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瀘州人叫撐花,如今已是非遺傳承,跟你聊聊它的來歷

以前瀘州人叫撐花,如今已是非遺傳承,跟你聊聊它的來歷

瀘州除了是酒城,還有另外一個東西也非常有名。瀘州老一輩習慣叫撐花或者撐子,它就是我們以前人常用的油紙傘。最出名的地方就是在瀘州江陽區的分水鎮。

今天江陽沽酒客來給你講講這獨具瀘州地域文化特色的分水油紙傘的來歷和傳承。一起走近這桐香四溢,工藝精美的油紙傘世界。

專業從事傳統手工技藝生產油紙傘的江陽分水傘廠,位於瀘州長江南岸距城東南二十一公里的分水嶺場今日分水鎮。是瀘州油紙傘業的最後傳承者,也是中國油紙傘業的唯一守望者。

分水油紙傘的製作歷史,據《瀘縣誌》記載推測,分水油紙拿的製作至少起源於明朝年間,而今已超過400年延續不斷的製作歷史,清代為發展壯大時期。

以前瀘州人叫撐花,如今已是非遺傳承,跟你聊聊它的來歷


清光緒八年壬午(1882年)《瀘縣誌卷第三》載:“瀘制(桐油)紙傘,頗為有名。城廂業此者20餘家。崇義分水嶺亦多此業,而以分水嶺所製為佳。近又有美美,工作益精巧”。

現今主要傳承的分水油紙傘技藝,系許紹楷初創(分水嶺人1813——1895),經許桐生不斷改進完善而呈形創立“許桐生老傘鋪”字號,生產“美美牌”油紙傘,許桐生被分水制傘業稱為制傘宗師,許氏制傘工藝集大成者。

據《許氏家譜》記載,許桐生系許紹楷三子,兄弟姐妹9人,自幼聰明乖巧,因家境貧寒,未念過天書,八歲時父母將他送到瀘州城區內拜師學藝,十七歲時學成回鄉做了其父的得力助手,由於他做的傘工藝精巧、傘面圖案美觀大方、色澤絢麗經久耐用、許氏作坊的油紙逐漸聲明遠播。銷往全國各地。

再經第三代傳人許福廷;第四代傳人許子富,第五代傳入許昌齊;第六代傳人許學明、畢六富等一脈相傳至今。

以前瀘州人叫撐花,如今已是非遺傳承,跟你聊聊它的來歷


分水油紙傘以生產工藝古樸,獨特精堪,造型美觀大方結構合理,色彩鮮豔,傘面光亮,抗寒耐溫,收撐自如,擋風避雨,乖巧精緻等特點名揚國內外,遠銷東南亞即歐美、港、澳、臺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

其製作生產所用主原材料柿油、桐油、楠竹、水竹、巖桐木、皮紙等除本地有限提供外,絕大部分則來自合江福寶、納溪大旺、古藺、敘永、江安、長寧、赤水等地。

分水油紙傘採用古老的傳統石印技術,結合民間傳說和歷史典故,巧妙地將“龍鳳呈祥”、“雙風陰陽”、“二龍戲珠”“仙女散花”、“蝴蝶戀花”、“花鳥蟲魚”、“人物山水”、也以及帶有時代特徵、栩栩如生的造型圖案妙趣橫生地印於傘面上。

分水油紙傘做工講究,工序繁瑣,一把表面看視平常的傘,確要經歷細選料,鋸託開槽,做批削襯,網邊定型,制板印花,切割成型,裱糊烘烤,熬油幌面,紡線穿渡,驗收包裝等90餘道工序製作而成。最終以達到反覆撐收3000次不損壞,傘面清水浸泡24小時不脫骨,抗五級風行走不變形的要求方稱合格。

以前瀘州人叫撐花,如今已是非遺傳承,跟你聊聊它的來歷

其中以最具觀賞價值的“滿穿傘”,用五色絲線穿度2000多針,竹跳開關一片二檔,堪稱傘中絕活。80年代後期研發出極具觀賞價值的“雙層”傘更使制傘技藝如虎添翼。

分水油紙傘的生產方式由起初的家庭作坊式生產到作坊生產、再到集體化生產,走過了數百年的發展歷程。1952年7月15日,瀘縣二輕局以許氏作坊為基礎,將分水場多家家庭作坊合併建立“瀘縣分水紙傘合作聯社”,1955年更名為“瀘縣分水制傘生產合作社”,1984年再次更名為“瀘縣分水傘廠”,後因行政區劃調整而演變為今天的“江陽分水傘廠”。

分水油紙傘舊時就有“仁懷廳(赤水市)的酸酸,分水嶺的撐花”之美譽遠近聞名,近代分水嶺有“傘半場”之殊榮,說明制拿業的興旺發達。

二十世紀五十至八十年代是分水嶺制拿業的鼎盛時期,常年在職冊工人多達400餘人,加上輔助工人員近千人,最多的60——62年常年職工達到570人。

在特殊的計劃經濟年代,按國家計劃一般常年產量為20至30萬把之間,最多時達到近40萬把。1952年接受國家軍傘任務,為保證質量,軍傘腰索改用人之頭髮放製成線穿渡。

1993年製作了最大一把油紙傘,號稱“中國油紙傘王”,傘面直徑12米,無一點金屬構造,全由竹木製成,據說該傘現保存於“方山”,供遊人觀賞。(但是現在何處不清楚,筆者遊玩方山並沒看見過)

以前瀘州人叫撐花,如今已是非遺傳承,跟你聊聊它的來歷


經過數百年的改進完善,分水油紙傘已從產品單一的大紅傘,發展成經手工繪製再到石板彩印的直徑為8寸至12米傘面、20餘個系列品牌產品,油紙傘功能也由單純的遮陽避雨發展成為富有民族文化特色,蘊涵著科學、歷史、人文、經濟與社會相結合的手工技藝品。

油紙傘品牌經歷了從無到有的艱難歷程,2004年分水傘廠將許桐生老傘輔字號創立的美美牌正式註冊了“美美牌”油紙傘商標

分水油紙傘多次在四川省旅遊商品評比中獲得一等獎和優秀旅遊產品獎。2006年9月25日,分水“油紙傘製作工藝技藝”被瀘州市人民政府公佈列入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2007年3月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佈為“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08年6月分水“傘製作技藝油紙傘製作技藝”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