麼著。

2、看不下去的事情,也別表現在臉上,話上。

我女兒小的時候,我上班很忙,回到家,一看到女兒又是一臉髒。就來氣。

然後,會說:媽,你怎麼不給孩子洗臉呢?

錯!

婆婆會覺得,我帶了一天孩子,你一到家,就找事兒。

對策:少言多做

參考我弟妹的辦法。

直接抱上孩子說,來:寶寶,我們去洗個臉。奶奶忙了一天了,讓她趕緊休息下。

3、不是太重要的事情,就當看不見吧。

<strong>女兒小的時候,家裡經常是一團亂。我一下班,就開始收拾,邊收拾,邊說:媽,你就不能。。。。

婆婆很生氣。

對策:無視

參考我弟妹的辦法。

我家即使亂成豬圈,我弟妹仍是笑逐顏開的陪我媽,看開門大吉。

當然,我弟妹也不收拾。

但是,我媽高興呀。

我媽一高興,孩子也高興呀,這樣,全家人都高興了。

過來人的話

我媽常說:哄死人不償命。

我弟妹說:有些話,即使知道是假的,可還是願意聽。

我奶奶說:清官難斷家務事。糊塗一些,啥事都好。

家和萬事興。你說呢?


山那邊好地方健康育兒


育兒觀念表面上看起來不一致,實際上背後隱藏的是對別人的改造慾望和權利鬥爭。

我學習了育兒知識,我就比對方懂得多,所以你就要聽我的,我是正確的。很多人會有這樣的感受。

你可能會否定我,但是當孩子遇到一些實際的問題,比如被爸爸責備,媽媽看不順眼,或者奶奶溺愛,導致孩子感覺被太多的控制。



在這個時候,我們如果真的在乎孩子,應該怎麼做呢,可以觀察孩子是否有了情緒,失落,等感受。也可以反過來問孩子自己的感受,爸爸這樣說你,你感到難過了麼?聽聽孩子自己會怎麼說,而不是因為育兒觀念的衝突,直接去懟老公懟婆婆。除非特別嚴重的情況,比如孩子遇到肢體上的傷害,那需要另當別論。

有個例子,一個小女孩受到別人的發洩的憤怒,媽媽問她,你一定很難過吧,小女孩說,我沒有啊,他的憤怒是他自己的情緒,和我無關,我沒有做錯什麼,這樣的孩子就是界限特別清晰的孩子。一個孩子都能做到如此,那成人之間也要尊重彼此的界限。



一個人要做好的首先是自己,孩子遇到問題首先關心孩子的感受,用自己的育兒理念幫助疏導孩子,在這樣的情況下,周圍的人看到時間久了也會受到感染,而不是一味地去說教別人。

沒有人會喜歡被貼上錯誤的標籤,做好自己感,真正的去傾聽孩子,傾聽周圍的人,才會更加促進整個家庭的和諧。


香梅*^O^*


這是好多家庭存在的典型的問題。

我的建議是:

第一,耐心溝通。無論是父母也好,老人也好,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也好,都是為了讓孩子很好的成長,這是作為家人的共同目標。本著這樣一個目標,跟老人好好說話,以尊重的態度,擺事實,說道理。我相信,老人也不會說什麼。而且還能更好的配合我們做好育兒。

第二,虛心請教。作為長輩,他們的一些育兒觀念,確實有些落後。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作為長輩,他們確實有很多帶孩子的經驗,是值得學習的。所以,對於不好的餵你,我們好好溝通。對於好的經驗,我們認真學習,虛心請教。讓老人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整個家庭氛圍也會比較和諧。

第三,家庭做好分工合作。爸爸媽媽作為照顧孩子的第一責任者,要多跟孩子在一起。多一些陪伴,瞭解和愛。和孩子在一起,觀念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會看著你的言行舉止去學習。所以,孩子需要更多的跟自己的父母在一起。才能夠直接影響的到他的成長。

第四,多感恩,少抱怨: 長輩們能做好後勤工作,我們就已經很感恩了,不要想著,孩子扔給爺爺奶奶養,自己還整天嫌養的不好。

從體力和精力上來講,長輩們看孩子就已經很辛苦了,根本沒有心力去學習,更先進的教育理念。這是爸爸媽媽我們自己的責任。不要試圖把教育孩子的重任推給別人。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能夠有所幫助。


園長媽媽Mandy


在教育孩子這個問題上,很多人都會與家人發生過矛盾。這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現象。主要是因為每個人在教育孩子方面的觀點是不一致造成的。我個人覺得當和家人在教育孩子的觀念上發生分歧的時候,應當採取以下幾種方法處理。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能當著孩子的面來爭吵、爭論誰對誰錯。如果發生分歧的時候不認同對方的觀點,可以在背後私下裡溝通,當溝通達成一致的時候,再與孩子進行交流、教育。

其次,在育兒方面發生分歧的時候,首先要找到問題的主旨所在。不要在家庭中一味地追求哪個強勢就聽哪個的錯誤觀念。

第三,還要把孩子的興趣放在首位,不要打擊孩子的積極性,因為在我們中國式教育當中,往往忽略孩子的感受。我們要轉變這個觀點扭轉這個局面,把孩子的感受放在首位,然後考慮哪樣做是對的,哪樣做是對的,然後大家圍繞這一主題,達成共識,形成正確、統一的育兒觀。

實際上,在育兒方面產生觀念不一樣、產生分歧是正常的也不可怕的,可怕的是這種分歧處理不得造成的嚴重的後果,才是我們要積極面對和避免的!





風清留香


這是個普遍存在的問題。

誰家的老人和初為父母者的育兒觀念都會存存差異。

老人憑的是經驗,年輕者憑的是書本。二者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

在家裡,因為育兒觀念的不同,產生了許多矛盾。這時侯,家人們必須得多溝通,達成統一的認知。

如果老人比較固執己見,就需要你心平氣和的與其交談。最好讓他們多看些此類書報。他們為了孩子的健康,都會改變觀怎的。


以書為家


這是一個很普遍的事情,年輕人容易接受新的育兒觀念,而老一輩固守傳統,矛盾總是存在。

不帶孩子就少逼逼

有的年輕人,從來不上手照料孩子,即便回到家,也是刷手機,刷網劇,然後看到一些先進的育兒理論就理直氣壯指責老人的不妥,種種要求。

如果你不親自帶孩子,那就少動嘴,這是基本的原則。誇誇其談是很容易的事情,理論也總是美好的,但中間還隔著實踐呢。只有自己親力親為,才能把書本上的理論轉化為適合自己孩子的操作方法,才能得到實用的方法,否則都是空談,站著說話不腰疼。

用效果說服

不要站在理論的高度要求,也不要強硬地指責,任誰都不會樂意否定自己,接受他人。所以,如果你覺得其他家人的方法不妥,請自己接管,然後親力親為,用你的方法實踐,用實際的效果對比證明你的方法更優,那麼其他人也就會很容易認可並接受你的育兒觀念了。

間接說服

父母很願意看朋友圈裡的雞湯和科普文,那麼你不妨轉發一些宣傳你支持的育兒觀念的文章,他們會去閱讀,而且很容易接受,遠比你直接要求要好得多。

作為長輩,他們內心都有屬於自己的尊嚴,我們赤裸裸的否定會讓他們牴觸,通過類似間接的方式,給彼此一個緩衝區,讓主動接受和改變代替強硬的命令,是更聰明的做法。


愛陪娃的熊叔


在家的概念中,孩子是家中的一棵苗,也是祖國的花朵,也是孩子為家為國出力的一棵大樹。

在家中培養的孩子父母,爺爺奶奶,外婆外公們,都是重要人物,也是圍著孩子轉的培養人。在培養孩子意見不統一,為孩子的事一個要打,一個要護短,還有的要寵,還有的什麼事情都依著孩子。家中不和諧才怪,孩子出了事情或什麼事情?你怪我,我怪你。什麼理由都有,讓孩子望著你們大人一臉的茫然,不知所措,更不知道錯在哪裡?只知道自己順心順意才是真。

在家中培養孩子的父母,爺爺奶奶,外婆外公們,都是重要人物,也是圍著孩子轉的培養人。在培養孩子意見要統一,還要家庭和睦鄰友好的環境,孩子做錯事,做父母的就要一個唱紅臉,一個唱黑臉。來教育孩子的對與錯。也有說服教育方式是最好的。說真話父母和家人團結,和諧,和睦相處的家庭環境,孩子在對與錯之間有相當好的識別能力,在為人處事,學業方面都有很強的自覺性。

孩子都是聰明的,關鍵在是家庭和,才能讓孩子茁壯成長。才能夠讓孩子自立自強。


o141782749


重在溝通,可以開家庭會議討論,做到有理有據。

另外在家庭關係中,關係排第一,對錯排第二。

很多育兒觀念的衝突起源於雙方都想爭個對錯,卻忘記了處理好家庭關係。其實,良性的家庭關係應該是教育子女的前提,把對方放到顯微鏡下,看到他的優點,多表揚、少批評。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