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銀川市興慶區唐徠回民小學:這才是“互聯網+教學”應有的樣子

內容導圖

案例分享 | 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唐徕回民小学:这才是“互联网+教学”应有的样子

寧夏銀川市興慶區唐徠回民小學始建於1989年,位臨美麗的唐徠渠畔,兩個校區,42個教學班,105位教師,是一所在銀川市以一流的教育教學質量贏得良好社會聲譽的優質學校,是老百姓信賴的家門口的好學校。學校有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名字“棒•棒•唐”,它源於人們喜歡的、帶給美好感受的那個甜甜蜜蜜的“棒棒糖”。棒棒的唐徠回民小學!棒棒的唐徠小孩!這是對唐徠回民小學育人質量的認可,是對唐徠回民小學辦學品質的肯定。

案例分享 | 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唐徕回民小学:这才是“互联网+教学”应有的样子

圖1:銀川市興慶區唐徠回民小學——“棒•棒•唐”

“棒•棒•唐”實施“讓每一位師生都成為最好的自己”文化育人策略,做有故事的教育,辦有溫度的學校,堅持最好的教育就是讓每一個人成為最好的自己,陽光、自信、有尊嚴的面對未來的人生。

“棒•棒•唐”在“互聯網+教育”的時代大背景下,正在做著改變,學校從實際情況出發,關注學生學的需求,借力信息化示範校的建設,發揮技術優勢,整合學習資源,以學定教,改變了以知識傳授為中心的教學組織模式,促進教學行為與學習方式的變革。努力讓每一個學生都富有個性的發展,做最好的自己,在校園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獨特的成長之路。

“棒•棒•唐”認真貫徹“一個核心理念、兩個基本方針”的思路,在突出學科文化、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同時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獨特優勢,致力於“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牢牢把握“以學定教”,通過“應用驅動”和“機制創新”讓教育教學更智慧,讓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融合,使教學方式發生了一系列的“改變”,是與“棒•棒•唐”最美的遇見,在變與不變中“棒•棒•唐”尋找不斷成長力量,所有的改變,就是為了堅持心中的不變,成為那個最好的自己。

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習成為自覺

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微課讓學生自主學習成為習慣,翻轉課堂讓學生的協同學習達成默契。學生實現了個性化的學習,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一)微課讓自主學習落地

在唐小,老師的微課製作從最初的一部手機、一個支架、一副耳機的簡易微課製作,到藉助信息化示範校項目建設的微課程製作系統, 通過“實時虛擬摳像、實時現場虛擬合成、非線性編輯、操作簡便”等專業微課製作系統,讓老師可以自編、自導、自演製作微課,不僅大大提高教師製作課件的效率,而且實現學校所有學科微課應用全覆蓋。

教師的微課視頻,直接上傳到微課平臺,根據學習過程的需要為學生提供不同形式的支架,不斷引導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順利穿越“最近發展區”,對學生探究性學習也起到潛移默化的引導作用,使學生獲得進一步的發展。

案例分享 | 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唐徕回民小学:这才是“互联网+教学”应有的样子

圖2:教師製作微課視頻,上傳到微課平臺,為學生提供不同形式的支架

實際教學中,教師經常遇到學生在理解問題上的障礙,如小學數學“雞兔同籠”問題,學生對運用假設法解題不能真正理解。特別是在理解一隻雞比一隻兔少2只腳,少了10只腳,就錯誤地將5只兔看成了雞;同樣對於一隻兔比一隻雞多2只腳,多了6只腳,就錯誤地將3只雞看成了兔。學生理解有困難,教師藉助微課,在學生自學還不能達到充分理解的情況下,反覆的讓學生一遍一遍地去聽、去想、去理解、去消化,進而達到理解。教師採用微課的學習難點的幫扶,提升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同時以學定教,為課堂做好了有針對性教學的鋪墊。

在教師影響下,學生也把自己對知識的理解或者疑難點的突破,做成微課班級微信群,由一人學變成人人學、家家學,由一種方法拓展到多種方法,喚醒了孩子們的求知慾望,培養了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圓的周長”課堂教學時,老師選取了班級裡做得比較好的同學拍攝的小視頻,整理成微課,發到班級群裡,讓同學們從熟悉的生活場景自學。在課堂教學中,根據學生學情,進行有針對性地檢測,讓學生的學習過程發生了質的變化,由教師的講變成了學生的親身體驗,學生的記憶是深刻的,學習是主動的。

(二)翻轉課堂讓協同學習更有效

縱觀一節40分鐘的課堂上,如何讓每一個孩子能表達自己的想法,能把自己的想法和同學分享,協同學習,促進每一個人的發展?藉助信息技術翻轉課堂,借用信息技術促進教學變革,就可以實現把學習的主動權真正交給學生。

如:數學學科在學習新知識時,教師提前推送錄製的教學視頻與學習任務單,並要求有能力的學生運用手機拍攝小視頻,製作個人學習心得的小微課。學生把對問題的思考、動手操作的過程,簡單的記錄下來,班級群中,激發同學的討論;同時,在家長督促下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將學習的主動權真正還給學生。教師以學生髮布內容為藍本,及時組織學生開展有效合作探究的主題討論,推送有針對性的練習題,鞏固知識,提升能力,讓學生在協同學習中突破難點、突出重點,達成默契。教師實現了個性化的指導,做到了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使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

案例分享 | 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唐徕回民小学:这才是“互联网+教学”应有的样子

圖3:數學學科利用翻轉課堂,把學習的主動權真正交給學生

(三)項目學習讓創新思維發展

學校積極開展基於問題的項目學習,讓學生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在動手實踐中掌握創造、創新的各種技能,感受創造的快樂,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

三年級《探究兒童運動鞋》項目學習通過項目的參與、合作與實踐,讓孩子們知道了兒童足部發育的特點、怎樣更好地保護兒童足部免受傷害、兒童運動鞋的設計理念、兒童運動鞋的材料(鞋面、鞋底)特點和作用等課本以外的知識。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孩子們還探究到數學、科學、美術等綜合學科知識。參與項目的學生能根據前期產生的問題開展項目探究,共同協商後合理安排小組成員分工、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活動計劃表。實施過程中孩子們通過合作學習,協調互助,知識共享,問題意識、問題解決能力得到發展。

案例分享 | 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唐徕回民小学:这才是“互联网+教学”应有的样子

圖4:教師指導學生參與主題項目

四年級“我心中的兒童房”主題項目學習研究實施過程中,學生能制定詳細的計劃,明確每位成員的任務與要求,提出小組目標;充分收集資料,組織合理、可行、可操作的項目活動並通過網絡平臺展示,大家共同學習交流,提出質疑,商討出下一階段的研究內容。項目學習中學生每從事一個活動都會不斷出現新的問題,於是大家就在網絡平臺上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將最初制定的方案引向了更深層次的思考與研究。在設計兒童房的佈局時,孩子們針對學習、休息、遊戲這三大區域討論設計出問卷調查,然後發佈到班級網絡平臺和學校網絡平臺進行調查訪問。瞭解到6-12歲兒童對心中的兒童房的聚焦點在學習區的書桌椅和休息區的床,小組分析後應用思維導圖的形式畫出了6-12歲兒童心中的兒童房設計內容。

開展主題項目學習研究要求學生在真實情景中展開探索,就是通過要解決的問題為中心,圍繞任務展開,使學習研究有內驅動力。通過研究性學習的“問題產生”“問題分享”“問題深化”展開探究實踐學習的“開始”、“鏈接”與“持續”的教學設計。

改變學生參與方式,讓課堂更具有智慧

智慧課堂讓學生充分獲取學習信息,讓每一個學生參與到教學互動中,提高學生的創造性和問題解決能力。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八單元“走近毛澤東”第一篇《七律•長征》,在當今豐衣足食的年代裡,學生憑空無法想象和理解“長征”的困難重重。技術穿越了時空,課前老師們分工合作,推出“長征”主題資源包:長征的影視作品,長征的文章和書單,2016年紀念長征勝利80週年中央電視臺專門錄製的八集紀錄片。這些資料都在課前一週推送給學生,讓學生通過PAD等自主學習。

課中,學生們學習的興趣表現在渴望對毛澤東其他詩詞的更多瞭解。這首《七律•長征》儼然不能滿足孩子們的閱讀需求,利用智慧課堂人手一機的優勢,《憶秦娥•婁山關》、《詠蛙》、《清平樂•六盤山》、《沁園春•長沙》、《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等等,學生各盡所需,領略自然風光,走進領袖的精神世界,感受偉人風采。

課後,學生們的閱讀分享展示更是精彩紛呈,這更緣於智慧課堂創設有利於協作交流和意義建構的學習環境。通過智慧的教與學,實現評價反饋即時、交流互動立體、資源推送智能的優勢,促進全體學生實現符合個性化學習與個性指導。

在智慧課堂中充分運用學習素材共享平臺,為教學中個性學習與個性指導服務。教學人教版四年級《飛向藍天的恐龍》時,課前語音朗讀的糾錯功能為學生的預習效果把脈。課上,大量的配套圖片的資料讓孩子瞭解恐龍的生命軌跡,幫助孩子以形象的畫面記憶文字。課後有補充閱讀材料,可以根據孩子們的閱讀需求多篇推送,達成對國家課程的有效補充,培養了學生閱讀的興趣,擴大閱讀視角,提高閱讀能力。同時在自學與合作學習中完成任務拍照上傳(作業單、思維導圖,整合作業),多位學生的小練筆同時呈現屏幕上,這樣及時的反饋和評價,大大提高了語文課堂的效率,增強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以及小組學習人人參與的積極性,讓合作學習更有價值。

案例分享 | 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唐徕回民小学:这才是“互联网+教学”应有的样子

圖5:積極參與,合作學習

改變資源傳播方式,讓優質資源共享

學校借力技術應用平臺,在本校與分校實現了校本教材共享、教學資源共享、優質學習資源共享、電子書庫資源共享。藉助信息技術,讓農村孩子實現了和城裡孩子享受一樣公平的教育。

(一)校本教材共享

校本教材《光陰的畫卷》、《一樹花開》等,總校與分校的孩子們每天早午讀都會在老師的帶領下,在媒體音視頻資源創設的情境中,繪聲繪色地誦讀,分享萬物生長的生命奇蹟,讓孩子們走進中華優秀文化,將傳統文化的元素植根於每位學生心中。

(二)教學資源共享

案例分享 | 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唐徕回民小学:这才是“互联网+教学”应有的样子

圖6:老師帶領學生誦讀校本教材《光陰的畫卷》

所有學科教師備課上課資源共享,年段閱讀篇目資源包共享,微課資源共享,兩個校區老師們在信息技術應用中從自主學習到協同學習,專業技能得到了整體提升。

(三)電子書庫資源共享

閱覽室裡孩子們人手一機的平板電腦中有“棒•棒•唐”電子書庫,不僅為孩子們提供了大量的與校本教材內容配套的閱讀資源,更為孩子們提供了多元菜單的電子書目,方便孩子們查找知識和瀏覽電子書庫。《光陰的畫卷》校本課程繪本研發團隊,會定期將不同節氣的繪本作品通過雲端傳到分校電子書庫中,分享在學校閱覽室平板電腦中,方便孩子閱覽,讓“棒•棒•唐”電子書庫成為孩子們喜歡的百科全書。

案例分享 | 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唐徕回民小学:这才是“互联网+教学”应有的样子

圖7:學生在學校閱覽室平板電腦中查找知識、瀏覽電子書庫

改變學校的教研方式,讓教師專業成長

在這個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互聯網時代,技術是優化教學過程和改善學習成效的有力工具,拓展了學習的廣度和深度,技術的有效應用,更好為我們課堂教學改革助力。

唐小以香水百合導師服務團隊的“香水百合教研吧”、“香水百合教師”博客、“幸福唐小”QQ群,以及寧夏教育公共服務平臺中唐小校園網站為平臺,分學科積極開展網絡教研,堅持全員上傳資源、發表博文、回帖、評論、研討,養成隨時聊教研,隨筆記錄心得的習慣。

案例分享 | 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唐徕回民小学:这才是“互联网+教学”应有的样子

圖8:寧夏教育公共服務平臺中唐小校園網站、學校QQ群

加強網絡教研的管理措施:

1.建立並完善唐徠回民小學校園網站,使校園網能夠成為服務教師,指導教學,實現學校內部管理的平臺、對外宣傳的窗口、校本教研的園地。

2.對學校中層領導幹部、教研組長分批進行校園網平臺運用、後臺管理和資源建設等技術培訓、實操展示。

3.各學科組每學期制定切實可行的網絡教研計劃,形成常態化的運行機制。

4.組織教師網上集體備課,網上專題討論、網上評課,網上開展課例研究、課堂評價等活動,上傳主題閱讀六種課型、數學繪本故事教學資源包,優秀論文、教案、反思、總結、試卷等,建立了學科組專題資源庫。

5.網絡教研中,建立骨幹教師陣營,把骨幹教師培養成信息技術應用高手,把信息技術應用高手培養成骨幹教師,營造唐小人人用技術,技術為每堂課服務的良好局面。

立足一線教學,深知教學是鮮活的、互動的,是關注心靈、關注思維、關注行為,寧夏銀川市唐徠回民小學將信息技術與學科教育教學進行深度融合,促進了教與學方式的改變,發展了孩子的潛能,激發了孩子的創造力,讓生命成長更精彩,使我們的教育更智慧。

專家點評

教育信息化2.0時代已經來臨,什麼才是“互聯網+教學”應有的樣子呢?銀川市唐徠回民小學的教育信息化建設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鮮活的案例。

唐徠回民小學教育信息化的重點是人的智能化,落腳點是教學應用,以信息化手段促進教學改革深度發生。通過翻轉課堂、微課製作、泛在學習、網絡教研等形式,學校整合信息技術資源並融入課堂教學中,將教學重心從“教”轉移到“學”,徹底改變了教師的教學觀念,為學生提供了靈動的課堂,個性學習的空間,問題情境的創設,交流展示的平臺,讓學生自己去思考、體會、討論、探究、下結論,增強學習的研討性、互動性,從而打造出了更優質的課堂,促進了更公平的教育。

唐徠回民小學老師們的教學實踐是富有深度的。他們邊思考邊創新。他們探索如何將“以學定教”落地,讓各學科教師都能有行之有效的策略與方法;探索教師的教學理念的重新構建;探索藉助微課的學生自主學習;探索翻轉課堂中師生的協同學習;探索基於項目的深度學習;探索智慧課堂教學中實現個性學習與個性指導;探索豐富的課程資源的生成和積累;探索打造“棒棒唐”學習空間;探索信息化背景下的網絡教研、共享學習、城鄉共贏,努力實現“以學定教,讓教育更智慧”的教學追求。

唐徠回民小學能夠深刻認識到教育信息化對教學提出的新要求,變挑戰為機遇,將各種資源優勢進行整合,將信息技術融入到全學科教學的過程中,融入到學校全過程管理之中,信息技術以服務教學為主,以教學應用為主,以滿足學生學的需求為主,有力地促進了教育教學方式的變革,實現了“更智慧的教”和“更有效的學”,從而讓每一個學生髮展自己,成為自己,都“做最好的自己”,學校也應教育信息化而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

來源:基礎教育信息化應用典型案例展示

延伸閱讀

案例分享 | 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唐徕回民小学:这才是“互联网+教学”应有的样子
  • 6條經驗、3個案例,看寧夏何以成功獲批“互聯網+教育”示範區!

  • 武漢洪山中學有個”雲端農場“,這屆農夫不簡單 | 案例分享

  • 案例 | 宏圖在胸求高遠 數字校園入農村(吉林省榆樹市武龍中學)

  • 山東青島二中如何用互聯網撬動教育未來 | 基礎教育信息化應用案例

  • 你好!我是一名“智慧教師”,歡迎來到我的智慧課堂 | 基礎教育信息化應用案例

  • 應用案例 | 從“百草園數字課程”到“智慧教育平臺”,原來基礎教育信息化可以這麼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