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泸州人叫撑花,如今已是非遗传承,跟你聊聊它的来历

以前泸州人叫撑花,如今已是非遗传承,跟你聊聊它的来历

泸州除了是酒城,还有另外一个东西也非常有名。泸州老一辈习惯叫撑花或者撑子,它就是我们以前人常用的油纸伞。最出名的地方就是在泸州江阳区的分水镇。

今天江阳沽酒客来给你讲讲这独具泸州地域文化特色的分水油纸伞的来历和传承。一起走近这桐香四溢,工艺精美的油纸伞世界。

专业从事传统手工技艺生产油纸伞的江阳分水伞厂,位于泸州长江南岸距城东南二十一公里的分水岭场今日分水镇。是泸州油纸伞业的最后传承者,也是中国油纸伞业的唯一守望者。

分水油纸伞的制作历史,据《泸县志》记载推测,分水油纸拿的制作至少起源于明朝年间,而今已超过400年延续不断的制作历史,清代为发展壮大时期。

以前泸州人叫撑花,如今已是非遗传承,跟你聊聊它的来历


清光绪八年壬午(1882年)《泸县志卷第三》载:“泸制(桐油)纸伞,颇为有名。城厢业此者20余家。崇义分水岭亦多此业,而以分水岭所制为佳。近又有美美,工作益精巧”。

现今主要传承的分水油纸伞技艺,系许绍楷初创(分水岭人1813——1895),经许桐生不断改进完善而呈形创立“许桐生老伞铺”字号,生产“美美牌”油纸伞,许桐生被分水制伞业称为制伞宗师,许氏制伞工艺集大成者。

据《许氏家谱》记载,许桐生系许绍楷三子,兄弟姐妹9人,自幼聪明乖巧,因家境贫寒,未念过天书,八岁时父母将他送到泸州城区内拜师学艺,十七岁时学成回乡做了其父的得力助手,由于他做的伞工艺精巧、伞面图案美观大方、色泽绚丽经久耐用、许氏作坊的油纸逐渐声明远播。销往全国各地。

再经第三代传人许福廷;第四代传人许子富,第五代传入许昌齐;第六代传人许学明、毕六富等一脉相传至今。

以前泸州人叫撑花,如今已是非遗传承,跟你聊聊它的来历


分水油纸伞以生产工艺古朴,独特精堪,造型美观大方结构合理,色彩鲜艳,伞面光亮,抗寒耐温,收撑自如,挡风避雨,乖巧精致等特点名扬国内外,远销东南亚即欧美、港、澳、台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其制作生产所用主原材料柿油、桐油、楠竹、水竹、岩桐木、皮纸等除本地有限提供外,绝大部分则来自合江福宝、纳溪大旺、古蔺、叙永、江安、长宁、赤水等地。

分水油纸伞采用古老的传统石印技术,结合民间传说和历史典故,巧妙地将“龙凤呈祥”、“双风阴阳”、“二龙戏珠”“仙女散花”、“蝴蝶恋花”、“花鸟虫鱼”、“人物山水”、也以及带有时代特征、栩栩如生的造型图案妙趣横生地印于伞面上。

分水油纸伞做工讲究,工序繁琐,一把表面看视平常的伞,确要经历细选料,锯托开槽,做批削衬,网边定型,制板印花,切割成型,裱糊烘烤,熬油幌面,纺线穿渡,验收包装等90余道工序制作而成。最终以达到反复撑收3000次不损坏,伞面清水浸泡24小时不脱骨,抗五级风行走不变形的要求方称合格。

以前泸州人叫撑花,如今已是非遗传承,跟你聊聊它的来历

其中以最具观赏价值的“满穿伞”,用五色丝线穿度2000多针,竹跳开关一片二档,堪称伞中绝活。80年代后期研发出极具观赏价值的“双层”伞更使制伞技艺如虎添翼。

分水油纸伞的生产方式由起初的家庭作坊式生产到作坊生产、再到集体化生产,走过了数百年的发展历程。1952年7月15日,泸县二轻局以许氏作坊为基础,将分水场多家家庭作坊合并建立“泸县分水纸伞合作联社”,1955年更名为“泸县分水制伞生产合作社”,1984年再次更名为“泸县分水伞厂”,后因行政区划调整而演变为今天的“江阳分水伞厂”。

分水油纸伞旧时就有“仁怀厅(赤水市)的酸酸,分水岭的撑花”之美誉远近闻名,近代分水岭有“伞半场”之殊荣,说明制拿业的兴旺发达。

二十世纪五十至八十年代是分水岭制拿业的鼎盛时期,常年在职册工人多达400余人,加上辅助工人员近千人,最多的60——62年常年职工达到570人。

在特殊的计划经济年代,按国家计划一般常年产量为20至30万把之间,最多时达到近40万把。1952年接受国家军伞任务,为保证质量,军伞腰索改用人之头发放制成线穿渡。

1993年制作了最大一把油纸伞,号称“中国油纸伞王”,伞面直径12米,无一点金属构造,全由竹木制成,据说该伞现保存于“方山”,供游人观赏。(但是现在何处不清楚,笔者游玩方山并没看见过)

以前泸州人叫撑花,如今已是非遗传承,跟你聊聊它的来历


经过数百年的改进完善,分水油纸伞已从产品单一的大红伞,发展成经手工绘制再到石板彩印的直径为8寸至12米伞面、20余个系列品牌产品,油纸伞功能也由单纯的遮阳避雨发展成为富有民族文化特色,蕴涵着科学、历史、人文、经济与社会相结合的手工技艺品。

油纸伞品牌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艰难历程,2004年分水伞厂将许桐生老伞辅字号创立的美美牌正式注册了“美美牌”油纸伞商标

分水油纸伞多次在四川省旅游商品评比中获得一等奖和优秀旅游产品奖。2006年9月25日,分水“油纸伞制作工艺技艺”被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07年3月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6月分水“伞制作技艺油纸伞制作技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