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鏈醫療科技受邀參加2018CCI(秋季)創新產品路演活動

主辦單位:中國心血管醫生創新俱樂部(CCI)、徐彙區科學技術委員會、上海楓林生命健康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

承辦單位:楓林國際創新中心(BioFM)、上海聚科生物園區

中國心血管醫生創新俱樂部(Center for Cardiov-ascular Innovations, CCI)是面向全國心血管醫生及研究人員的非營利性民間學術組織,中國科學院院士葛均波任俱樂部主席。自2015年俱樂部成立以來,CCI 會員以發現和提升臨床需求為導向,積極參與醫療技術及相關器械研究開發,累計了一批創新的項目。


家鏈醫療科技受邀參加2018CCI(秋季)創新產品路演活動


中國科學院院士葛均波

家鏈醫療科技受邀參加2018CCI(秋季)創新產品路演活動


活動時間安排

2018年3月,9個優質項目在BioFM進行了CCI(春季)路演,吸引了來自產學研領域的眾多嘉賓。2018年12月,CCI將再一次攜手BioFM以及8家初創團隊,繼續助力醫療創新。

CCI 2018(秋季)創新產品路演12月19日下午在BioFM舉行。8個上海醫療器械創新項目和業內精英蒞臨參加本次路演活動。

上海家鏈醫療科技受邀參加了本次路演活動,家鏈醫療也是本次活動的一個亮點,家鏈醫療在18年世界人工智能大賽曾經獲得心電組第一名。


家鏈醫療科技受邀參加2018CCI(秋季)創新產品路演活動


上海家鏈醫療科技創始人成嘉

家鏈醫療科技受邀參加2018CCI(秋季)創新產品路演活動


2018年世界人工智能大賽頒獎現場

14:30分家鏈醫療創始人成嘉先生在路演活動中發言,現場給大家分享了關於心臟病方面的知識和家鏈醫療的企業介紹。以下是成嘉先生的發言稿:

大家下午好,已經忙碌了一上午,都有一點小疲倦,但是還需要花一下午的時間,全神貫注的聽聽此次CC I舉辦的路演,大家辛苦了。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很忙碌,都很關注自己的健康,但是在座的各位,我想問先大家一個小問題,有誰可以很快回答出,離你最近的醫院在哪裡你在家中或者單位?這個問題恐怕現場的每一位稍微想想就可以回答出來,但是我的下一個問題是:當你有突發心臟疾病時,你覺得自己獲得求助的最短時間是多久?我告訴大家最佳的救助時間是一個小時?

心臟猝死時間是指心血管狀態出現急劇變化到心搏驟停發生前的一段時間,也就是終末事件期時間是1個小時,這寶貴的1小時是生與死的區別,但是沒有人在意。在剛剛發病時去醫院太麻煩,總想等一等,忍一忍,這往往耽誤了治療。

每年中國心臟猝死的患者是50萬人,由心血管疾病引起的死亡佔疾病死亡總數的44%,就是300萬人。

我有個同學我們05年一起從澳洲留學回來,他在深圳邁瑞上班,在公司多年來工作非常辛苦,經常加班,經常出差。2016年突然發生心臟猝死,留下2個女兒還未成人。其實在之前我們微信聊天中,他就告訴我說他一段時間來經常疲乏、心悸,我勸他去醫院檢查,但在醫院又查不出什麼問題,就只能忍一忍。但是不幸事情還是發生了,非常痛惜。所以這件事促使我,下定決心做一款隨時監測心電的設備。當時如果有這樣一款設備,當他不舒服時,馬上使用設備捕捉這種一過性信號,就可以幫助醫生做進一步的診斷和治療,也許就不會有今天這樣的結果。

下面我來簡單介紹一下我們公司。家鏈醫是全球領先的可穿戴心電監控與心血管健康管理服務商,專注於心血管健康:設備AI智能化、服務專業化、穿戴便攜化。

家鏈醫藉助醫用級的可穿戴心電AI智能監測設備,中山醫院和復旦大學提供技術支持;基於心電生理信號數據庫和心電人工智能技術,構建中國首家醫用級AI智能心電健康管理服務平臺,打通以心血管健康為核心的 健康管理AI智能服務+共享醫療+政府慢病管理的三大生態圈。

再講另一個事情。我的父母常年不在身邊,他們現在年事已高,我又是獨生子,沒有辦法照顧他們。我最擔心的是他們的健康,不是擔心一些慢性病,而是因為我父親的心臟不太好,有房顫早搏,我最擔心的也是心臟發生緊急情況。產品17年剛剛生產出來時,就給我父親配備了一臺設備,我現在通過APP給他設置好時間,讓他每天在高危時間段測量心電圖信號,大概一年多的時間,我每天都在看我父親的心電圖數據,關注他的每一點變化以及督促用藥。隨著數據的積累,我對父親心臟變化情況做了人工智能技術的預測管理,現在安心了許多。

接下來再講講人工智能技術在醫療中的應用,人工智能技術近年來突飛猛進,似乎就要在醫療中要大規模應用,但實際上做人工智能的團隊很少有醫生深度參與推動,IBM 的Dr Watson失敗就是很好的例子。目前根據技術的發展規律我們認為人工智能技術只能在整個診療過程中,做很少的一部分只能是輔助醫生但永遠無法取代醫生。就拿心電圖來說,我們只要做好,大量的心電圖數據的統計分析、整理、保存和預警就已經很好。我們公司的目標是在整個醫療診療環節中深度參與其中的一部分。當然不是我們的人工智能技術不行,在今年的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賽中我們獲得了心電組的第一名。

最後我們再探討下這種非常重要的設備和服務為什麼沒有大規模的應用,在座的各位都是行業中的專家,接觸的面肯定比我們要廣要深。我在此拋磚引玉,我們認為,目前沒有大規模應用的一個主要原因是,整個國家的醫療體系還不認可此項技術和應用。基於此判斷,我們深度與中山醫院姜教授團隊合作,在他們指導下,在一項一項根據臨床的需求做了大量的基礎工作和也做了一些臨床實際應用。

我們公司致力於用AI智能醫療鏈接每一個家庭健康,為中國人提供更專業、更個性、更方便的心血管醫療健康服務。

好的,我的演講就此結束,會後如果有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拷貝文檔,再進一步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