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成績單見證了六盤水的旅遊發展

一張成績單見證了六盤水的旅遊發展

月照養生谷

一張成績單見證了六盤水的旅遊發展

百車河景區

一張成績單見證了六盤水的旅遊發展

梅花山景區

一張成績單見證了六盤水的旅遊發展

野玉海景區


春踩水城春綠,夏來花海漫步,秋看杏黃果熟,冬在雪上飛舞……2016年,一首《行走涼都》優美的旋律在涼都大地響起,歌詞是對涼都四季美景的真實寫照。

誰曾想,一座以“江南煤都”聞名的能源原材料工業城市,竟在數年後成為發展全域旅遊、四季有景的旅遊勝地!

六盤水有這樣的條件——氣候宜人,因具有“涼爽、舒適、滋潤、清新和紫外線輻射適中”的特點被授予“中國涼都”的稱號,且山奇水秀,喀斯特自然風貌、古文化遺址、30多個民族燦爛的民俗民風和民間文化融為一體,具有發展旅遊的天然優勢。

六盤水順應改革發展的潮流,以壯士斷腕的決心,依託自身優勢,擺脫傳統工業經濟的束縛,找到一條全新的道路——走全域旅遊發展之路。

2012年,國發2號文件將文化旅遊發展創新區列為貴州省5個戰略定位之一。隨後省委、省政府組織編制《貴州省生態文化旅遊發展規劃》,明確提出要將六盤水打造成中國避暑休閒城市、國家山地戶外體育旅遊休閒基地、山地康體養生度假勝地。

六盤水緊緊抓住發展旅遊產業這一大好機遇,借承辦第八屆貴州旅遊產業發展大會的東風,借勢發力,推出牂牁江、烏蒙大草原、妥樂銀杏、野玉海、韭菜坪等一批特色旅遊景區,推動六盤水進入後旅發時代。2014年,六盤水市第一屆旅遊文化產業發展大會在盤縣(現盤州市)舉辦,相繼推出噠啦仙谷、娘娘山溼地公園等一批文旅、農旅融合的景區,旅遊產業從小到大、旅遊業態從少到多,旅遊業已成為撬動六盤水市轉型發展、綠色發展的“槓桿”。

近年來,六盤水堅持把發展旅遊業作為推動全市轉型發展的重大戰略,把旅發大會作為推動旅遊業發展的重要平臺,旅遊業發展從無到有、有中變優,六盤水旅遊成為全省旅遊業發展的新亮點——

精品景區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圍繞休閒、運動、康養、度假等主題,打造了牂牁江、妥樂銀杏、娘娘山、野玉海、梅花山等10餘個納入省“1+5個100工程”名錄的重點景區,全市省級旅遊度假區6個、4A級景區8個,正在積極推進野玉海、梅花山創建國家5A級和國家級旅遊度假景區。

旅遊服務設施日趨完善。一批機場、高鐵、高速公路建成投運,旅遊通達性顯著提高。六枝、盤州旅遊集散中心和一大批品牌酒店、星級鄉村旅遊客棧等陸續投入使用,旅遊接待服務能力持續增強。在全省率先啟動並上線運營“玩轉六盤水”智慧旅遊APP,切實讓遊客行之順心、遊之舒心、娛之開心。

旅遊扶貧作用逐漸凸顯。2018年8月,六盤水已錄入旅遊精準扶貧雲系統覆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1.58萬人,帶動4.7萬貧困人口受益,其中A級景區帶動14858人增收,鄉村旅遊帶動26841人增收,越來越多群眾正在從旅遊發展中獲得“紅利”。

旅遊業態日益豐富。堅持打好“氣候牌”、做好“康養”文,除了讓涼都夏季成為火爐城市遊客心馳神往的避暑天堂,冬季成為北緯26度以南唯一的滑雪勝地,六盤水還創新打造溫泉、索道、山地運動、低空飛行、水上娛樂等新業態新產品,六盤水旅遊的吸引力和影響力越來越強,中國涼都這張名片越擦越亮。

一張成績單見證了六盤水旅遊發展的軌跡——

2012年,全市接待遊客47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32.88億元;2013年,全市接待遊客70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44.36億元;2014年,全市接待遊客1031萬人次、旅遊總收入57.27億元;2015年,接待遊客125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73.82億元;2016年,接待遊客1875萬人次、旅遊總收入120億元;2017年,接待遊客3000.86萬人次、旅遊總收入200.49億元……六盤水旅遊業發展持續“井噴”。

如今,涼都春有玉舍國家森林公園的浩瀚“林海”,夏有七彩花田、野雞坪、大河堡的百花齊放,秋有世界古銀杏之鄉的滿目金黃,冬有銀裝素裹的雪國風光……經過不斷建設發展,六盤水的旅遊在基礎設施、產品業態、體制創新、服務環境、品牌形象等方面實現了大提升、大發展,還打造了“康養勝地·中國涼都”和南國冰雪城旅遊品牌,吸引著五湖四海的遊客接踵而來。

六盤水,以“中國涼都”這張名片,開出了四季綻放的旅遊之花,正在加快實現“江南煤都”資源型城市向“中國涼都”大健康旅遊目的地城市的華麗轉身。

(部分資料由中共六盤水市委黨史研究室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