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第一批“組團式”援藏醫生安傑:兩度奔赴醫療扶貧一線

4月29日,安傑在廣州被授予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稱號。其實,她不僅僅是廣東省的“勞模”,早在3年前援藏時,她就曾被當時的西藏自治區衛計委授予了“優秀專科建設者獎”。

国家第一批“组团式”援藏医生安杰:两度奔赴医疗扶贫一线

曾經,作為中山市人民醫院一名重症醫學科醫生,安傑參與了國家第一批“組團式”援藏工作。2018年,在安傑援藏歸家半年後,和她同單位的丈夫,市人民醫院麻醉科醫生蘇聖賢也趕赴西藏醫療扶貧一線,兩人因此成為了中山市第一對援藏伉儷。

“感言:援藏,是我的理想;援藏,是人生最寶貴的經歷。”這是安傑書桌上一幅照片旁的幾行文字,照片中,她戴著墨鏡站在藏地的烈日下,身後是奔湧的江水和險峻的高山。安傑說,“基層扶貧工作帶給我持久的震撼與感動,堅定了我此生奉獻於醫衛事業的意志。”直至今日,閉上眼睛,她的腦海中仍常常浮現這樣的畫面:在白雪皚皚的綿延高山環抱中,一座隱匿隔絕的小山村裡,一名鄉村女護士正要騎馬到鎮裡去為村民義診,背上一個簡易的藥箱,女護士駕馬而去,耳邊的馬啼聲漸行漸遠……

攜手藏地醫生提升重症醫學科水平

這是安傑在藏區親歷的一幕,她透露,後來那位女護士騎馬3個多小時才到鎮裡,還有轉換摩托車去到義診現場,藏區醫療條件的惡劣和當地醫生的辛苦常震撼著她的心。2015至2016年,她跟隨國家第一批“組團式”援藏醫療團隊進駐西藏,在紮根林芝市人民醫院一年多的時間裡,幫助當地醫院的重症監護室完成改造升級,帶教當地基層醫生並規範其診療流程,在安傑的幫助下,林芝市人民醫院有了自己規範的重症監護室。然而,最令她難忘的,還是治癒後患者和家屬的那一張張真誠的笑臉。

国家第一批“组团式”援藏医生安杰:两度奔赴医疗扶贫一线

2015年10月的某天,林芝市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接收了一位年輕的患者,患者因病情危重隨時都有生命危險,雖然身體已虛弱不堪,安傑看著患者年輕健壯的身體輪廓,心生一股不放棄任何希望的使命感。“快,送入ICU(重症監護室)!”她和搭檔的當地醫生說。隨後的24小時,同事和患者家屬都在輪流看護病人,只有安傑,考慮到基層醫生需要指導,她24小時守在患者身邊。儀表上的各項指標正常時,她用手託著腮在監視器前打盹,控制不住地疲憊的頭一次次讓她醒來,她第一時間看看儀表上顯示的生命體徵監測數字,無法完全安下心來。

“好在患者年輕,3天后身體即好轉,轉送到普通病房留觀。”敘述這段經歷時,她仍舊長舒了一口氣,第一次在海拔近3000米的藏地連續工作24小時,當時的她有些心悸,然而,正當她感到筋疲力盡時,患者的家屬們突然在她面前站成一排,雙手合十著對她鞠躬致謝,那一張張真誠的笑容深深的刻在了她的腦海裡,“西藏是一個讓人淨化心靈的地方,淳樸的藏民將醫生看得非常神聖,當你在那裡看到人間疾苦時,會想傾盡所有的努力幫助他們。”她感慨道。

藏地醫療條件較東部沿海地區有很大差距,安傑所負責的重症醫學科建設對於當地居民來說意義非同小可。安傑告訴記者,當地患急危重病的居民需要轉入成都的醫院救治,然而,用飛機轉運患者的成本相當高,轉運患者的床位約佔據8張座椅的面積,需要購買8張機票,再加上陪護家屬機票,轉送一位患者的交通費幾乎沒有家庭能夠承受得起。

在安傑和藏地醫生的合作下,林芝市人民醫院全力建設重症醫學科等重點專科,2016年,醫院順利通過評審,由二甲醫院升級為三級乙等醫院,規格和水平上都有了質的提升,為不少藏民省去了轉運成都治療的麻煩。

基層醫療扶貧之路,道阻且長

2016年6月20日這天,安傑發過這樣的一條朋友圈:“九點出墨脫,聽說道路塌方,繞行,顛得五臟六腑移位,以為過了最差的路段,怎知,由於連續下雨,出發兩小時後遭遇泥石流,道路沖斷,泥水夾著大石頭轟隆隆地經過路面衝進雅魯藏布江……”這是一次前往墨脫義診的途中,那條朋友圈的配圖讓人有種強烈的現場感,安傑蹲在阻塞的公路旁手捧一碗泡麵。她說,那天出發後9小時才到達義診的目的地——達波密,有種劫後餘生的感覺。

援藏工作是場不息的接力賽,一批批醫療工作者前赴後繼,2017年,安傑援藏歸來一年後,她生下了自己第二個兒子,同年,一起在中山市人民醫院工作的丈夫蘇聖賢前往西藏林芝市工布江達縣參與醫療扶貧工作。人家是“夫妻雙雙把家還”,她和愛人卻是“夫妻雙雙把藏援”,成了中山市第一對先後均參與援藏工作的醫生伉儷。

国家第一批“组团式”援藏医生安杰:两度奔赴医疗扶贫一线

安傑共參與過兩次醫療扶貧工作,一次去了西藏林芝,另一次則去了廣東肇慶。2013年,她參與了廣東省智力扶持山區醫院計劃,隻身到肇慶市封開縣人民醫院掛職一年,幫助醫院改進管理、建設重症監護室。安傑剛到時,該院重症監護室僅成立了一個星期 ,技術和設備均不完善,一年後到她離開時,該院重症醫學科榮獲肇慶市重點專科稱號。

在封開縣工作期間,為了不因自己的工作影響照顧家庭,安傑每週末往返於中山與封開顯,來回550公里路程。她既是一名醫生,也是一位母親,她說,這兩個身份於她而言同樣重要,既然選擇了遠方,便要風雨兼程。貧困縣的醫患關係讓她在物質匱乏的工作環境中得到了精神上的安慰,“無論林芝還是肇慶,我能感到當地患者對於我們的信賴,他們對醫生非常尊重也很配合。”安傑表示,作為一名普通的醫務勞動者,她更希望人們以理性的視角看待醫生這個職業,無需將之神聖化,一些理解,足矣。

【採寫】南方日報記者 郎慧

【圖片】受訪者供圖

【通訊員】羅俊斌 林茹珠

【作者】 郎慧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南方號~中山市~醫聊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