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壺濟世 杏林春滿

——記國醫大師張學文

他懸壺濟世幾十載,讓成千上萬患者告別病痛的侵擾;他精研醫術,革故鼎新,為治療疾病帶來了新方法;他嘔心瀝血,育才傳薪,培養了一批批懸壺濟世的白衣天使,他就是“國醫大師”張學文。

張學文生於陝南岐黃世家,自幼熟讀醫學典籍。15歲,他跨進中醫藥之門,經常隨父親學習醫術並臨症診病。自行醫起他就從未間斷臨床。如今已是85 歲高齡的他,仍堅持每週出診為患者診療疾病,以仁心仁術詮釋醫者大愛。

上世紀八十年代,張學文教授被任命為全國中風協作組組長,他帶領團隊致力於中風病的研究,通過對大量的中風患者的潛心研究觀察,先後提出了中風先兆證、中風病“四期六證”辨證方法等,對解決中風病這一世界難題做出了自己獨特的貢獻。經他診治的數十萬患者遍佈大江南北及世界各地,不僅將數不勝數的臨危患者從生死關上拉回,而且有效證明了“中醫不是慢郎中”這一說法。

張學文常常以“老牛亦解韶光貴,不待揚鞭自奮蹄”的詩句勉勵自己,執教61載,他從不把自己的經驗和醫術視為私有財富,對學生的教導總是毫無保留,循循善誘,把學生真正弄清弄懂作為目的。

為進一步推進中醫藥事業的傳承發展,張學文教授退而不休,先後指導帶教內科、溫病兩個專業碩士研究生及內科專業博士生共76 人,並在廣東、湖北等 10 餘省帶教高徒 90 餘名,指導美國、日本等中醫學者20餘名。他在全國20餘個省市做過100多場學術報告。他培養了姜良鐸等一大批國內知名中醫專家,並指導李軍、閆詠梅等22人躋身陝西省名中醫及名老中醫指導老師行列。

張學文雖已85歲高齡,仍老當益壯,每週固定出診 4 次且每次接診均在 30 餘人,此外還要經常參與查房、會診,只要有需要,他隨時出現在病人面前,為患者搭脈問診,開方用藥。

去年的一天,按門診約定時間,張學文教授還沒來,不多時,門外傳來一陣嘈雜聲,兩名護士攙著張學文教授緩步走進診室。

“血糖都20多了,還非要出診看病。”護士小聲嘀咕著,在桌上放了一小塊麵包。張學文教授笑著解釋“:一天不看病,心裡就感覺缺了點啥。”

張學文教授面對等候的患者一邊點頭致歉,一邊趕忙穿上白大褂,一一叫號,雖然血糖不穩、身體不適,但端坐在診室裡的他思維敏捷而清晰。

排的號全看完,他剛要起身,門縫又探進一個患者,“張大夫,我們剛從甘肅慶陽趕來,您這會是不是下班了,我們能改天找您看一下病嗎?”“沒事兒,沒下班呢,快進來,我看你腿腳不靈便,彆著急,走慢點。”張學文教授笑容滿臉,接診了這位患者。

2018年,首屆中國醫師節,儘管已是年愈古稀的老人,但是張學文教授不顧旅途勞頓,遠赴紅色老區延安進行了2場惠民義診,為當地群眾診治疑難雜症,為基層醫師傳經送寶,造福更多百姓健康。

張學文曾應邀參加“香山論壇”“珠江論壇”等國內高層次學術會議;還遠赴韓國、日本、美國、馬來西亞、英國、加拿大等世界各地參加學術交流數十次;2010年,帶領學術團隊在美國舊金山成功舉辦了“中國國醫大師張學文教授學術思想美國研討會”;擔任了美國中醫公會等多個國際組織的學術顧問,在國際上也極大地提升了中醫藥的學術影響力。

耿直為人,認真做事,實事求是是他做人的原則;治病救人,培養學生,是他日常的工作;繼承發揚,整理創新祖國醫學,是他終生奮鬥的目標。從醫多年來,張學文榮獲首屆“國醫大師”、首屆“岐黃中醫藥傳承發展獎”,被國家二部一局確定為首批全國500名需要繼承學術經驗名老中醫之一,國家“十五”攻關需要繼承學術的百名名老中醫之一。1991年評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陝西省有突出貢獻的專家。曾榮獲“中華中醫藥學會終身成就獎”和“中國民族醫藥學會終身成就獎”。2019年3月被國家文明辦、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評為“中國好醫生”月度人物。(咸陽日報全媒體記者 袁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