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見過喝酒時最簡單的下酒菜是什麼?

百年家園門業


我說說我所見到的吧,絕對讓人大吃一驚。

本人也喝酒,但不貧酒。有時朋友來找我玩,到飯點了會留朋友一起吃個飯然後喝點小酒,還是挺舒服的,我給酒的定義就是 約三五好友,喝二兩小酒,好不愜意~

我小的時候家裡很窮,其實那個年代大家都很窮,正是中國最困難的時期,家家的糧食都不夠吃。而當時沒有計劃生育,在我們村裡幾乎每家都有兩三個小孩,甚至九個小孩的都有。我們家也不例外,我在家排老二,下面有個弟弟。

而那個時候人們的生活是很枯燥的,每天都幹著同樣的勞動,重複著同樣的事情,幾乎沒有娛樂消遣的活動。唯一有的我所見到的也就約幾個人大家坐在一起,喝酒,聊天,幾個大老爺們聊聊村裡最近發生的大事,說說葷段子來彼此互相調侃,這也是當時解壓消遣的唯一方式了。但話又說回來,三五個人放到現在去一起吃飯喝酒,少說沒有幾百塊錢是喝不了的。但當時在經濟這麼困難的情況下他們有多少餘錢夠每天都喝的呢?沒有錢但又想通過喝酒忘掉枯燥的生活。

因為是在農村嘛!有糧食,基本上家家都會釀酒。家家都會存點酒放在家裡待客人來好招待。這樣酒的問題是解決了,但有酒沒有菜也是個糟心事。有一次我見我爸約幾個人到家裡來,每人面前都倒滿了酒,隨後我爸把家裡剩的花生米給拿了出來,但份量很小肯定不夠吃,然後我看見又準備了一個大碗裡面倒了點醬油,每人面前都放的有小石頭,他們把小石頭沾上醬油放在嘴裡吮醬汁的鹹味。一口酒一口小石頭就這樣幾個爺們喝的好不快活。後來隨著經濟的增長,慢慢地下酒菜越來越豐富。現在我們所擁有的生活真的要感謝老一輩人的付出和犧牲。我們一定要緬懷他們,珍惜當下現有的生活~





韓君學創


有舔鐵釘的!有舔焊條的!有就大蔥的!當然這都是聽說!我見過最讓我佩服的是部隊裡的一個老班長,家裡條件不好,掙那點錢都寄回老家了,但是總愛喝兩口,酒都是在鎮子上打的很便宜的散酒。部隊後山有條小溪,他經常在那撿一些花生米大小的小鵝卵石,回家洗乾淨讓炊事班的給他炒成五香的。哪天在家饞酒了就拿出來一些放盤裡,喝口酒,捏一個放嘴裡嘬,嘬完一個吐另外一個盤裡,吃差不多了,洗洗乾淨放起來,攢夠一回再去炊事班炒一下。當然我們有機會出去或者有朋友來出去喝酒一定會叫上老班長!一晃20多年過去了,也不知道老班長現在過得怎麼樣,生活條件應該比那時候好多了吧,希望不會再拿五香石子當下酒菜了吧!


知命而不惑


我父親喝了一輩子酒,每天兩頓風雨不誤,寧肯不吃飯不能不喝酒的人,喝了一輩子酒,只吃一個不算菜的菜,生花生米!

再說說我當兵時候的一個戰友,河北人酷愛喝酒,有次發了津貼,我倆去了軍人服務社,我買了一包花生米,他要喝酒,我請客,3兩3的空杯一口喝盡,然後吃了我一個花生米!

見他喝完了不走,我又給他要了一個口杯,這一次兩口喝完還是一個花生米!

本想著喝了6兩6該走了吧,人家還不走,只能又給他要一個,這次又一口乾,還是一個花生米,三個花生米喝了三個口杯,喝完陪我打了一下午籃球,真喜歡喝酒的人真不在乎下酒菜!


王小滿870


我見過喝酒最簡單的下酒菜就是沒有下酒菜!

我二哥非常喜歡喝酒,從年輕時候到現在五十多歲酒就從來沒有斷過。二哥生活在農村鄉下,性格脾氣都很好,唯一讓大家不喜歡的地方就是特別喜歡喝酒。家裡所有的人都勸他不要喝酒或是少喝點酒,但是收效甚微,幾乎是沒有任何效果。就連生病了去醫院檢查,醫生讓他必須戒酒,但是從醫院回來真正放下酒杯的時間不超過一星期。

酒是白酒,老家的包穀酒,除了白酒,其它任何酒他都不喜歡。每當吃飯的時候,如果看到今天的菜比較簡單,他會說“哎呀,也沒有什麼菜,還是喝杯酒吧。”如果菜很豐盛,他會說“這麼好的菜,正好下酒,不喝杯酒太可惜了!”

因為他為人比較踏實,也會經常去幫人家做事情,每當天已經很晚瞭如果還沒有回來,二嫂或侄兒就知道他一定是還在喝酒,就會去他做事的那家去找他,讓他趕緊回家,因為擔心喝醉了回不來。

他喝酒的特點就是如果在吃飯的時候喝酒,那麼飯桌上的菜就是下酒菜,但是他經常會在晚上還喝兩杯,在晚上喝酒就是沒有任何下酒菜的,是和我們喝水一樣的喝法,倒上一杯,時不時喝上幾口。一般那種大概可以裝一兩白酒的酒杯,一杯酒用不了多久就沒有了。他的家裡面是隨時都有酒的,酒是用塑料桶裝起來的,一桶五斤的白酒,用不了幾天就會被他喝完了。

不僅僅是他這樣,在晚上經常會有鄰居、親戚過來串門,大家坐下來也沒有什麼事情,就是喝酒。他們一起喝酒也是不需要任何下酒菜的,直接人手一杯,想喝的時候端起來就喝一口,然後放下,聊幾句之後再端起酒杯喝一口。我覺得他們主要喝的是酒,至於有沒有下酒菜根本是不重要的。

如今二哥已經快六十歲了,估計這輩子要想把酒戒了不大可能。不管是家裡人反對也好,討厭他喝酒也好, 反正他依然我行我素,酒依然是他最不能放下的東西。


本內容由【閒品紅塵】回答,歡迎關注支持!


閒品紅塵


前女友的舅舅,跟我一個部門,一個寢室,上下鋪,典型的酒鬼,沒事就是半斤白色兩瓶啤的。那時候工資都不高,有時候從食堂打菜回來喝酒(我們食堂伙食真的好,吃過這麼多食堂,唯獨這個單位伙食是最好的,一日四餐,中餐跟晚餐,每餐都是三葷一素一湯,重來不重樣,早餐宵夜各地的食物都有,還可以喝早茶!大家要問為什麼這麼好呢,因為單位強制規定,除老總以外,所有領導階層一律要和員工一起吃食堂,包括幾個副總!)話扯遠了,說回前女友的舅舅,有時候是食堂打菜回來喝酒,如果休息不願意下樓,就隨便湊合吃點什麼也要喝,雷打不動的半斤白兩瓶啤,我見過他方便麵下酒,自己煮餛飩下酒,我以為這就夠絕了,直到有一天,發現他拿著削成片的蘋果,夾著老乾媽喝酒,還就著橘子,我才意識到沒有什麼能擋住酒鬼喝酒的腳步。


用戶1650893681299


2018年10月底去三門峽靈寶縣寺河山買蘋時時,中午時分到果農家裡,見到一位六十歲上下的老人,坐在院子裡,一瓶白酒往杯子裡倒了三兩多,手機拿個蘋果,一邊吃蘋果一邊喝酒,一個蘋果吃完,喝下了半斤白酒。

前些年,去山裡一親戚家,臨近中午時分,見到親戚家的老人手裡拿了半截雞脖子,倒了二兩白酒,在院子裡一邊用手撕一絲一絲的雞肉,喝了二兩白酒。

小時候,父親和同事下午下班後到拿瓶酒到我家,那時家裡條件有限,只見父親從屋裡捧一把帶殼的生花生往石臺上一攤,一瓶酒(一斤裝)分三杯,邊剝花生吃邊喝酒。

以上幾次是記憶比較清楚的“最簡單的下酒菜”。


好酒配好菜,酒肉不分家,現在人們喝酒都要做幾個好菜。

油炸花生米,我心目中的天下第一下酒菜,流行的年頭最多,經久不衰。也是很多很多人心目中第一下酒菜,大家還都給起了好幾個別名,如:東方不敗、奉陪到底、耐叨等等。

記得二十多年前父輩們喝酒及後來我剛開始喝酒時,“滷肉”因為價格低廉(大眾美食),在很長很長時間裡,也是人們心目中最好的下酒菜,只是隨著人們對身體健康的注重,這些年吃滷肉的人相對減少了。

隨著人們生活的好轉,我身邊的人都喜歡“牛肉”做下酒菜,牛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氨基酸,牛肉有補中益氣、滋養脾胃、強健筋骨、化痰息風、止渴止涎的功能。

當然,還有蠶豆、皮蛋、雞爪、黃瓜、燒雞、羊肉等,都是很不錯的下酒菜。


如果是一個人在家裡喝酒,那什麼菜都可以;如果請朋友喝酒,那都要做幾個硬菜下酒。

所以說,只要你想喝酒,那什麼菜都可以下酒,就是沒有菜,也能喝三兩酒!


人在風上走


零幾年的時候,我家承包過一年屠宰場,僱傭幾個工人,其中有一個師傅話不多,特愛喝酒。正常吃飯的時候他都得喝半斤以上,這都算正常的。屠宰這活都是起早乾的活,我發現他愛喝水,他有一個水杯,幹一會活他就喝點水。有一個工人偷偷告訴我,那不是白水是白酒,我很驚訝,偶爾看見他從兜裡掏出一瓣大蒜吃了,這就是下酒菜了。後來大家告訴我,他一天基本上得喝三斤酒,我很擔心,也委婉的勸過他少喝酒,對身體不好。母親信佛,反對我們的行業,經常對我說,後來就改行了,離開他們了。偶爾聽別人提起他,說他還是那麼喝酒,關鍵是他也沒有啥病,這倒是有點不可思議啊。

不說別人了,說說我自己吧,有一次我從山西回來,我怕在車上睡不著,就買了一瓶汾酒和一袋鹹的花生米。我們的車廂裡有四個人,我上鋪的是一個很精緻的男人,說是從日本回來的,有點潔癖上車就開始折騰,脫下的衣服和鞋子都裝在袋子裡,鋪上自幾帶的床單。對面的是兩個挺時尚的小美女,戴著耳機,聽著音樂。我待著無聊,就喝點酒,修息一會兒,看看手機。一路上20多個小時吧,到白城的時候酒也喝沒了。想想也挺可笑的,當我下車的時候,他們幾個看我的眼神兒,大概東北虎妞就是我這樣的吧!


白城九妹


有一同事,酷愛喝酒,並且是沾酒即醉,但是整天又離不開酒,所以,每到一小酒館——即那種雜貨食品店,必先打上一兩酒(過去雜貨店有賣散裝白酒的),而且是那種一毛找兒的,〈七、毛毛錢一斤〉,剩下的零錢要2塊水果糖,或者幾粒花生米用來下酒。曾經有一回售貨員給他打了一兩酒放在櫃檯,去忙別的事了,他端起杯子一口喝乾了,售貨員見他還不走,以為還沒給他打酒,立馬又打上一兩。有次在街上遇到,他拉著我,用手在口袋裡摸了半天,掏出一條手指頭長的小乾魚,非常神秘的非要我嘗一嘗……上回沒講完,再續一段。如果是他自己在家,常常是一杯酒(二兩左右),一本小人書,——因其識字有限,小說恐讀不了。一本小人書,翻2頁,抿一口酒,看到興致深處,大喝一聲:好!跟著就是浮一大白……


我只是我不代表你



過去我們村裡,有個叫“四兩”的人,有每天中午、晚上各喝四兩白酒的習慣,所以人們給他起了個“四兩”的外號。

“四兩”一輩子沒娶媳婦,是個老光棍。在村裡很有點能耐,殺豬、宰羊、淘井、編框、脫磚坯、壘磚牆等都是一把好手。性格隨和,除了喝酒,無其它不良嗜好。

“四兩”好喝酒,能喝酒,每次喝四兩,從不多喝,也從沒喝醉過。只要有酒喝就行,很不講究下酒菜,有時一根黃瓜,有時一根大蔥,有時兩個辣椒,有時一把花生米,有時一小塊醃鹹菜,即使啥菜都沒有,也能喝的有滋有味。



“四兩”喝酒有固定的地方,不在家裡,他家裡從來不儲備酒。每當該喝酒的時候,總是到村頭小商店裡。無論他身上帶錢不帶錢,商店主人都給他用粗黑碗盛四兩酒,放在櫃檯上。這已經形成默契,有錢給錢,沒帶錢也不需記賬,下次喝酒一併付錢,從不隔日欠賬。


現在想起來,看“四兩”喝酒,也是很有意思。端著一碗辣酒,半眯著眼,聞聞酒香,然後小口的喝,邊喝邊品咂著嘴,然後咬一口菜,在嘴裡慢慢咀嚼著,好似那不是黃瓜大蔥辣椒花生米鹹菜之類,而是耐嚼的牛肉,很滿足很陶醉的樣子。每當酒喝到大約一半,就猛然抬頭,一飲而盡,抹抹嘴,昂然而去。

愛喝酒的“四兩”,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離開了人世。村頭小商店也早就不再賣那種薯幹釀造的辛辣白酒了,村裡人們喝酒也有肉有菜下酒了。“四兩”喝酒的習慣,偶爾在村裡人喝酒的時候,像傳說一樣被提起,沒經歷過艱苦生活歲月的年輕人,聽聞後只是覺得很好奇。


太陽昇Sun


我爺爺去世的時候八十八歲。

他愛喝酒,從早上開始,每頓都喝。基本就是每頓三四兩白酒,並且絲毫沒有醉意。

有一次,出去旅遊。中午的時候還坐在大巴車上。他說餓了。說完就拿出自己隨身帶著的一瓶白酒,然後剝了個帶著的水煮蛋,就著雞蛋二兩酒就下了肚。

我家可能有遺傳還是環境影響,叔叔伯伯,還有我爸,都是這樣的。出門如果沒有下酒菜,幾粒花生米或者是一個水煮蛋也可以喝的心滿意足。但是很少見他們喝醉,而且也沒見過因為喝酒了有爭執。雖然喝酒,但氛圍很好。

這個也很奇怪,我爺爺不吃素,基本頓頓大魚大肉,然後每餐都喝酒,而且都是高度白酒,五十歲那年還做了膽囊切除手術,一直到八十八歲生病前身體都很好。他心態好,幾乎不會去把什麼事情放在心裡,如果有人說他,他也很淡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