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家长:一边抱怨孩子无用,一边又不愿意放手


1 为孩子操碎了心,又舍不得放手

邻居阿姨,今年已经60多岁了。

今天特意过来跟我这个小辈倾诉,说女儿马上要四十的人了,觉得工作累,说辞职要在家休息一段时间,保险已经缴了十余年,这么辞职就意味着保险断档了。

为此事,老两口两天两夜没合眼,老伴血压蹭蹭往上升。他们觉得孩子完全不可理喻,已经这么大的人了,可是一直在胡闹,做决定完全不理智。

我劝慰说:“你们二老顾好自己身体,孩子都那么大了,自己做的决定,自己完全可以承担这个决定的代价的。”

老人马上反驳说:“她能承担什么,从小到大就没干成什么正事,干什么都不行,孩子不会照顾,身体也不行,更别指望她能照顾我们了。”

然后细数了女儿几大典型“罪状”:

比如,女儿三十多的时候都没对象,一点主见也没有,是俩老人找人介绍的,才凑合结了婚。

比如,女儿一结婚,老人就跟女儿和女婿住在一起,为的是更好地照顾女儿的身体。

比如,女儿生了孩子,孩子都是老人主动提出并一直在带。

比如,女儿要自己照顾孩子,老人觉得女儿连自己都照顾不好,怎么可能照顾的了小孩子,而且外孙女从小都是老两口养大的,女儿没怎么经手,根本不知道该注意什么。老人认定,女儿做不了一星期的全职妈妈,就会累的找助手了。

说女儿从小到大,没有不让他们操心的时候。女儿也习惯了遇到什么问题,就找父母来要答案。

他们担心女儿做出不明智的决定,更担心女儿休息一年后,保险断了,工作不好找,户口转不回来,从而影响她一辈子。

如此种种。

我劝慰阿姨,孩子想要自己照顾小孩是好事,因为只有自己真正照顾孩子的时候,才能明白父母的辛苦和用心,同时自己内心也会因为面临的各种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变得更加强大。

最后,我给阿姨的建议是:

1.两位老人以照顾好自己身体为重;

2.孩子大了,不要为孩子再操那么多心;尊重孩子的选择,让孩子独立地生活并自己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放手,给孩子一个机会,让她自己成长,毕竟老人不可能照顾孩子一辈子,以后生活中很多问题和困难都需要她自己去面对和解决,早吃苦比晚吃苦强。

听完阿姨的诉说,内心感慨万千。

可怜天下父母心,操心可谓事无巨细。

明明可以不操心,却让自己一直活在孩子的生活里,没有自己的生活。

中国的很多父母都是一边抱怨孩子不成熟,长不大,让自己操碎了心,一边又舍不得放手,非要挤进孩子的生活里,参与孩子的每一个决定。

2 家长自己不愿放手,却说“你不行”

孩子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想独立,想长大,很多父母却是一味否定孩子,总用“你不行”打发孩子。

总对孩子说“你不行”,孩子要么变得胆怯,畏缩,事事不敢去做,甚至连放开玩的乐趣都无法享受到,要么就会故意叛逆。

《海底总动员》中,尼莫的爸爸开始是个不折不扣的不放心爸爸。

中国式家长:一边抱怨孩子无用,一边又不愿意放手

他一直过于保护自己的孩子,生怕孩子受到任何伤害,总是对尼莫说“你不行”。

他有一句最经典的台词,“你以为你什么都行,可是你根本什么都不行,尼莫”。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尼莫因为爸爸对自己如此的不信任伤透了心,故意忤逆爸爸,接近人类的船只,向爸爸证明自己不是不行。结果被人类抓走。而爸爸也开启了历经艰难险阻寻找尼莫之旅。

很多家长为孩子操碎了心,总觉得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可是连让孩子尝试的机会都不曾给予。

莫林与多莉有段对话,很有教育意义。

莫林:我答应过他,不会让他出任何事情的。

多莉:真是奇怪的许诺。你不可能不让他出任何事情,那等于不让他做任何事情。那他什么乐趣也没有了。

该放手时,不放手,孩子没有自由探索的乐趣,而且一直在否定和打击中长大的孩子,普遍没有自信心,不敢尝试和挑战。

3 适时地放手,孩子才能真正的长大

泰国有一个公益短片,一度很火爆。

中国式家长:一边抱怨孩子无用,一边又不愿意放手

短片讲的是,一个小女孩发现菜市场豆芽菜卖的特别好,妈妈告诉她整个市场就只有一家卖豆芽菜的。

孩子问:“那我们可以种来卖吗?”妈妈毫不犹豫地点头,说:“我们可以试试看啊。”

中国式家长:一边抱怨孩子无用,一边又不愿意放手

但第一次试验失败了,妈妈看着孩子,认真地说:“没关系,我们可以再试一次。”孩子紧绷的脸马上笑了。

中国式家长:一边抱怨孩子无用,一边又不愿意放手

这位妈妈陪着孩子一起看书,学习豆芽菜的种植原理。然后又开始尝试。

孩子问:“这次会成功吗?”

妈妈说:“我们可以试试看。”

又一次失败了,这对原本已经很拮据的她们宛如晴天霹雳。

可妈妈依旧没有被生活和困难打倒。她带着孩子一起捡塑料瓶子,想办法解决“早晚要浇水”的问题。

她在简朴的生活里,依旧保护着孩子的好奇心,给孩子信心和鼓励,更在遇到挫折时给孩子强大的心理支撑,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递给孩子一种信念,那就是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只要去试试看。失败了没关系,再试试。

无论孩子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和想法,妈妈总鼓励孩子说“我们可以试试”。

中国式家长:一边抱怨孩子无用,一边又不愿意放手

这位妈妈没念几年书,只会基本的阅读和写字,可在孩子眼里,妈妈很会解决问题。

孩子说那句“我们可以试试看”就像神奇的肥料一样,保护她的好奇之根成长茁壮,让她的知识之树无限成长。

中国式家长:一边抱怨孩子无用,一边又不愿意放手

敢于放手,让孩子去试试,孩子会更勇敢,更自由,更独立。孩子的成长也会远超过家长的想象。

生活是孩子自己的事,需要给他机会去面对。

因为生活还是得由自己决定,作出选择,并承担责任。

而生活中面临的问题,终究也是要靠自己来解决的。

《少有人走的路》中,“过分的爱还不如不爱,该拒绝时却一味给予,不是仁慈,而是伤害。”

“越俎代庖地去照顾原本有能力照顾自己的人,只会使对方产生更大的依赖性,这就是对爱的滥用

4 放手,让孩子长大,并不意味着大人什么都不需要做

长大是孩子的权利,请给孩子这个自由,让他有机会行使自己的权利,去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放手,让孩子成长,让他们自己做决定并承担后果,并不意味着我们什么都不需要做。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徐海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

成人应该为孩子的行为建立清楚的边界,同时让孩子知道成人的期望在哪里,并且尽可能地为孩子创造丰富的选择。

对于孩子的决定,无论结果好坏,我们要给予他们支持和辅导

徐海娜讲了一个故事,

她曾经有一个内地的朋友,带着孩子到香港去上中学,报名了好几所私立学校都被录取了,当面对该去哪一所学校上学的时候,她选择给孩子提供充分的信息,和孩子深入讨论,然后让孩子最终自己做决定。

虽然孩子最终选择的不是父母心中最好的学校,但是孩子在选择的过程中十分清楚地感受到对自己生活的掌控感。

让孩子学会为自己负责,自己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这样就容易在以后遇到挫折和困难的时候,勇敢地向前迈一步,积极地想办法,而不是轻易被困难打倒。

Dr.魏在最新的《最强大脑》中说过一句话,

在自己摔倒的地方自己爬起来,这就是成长的过程。

而家长需要让孩子有“摔倒”的机会,“试错”的机会,如果家长事事包办,事事管束,孩子错失的这些机会和反思恰恰就是能使其强大起来的关键。

唯有适时地放手,孩子才能真正的长大。

(图片来自视频截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