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認識她嗎?這位女醫生和她的援疆故事,了解一下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

2017年7月至2018年1月,俞飛赴新疆新源縣進行醫療援疆。在從醫的征途上,她孜孜以求,刻苦鑽研,練就了精湛的技術;在患者的治療上,她熱情服務,關心病人,贏得了群眾的口碑;在援疆的道路上,她甘於奉獻,勇於擔當,將醫者仁心綿延千里。她先後榮獲江蘇省“三八”紅旗手、揚州市“十大醫德標兵”、高郵市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高郵市“秦郵英才”等諸多榮譽稱號。近日,記者走進市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專訪婦計中心副主任俞飛,記錄這位援疆女醫生的故事。

「杏林」认识她吗?这位女医生和她的援疆故事,了解一下

俞飛:援疆不了情

“叮叮叮……”“新源婦幼孕育之家”微信群裡跳出了一條消息:“慕尼拉這個月懷孕了!”。拿起手機,市婦計中心副主任俞飛面露微笑,快速地在手機上打出“恭喜恭喜”。7月份,她已經陸續收到8名新疆患者成功懷孕的消息了。辦公桌上,她和新源縣婦幼保健院的雍朝霞和黨鶯兩名醫生的合影笑靨如花。

♥此時距離她遠赴新疆的日子已經過去了整整一年……

為新源培養帶不走的醫療專科隊伍

“能夠被選中援疆,這是組織上對我各方面能力的認可,是無上的光榮!”接到援疆的通知,俞飛懷著組織的信任、家鄉的厚望、親人的囑託,於去年7月21日踏上了漫漫援疆路。

新源縣距離高郵4000多公里。輾轉多種交通工具,經過十幾個小時的行程,俞飛到達了新疆新源縣。從南方水鄉來到北國邊疆,除了陌生的人、陌生的語言,更讓俞飛一下子難以適應的還有這裡的飲食和氣候。

新源縣長年缺水,氣候乾燥,綠色蔬菜異常匱乏。

“剛到新源,讓我最難適應的是當地的飲食。為了不鬧肚子,我硬逼著自己吃生大蒜、生洋蔥。高郵的同事去看我時,他們十分驚訝,說我從淑女變成了‘侉子’。”俞飛笑著說,新源主食多是拉麵、抓飯、饢和玉米糊。吃不慣這些,她就去超市買來電飯煲和大米煮起了粥。“粘稠噴香的大米粥,就著饢,吃點榨菜,那種感覺像是回到了家裡,吃得胃舒服,心也舒服!”

俞飛用緊張的工作強迫自己適應新源的一切。安頓下來的當天,她就投入到了工作當中。

“還清楚地記得恩師俞飛來院第一天,未經片刻的適應或者休息,似乎這裡本就是恩師要爭分奪秒辛勤耕耘的熱土,那天的一幕幕現在還歷歷在目。恩師進入科室,穿起白大褂,帶好胸卡,拿出自己的筆和一個精緻的小本坐下來,就立即投入到門診工作中……”這是新源縣婦幼保健院醫生、俞飛在新源的學生雍朝霞對俞飛的第一印象。

提高當地的醫療水平和整體素質

培養一支屬於新源人民自己的不孕不育專業隊伍

是醫療援疆的最主要任務

❤❤❤

新源當地的不孕不育患者多,由於醫療條件有限,當地婦幼保健院沒有這方面的專科門診和專科醫生。為了能儘快幫助新源組建一支帶不走的不孕不育專科隊伍,俞飛白天在專家門診忙碌,穿梭於B超室、檢驗科、X光室、藥劑科等相關科室,晚上加班熬夜,找不足想對策,從協調科室工作到制定人才培養計劃,事無鉅細,她都親力親為。

「杏林」认识她吗?这位女医生和她的援疆故事,了解一下

萬事開頭難。精液分析檢查,陰超監測卵泡,子宮輸卵管碘油造影等輔助檢查項目不全,她申請購買相關設備、爭取高郵婦計中心的技術支持;檢驗結果不準確,超聲報告不規範,她多次講課傳授技術。

“在組建不孕不育專科的那段時間,遇到了很多障礙。為了能在較短時間內完成組建工作,每天下班後,我都要加班到凌晨一點左右。”從頭開始,從零起步,2017年9月21日,僅用短短的兩個月時間,以她的名字命名的“俞飛不孕不育專科”就正式掛牌,這是在新疆伊犁州縣級醫療機構率先成立的“不孕不育專科”,填補了伊犁州縣級醫療機構該專科的空白。

真情服務贏得群眾口碑

不孕不育專科成立後,慕名前來的患者越來越多。新源縣多數居民是哈薩克族,她們多以哈語交流,由於語言交流障礙,俞飛坐診時,需要一名當地的哈族醫生在旁翻譯。儘管問診時間較長,俞飛每次都耐心地詢問病情,為她們制定治療方案。

“少數民族同胞性格直爽,為人熱情,一旦對你信任,就會敞開心扉。”俞飛告訴記者,有一名患者由於多年不孕,多次到伊犁州就診都沒有懷孕,心情一直不好,一同陪她來就診的丈夫也倚在牆角默不作聲。俞飛耐心細緻地為患者查明病因對症下藥,並進行心理疏導,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這名患者成功懷孕。她特地跑到診室來報喜,一個勁地說著感激的話,臉上的笑容燦爛無比。

在援疆期間診治的眾多患者中

還有這樣一對小夫妻讓俞飛印象深刻

這是一對在新源縣婦幼保健院工作的本院職工,他們都是山東人,醫學院畢業後,來到新源縣婦幼保健院工作,結婚四年一直沒有懷孕。經過俞飛的治療,在促排卵第二個週期就成功懷孕了。成功懷孕後,這對小夫妻感激地說:“今年再不懷孕的話,我們就準備辭職回山東老家看不孕症去了,幸好遇到了俞主任,謝謝您!”讓俞飛高興的是,她的幫助不僅為這個小家庭帶來了希望,更為新源縣婦幼保健院留住了人才。

「杏林」认识她吗?这位女医生和她的援疆故事,了解一下

為真正做到立足於基層、服務於基層,俞飛還將工作深入到草原深處。新疆地廣人稀,一個鎮與另一個鎮之間,往往需要幾小時的車程。俞飛不顧路途遙遠、奔波勞累,先後參加“送健康到草原氈房”“民族團結一家親結親周”等活動,深入那拉提空中草原、那拉提鎮衛生院、塔依阿蘇村,開展女性健康知識講座、婦女“兩癌”檢查,使援疆行動直達草原氈房,解決偏遠地區牧民看病難問題。“哈族、維族的女同胞們,一聽到有專家來義診,都趕來排隊等候檢查。氈房內光線不夠,我們就用手電筒來照明。”新源偏遠地區群眾醫療保健知識的缺乏令俞飛深感揪心。為此,她在新源縣電視臺開展不孕不育知識講座,將健康之音傳播到新源每一塊土地。

“亞克西!”半年的援疆醫療,俞飛收穫了新源同胞無數句這樣感激的話。她與新源患者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截至援疆結束時,俞飛的不孕不育專科已接診患者900多人次,其中成功懷孕58例。不少圓了母親夢的患者給俞飛送來了錦旗、感謝信。俞飛還被新源縣衛計委授予援疆“特殊貢獻獎”,新源縣婦幼保健院“十佳醫生”稱號。

“恩師在工作中,視病人如親人,耐心為患者講解,不計上下班時間,放棄週六週日休息,隨叫隨到……她的心中裝的總是患者,餘下的就是對我們團隊的培養。”這是雍朝霞給俞飛寄來的感謝信中的一段話。

在援疆的六個月裡,俞飛手把手指導她們不孕不育診療技術。除了日常工作,俞飛每週堅持組織科室業務學習,開展講座,並每月對科室醫生進行業務考核。她還購買《不孕與不育》《婦科內分泌知識》等書籍鼓勵她們學習,並且將自己的進修筆記提供給她們借鑑。

如今,雍朝霞等醫生已經能夠勝任不孕不育門診工作,這為新源縣婦幼保健院不孕不育專科長遠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俞飛深感欣慰,她說:“這也正是我的初心和願望,讓不孕不育診療技術在新源生根開花結果,長遠造福新源。”

「杏林」认识她吗?这位女医生和她的援疆故事,了解一下

援疆結束後,如何才能繼續為新源的患者服務?這個問題俞飛很好地解決了。在俞飛的手機微信裡,至今保留著“新源婦幼孕育之家”群, 群成員都是新源縣婦幼保健院的醫生和當地的患者。在俞飛回郵後,她利用這個群繼續為新源患者服務,通過視頻會診,為新源婦幼醫生指導技術,為新源患者制定治療方案。她與新源人民的這份情緣還在延續……

從1991年剛剛走出衛校大門的小姑娘,到2010年考取南京醫科大學MPH研究生,孜孜不倦的學習讓俞飛成為一名不孕不育診療方面的專家、一名主任醫師,從而更加有能力為廣大患者服務。

如今,俞飛還在繼續履行著作為醫者的責任。每週一和週四上午,市婦計中心的不孕不育門診室裡都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心中裝著患者,工作就有熱情;多與患者溝通,病人就會理解和配合”,這是俞飛常說的一句話。而現在她的心,一半在高郵,一半也在操心著西北邊陲的新源。俞飛說:“援疆對我來說,是一種人生的磨練。在遼闊的那拉提大草原,我曾經為增進民族團結努力,為少數民族同胞服務,這份記憶十分珍貴!這份情感也會一直留在心中,永遠都不會改變!”

特別提醒

「杏林」认识她吗?这位女医生和她的援疆故事,了解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