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述評|百年回望,再寫青春華章


獨家述評|百年回望,再寫青春華章


孫紹波/畫

沈月明/文

1919年5月4日,青年學生反抗壓迫、欺辱,追求獨立、自由、民主、富強的吶喊響徹北平街頭。倡導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五四精神就像一團開天闢地的火,熊熊百年,又照進新時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榮夢想。

今天,紀念五四運動100週年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在這重要的歷史時刻,習近平向全國青年發表重要講話,深情禮讚五四運動以來的100年,是中國青年一代又一代接續奮鬥、凱歌前行的100年,是中國青年用青春之我創造青春之中國、青春之民族的100年。

青春是最富理想的時光。

北京大學有著光榮的五四傳統,去年習總書記在北大與師生座談時說,廣大青年既是追夢者,也是圓夢人。追夢需要激情和理想,圓夢需要奮鬥和奉獻。

青年時代是精力最充沛、思想最活躍的時期,引領青年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是全社會的責任,也決定著一個國家的未來。習總書記在今天的講話中說:青年志存高遠,就能激發奮進潛力,青春歲月就不會像無舵之舟漂泊不定。正所謂“立志而聖則聖矣,立志而賢則賢矣”。

馬克思是青年的楷模。1835年,17歲的馬克思在高中畢業論文中寫道:“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我們就不會為它的重負所壓倒,因為這是為全人類所作的犧牲,那時,我們感到的將不是一點點自私而可憐的歡樂,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萬人,我們的事業並不會顯赫一時,但將永遠存在。”

青年時代就立下雄心壯志的馬克思,他的一生是奮鬥的一生、光輝的一生。

今天習近平寄語時代青年: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國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來在青年。

青春是最應奮鬥的時光。

習近平在今天的講話中說,新時代中國青年要勇於砥礪奮鬥。奮鬥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民族復興的使命要靠奮鬥來實現,人生理想的風帆要靠奮鬥來揚起。

奮鬥應該是青年時代的主旋律。

有一個被廣泛認可的說法,“史上最牛創業團隊”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的代表們。他們中,最年長的何叔衡不過45歲,最年輕的劉仁靜只有19歲。算上兩位共產國際代表,15位與會者的平均年齡僅28歲,這其中,毛澤東正好28歲。

激揚青春,揮斥方遒。

正是這樣一支年輕的“創業團隊”,逐步發展起更強大的隊伍,以不懈的奮鬥和巨大的犧牲,讓中華大地換了人間,至今正好70年。

習總書記在今天的講話中說,100年來,中國青年滿懷對祖國和人民的赤子之心,積極投身黨領導的革命、建設、改革偉大事業,為人民戰鬥、為祖國獻身、為幸福生活奮鬥,把最美好的青春獻給祖國和人民,譜寫了一曲又一曲壯麗的青春之歌。

在這個屬於青年,屬於共青團的時刻,需要銘記上海的歷史貢獻。

五四運動期間,上海青年學生、工人與全國進步力量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其後上海也成為介紹和傳播馬克思主義的重要基地之一。1920年8月22日,在中國共產黨發起組的領導下,共青團的前身、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在漁陽裡成立,併為培育進步青年、傳播先進思想發揮了歷史性作用。

有著光榮傳統的上海青年,在新時代需要擔負起更加重大而光榮的使命。

去年5月3日,市委書記李強來到復旦大學,在《共產黨宣言》展示館重溫“信仰之源”,感受真理力量。李強書記對復旦大學青年學子說,廣大青年要認真學習領會、自覺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要有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初心、練就真本領的信心、探索未知領域的好奇心、苦幹實幹的決心,為上海當好新時代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作出更大貢獻,不辱時代使命,不負人民期望。

值得一提的是,《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首譯者正是復旦大學老校長陳望道。1920年春,陳望道在浙江老家柴房苦譯《共產黨宣言》,曾將墨汁誤作紅糖,吃下母親送來的粽子。“蘸著墨汁吃粽子,還說味道很甜”。這則被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及的故事“真理的味道”,今天依然值得回味。

時光荏苒,風雲百年。

1919年時積貧積弱的中國早已不再,曾經內心充滿憤懣、痛苦、失望,又暗暗許下強國夢想的青年群體,今日朝氣蓬勃,未來充滿希望。

百年回望,再寫青春華章。在上海全力推進五個中心建設,努力打造卓越的全球城市、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進程中,時代召喚青年夢想、青年智慧、青年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