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過「組團式」調解麼?蘇州吳江司法局了解一下

聽說過“組團式”調解麼?蘇州吳江司法局瞭解一下

司法部

15小時前·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官方頭條號

今年6月26日,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黎裡鎮黎新村網格巡查員潘慧像往常一樣在自己的網格內走訪巡查,發現同村的肖某正與沈某吵得不可開交。

原來,肖某的工程運輸車連日來頻繁經過沈家,導致沈某房屋多處出現裂縫、漏水,雙方發生爭執。

摸清情況後,潘慧立即上報該糾紛隱患。10多分鐘後,網格調解員到達現場,在依法入理的耐心勸說下,肖某一次性賠償沈某2萬元,雙方握手言和。

這是吳江區司法局構築網格化管理、組團式調解的一個縮影。

將人民調解納入網格化,提前採集風險信息,採取源頭管控、分級處置、對接專調、重點督調的方式,就地化解矛盾糾紛,使傳統“楓橋經驗”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蘇州市司法局局長王侃

細化網格全員參與

矛盾糾紛“不出格”

藉助全區構建社會治理網格化聯動機制契機,將矛盾糾紛信息收集、上報、預警、化解等工作推到基層治理最前沿,第一時間把各類矛盾糾紛‘網’在格子裡,確保矛盾糾紛不出‘格’。

將『調解員進網格』升級為『調解工作進網格』,這是吳江區打造『網格化+人民調解』新模式的關鍵措施。

吳江區司法局長李偉根

吳江區是江蘇省蘇州市社會治理網格化聯動機制建設的率先啟動地區,全區劃分899個基層網格,每個網格配備巡查員、信息員、村民組長、樓道長等。

通過巡查上報、分流交派、處置反饋等環節,築起基層治理的第一道防線。

在構建區級、區鎮、村居、基層網格“四級聯動”矛盾糾紛調解格局的基礎上,吳江區將矛盾糾紛信息採集納入全體基層網格巡查員、信息員的巡查和採集清單,不僅實現了調解工作在網格內“全員化”,而且建立了“巡查員、信息員‘防火’+ 調解員‘滅火’”這一既有融合又各有側重的雙重糾紛排查化解機制。

現在,格子裡全員參與收集上報隱患信息,就好像裝上了‘移動探頭’‘移動哨眼’,我們之間既合作又分工,非常好使!以前一個人既要排查隱患又要化解糾紛,十分吃力,作用有限。

吳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同裡鎮)網格調解員吳林榮

依靠『網格化+人民調解』機制,今年5月份以來,吳江區90%以上的矛盾糾紛實現了網格化精細定位和即時性排查化解,調解成功率達98%,防止群體性事件10餘起,信訪總量同比下降5%。

平臺升級資源共享

關口前移“全掌控”

6月27日,松陵鎮網格巡查員在日常排查中發現,一小區樓道內幾戶居民之間不和睦,不僅常因電瓶車在樓道內停放、充電等發生爭吵,背後還存在安全事故隱患。

巡查員彙報該隱患後,吳江區社會綜合治理網格化聯動指揮平臺迅速將相關情況以電子工單的形式分派給太湖新城司法所。

司法所立即指派經驗豐富的人民調解員,會同網格化聯動機制內的公安、消防等部門,指導居民整改,同時調解員宣講法律,勸和疏導。

當天,幾戶居民間鬱結多年的心結得到疏解,小區物業還對所有樓道電瓶車停放、充電問題進行了排查整改。

吳江區打造的“升級版”大調解機制,不僅是傳統的資源整合、部門聯動,還嫁接了信息技術手段,通過打通各類調解工作平臺,在共治的基礎上推動實現善治。

吳江區以『吳江法務』為主平臺,打通了矛盾糾紛排查調處、『陽光信訪』和網格化社會治理聯動指揮平臺。

同時,搭建實體化矛盾調處指揮平臺,推進四級聯動平臺和移動終端建設,形成了線上與線下的調解工作閉環。

配強隊伍綜合施策

對接聯動“全覆蓋”

建立健全『網格化+人民調解』工作運行保障機制,才能規範化、常態化推動工作落實,真正形成長效治理機制。

蘇州市司法局基層工作處處長陸紅英

今年5月以來,吳江區圍繞人民調解進網格的工作職責、系統運行、工作考核、分析研判、信息預警等重點環節,先後制定出臺了一系列工作制度和工作規範,為『網格化+人民調解』提供了強有力的制度支撐。

在完善制度的基礎上,吳江區通過對基層網格調解員、新居民自治網格調解隊伍、區鎮品牌調解工作室、各專業調委會實行『四個配強』,促進網格調解隊伍高質量覆蓋到位。

以村居調解組織為基礎,實現基層網格調解員全覆蓋。針對外來人員增多、矛盾易發的實情,在新居民較多的村居選出一批新居民擔任網格兼職調解員,充分發揮“鄉音”作用。

成立太湖新城全國模範人民調解員“朱金觀”、盛澤鎮“新吳江人”等人民調解工作室,進一步“反哺”網格調解工作。

全區各專業調委會均配備或聘任2名以上專職調解員,並吸納了一批懂法律、知民情的各界“法律明白人”擔任兼職調解員,複雜疑難專業案件共同調處化解,全區基層治理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

今年5月以來,吳江區司法局結合『訪調對接』試點工作,充分發揮『屬地管理』優勢,推動建立『矛盾糾紛不出網格』機制,加快融入社會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新軌道,使『網格化+人民調解』的『吳江模式』在蘇州叫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