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次奔赴遠海!功勳測量船遠望2號退役,火箭與衛星的“追隨者”

說到我國的運載火箭、風雲、北斗、神舟、嫦娥這些衛星和航天器大家應該都是耳熟能詳的,但對於測量數據的遠洋測控船卻很少有人關注到,實際上這些遠洋測控船發揮了巨大作用。無論是發射衛星、試驗運載火箭,還是測試洲際彈道導彈,都少不了遠洋測量船的一路“追隨”,收集記錄重要數據,可以說遠洋測量船才是火箭與衛星最忠實的“追隨者”。

35次奔赴遠海!功勳測量船遠望2號退役,火箭與衛星的“追隨者”

(遠望2號退役)

據《中國青年報》4月29日報道,我國遠望2號測量船已經於28日正式移交給地方政府。至此,遠望2號完成了其41年的航天測量任務,光榮退役。送給地方政府後,遠望2號將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向社會開放。事實上,遠望2號退出海上測控序列,不僅代表著遠望2號這艘測量船的結束,也代表著我國第一代航天遠洋測量船已經全部退出海上測控序列。在其完結的時候,我想我們應該去了解一下屬於中國第一代航天遠洋測量船的歷史。

35次奔赴遠海!功勳測量船遠望2號退役,火箭與衛星的“追隨者”

(已經退役的遠望1號)

早在2010年,遠望1號就已經退出了海上測量序列,完成了32年的測量使命。前文說到了,遠望1號和2號屬於我國海上測量船的第一代,而其誕生的歷程是與我國軍事科技發展的需要分不開的。上世紀六十年代,我國在掌握了核武器之後立志發展洲際彈道導彈。核武器是在自己的沙漠戈壁中試驗,什麼實際數據都比較容易掌握。但對於洲際彈道導彈來說,最起碼是要飛到遠海大洋去的,否則怎麼稱的上是洲際彈道導彈呢。那麼問題來了,中國要怎麼去獲取幾千公里之外海洋上空導彈的飛行數據,答案是需要能夠去到那裡的測量船隻。

35次奔赴遠海!功勳測量船遠望2號退役,火箭與衛星的“追隨者”

(遠望2號下水現場)

後來在國防科工委的建議下,我國開始了航天測量船的研發任務,由於是在1967年1月18日召開會議部署任務,因此也就被叫做七一八任務。經過當時無數科學家與工人的艱辛努力,遠望1號終於在1979年12月建造完成。遠望1號建造完成不僅讓中國在遠洋測控船領域的記錄突破零,而且將中國測量船的檔次提升到了世界第四的位置。

35次奔赴遠海!功勳測量船遠望2號退役,火箭與衛星的“追隨者”

(最新的遠望7號)

從公開資料我們不難了解到,“遠望1”號和“遠望2”號的排水量為21000噸左右,全長為190米,寬22.6米,高38.5米。儘管只有九層,但是卻和十四層樓差不多一樣高。可以說,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遠望1號和2號是中國科技的結晶,各種先進儀器配備的都很全面。由於需要運行很多儀器設備,所以遠望號測量船的耗電量是很大的。據介紹,其耗費的電量幾乎與一座30萬人口城市的耗電量相等。單單就遠望2號來說,在過去的四十年間,其先後35次奔赴遠海大洋執行測量任務,27次停靠在外國港口,累計海上運行2180天。

遠望1號、2號雖已離去,但其在過去幾十年發揮的巨大作用將永遠被我們銘記!(利刃W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